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二八法則」之後,理察·科克的又一重要理論:極簡法則

2020-12-04 Thinker韓

目前大多數的商業理論都是按照「歸納法」在給市場「切蛋糕」,區別在於每一種理論切分的依據不一樣:有的人根據消費者角度來劃分,比如大眾市場&小眾市場;有的根據產品來劃分,如低、中、高端品牌;有的根據創新手段來劃分,比如理察·科克的價格簡化和命題簡化。

但理察·科克的「極簡法則」,無疑更切中營銷「內核」,這個理論就像這個名字一樣,思路聚焦而清晰。下面我們用幾個案例來分析一下極簡法則的實際營銷應用。

顛覆式創新是落後者的特權,根據特勞特《定位》提出的原理,如果一個領域有了第一個品牌佔據客戶的心智,同類品牌是非常難通過類似的營銷手段去撬動這個槓桿的。那麼,根據「極簡法則」,後來者有哪些路可以走?

首先,可以進行價格簡化,即通過提升生產線技術縮減生產成本,形成核心競爭力。

從表面上來看,這個實現有一定的實現難度,因為top1的品牌往往更有能力去實現科技和供應鏈的緊密協作,他龐大的銷售基數也意味著他更有可能完成產品的價格簡化,樹立較高的進入門檻。

但並不意味著進行價格簡化的是那些處於頂層的公司,這類公司因為業務發展狀況良好,他們的工作重心更多是業務的穩步增長而不是顛覆自己,所以「創新」的任務自然由「落後者」來完成。

所有的落後企業都可以對產品進行價格簡化嗎?並不是,很關鍵的一條在於位居Top1的品牌有沒有給你留「價格可調整空間」。

拿「小米」來舉例:

小米的成功在於性價比,正如雷軍說的那樣「一直以來中國的消費者認為價格越貴越好,我希望能夠打破這種偏見,做一款同樣性能但價格更低的手機來服務大多數人」,於是有了小米的瘋狂。

當然因為《參與感》一書的出版,也會有很多人認為小米的成功在於網際網路思維、用戶互動做的非常成功。

但本質上,營銷只是錦上添花的工作,重點和基石在於產品,小米的成功在於iPhone、三星給了小米「可創新空間」,這其中有龐大的利潤,可以進行價格簡化,獲取「中間消費人群」。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iPhone從一開始定價就在2000元呢?是否還會有小米?

另外一個案例是

MINISO名創優品

這也是個典型的「價格簡化」案例。名創優品的成功是在於他定位在中端裡面的低端品牌,打破了商場產品都非常昂貴的局面,用巨大的銷量來支撐成本簡化的龐大工程,從而建立了一個門檻,那就是同樣的質量你沒有辦法做到他這麼低的價格,同樣的價格你做不到他這種質量。

所以,名稱優品也是走的性價比路線,這個市場機會是如何誕生的呢?因為商場的高端品牌給了他空間,比如飾品品牌施華洛世奇、髮飾品牌流行美、日用品品牌無印良品,名創優品整合了這些品牌,做到了接近的品質但銷售價格直接觸底。

但同樣,分析這個案例的時候我們也要考慮到其他的因素,尤其需要注意的點是,名創優品並不是上來就確認在商場開設專櫃的,他最開始是按照傳統思路,將這種10元店開在了商貿市場周邊,根據傳統的分析思維,這個位置沒有任何問題,有大量的目標消費客戶,但結果證明這個動作是又LOW又無效。

名創優品的成功轉折點是他將10元店搬進了商場,商場有著更高的消費層次,同時商場的「中高端形象」給了名創優品品質背書!所以,同樣的產品你在地攤上銷售是「便宜沒好貨」,但在商場漂亮的櫃檯上銷售就會變得「物有所值」。

在這裡不由想起已經離開大家視線的雷軍曾經投資的「凡客」。凡客本身也是價格簡化者,但他卻敗得很慘,一方面是因為內部管理和產品品控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凡客不是通過網絡銷售服裝,而是通過高端專櫃呢?

另外,上面三個案例都有一個除了價格低以外的共同點,那就是情感訴求。小米的「為發燒而生」,名創優品一直強調自己的極簡設計,還有宜家一直在向顧客輸出家居設計方案,強調簡潔、低價、高品質的品牌理念。

無一例外,所有進行價格簡化的品牌都在強調自己的格調和品質,為什麼?因為在消費者的心中,低價格和高品質是不對等的概念,這種「直覺」根深蒂固,走價格簡化的品牌需要用大量的「證明狀」來進行品質背書:好地段、中高端商場、知名設計師、美觀的裝修、舒適的購物體驗等。

其次,命題簡化,除了科技的絕對創新,更多公司更可行的方案是通過「重新定位」避開正面競爭,側面突圍,通過一個細分領域、利基市場切入,曲線救國。

強調一點,曲線救國完全不意味著放棄主要市場,比如

VANS「滑板鞋」

看起來這是個規模可以想像的絕對細分市場,不說亞洲,即便是在發達前衛的美國,玩滑板的人群也是非常小眾的。

但VANS不僅把鞋賣給了玩滑板的人,更多的是賣給了根本不玩滑板的消費者,消費者是在為「期望成為的人」的心理買單,他們認為VANS代表了「酷」和「新潮」、「自我」,這符合他們對自己內心的渴望,他們在為這種價值認同買單。

業餘羽毛球愛好者也會購買李寧的專業裝備,因為他希望自己能成為「專業者」,而李寧傳達出來的「專業感」能給消費者帶來心理上的滿足,從未讓品牌順利獲得品牌溢價。所以,「小眾」是定位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在品牌打造上,命題簡化更容易產生「名垂千古」的優秀品牌,但同時也面臨著更高的失敗率。

命題簡化意味著企業需要在產品上進行顛覆式創新,打破原有的競爭布局,比如蘋果、摩拜單車、微信,這類創新的共性是他們做的是「從0到1」的工作,是「無中生有」,技術性創新因為更高的進入門檻因而一旦成功便意味著更具競爭力,地位會迅速得到鞏固。非技術性創新由於進入門檻低,需要資本的支持以拼獲取顧客的速度。

華杉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我們總是看到各個公司向我們展示繽紛的成功案例,但事實是,背後有更多你看不到的失敗案例,你看不到是因為他們失敗了所以死了,死人不再說話。」今天我們不是要說這裡面有多少行業潛規則,而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公司經營的風險往往被經營者或管理者低估,創業成功從本質上講是個成功概率非常低的事件,我們要正視風險,冷靜思考。

相關焦點

  • 值得分享|解析: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導讀: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現象和規律;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 「二八法則」的精髓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就是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早在1897年提出的「二八法則」。「二八法則」就是它的簡稱。不管結果是不是恰好為80%和20%(從統計學上來說80%和20%只是一個大概的數據)。誰懂得運用這個定律,誰就會獲得成功。 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曾是格利登公司的一名油漆銷售員,第一個月業績糟糕,僅掙了160美元。
  • 「二八法則」的本質
    「二八法則」的本質,是指一個人在學習中,在生活中,在處理問題過程中,應該抓住問題的關鍵點。那麼在學生學習的中的關鍵點是什麼呢?課堂學習的基本過程是課前預習,上課聽講和下課複習,在這個過程中理解2和8的關係非常重要。課前預習中的2和8:課前預習中的2就是本節課中的老師要講的內容中重點和難點部分。
  • 「二八」法則道出本質,「四象限法則」幹出實效
    在我們每天所做的事中,有80%左的時間都花在了不重要不緊急的事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天中重要的事就那麼點,而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被那些瑣事一點點地割裂了。(插圖:月影孤清)這時,我們需要了解一個重要的法則一一二八法則。二八法則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兼社會學家維弗烈度·帕累託提出,該法則指的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什麼意思呢?
  • 極簡法則:6個方法科學應對商業領域各類問題,帶領企業脫穎而出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極簡法則》。作者理察·科克,著名暢銷書作家和投資人。他提出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和明星法則,他根據這些法則去投資,有一半的投資獲得了5倍收益。另一位作者是格雷格·洛克伍德,著名投資人,曾經在 IBM 和埃森哲兩家諮詢公司工作。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羊群效應、二八定律……
    3鱷魚法則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譬如在股市中,鱷魚法則就是:當你發現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必須立即止損,不得有任何延誤,不得存有任何僥倖。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馬太效應,這些你都明白嗎?
    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羊群效應最早是股票投資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是指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學習與模仿現象,「有樣學樣」,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他們在某段時期內買賣相同的股票。    6、刺蝟法則:兩隻睏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擁在一起。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於是它們離開了一段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湊到一起。
  • 麥肯錫成功法則:二八定律都知道,想成功?先學會規劃
    值得好奇的是,他們對二八定律有著極為狂熱的偏執,認為掌握二八定律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01重要的少數和不重要的多數二八法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根據「二八定律」, 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數, 就能控制全局。生活中「二八定律」普遍存在, 比如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顧客; 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 80%的看電視時間花在20%的節目上; 80%的飲食重複20%的食譜。
  • 股票二八現象及應用法則
    ,它不僅出現在股市當中,在生活中也非常的適用,不過本文還是就股市的二八定律來給大家介紹下吧。  巴萊多定律,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就是二八定律,很多的地方是這麼翻譯的,叫做帕累託定律,它是19世紀的時候,被一個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  這個經濟學家冉偉,任何的情況下,只要只佔用一部分,就算是只有十分之二,也是可以的,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流傳最廣的一句說法是:「80%的收入來源於20%的客戶。」也稱為20/80法則。
  • 用二八定律看辦事效率,你是二,還是八?此文能給你有所啟發!
    為何,我知道了二八定律,可我一直還是那個八?你可能聽說過二八定律;你可能也知道二八定律講了些什麼;你可能也理解了二八定律的精髓;你可能也看過我前面的文章,明白了二八定律的啟示;你可能也覺得二八定律,很有用,並且已經開始實踐了;可是,二八定律,對你來說,始終只是空中樓閣,無法落地?
  • 驚人的最新的「二八定律」,句句經典至極!看後你會明白很多道理
    這套廣為人知的理論便是經典的「二八定律」,又稱「帕累託定律」。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注意到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便開始研究這一模式,結果發現,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部分只佔了20%,其餘的80%雖然是多數,卻是次要的。二八定律可以解決的問題:時間管理問題、重點客戶問題、財富分配問題、資源分配問題、核心產品問題、關鍵人才問題、核心利潤問題、個人幸福問題等等。
  • 「二八法則、WBS分解法、頭腦風暴」:提高工作效率的3種有效方法
    在這裡,給你提供3種方法: 第一:利用「二八法則」,將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提高時間利用率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通過對19世紀英國各社會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研究發現:社會上有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裡,而另外80%的人卻只擁有社會財富的20%,這就是最初的「二八法則」。
  • 七種常見的數據分析法(一):帕累託法則
    什麼是帕累託法則?帕累託法則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經濟學定律中說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在運營中可以發現,80%的貢獻度來自於20%的用戶。這張圖中體現了2個法則,也就是二八法則和長尾理論,在數據分析中,建議將這個兩個理論合起來用。但實際上呢,二八法則和長尾理論是相對的,二八法則告訴我們說,你要重視頭部用戶,也就是能產生80%收益的那20%的用戶或商品,而長尾理論告訴我們說要重視長尾效應,也就是剩餘那20%的收益。
  • 全球氫氧化鋰供給「二八法則」
    長遠來看,鋰鹽供給整體符合二八原則。到2025年氫氧化鋰前5企業總產量預計達到32萬噸,佔當前全球氫氧化鋰總產量42萬噸的76.2%,佔比近8成。未來,氫氧化鋰龍頭生產商或將呈現「步步為營,強者愈強」趨勢。
  • 家庭教育中,父母必知的「二八法則」!那20%到底有多重要?
    有一個很有趣的定律——「二八法則」它是一位義大利經濟學家發現的
  • 記住這3個最賺錢的營銷法則!
    一、無論做哪個行業,誠信最重要 誠信的法則不僅在生意場上很重要,如今的社會誠信已經成為了評判人品的標準之一,我們每個人不管做什麼都要講究誠信,誠信是人必備的優良品格。
  • 黑暗森林法則,你認為這個理論法則對嗎?
    黑暗森林法則也講到,整個宇宙就像是一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一位帶槍的獵人。一旦有一個獵人發出了動靜,其他文明會根據猜疑鏈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先消滅它。你認為這個理論法則對嗎?如果換做是你你會主動聯繫外星人嗎?不得不說用黑暗森林理論用來解釋「費米悖論」確實是很好的一種思路,但小說和現實畢竟還是有些差距的。
  • 哈佛商業評論:AI算法和機器學習改變二八法則
    新智元編譯來源: HBR編譯:張易 文強  二八法則是不少企業奉行的金科玉律,這條最早由義大利工程師和經濟學家Vilfredo Pareto提出的法則是說,80%的工作成效(比如利潤、銷售業績等等),都來自20%的動因(比如說產品、僱員等等),而其他80%的動因,則只產生20%的效益。
  • 房地產價值評估基本理論-價格形成法則
    一、供求法則  在自由競爭市場中,對於二般商品來說,供給和需求決定商品價格,同時,商品價格也對供給和需求產生一定影響。房地產作為商品,其價格的形成與變化在本質上也與一般商品相同按供求法則的支配。房地產價格與需求成正相關,與供給成負相關。
  • 內在富足吸引外在財富,通向豐盛人生的20條極簡能量法則(珍藏)
    通向豐盛人生的20條極簡能量法則,讀懂受益一生。01、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財富的本質是吸引,健康才能聚富,失去健康的內在吸引力,一切財富處於向外消耗的狀態,最終離你而遠去。一個人的健康能量場越強,吸引轉化財富的能力就越強,從這個意義上,健康才是人生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