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群居好?還是獨居好?

2021-01-12 青青與世界

都說人是個群居動物。這倒也是,居在一起,可以在生活上相互幫助,可以在情感上相互交流,大大增加了人生存的機率和質量。

可是居在一起的人們,又有很多居在一起的問題。因為居在一起,在生活上產生了很多矛盾衝突,在情感上也生出非常多的糾紛傷害,以至於讓人覺得,人還是獨居比較好。

可是人一旦獨居了,又有獨居的問題。生活上的困難還好解決。可精神上的問題極大的困擾著獨居的人,除非有著極強的心理和精神。漫漫人生路,一個人走,那也是相當艱難的。

所以,人人嚮往一種和諧幸福的群居生活,或者是一種安定寧靜的獨居日子。可是,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美好的願望常常是存在於人們的心中,可是在現實中。人們掙扎於生活的甜酸苦辣、悲喜交加之中。

所以,群居、獨居都不是人們理想的狀態。可同時,群居、獨居都是人類存在的狀態。有的人,群居更好。有的人,獨居更適宜。各種人,都在群居和獨居中找尋著一種更適合自己的方式,讓生活變得輕鬆一點,舒適一點,美好一點,有意義一點,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揮手告別這漫漫的人生之路。

群居也好,獨居也罷,都是人們自己的選擇。沒有好,沒有壞,只有適合。但也許只有經歷過群居,經歷過獨居,你才會知道哪一種更適合你。

相關焦點

  • 人類是群居著的獨居動物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曾寫過這樣的一句話「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感到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可張愛玲沒曾想到,僅僅過去六十餘年,就已經不再只是中年以後的男人會孤獨了。如果說以前的人是其樂融融的群居動物,那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就是享受孤單的獨居動物了。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獅子因為群居的習性,一直為人詬病,有的人甚至說獅子應該劃到喜歡群居的犬科動物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同為頂級猛獸,為何獅子群居,而老虎獨居?
    在整個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有著高度的群居性,其他的無論體型大小,都是「獨行俠」,且不說同是食物鏈最頂端的老虎,就算是與獅子同一生境中的花豹、獵豹等動物都是獨居的。那麼,是什麼造成了獅子的群居呢?其他的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選擇群居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與獅子同生境的花豹、獵豹為什麼沒有群居?
  • 從獨居到群居,從溫順到兇猛,是什麼讓蝗蟲「黑化」?
    請輸入圖片描述獨居紳士到群居惡魔的轉變螞蚱其實就是我們說的蝗蟲,全球有超過10000種,我們小時候常看到的螞蚱通體綠色,叫中華劍角蝗,一般來說這些小蟲子都是獨居的,幾乎不會成批出現。飢餓把它們引向最後一片綠植區域,於是獨居的蝗蟲開始聚集起來,此時的它們將經歷一次翻天覆地的改變。
  • 誰說群居要比獨居弱,群居動物更懂得分則弱合則利的道理
    群居動物相比於獨居動物更聰明,它們更加懂得抱團取暖。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喜歡群居,強大的獅子,配合默契的狼群,勤勞的蜜蜂,放飛自我的犀牛群,力不能敵的象群,總之在生物種群中有大量的生物無論強大與否它們似乎更喜歡群居。
  •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是修養之要(書法:張德進)
    #金寶齋德進書法#「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是修養之要。其次,不議論他人是非,不吹噓個人瑣事,不責人小過,不尋人隱私,不念人舊惡。「獨居守心」是修身的要旨,做人的境界。就是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人格底線。而獨處之時,恰是守心的機會和考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出自晚清重臣曾國藩的一副贈聯,是曾國藩人生哲學的深刻寫照,也是他人生實踐的高度凝練。上聯講行事之理,下聯講做人之道,理淺意深,發人深省。
  • 可在獨居與群居兩種生活方式轉變的沙漠蝗蟲,這一技能影響了後代
    沙漠蝗蟲能夠在獨居與群居這兩種生活方式中來回的「切換」,這樣的習性,使得沙漠蝗蟲有著個性化的特點。對於什麼時候獨居,什麼時候群居,這與沙漠蝗蟲當時所處的環境狀況有著十分緊密地聯繫。在綠色植物生長繁盛的時期,由於食物的充足,這個時候沙漠蝗蟲會以獨居的方式生活。
  • 獨居合租群居「漂一族」居住形式多多
    獨居:真我空間 與朋友合開公司的陳晨自己購買了一套房。老家南京的他不喜歡熱鬧,愛獨處,因此,多年在外闖蕩,都是一人居住。因創業壓力大,身心太疲憊,回到家中,有了屬於自我的小天地,就會身心放鬆。他坦言,獨居難免孤獨,但自主支配餘地大,能充分張揚自我,不用擔心自己的生活習慣會給別人帶來不便,獨居讓他有一種歸屬感。
  • 打破固有觀念:獨居動物沒那麼孤獨,群居動物也沒那麼團結
    有時候看待野生動物,我們很容易被固有的觀念所束縛或者影響到,比如到現在為止,依然有不少人認為鬣狗屬於犬科,只因它名字裡面有一個狗字,但實際上鬣狗指的是鬣狗科、鬣狗亞科裡面的成員,一共有三種動物,分別是斑鬣狗、棕鬣狗及條紋鬣狗,有時候鬣狗科、土狼亞科裡面的唯一物種土狼,也會被認為是鬣狗。所以我們在看待事物的時候,最好帶著辯證的思維去看待。
  • 所有的蜜蜂都是群居生活嗎?並不是,90%的蜜蜂是獨居青年
    顯然,答案是:可以的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蜜蜂是群居生物,但是,並不是所有,只有10%的蜜蜂生活在典型的蜂群和蜂房裡。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蜜蜂都被稱為「獨居蜜蜂」,它們獨自生活,或與其他同類的獨居蜜蜂一起生活在非常小的群體環境中。
  • 為什麼貓不是群居動物?關於貓的秘密
    群居是自然界一種常見的存在形式。從小小的昆蟲,再到鳥類、魚類和野獸,到處都遍布著群居動物。除了食草動物外,食肉動物也常常會一起捕獵,貓的近親獅子也是群居動物。對於食草動物來說,群居可以減少自己被捕殺的機率,也可以提高自己找到食物的機率。因此,大部分食草動物都趨向於群居。
  • 隸書新作大處著眼群居守口聯句(每日一品第951期)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一副贈聯。曾國藩的人生實踐證明,要「做正確的事」,更要「正確地去做事」,眼高手低常常是誇誇其談之輩,手高眼低往往是難成大事之人。「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具體體現之要。與多人同處時,不要隨便說話,把控好自己的嘴,守口如瓶;獨居時也不要任性而為,「獨居守心」是修身要旨,做人的境界,就是要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人格底線,而獨處之時恰是守心的機會和考驗。堅持學習,提高自己、學會修心,才會守心。因為守心不是一時之事,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時時自省,事事對照,持之以恆才能成功,這就是「慎獨」!
  • 集體生活影響腦 群居蝗蟲變大頭
    科學家發現,與獨居蝗蟲相比,群居蝗蟲的大腦比前者大許多。然而根據一項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上發表的研究結果,與獨居蝗蟲相比,群居蝗蟲的大腦居然也比前者大許多,這說明群體生活方式會對生物的腦結構產生顯著影響。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報告說,沙漠蝗蟲平時喜歡單獨生活,但有時也會成群結隊地遷徙,形成遮天蔽日的蝗災。
  • 獨居生物的智力普遍較高
    曾經有科學家做過一項實驗,對比老虎和獅子的腦容量,測試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智勇雙全。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老虎、獅子以及非洲豹和美洲豹的頭骨樣本進行研究,發現獅子的頭骨要比老虎的的要長,但是獅子的腦容量卻比老虎的要小。即使是體型最小的峇里虎其腦容量都要比非洲的雄獅腦容量要大,幾乎高出了16%的比例。老虎果然沒有辜負「山中之王」的稱號!
  • 人終究還是群居動物
    喜歡的話,把我分享給你的friends吧2020/02/02| 理想主義青年的第328篇文章人終究還是群居動物。我原以為我會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感到滿意,即使十天半個月不出門,我也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可是當真的不能出門的時候,又突然對外面的一切事物重新燃起了強烈的渴望。
  • 獅子如果不是群居生活,而是獨自生存,能否在實力上碾壓老虎?
    首先這是一個假設的命題,因為現在的獅子基本上都是群居,這是非洲分環境決定的,如果獅子不群居的話,生存將是一個大大的問題。非洲遼闊一望無際,瞪羚等蹄類動物又是奔跑高手,野牛等大型動物又是角鬥士,單個獅子很難拿下。沒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獅子將面臨死亡。
  • 在外獨居的單身人士,到底適合養貓還是養狗呢?
    近二三十年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在外獨自打拼,不過我們本身就是害怕孤單的生物,所以養一隻小動物陪伴自己是很好的選擇。不過對於沒有養過寵物的朋友來說,可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適合養貓還是養狗,其實只要跟著我們思考以下三個問題,你基本就能知道自己到底適合養什麼了。【你的時間是否充裕?】要知道不管貓咪還是狗狗它們都是有靈魂有思想的,所以我們在飼養它們作伴的同時,我們也是它們的依靠。
  • 家貓並不是社會性群居動物,整個貓科動物中社會程度最高的是獅子
    這就引申出一個很多人都想到過的問題:貓咪到底是不是群居動物?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貓咪並不是社會性群居動物,整個貓科動物中,社會程度最高的是獅子,也就是說貓科動物裡只有獅子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群居動物。雖然流浪貓會經常聚在一起活動,但這只是由個體組成的抱團取暖鬆散團體,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群居」。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是獨居,而獅子卻成群生活呢?
    幾乎所有的犬科動物都是群居動物,但大多數貓科動物是獨居生物,只有獅子是個例外,它們更喜歡和同伴生活在一起。我們知道,生物的一切邏輯都可以從生存和繁衍這兩個角度去考慮,那麼群居的獅子和獨居的老虎在選擇生活方式上,究竟受哪些因素影響呢?獨居的老虎獅子和老虎都具有領地意識,不同的是一般老虎會獨自佔領一個領地,而獅子則是一個大家族共同佔領一個領地。
  • 經常有貓會聚在一起,它們是群居動物嗎?答案讓人哭笑不得
    隨著養貓的人越來越多,城市裡的流浪貓也隨之增多,我們時常能見到一些流浪貓聚集在一起尋找食物、玩耍、遊走、睡覺,難道貓是一種群居動物嗎?要知道它們是不是群居動物,我們首先要了解群居動物的概念,群居動物是指以群體為生活方式的動物,它們在生活中何時何地都以集體為單位進行活動,比如睡覺、吃飯、遷移,最重要的是群居動物彼此間會相互關照,相互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