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國道改造工程途徑舟山定海雙橋永豐村,其中一段要跨越村裡的一座山,因此山上的墳墓需要遷移。造路遷墳村民們也是支持的,但是對於統一的遷移補償金,有村民覺得心裡不痛快。
定海區雙橋街道紫微社區永豐村村民王世榮告訴記者,「上面是我老祖宗的墳,那種泥土堆一下的是亂石墳,一個碑,6000元,絕對可以承受的,像我爹這個墳,現在人民幣10萬元可能也造不了,賠我6000元我是心痛的。」
王師傅父母的棺槨已經移出重新安葬,但是補償事宜還沒有達成一致。王師傅說,這個墳墓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建造的,用的都是整塊的石板,就算按照當時的造價也遠遠高於6000元,「房子賠償現在可以估價賠償,墳墓怎麼一刀切6000元。我提出來也不多,按照現在6000元,再加我2萬元,我也心平氣和。」
同樣有想法的,還有村民侯志偉,侯志偉父母的墓地還保持著原貌,造工也更加考究。整個墓地使用的都是整塊的石板,上面有雕花,還立著一對小石獅,「這石獅舌頭還會動的,這個有三穴墳。1993年造的,那時候大概花了人民幣2萬左右。當時有兩幢房子可以蓋。」
侯師傅說,這些石塊雕工都是純手工的,搬運上山也費了很多人力。這處墳墓之所以精工細作,因為父親遠在臺灣,與母親分隔兩岸,希望老人能魂歸故裡。
和王世榮、侯志偉一樣,還有三位老人也對墳墓遷移補償金存在異議,他們都有著類似的故事。
對此負責政策處理的工作人員賀忠祥表示,從情感上他很理解這五位村民,他們也向上級反映過。但關於墳墓遷移,舟山市徵地拆遷規定中有明確依據。
329國道舟山岑白段雙橋政策處理工作組工作人員賀忠祥告訴記者,「工程指揮部回應說,四個鄉鎮街道,岑港,雙橋,白泉,鹽倉,補償政策是一致的,統一的,所以我們也不好突破。」
雙橋街道副主任、329國道舟山岑白段雙橋政策處理工作組副組長夏良軍回應說,街道已經出臺了免費提供公墓等相關補償政策,「只有一個墓碑,也是3000元一穴,好的墳也是3000元一穴,6000元一個,兩穴的,公墓建造成本全部由社區,我們來的,每座公墓大約萬把元錢。」
夏副組長說,目前雙橋街道200多座墳墓已經有190多座免費遷移到了公墓,剩下的他們還會繼續溝通,希望得到村民理解。
死者為大,墳墓是親人安息之地也是情感寄託所在。從這個角度說,應該更加慎重地對待。但是另一方面,這些年我們一直在倡導喪事從簡,反對鋪張厚葬。如果在墳墓遷移上厚此薄彼,顯然也不合適。政策既然已經明確,早日遷移墓地,讓逝者安息,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