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衣哥的一雙兒女刷屏了。他14歲的孩子輟學在家,抽菸酗酒,網絡相親,大衣哥每年收入1千多萬,比普通老百姓好太多了。
從小長在農村的大衣哥的兒子這樣說:我們家都這麼有錢了,我努力幹啥。
這就是典型的沒有見識。
再看看他的女兒,20歲,不讀書也不工作,零食隨便吃,體重直彪200斤,看到這些,真為大衣哥痛心。
養孩子真的需要錢,但是,有錢不一定養出優秀的孩子,拼爹的年代,真不是拼權利和金錢的。
前幾天,我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篇報導,記憶猶新,一家三口住在5平米的膠囊房裡。就是這個5平米的膠囊房,竟然塞滿了1萬本書。
設計師看到這個報導,免費給他們設計這個膠囊房。每天晚上這家人的活動空間就是廣場和大馬路,在家裡,媽媽和爸爸孩子每天都會來一次國學文化大比拼,孩子在學校被同學稱作移動的百科全書。
就是這樣的家庭,爸爸每天堅持給媽媽買一朵花,自己用不鏽鋼的材質送給媽媽戒指,爸爸媽媽相互理解,相互體諒。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一家3口沒有一個抱怨,房子太小,生活艱難,相反,他們臉上都洋溢著笑容,那種給人的幸福感,看不出一點做作。
孩子那麼陽光有才學,這也許是太多人羨慕的狀態和格局了。
這個新聞,讓我們再次感覺到,幸福感不是被人和錢給予的。是幸福美滿的家庭決定的,教育孩子真不是有錢就夠了,孩子需要的是幸福美滿的家庭,爸爸媽媽恩愛,理解他,陪伴他,無論在哪裡,只要有爸爸媽媽,就是最好的狀態。
很多人認為,教育孩子就是燒錢的事情,我也不反對,在當今社會快速的發展的情況下,孩子的教育真的需要很多錢。
可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山東最近查處的頂替上大學的案件。我們關注的人民都發現了,這些頂替別人的孩子,都是那些有錢,有權家的孩子頂替了那些出生在農村的刻苦學習的孩子。這件事情充分說明了教育孩子,金錢這是一小部分。
我老公在教育機構上班,每年學校招生的時候,電話不停,最後只能每天關機。考初中,考高中的考試200多分的大有人在。
我們總結了一下,分三種,大部分孩子是父母離異,單親家庭。第二種是爸爸媽媽做生意的,很忙,孩子整天名牌衣服,名牌手機很趕時髦。還有一種就是,像小歡喜裡面的季陽陽那樣,爸爸媽媽都在政府單位上班,根本沒時間管孩子,寄養的孩子,也就是留守兒童。
這三種情況再次證明了,孩子的教育只有爸爸媽媽和監護人,用心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錢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孩子的最關鍵時期在6歲前,這個階段是孩子最需要爸爸媽媽的時候,這個階段管不好,6歲到12歲這個階段一定要好好管教,如果這個階段再沒有管,以後甚至是這一輩子,就不用再想好好地跟孩子溝通了,人性已經完全成熟。
李玫瑾教授說過,很多犯罪青年,12歲以前都不是跟著爸爸媽媽長大的。
所以無論我們再忙,孩子12歲以前,一定要帶在身邊,像章子怡和佟麗婭他們就做得很好,他們無論多忙,都會把孩子帶在身邊,走紅毯,拍電視把孩子帶到劇組的明星媽媽都很多。
我的一個朋友,現在月收入幾百萬,去年生了二胎以後,每次出差都帶著二寶。真的放不下工作那就帶著,不能帶就辭職好好把孩子帶好,事業啥時候開始都不晚。
其實孩子就是整個家庭的事業。
開學第一課說得非常好,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創業。等孩子長大了用一年時間敗光了你一輩子的積蓄。
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選擇了陪她長大,放棄了賺錢,等孩子長大了,用一年時間賺了你一輩子才能賺到的錢。
你想給孩子留很多積蓄產業,如果孩子優秀了,他自己不需要你留給他的積蓄,如果孩子不優秀了,你留下再多產業,他也有可能坐吃山空。
試問,留錢有何用。
人生最奢侈的炫耀,是你培養出了優秀的孩子。
孩子的管教時效性很短,過去了就再也不能回頭了,希望大家都不會後悔沒有好好管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