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法則、WBS分解法、頭腦風暴」:提高工作效率的3種有效方法

2021-01-15 騰訊網

效率是做好工作的靈魂——切斯特菲爾德

在我們周圍,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不經常加班,卻能很好的完成工作,獲得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升職加薪也比一般人要快。

還有那麼一部分人,天天努力工作,別人下班了還在忙碌,甚至節假日也要抽出一部分時間來完成任務,但是呢,任務完成率卻很低,經常受到領導批評。

上面兩種人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工作效率的不同,工作效率高的人自然能夠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工作效率低的人只能靠加班來彌補。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提高職場人的工作效率。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有哪些好處呢?

工作效率,是指工作投入與產出之比,通俗地講就是在進行某任務時,取得的成績與所用時間、精力、金錢等的比值。

產出大於投入,就是正效率;產出小於投入,就是負效率。

工作效率是評定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看工作效率的高低。

而且,工作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

對單位來說,團隊能否高效的工作,決定著公司能否盈利,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

總結起來,提高工作效率有下面4個好處:

提高工作效率能夠讓你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多勞多得,獲得更多經濟利益;

提高工作效率能夠有效的減少工作時間,從而有更多時間來自由支配,進行學習、娛樂、旅遊、休息等;

提高工作效率能夠更好的展現個人實力,給自己貼上能力強的標籤,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

提高團隊工作效率,能夠有效提升公司競爭力,節約時間,增加產出。

那麼,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養成高效工作的習慣呢?

在這裡,給你提供3種方法:

第一:利用「二八法則」,將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提高時間利用率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通過對19世紀英國各社會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研究發現:社會上有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裡,而另外80%的人卻只擁有社會財富的20%,這就是最初的「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反映了一種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這一平衡性普遍存在。

沒有任何一種活動不受「二八法則」的影響,「二八法則」認為: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也存在著無法解釋的不平衡性。

這就告訴我們,提高工作效率就要避免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瑣事上,要學會抓主要矛盾。

我們經常聽到周圍的同事抱怨,說每天有幹不完的事,一周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加班,沒有時間去運動,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也有人說,社會變化太快,因為工作都沒時間充電了。其實,大家缺少的不是時間,而是沒有有效的利用時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在調查了3000名職業經理人後發現,那些成功的經理人有兩個特點:一是對自己的工作範圍有設定,不會把手伸的太長,盡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二是對自己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合理安排,最大限度的節約時間。

休格·布萊克進入美國議會前,並未受過高等教育。他平時工作也很忙,但是他每天還要擠出一小時到國會圖書館去博覽群書,包括政治、歷史、哲學、詩歌等方面的書。如此數十年如一日,就是在議會工作最忙的日子裡也從未間斷過。

後來他被任命為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他也是最高法院中知識最淵博的人士之一。

馬思純是時下當紅演員,漂亮的外表加上完美的身形讓她圈粉無數,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她以前是一個體重120斤,高高壯壯的女孩,她就是通過高效的利用時間才達到現在的完美身形的。

在拍攝電影《左耳》的時候,條件很艱苦,平時拍攝任務也非常重,其他人一般完成拍攝就會躺在床上休息,或者跟朋友聚餐。但是,她依然堅持每天一小時的訓練,如果白天有時間她就去跑步,晚上有時間她就在房間裡做瑜伽。

等到《左耳》拍完的時候,馬思純減重25斤,完全顛覆了以前高高壯壯的形象。

瘦了之後,她的戲路變寬了,人也自信了很多。《左耳》上映之後,馬思純片約不斷,後來又憑藉在電影《七月與安生》當中出色的表現,拿下了金馬影后的桂冠。

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花在能夠產生效益的20%上面,讓這20%去帶動其餘80%的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在問題面前明確態度,排定先後順序,定出遠期和近階段目標;重新審視工作時間表,分出事情的輕重緩急,毫不留情地拋棄低價值的活動,永遠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二:運用「WBS」任務分解法,將困難的問題步驟化、階段化,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職場上,我們經常面臨很多困難複雜的任務,很多時候,問題不能一蹴而就的解決,我們需要制訂一個清晰而有條理的計劃,以確保我們能夠直線達到目標。

在我們通過邏輯思考判斷出問題的本質之後,就要學會將問題進行分解,也就是將問題步驟化、階段化。

任務分解法又叫做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簡稱「WBS」,指的是「目標任務工作活動」的流程體現。

它跟因數分解是一個原理,就是把一個任務分解成若干項子工作,這若干項子工作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可量化的步驟,再把一項項工作細分到每一天的日常當中。

每一個具體的工作步驟規定了具體的時間和期限,因為比較大型的任務往往周期比較長,通常不會及時收到反饋額激勵,特別不容易堅持下去。

所以,必須設置較短的周期作為階段性的目標,讓自己在執行的過程當中看得清楚結果,每做一件事情,每過一天,都有接近目標的成就感。

最後,要堅決執行分解後的任務,最好把分解後的任務寫下來,註明任務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並且標註進度過程,以最直觀的方式把握整個任務的進展情況,不斷培養你對事物的掌控感。這也是對抗拖延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任務分解法就是把複雜抽象的任務分解成具體的、可執行的、可操作的事項,讓後依次各個擊破,逐個完成。

當然,任務分解法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分解任務,這裡給你提供兩種具體可操作的方法。

剝洋蔥式分解

像剝洋蔥一樣,現將你想要完成的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再將每個小目標分解成若干更小的目標。一直分解下去,直到你清楚該怎麼做。

多樹杈式

用樹幹代表大目標,直接連著樹幹的樹枝代表小目標,樹枝上長出的小樹枝代表更小的目標,而樹枝上的葉子則代表了即時的目標,也就是你現在要去做的事情。完成小目標是完成大目標的必要條件,而完成大目標則是完成小目標的結果,能夠把每個小目標實現,你就一定能夠實現更大的目標,大目標就是小目標的和。你可以按照如下步驟去做:

寫下一個大目標;

寫下實現這個大目標所有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這些條件就是小目標,也就是第一層樹杈;

寫出實現每個小目標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變成二層樹杈;

以此類推,直到畫出所有樹葉,也就是你的即時目標為止,多杈樹的分解圖也就完成了。

在面臨困難的問題時,不要煩躁,要學會任務分解,將問題步驟化、階段化,按照這條邏輯線走下去,我們就會每一步解決一個問題,而問題也會被最終解決。

第三:用好「頭腦風暴法」,克服「群體思維」,創造性決策解決問題,提高團隊工作的效率

「頭腦風暴」原本是精神病理學上的一個詞語,專門用來形容精神病患者或者精神錯亂狀態。現在指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其目的在於產生新的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提出的。

職場上,解決問題往往以團隊的方式,而非個人,因此進行團隊會議非常重要,在團隊會議中,由於團隊成員心理作用的相互影響,人們容易屈服於權威或絕大多數人的意見,形成所謂的「群體思維」。

群體思維雖然能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但損害了創造性思維,降低了決策質量,為很多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出現設置了障礙。因此,為了保證群體決策的創造性、提高決策質量和效率,引入了「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是麥肯錫公司思考問題的最常見方式,也是提高團隊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在運用「頭腦風暴法」的 過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3點:

了解問題和預設方案

對某些人而言,頭腦風暴有空想、清談的成分,但它其實是有思路和設想方案的,絕不是讓頭腦像浮雲一樣在空中隨意飄動。因此在頭腦風暴開始之前,團隊必須了解所面臨的問題,知道風暴的總體框架。

清空一切已有信息

頭腦風暴法的意義是為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法,或者得到創造性的理念。所以頭腦風暴應從一無所有開始,而不能建立在已有的討論或者共識的基礎上。為了保證這一點,在進入討論之前,團隊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把預先的想法清空,只帶入一些既定的事實和資料。

放棄等級觀念

頭腦風暴重要的是思考,而思考是不分等級和職位的。在小組會議的時候,職位和等級較高的的人往往具有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進行頭腦風暴的時候,要極力避免任何一個人受他人的影響,因此這要求所有人放棄等級觀念。

假如所有的團隊成員經過頭腦風暴之後,討論的依然是同樣的內容,仍然圍著一個領導,仍然彼此隨聲附和,那麼頭腦風暴肯定什麼也得不到,不過是在浪費時間而已。而更糟糕的一種局面是,職位或等級較高的人,一進來就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那麼團隊就失去了一個形成更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的機會。

此外,在進行「頭腦風暴」的過程中,還應堅持下面5點:

不拒絕任何想法;

任何問題都有價值;

延遲評價;

拒絕固執;

巧妙記錄。

今天,我們主要講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總結起來,有3種方法:

第一:利用「二八法則」,將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提高時間利用率;

第二:運用「WBS」任務分解法,將困難的問題步驟化、階段化,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第三:用好「頭腦風暴法」,克服「群體思維」,創造性決策解決問題,提高團隊工作的效率。

相關焦點

  • 高效工作的7個工具:SWOT、PDCA、WBS等,你都會用嗎
    改善工作生活的7個工具:SWOT、PDCA、6W2H、SMART、WBS、時間管理、二八定律。它是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的進行的最佳方法。特別是生產管理及質量管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 頭腦風暴沒效果?方法不對,想到頭禿都沒用!
    以至於在大部分人眼中,頭腦風暴只是一種常見的會議模式,幾個人坐在一起東拉西扯,絞盡腦汁想到頭禿,終於提出幾個似乎還行的點子,然後結束會議,所有人繼續該幹嘛幹嘛去。那為什麼這種浪費時間和精力、沒效果的頭腦風暴依舊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工作中呢?或許,並不是頭腦風暴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方法錯了。
  • 用二八定律看辦事效率,你是二,還是八?此文能給你有所啟發!
    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專欄專欄中,我將為大家分享職場中100個實用的思維框架模型,並整理PPT、思維導圖,從戰略思維,到戰術思維,再到具體方法、工具,全方位解析聰明人的工作方法。像精英們一樣,你也能練就高效,快樂生活!為何,我知道了二八定律,可我一直還是那個八?
  • 「二八法則」的精髓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這就是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早在1897年提出的「二八法則」。 那麼,具體應該怎樣去運用「二八法則」為提高工作效率服務呢? 在20%的工作上投入用力80% 假如你今天有10項工作要完成(實際上你不可能有這麼多工作要做),根據「二八法則」來判斷,其中有那麼兩三項工作是很重要的,那麼在這兩三項工作上,你需要用力80%,即投入80%的時間和精力。完成了這些工作,你就可以獲得80%的價值回報。所以,你要認真挑選最重要的兩三項工作。
  • 頭腦風暴是一種好的討論方法嗎?
    剛剛看了《紐約客》(New Yorker)上一篇關於頭腦風暴毫無意義的文章。過去數年來,從工作小組討論會,到高管參與的大規模研討會,我曾在上百個場合積極推動頭腦風暴。就像其他任何工具一樣,頭腦風暴雖然有效,但並不適合所有情境。
  • 解析新藥研發WBS(工作分解結構)
    新藥研發的上述特點對新藥開發商提出極高的要求,他們必須規避風險、提高開發效率,進一步地必須加強新藥研發的過程管理,以便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用儘可能低的成本推出儘可能高質量的新產品。要實現這些,項目管理是唯一的出路。
  • 善用「帕累託法則」,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在點滴中提高學習效率
    但如果家長能夠善用"帕累託法則"的話,不僅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提高,生活惡習也會得到改善。"帕累託法則"又稱作"二八定律",指的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即在任何特定群體中,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20%的投入和努力產生80%的效益。其本質就是強調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 《無主之地3》頭腦風暴者怎麼獲得 頭腦風暴者獲取方法分享
    導 讀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無主之地3中最強破盾武器頭腦風暴者的獲取方法及屬性介紹,在無主之地3高難度下部分精英怪的盾是非常難以破除的,但是你擁有了這把武器後
  • 靈感方法論:你也許用錯了頭腦風暴
    原文/ Zapier by Aja Frost來源/ 寬帶資本公眾號(ID: bjkdzb)編譯/ C位君頭腦風暴的歷史在現代的工作文化中,頭腦風暴可以說佔據了中心地位,但它的歷史其實並不長。為了幫助更多人獲得頭腦風暴帶來的創造力,他定下了4條基本原則:忌批評性反饋量比質重要運用他人的想法催生聯想鼓勵大膽的構想頭腦風暴大受追捧。但是任何一個經歷過漫長而低效的頭腦風暴會議的人都知道,這也可能是對時間的巨大浪費。為了確保你個人與小組的頭腦風暴能夠產生新穎(以及有用!)的點子,你與你的團隊可以試試這12種策略。
  • 實現有效增長,該如何舉行頭腦風暴會議?
    第1期分享的增長流程規劃對於新團隊來說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人們可能會在成立時間較長的增長團隊中工作,因此需要一套不同於新團隊的增長機制來激發團隊持續產生新的想法。Andy Boyd 認為,最有效的增長機制就是舉行一個1-2小時的集中頭腦風暴會議。通過頭腦風暴會議,團隊能產出一個想法列表,並就會議期間產生的重要想法進行優先級排序,最終將優先級較高的想法付諸實踐以刺激增長。
  • 質量工具之頭腦風暴法
    經世界各國創造學研究者的實踐和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發明技法群,除了奧斯本智力激勵法(即奧斯本頭腦風暴法),還有三菱式智力激勵法、默寫式智力激勵法、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等。頭腦風暴法,簡單地講,是一種集體研討行為,是快速大量尋求解決問題設想的集體思考方法,是暢所欲言地發表獨立見解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方法。
  • 100個實用的思維框架模型,聰明人的高效工作方法,值得你擁有!
    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專欄當你點開這個專欄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意識到「效率」這件事,你也想,掌握這些聰明的工作方法,也想,像那些精英們一樣,高效地工作,快樂自在地生活。:目標分解工具,一棵完整的樹就是一套完整的目標行動計劃,步驟:大目標→小目標→必要條件;MAC原則:目標設定方法,3個要素,預測可能、行動可能、夠格If-Then Planing方法:實現目標、執行計劃的方法
  • 6個方法有效提高你的分析能力
    本期,唐歌為你分享的主題是:怎樣提高分析能力?厲害的人是如何思考問題的?6個技巧有效提高你的分析能力。 PS: 本文乾貨較多,建議耐心地完整看完,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
  • 如何正確的進行一場頭腦風暴?
    開展頭腦風暴必須有一定的討論程序與規則,這是頭腦風暴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因素。從程序來說,頭腦風暴關鍵在於以下幾個環節:1.確定議題一個好的頭腦風暴法是從對問題的準確闡明開始。3.確定人選召集有關人員,參加的人員可以是團隊成員,或者是同行業的專家,也可以是不同行業的人員,甚至是毫不相干的人員,參加人員以創新目標而定4.確定主持人只要具備下列條件,人人都可以主持頭腦風暴法會議:●了解召集的目的、需解決的問題。●掌握頭腦風暴法的遊戲規則。●善於引導大家思考和發表觀點。
  • 工作效率提升技巧二:帕累託法則
    帕累託法則,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法則。這個法則,可以應用的領域很多。但現實生活中,往往這個法則用在了聊天或者抬槓之中。事實上,這個法則可以很好的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總之,二八法則應用的確很廣。02對於創業者來說,二八法則可以幫助我們設計戰略。專注核心目標,不再花更多的時間尋找無窮無盡的新機會。對於職場人士,我們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有效的學習上。
  • 黑暗時間思維——提高工作效率的終極方案
    而準確的感知和有效利用「黑暗時間」的能力,就是「黑暗時間思維」,其底層邏輯:是利用我們的理性,戰勝我們對「時間」的感性認知,從而讓我們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黑暗時間的產生,是「理性腦」和「感性腦」的一場戰爭在《蜥蜴腦法則》這本書中,關於人類大腦的進化,有這麼一段解釋;「人類的大腦是經過複雜的進化過程,逐步變成現在這個模樣的。
  • 理性規劃 | 王富海:二八定律與理性規劃
    因此,二八定律可作為城市色彩規劃中的主要控制法則(韓冬)[3]。可見,城市規划行業也自覺不自覺地應用到了二八定律,甚至規划行業工作對象與工作方法的關鍵選擇,也十分契合二八定律。但在關鍵的理論和制度設計上,現行規劃卻有違客觀存在的不平衡性,需要進行理性認識和理性改進。
  • 頭腦風暴是什麼?如何正確的進行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的定義「頭腦風暴法,是指由美國BBDO廣告公司的奧斯本首創,該方法主要由價值工程工作小組人員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氣氛中以會議形式講行討論、座談,打破常規,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充分發表看法。」上文的說法其實是比較籠統的,但是有幾個重點還是可以摘錄出來的。第一點:「頭腦風暴」是一種方法。
  • 筱陽說27|用MECE法則解構你的思維
    記憶就會更精準一些,比如我學習時間管理中提到的GTD的思想就是要把處理的事情整理並分類,提高效率。mece法則的三心法:第一心法:謹記分解目標,就是說,把整體結構層層分解為要素時,要謹記分解目標,找到最佳的分解角度,對於同一個項目,如果目標是分析進度,就按照過程階段來分解,如果目標是分期成本,就按照工作項目來分解,如果目標是分析客戶的消費特徵,就按照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來分解。
  • 「二八」法則道出本質,「四象限法則」幹出實效
    (插圖:月影孤清)這時,我們需要了解一個重要的法則一一二八法則。二八法則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兼社會學家維弗烈度·帕累託提出,該法則指的是:重要的少數與瑣碎的多數。什麼意思呢?因此,「二八法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避免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瑣事上,要學會抓主要的問題。主要問題怎麼抓呢?著名管理學家科維總結了一套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維度劃分為四個象限: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