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性(The Materiality)繪畫

2021-01-10 梳理當代藝術學術評論
李鋼作品《洗掉繪畫 - 陽臺》2011 布面油畫 140x140cm

展覽《裸色》訪談

麥勒畫廊中國總監MZ=夢卓 藝術家LG=李鋼

MZ:先說說這個展覽的題目吧。

LG:這個展覽叫《裸色》,我想先從裸色這個名字說起。其實裸色的意思講的就是肉身,就是像身體跟靈魂的關係一樣,肉身也就 是靈魂載體。裸色其實有點像膚色,但聽到裸色這個名字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它指的是事物的本體,這一點比膚色要深入。裸色,其實說白了就是人的本色,我用「裸色」這個詞來引申——作 品的「肉身」,也就是作品自身的「物質性」概念。「物質」和「物質性」其實是兩個概念。「物質」是構成作品的材料和媒介,比如畫布、顏料,等等......這些都是物質,它們是非常具體的東西,只有這些東西被主觀 地融合到一起時,才可能形成繪畫或者別的什麼東西。一堆顏料擺在那裡,靠它自己是無法形成繪畫的。所以繪畫是通過人參與以 後,讓這些物質重新產生物質性以後才出現的。

「物質性」這個概念其實是有別於傳統的繪畫性,也就是通常我們看的油畫裡的圖像, 包括圖像裡面可能有的隱喻、象徵,或者表達的內容。除此之外,繪畫性還可能強調手感、技法、顏料,習慣等。然而,「物質性」這個 東西強調本體現實,也更接近於它自身。「物質性」一直是我繪畫的三個系列裡面最至關重要的點。像我的第一個系列「洗掉繪畫」系 列,當時在2008年做作品的時候,我的想法就是不要讓一張畫受制於圖像的隱喻和象徵。一張畫如果沒有一個圖像作為它的主題的 話,這張畫是否成立?所以我乾脆就把畫洗掉了。洗了以後我發現它還是一張畫,它從圖像回到了自身。對於「洗掉繪畫」系列來說,至 關重要的是放棄了圖像,讓繪畫本身退到了自身本體、畫布,還有顏料最後糾纏在一起的那個東西。

MZ:但是顏料已經被洗掉了。

LG:對,顏料被消除掉了,底料也消除掉了,但這個布也已經不是以前當初的那個布了。它多了一層東西,就是剛才說到的「物質性」 這個東西。顏料沒了,但「物質性」出現了。所以這個東西在我另外的「質感繪畫」系列和「草圖」系列裡面,就起到了一個最基礎的奠定作用。

MZ:這個系列是一直持續進行的麼?比如說你現在依舊會做「洗掉繪畫」這個系列?

LG:會的。

MZ:你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一直持續做這個系列,現在去做「洗掉繪畫」系列,和2008年剛開始去做「洗掉繪畫」系列有區別麼?因為 從本身技術操作層面來說,就是你用之前畫好的一張畫,然後把這個畫的顏料和底料移除,然而你已經不是以前的你了。你也創作 了其他的作品,有了不同的經歷,對於這種一直持續進行的創作,你後期的創作,或者是等你成熟以後的創作,和你一開始的創作有 沒有什麼區別呢?

LG:有區別。

MZ:是你主觀感受上的區別,還是操作手法的區別?

L G:其實都有。但是核心沒有改變,我發現裡面除了當時我意識到的圖像和時間以外,我後知後覺明白了裡面一個至 關重要的點——也就是繪畫的自身這個概念。所以它才持續這麼長時間,每個階段我都有不同的感受。被洗掉的畫也 是我早先畫的,我2008年洗掉的是我2006年的畫,或者2011年洗掉的是2009年的畫......

MZ:其實是有一個時間上的滯後的。

LG:對,而且現在因為我也做一些概念性比較強的裝置類作品,所以「洗掉繪畫」也做的不多了。特別是像去年,我也就做了一張,因 為也沒有什麼可以被洗的老畫了......

MZ:所以你不會特意去為這個系列作品創作新的繪畫,都是洗的老作品?

LG:對,都是老作品。

MZ:比如說你整理倉庫的時候發現哪張,就拿出來洗掉。

LG:沒錯。

MZ:我還發現展覽中這個系列的作品,有些作品可能之前的痕跡多一些,斑斑駁駁似乎還能看出些什麼,或者還能隱約看到之前的 底料,有的就完全被洗掉了,洗得很徹底,這是根據洗之前繪畫本身的形態來決定嗎?

L G:我最早在雲南有一些繪畫比較偏古典,或者表現主義那種風格的,這些畫的底子製作比較複雜,自從2008年來北京以後做底就沒有那麼複雜了,所以洗得也比較乾淨徹底。

MZ:所以是由之前的繪畫的狀態來決定的。

LG:其實主要取決於我當時畫畫做底的方法。直接畫法洗得就很乾淨,如果刷了很多層底,那可能就不那麼容易洗掉,有很多顏料 洗不掉。

MZ:「洗掉繪畫」的標準是什麼?洗到什麼程度就停止了?那個邊界如何界定?

LG:就是已經洗到不能再洗為止,再洗就破洞了,也繃不起來了。

MZ:咱們聊聊如何從「洗掉繪畫」系列到「質感繪畫」系列的吧。

LG:到2011年的時候,我還是想做一些油畫上的嘗試。後來我意識到,可能我在表達油畫的時候,我的核心點還是在油畫自身的結 構。但那時候我不知道「物質性」這個感覺,我也表達不出來,只能靠著感覺來。

李鋼作品《質感繪畫 - 素食的熱情》 2017 編織畫布 油彩 140x140cm

MZ:其實「物質性」這個概念是你走到今天,回看三個系列,你才覺得你在探討什麼,對不對?

LG:沒錯,逐漸才意識到「物質性」這個概念在我作品裡的重要性,這個詞很關鍵,當時我考慮到的是如何讓油畫回到自身,回到它 的結構,回到它的質感。所以這個系列的繪畫,就叫「質感繪畫」。那質感是什麼呢?無非就是筆觸、顏料跟畫布咬合在一起的感覺。 當時我理解到這一步的時候,我就決定要去織一張布,織一張能把油畫質感強調出來的布,並不是為了放大圖像,所以才做了「質感 繪畫」這批作品,去尋找布作為載體和顏料結合後所產生的「物質性」。這兩個系列緊密關聯具有完整的線索性,當然單從視覺表面或 材料習慣上看是看不明白的,那你肯定會感覺到不同。

MZ:你強調了「質感繪畫」的「物質性」,但是當你展示出這個作品的時候,你也期待觀眾去體會繪畫性麼?比如說感受畫面帶來的愉 悅和讀取圖像上的信息?是否仍希望觀眾把它當成是一件繪畫作品去欣賞?

LG:當然可以的,因為不管是「洗掉繪畫」還是「質感繪畫」,首先最後我回到的還是繪畫自身。這張畫在這裡,我追求和研究的切入點 是以「物質性」的角度來研討繪畫,而不是去歌頌它的圖像隱喻或者繪畫性,但同時它是又包含了繪畫性和圖像這些因素的。

MZ:所以只是你作為創作者的角度不同,進入的方式不一樣。

LG:是的。

MZ:所以儘管你的切入點是從「物質性」進入,但是最後呈現給觀眾的還是油畫作品,觀眾還是把這些作品當成畫來看。

LG:歸根結底,還是繪畫。只是我追求的價值出發點不是從圖像和繪畫性哪裡,而是從繪畫的肉身、現實、本體的角度來出發的。

MZ:這個「質感繪畫」系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LG:2012年開始嘗試,後來2013年在我的個展展出了。

MZ:我記得2017年差不多就完善了這個系列,一共做了5年。

LG:對,在那個階段,我還做過各種視覺嘗試,也有一些沒有進行下去,直到我開始編織畫布,我覺得我找到那個東西了。

MZ:我記得當時這個系列一開始的時候還有隻做底子沒有繪畫的,對不對?當時那個作品感覺就是從材料出發的,沒有繪畫語言在 畫布上,是非常寶貴和勇敢的嘗試。

LG:那是這個系列最初的階段,我後來覺得還是缺少了一些東西,其實缺少的就是人的參與和顏料、材料的融合。

MZ:當時我們討論這個系列作品的時候總是提到放大的概念,你把畫布本身的結構放大了,然後再把某個圖像的局部畫在這種特 殊的畫布上,好像兩種材料在同時放大,相互咬合。後來隨著你的創作發展,咱們不再討論放大這件事了,好像它也不再是一個核心 問題了。

LG:對,質感這個概念有點抽象。任何一幅畫,水墨也好,素描也好,都存在不同的質感,但要以質感為主題就不太好呈現了。另外 觀眾看作品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看這個圖像到底是什麼,大家在介紹我這個系列的作品的時候也繞不開圖像。當然圖像確實也放 大了,這是事實,但不是核心,只是作品裡包含的一部分。

MZ:我發現你給繪畫作品命名的時候都是比較具體的。你是希望給你的觀眾一些基於繪畫主題的提示嗎?

LG:我希望通過具體的名字把觀眾拉回到畫面上來,回到觀看繪畫的習慣上。這樣比較嚴謹些。

MZ:那「洗掉繪畫」也是如此嗎?

LG:對,尤其是掛在牆上後,別人看到「洗掉繪畫」的時候,不管觀眾怎麼看,最終他還是會以看繪畫的這種感受去看它,觀眾不會把 它當成一個裝置看。不管是洗掉顏料拋除了圖像的牽制,還是編織畫布強調油畫的質感,最終都落到了繪畫的「物質性」上。

MZ:然後從「質感繪畫」系列這麼厚重的感覺,一下就過渡到了輕盈的「油畫草圖」系列。

李鋼作品《草圖繪畫 - 蜜蜂》 2020 畫布油畫 200x200cm

LG:就像我前面說的,其實核心問題都是一個。到了「質感繪畫」這部分,這麼多年我覺得已經很成熟了。如果再往下做的話,我怕變 得過於安全過於扁平,所以就應該多有一些突破才是。既然我在意的是繪畫本身,那肯定還會有別的路徑也能到達。後來我的油畫 草圖啟發了我,不管是畫家還是雕塑家,畫出草圖的那一瞬間記錄著一種衝動,一種未完成的衝動,是一種可以繼續深入和改進的狀 態,草圖裡面充滿了希望、激情、對錯,還有繼續被推敲的可能,我覺得這種感覺只有草圖才會有,這種草圖特有的狀態就是來自於它自身。我想把草圖獨特的感受呈現出來,我把整幅油畫草圖連同畫底和畫布的邊界都當做了作品的主體,最後我創作出了關於「油畫草圖」的創作。

MZ:那這一系列應該叫衝動系列。

LG:只強調衝動的話又離繪畫的「肉身」太遠了。我在面對油畫草圖的時候,其實往往也會面對這種感覺,看起來似是而非的圖像, 最後演變成了一個完整的作品。草圖的圖像是一個游離的狀態,它不是一個特別確定的東西...也許只是把你第一創作感受記下來的 一個筆記。這個時候我就在想,要怎樣才能控制住這個感覺呢?我就覺得應該還是回到油畫上來看。油畫的底子、草圖,畫布的邊 界,甚者連鉛筆勾的那個標準的框子,這些層次都會給你感覺到有一種想把它繼續工作下去的感覺,這幾個步調其實已經具備了繪 畫自身的結構。於是我就做了這個系列的第一件作品《火烈鳥》。

MZ:所以這個底其實就是你畫油畫的時候,你刷底沒刷完的時候那個狀態。然後鉛筆的那個格子也是輔助你找形的時候的狀態。 然後那這個畫法也並不是那麼飽滿......就是等於你把這個在未完成期間的各個因素結合到一起?

LG:其實有點像一個畫家剛起完稿正要開始深入創作的時候叫停了他,然後再把他的畫拆下來,再給他繃大一點那種感覺。所以這 個系列的作品就是我把草圖蘊含的衝動,藝術家要去經營一張畫的那種欲望,包括畫布的邊緣和畫底都呈現在觀眾眼前,所以才會 有幾層底料的過渡,還有圖像的那種滴滴灑灑的那種一系列的感覺。

MZ:明白,「油畫草圖」系列還會繼續下去嗎,還是已經相對完善了?

LG:還會繼續,因為現在我正在挖東西,這個系列才剛剛開始,所以還會接著做。除非我找到一個更有意思的突破口,也能夠把我要表達的繪畫的「物質性」的這個東西表達出來......

MZ:最後說說裝置和繪畫的關係吧。

LG:說到繪畫的話,這三個系列最終都落到了「物質性」上。前提就是「物質性」這東西說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其實是值得多想一想的。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物質性」是認識世界的基礎,「物質性」是精神性的載體是精神性的體現。如果沒有物質來顯現精神的話,這個世 界就是個虛無的。聊「物質性」的意義就是為了更好的顯現精神性。

而回到我的裝置,通常很多人覺得我是一個特別擅長用材料,或 是觀察生活很細微的藝術家,但是再繼續追問我怎麼善於用材料了,好像大家也沒說得太清楚。我是擅長運用材料的材質呢?還是 材料的特性呢?還是說材料後面的社會意義呢?好像都不全是,現在我能感覺到,其實也就是我擅長做的,就是藉助作品後面的「物質性」來表達一種感受。比方說我的2015年的作品《斯芬克斯》,就是用石膏,頭髮,鋼鐵製作的作品,作品裡討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這並不是說明我就擅長使用石膏或者鋼筋了,最終在作品完成以後,作品裡逐漸出現的大面積鐵鏽花紋,不正是作品自 身「物質性」的最好印證嗎?「物質性」在我的裝置作品或者其它概念性作品裡面,它都是一個共同的基礎詞彙。回到繪畫來說,繪畫與 裝置在這裡都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都是同一種母語講述的不同故事。

2020年5月20日於北京宋莊李鋼工作室

相關焦點

  • 《同義詞》的形式 / 關於電影物質性的思考
    這裡做一個關於影片形式的思考,側重點在影片引發的「物質性」的思考。德勒茲在關於力量方面有個有趣的觀點,他說作畫過程中「你畫的只是力」。在繪畫中,如果「力」被提示,那必定會導致繪畫的物質性被提示,比如馬奈和塞尚的做法。
  • 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這一事實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意識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  B.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C.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  D.物質具有不依賴於意識的客觀實在性  4.打制粗糙的石器——製造金屬工具——鐵製工具的出現——機器的使用——電話、電視、計算機廣泛使用——用遺傳工程技術產生克隆羊,這有力表明實踐是  A.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 王詩齡繪畫太厲害,用英文講解繪畫過程,專業程度不輸繪畫大師
    每一個人對於繪畫的理解其實各有不同,很多人喜歡繪畫是因為看到了別人的繪畫作品非常的漂亮,而且從視覺上來講也是一種享受,所以他們喜歡繪畫作品。但有一些人是從骨子裡喜歡繪畫,他們則是享受那一種繪畫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豐富色彩變化的一個過程。
  • 繪畫教程入門:CMYK不是繪畫的原色
    我們時不時會收到另一封郵件,告訴我們,紅、藍、黃是繪畫的主要顏色,其實正確的顏色是品紅、青色和黃色。有人表示說:"我沮喪地看到,這種錯誤觀念一直存在,認為紅色是主要顏色。任何平面設計師和印刷工都知道原色其實是洋紅色、黃色和青色。紅色是用洋紅色和一點黃色做成的..."
  • 數位板繪畫用什麼軟體 數位板繪畫軟體推薦
    數位板繪畫用什麼軟體?數位板繪畫軟體推薦!今天微課菌給大家推薦3個數位板繪畫軟體,讓你對數位板繪畫有更好的開始!3款數位板繪畫軟體推薦:1、數位板繪畫常用軟體—PSPS是現在很多公司、畫師最常用的繪畫軟體,功能十分的強大,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在用,所以你也得跟著大家的腳步走!而且PS最後調整的輔助工具非常好用!
  • 成人創意繪畫課堂
    因繪畫的主題而劃分的:風景畫,人物畫,動物畫,服裝畫...而網絡上常常出現的繪畫課程,大部分是創作者本身探索自己風格繪畫語言的其中一個點。零基礎入門同學獨自走進繪畫的世界,會發現繪畫學習是一個迷宮,由一代代學者編織而成。
  • 現代派繪畫實踐,打破了繪畫視覺,讓科學和藝術更加完整
    現代派繪畫的理論和實踐,千奇百怪、雜亂不堪。而唯獨在打破繪畫的視覺形象特徵這一點上,卻表現了很大的一致性。他們把過往和現在的一切現實主義的繪畫一律稱為「學院派」,把透視、造型和經過千自年摸索探求,作為人類的寶貴藝術經驗積累起來的所有繪畫規律統統推翻,把一切生動具體地描繪對象的作品斥為低能的「模仿」,一步一步地把繪畫變成了所謂「純繪畫」。
  • 繪畫美麗的洋紫荊花
    無香作品效果圖今天,我們畫的是非常美麗的洋紫荊花,繪畫過程非常的簡單有趣。繪畫工具:鉛筆、畫紙、毛筆、水彩顏料、調色盤、清水、餐巾紙01打底稿圖用鉛筆在畫紙上勾勒出洋紫荊的大致雛形。繪畫中,沒有固定的繪畫步驟,也沒有捷徑可行,只有靠自己勤於觀察,多動手練習,在繪畫中慢慢的摸索前行,尋找屬於自己的繪畫技巧,畫得多了就會熟能生巧了,巧於生精,精於生妙了,我們都在為將來能遇到更美好的自己負重前行,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實現。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地學習下去吧,你永遠也不知道:其實,你努力的樣子,真的很美!
  • 習題: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14.BCD[考點點撥]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所包含的內容的掌握。
  • 歐洲繪畫藝術的巔峰級巨匠,至高無上的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
    ,魯本斯從12歲開始學習繪畫,深諳弗蘭德斯繪畫傳統的要義,而且通過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大膽的創造精神,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魯本斯作品《聖託馬斯的懷疑》魯本斯在這期間的作品,創作出了許多描繪激烈衝突場面的作品,突破了傳統的繪畫風格。
  •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一個正常的人,不管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其眼睛的視覺功能應該沒有根本性區別沒有證據表明中西繪畫特性的不同緣於人種的差異。藉助文化理解繪畫,透過繪畫感受文化。
  • 彝族的傳統繪畫,藝術水平極高,畢摩繪畫內容最豐富
    少數民族的服裝都非常富有藝術氣息,作為服飾藝術重要的轉化步驟,彝族剪紙、彩繪等藝術也十分豐富根據美術的定義,今天小編將要和大家從繪畫方面來探討彝族民間美術的具體形制,一起來看一看吧!繪畫是造型藝術之一。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化合物物質材料,在紙、木板、紡織物或牆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製可視的形象。
  • 時間在繪畫中的表達
    繪畫作為藝術品的一種,在被觀賞時,往往以靜態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在不同的展覽空間內,每一件作品都佔據著空間的一部分,靜靜地等待著觀眾的欣賞。繪畫作為一種空間藝術,在產生之時就已經被這樣定性了,人們在談論繪畫時,總是將其與詩歌做比較。
  • 繪畫語言中的相對論
    進入今天的主題:繪畫語言中的相對論。相對論這個詞,初中及以上文化的人都能從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這裡也就不贅述了。從概念上來說,相對論可以解釋世間萬物的規律,甚至可以解釋宇宙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在大多數的學習資訊中,人們愛把繪畫語言裡的這種元素與元素之間相互依託而存在、成立的關係叫做對比關係。
  • 素描:二十面體繪畫技巧
    素描二十面體繪畫步驟56、使用6B鉛筆,深入刻畫物體的暗面及投影的調子,以較密的線條進行繪畫。素描二十面體繪畫步驟67、對物體左側下方塊面的暗面與灰面進行統一繪畫。素描二十面體繪畫步驟89、接著對左側塊面細緻繪畫。注意排線的深淺變化。
  • 4歲寶寶的自由繪畫作品,能當藝術品掛牆上,繪畫啟蒙有什麼好處
    繪畫是每個寶寶都很喜歡的「打發時間」的方式,繪畫的時候,構圖和色彩之間的碰撞,能讓寶寶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大腦的發育。沒學過畫畫,作品卻能驚豔到眾人網上有一個叫瞳瞳的四歲小姑娘,雖然沒系統的上過繪畫課,但是瞳瞳的繪畫作品卻很有藝術感。比如這幅畫從草稿到上色,全是寶貝獨立完成的。
  • 繪畫能否被人工智慧取代
    首先,在探討繪畫能否被人工智慧替代之前,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其一是功能性,其二是藝術性。從功能性的角度上來說,通過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可以大量產出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而且能夠做到非常完美的產品一致性,實際上當前已經出現了不少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繪畫產品,比如應用在海報生成領域等。從藝術性的角度上來看,人工智慧技術所繪製出來的作品,往往很難為其賦予所謂的「靈魂」,這也許是哲學範疇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