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繪畫藝術的巔峰級巨匠,至高無上的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

2021-01-20 雷語話丹青
魯本斯作品《瑪爾斯和瑞亞·西爾維亞》

彼得·保爾·魯本斯是德國十七世紀弗蘭德斯最傑出的畫家,他將宏偉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和尼德蘭典型的民族藝術融為一體,是繼文藝復興的諸位大師之後,為歐洲近代繪畫開闢道路的巨匠之一。

魯本斯作品《耶穌上十字架》

一、源起——魯本斯弗蘭德斯藝術風格的養成

十七世紀,弗蘭德斯受到義大利藝術的影響,同時也因為宮廷貴族和貴族化的資產階級團體的審美需求,在藝術中發展出一種色彩強烈、生動流暢的裝飾繪畫風格,魯本斯從12歲開始學習繪畫,深諳弗蘭德斯繪畫傳統的要義,而且通過發揮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大膽的創造精神,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

魯本斯作品《聖託馬斯的懷疑》

魯本斯在這期間的作品,創作出了許多描繪激烈衝突場面的作品,突破了傳統的繪畫風格。他筆下的人物形象生動活波,畫面色彩響亮明快,對比強烈,構圖布局富有裝飾情趣,湧動著一股磅礴的氣勢,仿佛一切都充滿著神奇的力量,洋溢著具有浪漫主義的英雄氣概。

魯本斯作品《聖李維諾的殉難》

二、升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的給養

1600年,魯本斯開始了他在義大利為期八年的遊學進修。在此期間,他廣泛而深入地研究了文藝復興鼎盛時期諸多大師的優秀作品,汲取了大量的營養,尤其是威尼斯畫派對其影響尤為深遠。在他畫作中我們能看到提香人物造型的優美,米開朗基羅塑造人物的力度,又有柯羅佐繪畫的豪放和卡拉瓦喬光影繪畫的視覺衝擊,可以說,義大利的進修經歷使魯本斯的繪畫藝術得到了升華。

魯本斯作品《丹尼爾在獅子洞》

三、融會貫通——巴洛克新畫風的形成與流行

他繼承和發揚了弗蘭德斯藝術中的現實主義傳統,同時吸收和融匯了文藝復興以來義大利藝術中的人文主義精神,以非凡的天才和無比的勤奮,破除了十六世紀二十年代以來盛行於歐洲的因襲模仿、矯揉造作的風格主義習氣,開創了一種既有戲劇性又有裝飾性,富麗堂皇而又氣勢磅礴的新畫風,史上稱之為「巴洛克」新畫風,這種畫風風靡了歐洲整整一個世紀。

魯本斯作品《法厄同的墜落》

四、凡間與神跡——人文主義的創作思路

魯本斯繪畫題材十分廣泛,大部分作品都集中在古代神話故事、宗教題材和人物肖像中。但即使宗教神話是他創作的主要題材,他還是以世俗的人物和自然去描繪神界人物。

魯本斯作品《花環中的聖母》

他善於運用健康豐滿,生機勃勃的形象,去表現自己的理想審美和趣味。在魯本斯的作品中通過這些形象和宏大場景的描繪,體現出他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美好的理想和豐富的想像。他特別注重帶有旋轉的運動感的構圖來表現激動人心的場面,善於運用對比的色調、強烈的明暗和流動的線條來加強這種畫面的運動感,通過這樣的藝術形式表現人的力量和人生的快樂。

魯本斯作品《聖母升天圖》

五、讚譽與收益——接單接到手軟的魯本斯

回國後的魯本斯,以其獨特的畫風廣受讚譽,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宮廷畫家之一,很快躋身於上流社會。名譽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這讓他無法獨自去完成,於是他開設了自己的一間繪畫工作室,廣招學員,同時他還邀請其他的畫家與之合作。魯本斯的許多畫作都是先由他自己進行構思起稿,然後再讓與之合作的畫家或者他的學生進行描繪,最後由他本人來收尾完成。這樣的繪製方式,讓魯本斯的作品數量驚人,存世作品達3000餘幅。

魯本斯作品《聖喬治屠龍》

結語

最後用法國美術史學家丹納的話作為最後對魯本斯這位藝術巨匠的總結:「弗蘭德斯只有一個魯本斯,正如英國只有一個莎士比亞,其餘的畫家無論如何偉大,總缺少一部分天才。」

不同的視角,互通的視界,我是雷語,歡迎同道互動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西方經典繪畫展:與我們失之交臂的「史無前例」
    「揚·凡·艾克-視覺革命」展@比利時根特藝術博物館  展期:2月1日至4月30日  現狀:結束  2020年是比利時的「揚·凡·艾克年」,關於這位偉大的早期尼德蘭繪畫巨匠的一系列活動將在其故鄉展開。而其中的重頭戲則是由根特藝術博物館所舉辦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藝術家回顧展。
  • 富士美術館藏品走進清華藝術博物館 漫步西方繪畫五百年
    雖然展品只有60餘件,但它們顯然經過了精挑細選,基本囊括了西方藝術史上從16世紀到20世紀500年間的經典藝術流派的重要畫家,勾勒出這500年裡西方繪畫藝術的演變歷程。  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個性發現與人文闡揚》重點講述了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藝術成就。文藝復興是西方一場重要的思想文化運動,資本主義出現萌芽,「人文主義」思想體系確立,藝術上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看文藝復興後西方藝術流派變遷
    原標題:一展縱覽「西方繪畫500年」 60幅大師之作訪滬 再現文藝復興後西方重要藝術流派變遷文藝復興後,西方誕生了哪些重要藝術流派?莫奈為何偏愛睡蓮?塞尚繪畫中「傾斜的」「結構式的」筆觸萌芽於何時?威尼斯畫派巨匠貝利尼,巴洛克藝術傑出代表魯本斯,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浪漫主義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戈雅,現實主義大師庫爾貝、米勒,印象主義傑出畫家馬奈、莫奈,後印象主義巨匠塞尚、梵谷、高更,現代主義代表性藝術家畢卡索、萊熱、米羅,後現代主義大師沃霍爾……這些振聾發聵的名家作品齊聚一堂,呈現了一部濃縮的微型西方藝術史。
  • |繪畫|藝術|古典主義_網易訂閱
    從巴洛克的  魯本斯    19世紀初期的歐洲   正在工業革命的催化下蓬勃發展    傳統藝術變的無路可去   不得不重新思考  繪畫新的定位和表達方式    讓傳統繪畫忍無可忍  卻又義無反顧的攀上藝術史的巔峰?
  • 馮海嘯:從「小畫派」中走出來的繪畫大師倫勃朗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茵),生於1606年,卒於1669年,是17世紀歐洲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近300年來西方藝術最具影響力的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他的父親是故鄉萊頓的一位小有名氣的磨坊主,母親是麵包師的女兒。
  • 歐洲繪畫的空間與錯覺
    繪畫的空間與錯覺」為題,開啟了「歐洲人與中國藝術」系列的第一場講座。講座中,尼古拉斯·彭尼演示了歐洲藝術的典型實例,闡釋了空間理論在西方繪畫創作中的運用,由此透視歐洲藝術風格的演變與特質。本版對講座內容進行摘登,以饗讀者。繪畫空間方面的問題,對15世紀至20世紀早期的歐洲畫家來說尤為重要。繪畫空間由空間透視(Aerial perspective)和線性透視(linear perspective)兩部分組成。
  • 呂佩爾茨:新媒體讓藝術瀕臨死亡,我用繪畫來拯救它
    近日,這位被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朱青生譽為「藝術史教材裡會單獨為他開闢一個章節」的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隻身一人飛到北京,參加在時代美術館舉辦的《西方繪畫的回歸:馬庫斯•呂佩爾茨 德國新表現主義大師展》開幕式,並在兩所大學做了演講。本次展覽展出了藝術家近十年的作品,包括56件架上繪畫、25件雕塑作品,是迄今為止國內舉辦過的最大規模個展,展期將持續至5月24日。
  • 現代派繪畫實踐,打破了繪畫視覺,讓科學和藝術更加完整
    現代派繪畫的理論和實踐,千奇百怪、雜亂不堪。而唯獨在打破繪畫的視覺形象特徵這一點上,卻表現了很大的一致性。他們把過往和現在的一切現實主義的繪畫一律稱為「學院派」,把透視、造型和經過千自年摸索探求,作為人類的寶貴藝術經驗積累起來的所有繪畫規律統統推翻,把一切生動具體地描繪對象的作品斥為低能的「模仿」,一步一步地把繪畫變成了所謂「純繪畫」。
  • 繪畫史上的巨匠馬列維奇,論抽象他應排行前三!
    馬列維奇從接受嚴謹的西方藝術美學的教育開始,後和康定斯基、蒙德裡安成一起成為早年幾何抽象主義的先鋒,最終以樸實而抽象的幾何形體,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麗色彩的具體幾何形體,創立這個幾乎只有他一個人獨舞的至上主義藝術舞臺。「模仿性的藝術必須被摧毀,就如同消滅帝國主義軍隊一樣。」這就是他鏗鏘有力的表白。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再現經典藝術魅力
    、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銀谷藝術館承辦的「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9月16日至9月2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現場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 是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的視覺延伸和全新呈現。它不僅是藝術作品展,也是綜合的文獻回顧展。
  • 王詩齡繪畫太厲害,用英文講解繪畫過程,專業程度不輸繪畫大師
    每一個人對於繪畫的理解其實各有不同,很多人喜歡繪畫是因為看到了別人的繪畫作品非常的漂亮,而且從視覺上來講也是一種享受,所以他們喜歡繪畫作品。但有一些人是從骨子裡喜歡繪畫,他們則是享受那一種繪畫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單一到豐富色彩變化的一個過程。
  • 繪畫大師的靈感來自哪裡?2個底層邏輯,告訴你不為人知的秘密
    在繪畫藝術方面,靈感一直是一個具有神秘色彩的探討話題。這些靈感的源泉來自哪裡?從天而降,還是另有乾坤。本文在深入分析世界級繪畫大師作品基礎上,找尋那些神秘的靈感來源。以期達到向大師學習,深挖其精髓的目的。
  • 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
    雖然我在《物理化學》課堂上和《歐洲近代美術史》的講座上曾多次向學生們介紹過科學與藝術的這一天衣無縫的結合,但找遍了盧佛宮、巴黎專門收藏印象主義繪畫的奧賽美術館以及倫敦、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等地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各大美術館,連這幅畫在何處都沒打聽出來,始終引以為憾事。沒想到竟然在這裡不期而遇!原來這幅畫散落在民間80多年,1979年才由一位私人收藏家捐獻給哈佛大學。
  •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一個正常的人,不管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其眼睛的視覺功能應該沒有根本性區別沒有證據表明中西繪畫特性的不同緣於人種的差異。藉助文化理解繪畫,透過繪畫感受文化。
  • 所謂繪畫大師,他們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用!
    縱觀西方文藝復興早期繪畫到歐洲20世紀初近代油畫的發展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繪畫材料的地位和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材料語言表達越來越受到重視。抓住西方傳統油畫在材料語言上的精髓,借鑑現代繪畫材料語言的長處。
  • 百位世界繪畫大師之塞蒂納,藝渡文化版權授權藝術圖片集圖庫設計
    然後,他在埃塔普爾藝術殖民地生活了9年,在那裡尤金·布丁、弗蘭克·奧邁拉和傑拉德·巴裡也生活和繪畫。塞蒂納擅長使用印象派技術對室內、靜物、安靜街角和花園進行描繪。他最著名的作品是用印象派的手法描繪了安靜的街角和花園,描繪了室內裝飾的素描或私密寫照。西達納利用不均勻,斑駁的筆觸,創造大氣和發光的光在他的繪畫。如今,塞蒂納的作品被芝加哥藝術學院、巴黎奧賽博物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和倫敦泰特美術館等收藏。
  • 「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波蘭弗羅茨瓦夫國立博物館館藏...
    「重生:巴洛克時期的西裡西亞」展覽以17世紀下半葉為時間線索,以「三十年戰爭」的結束為背景,展現了西裡西亞地區巴洛克藝術的繁榮和社會經濟的復甦。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6幅油畫和11幅版畫,為觀眾講述了西裡西亞地區複雜多變的政治格局下,精英階層的變化。
  • 白底上的黑色方塊【藝術賞析】
    它的空無一物恰恰是它的充實之處;它孕育著豐富的意義。馬列維奇認為,觀眾之所以對該畫難以接受,是因為他們習慣於將畫視為自然物像的再現,而沒有理解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在他看來,"拉斐爾、魯本斯、倫勃朗等人的繪畫,對於批評家和公眾來說已變得只不過是無數'物體'的團塊,這個團塊掩蓋了這些畫的真正價值,即產生它們的感情。
  • 聽頂尖數學家拉琴聊繪畫是啥感覺 華茂首開藝術大師公開課
    克萊克教授生於藝術之家,除從事數學研究之外還傾心於大提琴演奏,昨晚,他首先為觀眾們演奏了維瓦爾第的作品。他說,他的夫人是一位畫家。在現場,他的夫人結合自己的繪畫作品,向觀眾闡述了如何將數學思維融入繪畫,使創作獨具個性。  什麼是m的3次方?克萊克教授給記者解釋道:這是德語中數學(Mathematik)、音樂(Musik)、繪畫(Malerei)三者的相加。
  • 藝術:繪畫是視覺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
    【藝術:繪畫是視覺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繪畫是將油漆,顏料,顏色或其他介質應用於固體表面(支撐底座)的做法。介質通常用刷子施加到基座上,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例如刀,海綿和噴槍。最後的作品也被稱為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