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自今年2月幾內亞偏遠林區開始爆發伊波拉疫情以來,疫情已導致672人死亡,近1200人被感染。
鳳凰衛視30日訊伊波拉病毒在西非擴散蔓延,全球響起警號。香港也接獲一宗懷疑個案,目前患者已被隔離治療。
一名早前到非洲肯亞遊玩的返港的女子,周一返港後出現發燒、頭暈及嘔吐,類似伊波拉病毒的初期症狀,在伊利沙伯醫院隔離治療,目前情況穩定。
伊波拉病毒病是一種嚴重的急性病毒性疾病,其特徵包括突發性發燒、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隨後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在某些情況下更會出現內出血和外出血。據悉,伊波拉病毒潛伏期為2至21天,病毒爆發致死率達60%-90%,暫時沒有任何有效治療方法。
【背景資料】
每次爆發都清空幾個村子,然後神秘消失的病毒伊波拉病毒(作者:Hydro Ding,來源:知乎日報)
我儘量把答案寫的不那麼噁心。
在進行病原實驗的時候,有一項重要的指標叫做生物安全等級(Biosafety Level),一共4級,數越大越危險,防護也越嚴格。愛滋病毒(HIV)是2級;SARS呢?一般3級。伊波拉病毒(Ebolavirus)就是4級,全世界也找不到幾個能做這種實驗的地方。4級長期以來被各種能引起出血熱的病毒霸佔,比如伊波拉病毒,馬堡病毒,拉薩熱病毒什麼的。感染這類病毒不會讓你變成殭屍。一般出血熱發病的大致框架是這樣的:首先是發燒,各種疼痛,這時特徵症狀不明顯,可能誤診為流感;幾天之後人體組織被破壞,可能出現內出血,皮下紅斑,便血,蛋白尿等症狀;死因最可能是多器官衰竭,到那個時候,很多器官都被化成水了。不是有人說「都要把腸子吐出來了」嗎?伊波拉病毒感染者真可能把自己腸子的一部分吐出來,而且還帶血。我就不上圖了。
這個顏色渲染的有些花哨了……
這就是伊波拉病毒,直徑大約80納米,屬於絲狀病毒科,該科目前一共三個屬,大部分是生物安全4級的(伊波拉和馬堡)。病毒扭曲成這個樣子的原因不明,有可能是提純過程導致的。有五個常見的種:薩伊伊波拉病毒,蘇丹伊波拉病毒,雷斯頓伊波拉病毒,塔伊森林伊波拉病毒,本迪布焦伊波拉病毒。最臭名昭著的是薩伊伊波拉病毒,平均致死率高達90%,並且無藥可救。一般病人感染數天後出現發熱症狀,兩周左右就會死亡。最令人髮指的是這類病毒的傳播方式:可以血液傳播,也能通過直接接觸傳播(與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體液直接接觸),也能通過接觸被體液汙染的環境傳播(比如飛沫)。極端情況下,圍著屍體轉一圈都可能被傳染。
伊波拉病毒的致病原理是這樣:進入人體後,會攻擊巨噬細胞和肝細胞,然後大量利用這些細胞生成兩種伊波拉糖蛋白,sGP和GP。這些糖蛋白是如此之多,使得巨噬細胞和肝細胞幾乎喪失功能。GP能形成三聚體,粘著在血管內表面;sGP形成二聚體,攻擊中性粒細胞。人體的免疫系統在這種攻擊下基本就殘了。目前為止病毒還只是想繞過免疫系統,並不想殺死宿主。只可惜,被感染的內皮細胞逐漸病理性脫落,粘著的GP三聚體影響了整聯蛋白的修復效果,血管就爆掉了。最終的結果就是各種內出血,器官衰竭,血液到處流,也會在不應該的地方凝固……簡而言之,血液逆流,腸穿肚爛,不知金庸先生是否了解這奇毒竟真實存在?
不過薩伊伊波拉病毒殺死宿主過快了,所以每次爆發都是清空幾個村子,然後神秘消失在叢林中。
我個人認為最危險的卻是雷斯頓伊波拉病毒。這種病毒對猴子非常致命,也感染人類,但是致病性非常低,至今沒有人死於雷斯頓伊波拉病毒。這種病毒最早發現於一群由菲律賓進口至美國維吉尼亞州雷斯頓的食蟹猴。在美國,義大利等地都有發現。但是在2012年,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和華中農大聯合發表論文,認為在中國的蝙蝠血清內檢測出了雷斯頓伊波拉病毒抗體,這說明這種病毒可能傳播到中國有一段時間了。雷斯頓伊波拉病毒是雙刃劍:曾有研究利用從雷斯頓伊波拉病毒中倖存下來的猴子做研究來研製其他伊波拉病毒的疫苗,但是失敗了;另一方面,如果現有的Ebola在感染過程中出現了變異,介於雷斯頓伊波拉病毒和薩伊伊波拉病毒之間,有了4周,8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致死的情況,那說不定人類真的就被這小玩意兒一波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