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石橋村,果農在採摘檸檬(11月11日攝)。 新華社 發
在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石橋村的華通檸檬種植基地裡,村民楊慶傑左手用力剪下樹上成熟的檸檬,右手麻利地接住並放進身邊的竹筐裡。一筐筐金黃的檸檬匯入貨車車廂,隨後被運往企業加工車間。
正值檸檬成熟的時節,安嶽縣52萬畝檸檬種植園裡,收穫的場景十分喜人。
新華社記者在安嶽採訪時了解到,這個縣年產檸檬鮮果達61萬噸,產量和市場份額在主要檸檬產區中遙遙領先。楊慶傑參與到檸檬種植和採摘等環節中,早就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小小的檸檬,不僅讓楊慶傑致富,還成了安嶽縣的重要支柱產業,年產值達110億元。安嶽縣的入城口、街路上、公園裡等各處,檸檬元素隨處可見。世界檸檬品種博覽園、安嶽檸檬展示館、產品研發中心等機構這幾年也陸續建立起來。從種植、收穫,到鮮果銷售、深加工和產品營銷,安嶽逐步擁有了自己的檸檬全產業鏈。除了檸檬鮮果暢銷海內外,當地出產的即食檸檬片、檸檬蜜等產品也頗受消費者歡迎。
據當地初步統計,在安嶽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人從事與檸檬相關的產業,農資、紙箱生產、物流、電商、套袋回收處理等上下遊產業因檸檬而興。
「檸檬酸了,我們心裡甜了。」安嶽縣檸檬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田再澤告訴記者,檸檬「酸了」就意味著成熟了,我們的產業也越來越成熟,大家收入越來越高,心裡自然越來越甜。「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我們安嶽,檸檬成了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 田再澤說。
經歷多年發展,安嶽檸檬產業正在逐步升級。為了把控品質,安嶽縣於2009年成立了全國唯一一個檸檬產業局,實行種植技術、信息統一化;當地先後出臺檸檬栽培、採集、採後處理等7項技術標準,後來這些地方標準逐漸升級為國家標準,填補了國家檸檬標準空白。
在位於安嶽的四川鑫檸樂果業有限公司車間內,四通道瑕疵分揀線高速運行。站在高處,記者看到,檸檬「洗完澡」後,機器依次為排隊進入的檸檬「拍照」,經過果面瑕疵識別成像系統,每個檸檬留下9張照片,疤痕、斑點、表面是否光滑等一清二楚。隨後,置有傳感器的通道對其稱重,最終不同「顏值」和品質的檸檬都有相應出口。
「一小時可以處理14噸,準確率達90%以上。」鑫檸樂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雄說,分選過後的檸檬按照不同等級和品類分裝,精準銷售給有不同需求的客戶,效率比人工高出很多倍,加快了檸檬走向市場的速度。
除了奔向市場「提速」,安嶽還讓檸檬變成了鄉村旅遊「代言人」。安嶽縣文化鎮燕橋村以前是典型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只能守著莊稼地過日子。如今,這裡已經打造成集「吃、住、遊、購、採摘體驗」於一體的「檸檬小鎮」。據了解,檸檬小鎮年遊客接待量30餘萬人次,年旅遊收入2000多萬元。周邊的村也跟著沾光,不少村民開起農家樂,年收入數十萬元。
「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間裡,我們要按照五中全會精神要求,以檸檬為依託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加速科技創新,推動檸檬產業優化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田再澤說。
新華社成都11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