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多價態鈷氧化物薄膜體系B位陽離子遷移驅動的多態拓撲學相變

2021-01-10 中科院物理所

對於過渡金屬氧化物體系,離子缺陷在誘導或提升材料功能方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人為調控離子過程是控制過渡金屬氧化物功能的非常有力手段。氧缺陷和金屬離子的缺陷可以在特定的溫度和電場下移入、或者移出樣品,進而產生磁有序、金屬-絕緣體轉變、鐵電極化甚至結構轉變等獨特的物理現象。研究表明,通過控制離子的有序遷移,可在過渡金屬氧化物ABOx中誘導產生拓撲學結構相變(topotactic phase transformation),從而實現材料在磁、光和電方面的物性調控。同時,離子遷移驅動的拓撲學相變過程的人工調製在化學傳感器、離子分離膜、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離子電池、氧化還原催化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作為強關聯d電子的載體,B位陽離子(通常為過渡金屬離子)承載了ABOx材料的主要功能特性,如電荷/軌道有序、Mott轉變、催化活性、非線性光學特性等等。而半徑較大的A位陽離子主要起到穩定結構和調節B位離子價態的作用。顯然,通過直接控制B位離子轉移操控拓撲學相變可以極大豐富材料的功能特性並為探尋伴隨拓撲學相變的多元化新現象提供新的可能。然而,由於較高的配位數以及強的B-O鍵合需要克服較高的內聚能才能實現B位離子的有序遷移,這對實現B位離子驅動的拓撲學相變形成了巨大的挑戰。目前複雜氧化物中拓撲學相變的研究仍然只局限在氧離子及原子序數較低的A位離子(如H+,Li+,Na+等),這極大地限制了基於拓撲學相變的器件應用以及功能拓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3組博士研究生李佳在王晶副研究員、胡鳳霞研究員和沈保根院士的共同指導下,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表面實驗室SF10組孟勝研究員、博士研究生關夢雪,安徽大學葛炳輝教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朱濤研究員等合作者,在多價共存鈷氧化物La0.7Sr0.3CoO3薄膜中首次成功地實現了B位鈷離子和氧離子協同轉移驅動的三態拓撲學相變(鈣鈦礦-鈣鐵石-單層鈣鈦礦)。他們利用不同價態Co離子穩定性的差異,經過兩個步驟的真空退火,實現了B位Co離子和O離子的協同遷移,從而誘導薄膜發生從鈣鈦礦到鈣鐵石再到單層鈣鈦礦結構(La0.7Sr0.3CoO3-La0.7Sr0.3CoO2.5-La1.4Sr0.6CoO4)的連續拓撲學相變(圖1)。其中,第一步相變由O離子遷移導致,第二步相變由B位Co離子和O離子的協同遷移導致。XAS、XPS、EDS、EELS等譜學分析和STEM的微結構分析發現,在第二步相變中,CoO4四面體子層發生坍塌,Co離子沿著該層從晶格框架中遷移出來,並聚集成單質態的富Co團簇隨機鑲嵌在薄膜中。第一性原理計算和相關分析揭示了:A位La元素的摻雜導致鈣鐵石結構中Co的有效價態向+1價轉變(圖2),大幅降低了Co-O鍵的穩定性和Co離子在CoO4四面體中的內聚能,最終在CoO4四面體子層形成Co離子轉移通道(圖3),從而實現了雙離子協同遷移誘導的拓撲學相變。伴隨著雙離子的協同遷移,Co離子的3d軌道佔據和自旋態也相應發生改變,進而使得材料發生從鐵磁金屬態到非共線反鐵磁絕緣態再到鐵磁絕緣態的連續變化(圖4)。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過往文獻認為鈣鐵石結構的鈷氧化物體系(如SrCoO2.5)基態磁結構為完全補償的G型反鐵磁,磁矩沿著c軸方向反平行排列。本工作利用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科學中心的多用途反射譜儀(MR)測量了鈣鐵石1125-La0.7Sr0.3CoO2.5薄膜的極化中子反射譜,首次發現La摻雜的鈣鐵石鈷氧化物呈現非共線的反鐵磁結構,低溫下呈現微弱的鐵磁性(0.07μB/Co@10K@0.9T,圖4e),為澄清A位La摻雜對鈷氧化物拓撲學相變的影響提供了關鍵證據。

這項工作首次實證了利用B位離子遷移驅動拓撲學相變的新途徑,提出了一種ABOx複雜氧化物中全新的B位離子遷移機制,為拓展拓撲學相變在離子電子學、電催化、離子電池等多領域的研究與應用開闢了新思路。該研究相關成果已發表在Nano Energy上 (Nano Energy 78 (2020) 105215)。相關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重點項目的支持。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5215

圖1.(a) La0.7Sr0.3CoO3(113-LSCO), La0.7Sr0.3CoO2.5(1125-LSCO)和La1.4Sr0.6CoO4(214-LSCO)相的晶體結構模型示意圖. (b)113-LSCO, (c) 1125-LSCO and (d) 214-LSCO 薄膜的倒易空間圖. (e) 113-LSCO (blue), 1125-LSCO (green) and 214-LSCO(red)薄膜的XRDθ-2θ掃描圖譜.

圖2.(a) 三態拓撲相變過程中Co離子和氧離子的遷移示意圖,(b) A位La摻雜對Co離子價態及CoO

圖3.214-LSCO/LSAT薄膜中的Co離子遷移通道-HAADF-STEM

圖4.113-LSCO, 1125-LSCO 和 214-LSCO薄膜(a)500 Oe下熱磁曲線,(b)面內磁滯回線(10K)和(c)輸運特性;(d)拓撲相變導致的薄膜磁電性質演變;(e)鈣鐵石1125-LSCO薄膜的極化中子反射譜。

編輯:fengyao

相關焦點

  • 進展 | 多價態鈷氧化物薄膜體系B位陽離子遷移驅動的多態拓撲學相變
    研究表明,通過控制離子的有序遷移,可在過渡金屬氧化物ABOx中誘導產生拓撲學結構相變(topotactic phase transformation),從而實現材料在磁、光和電方面的物性調控。同時,離子遷移驅動的拓撲學相變過程的人工調製在化學傳感器、離子分離膜、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離子電池、氧化還原催化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 多價態鈷氧化物薄膜體系B位陽離子遷移驅動的多態拓撲學相變
    研究表明,通過控制離子的有序遷移,可在過渡金屬氧化物ABOx中誘導產生拓撲學結構相變(topotactic phase transformation),從而實現材料在磁、光和電方面的物性調控。同時,離子遷移驅動的拓撲學相變過程的人工調製在化學傳感器、離子分離膜、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離子電池、氧化還原催化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 哈工大(深圳): 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索利斯(David Thouless)、鄧肯•霍爾丹(Duncan Haldane)和麥可•科斯特利茲(Michael Kosterlitz),以表彰他們在「拓撲相變以及拓撲材料方面的理論」的貢獻。近年來,拓撲學與材料物理和性能的關聯越來越緊密。拓撲學的概念正在應用于越來越多的學科領域。
  • 哈工大Adv.Mater:鐵性薄膜和異質結拓撲結構的研究進展
    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了三位美國科學家:戴維 索利斯(David Thouless)、鄧肯 霍爾丹(Duncan Haldane)和麥可 科斯特利茲(Michael Kosterlitz),以表彰他們在「拓撲相變以及拓撲材料方面的理論」的貢獻。近年來,拓撲學與材料物理和性能的關聯越來越緊密。拓撲學的概念正在應用于越來越多的學科領域。
  • 進展|單原胞層強磁性鈷氧化物超薄膜的實現
    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耐酸、耐腐蝕、熱穩定性優異、空氣穩定性好以及可與矽半導體工藝相結合等優勢;同時,該材料具有多自由度強關聯耦合的特性,使其對多種物理場非常敏感。因此,過渡金屬氧化物是發展下一代高靈敏、低功耗、多功能電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
  • 物理所實現單原胞層強磁性鈷氧化物超薄膜
    近年來,學界陸續發現了以Fe3GeTe2和CrI3等為代表的兼具鐵磁性和垂直磁各向異性的範德瓦爾斯二維材料,掀起了低維磁性材料研究的熱潮。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耐酸、耐腐蝕、熱穩定性優異、空氣穩定性好、可與矽半導體工藝相結合等優勢;該材料具有多自由度強關聯耦合的特性,使其對多種物理場敏感。因此,過渡金屬氧化物是發展下一代高靈敏、低功耗、多功能電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
  • 合肥研究院在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在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TCO)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相繼在固體所研究人員基於溶液法製備出了鈣鈦礦BaSnO3薄膜,經La元素摻雜及薄膜位錯密度調控,獲得了具有與真空法製備的BaSnO
  • 用鐵電「場效應」拓撲絕緣體
    (4) 如果將表面層作為場效應電晶體中的溝道層,與柵極接觸後表面層的拓撲表面態還在那裡嗎? (5) …… 如此等等,隨著將拓撲絕緣體推向實際器件,越來越多的問題還會湧現出來。每一個問題往前走一小步,都是很大的進展!最近,的確有越來越多的工作關注於拓撲絕緣體表面態的輸運性質,特別是問題 (3):如何區分體絕緣態輸運與表面態輸運的問題。
  • npj: 新型拓撲氧化物助力拓撲電子態萬花筒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新型拓撲電子材料的發現帶來了發現新物理的機會。迄今,很多拓撲材料已經由理論提出並被實驗驗證。可惜的是,拓撲氧化物的存在仍舊缺少令人信服的實驗證據。福建師範大學的張薇副教授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翁紅明研究員、武漢大學的餘睿教授等合作,運用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對稱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提出在燒綠石結構的Tl2Nb2O6+x(0≤x≤ 1.0)中,氧含量在實驗上的連續可調會導致多種不同的拓撲電子態。
  • 離子調控功能氧化物新進展:從單相材料的拓展到新型異質結構的設計
    近年來,利用電場調控離子演化,從而控制材料結構、物性相變的研究思路被成功應用到若干過渡金屬氧化物的研究當中。但如何進一步拓展適用於離子調控的單相材料體系,進而探索設計這類材料的新途徑,依然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近日,研究人員在該領域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拓撲絕緣體簡介
    拓撲絕緣體具有新奇的性質,雖然與普通絕緣體一樣具有能隙,但拓撲性質不同,在自旋-軌道耦合作用下,在其表面或與普通絕緣體的界面上會出現無能隙,自旋劈裂且具有線性色散關係的表面/界面態。這些態受時間反演對稱性保護,不會受到雜質和無序的影響,由無質量的狄拉克(Dirac)方程所描述。
  • Science Advances:鈣鈦礦氧化物中預言光對拓撲聲子的調製
    背景介紹:鈣鈦礦氧化物ABO3種類繁多、結構豐富,擁有多樣的物理性質,可以實現鐵電、多鐵、超導、壓電等特性,涉及到固體物理的眾多領域。然而,由於其電子結構帶隙較大,不利於能帶反轉從而在電子結構中實現拓撲性質,因此鈣鈦礦氧化物的拓撲相從來沒有被報導過。
  • 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實驗上首次證實了拓撲表面態貢獻的高次諧波輻射,並揭示了其物理機制,為拓撲強場物理和強場與物質相互作用領域的研究帶來了新的推動力。
  • 取出拓撲絕緣體表面態
    拓撲絕緣體輸運 毫無疑問,要說凝聚態物理過去十年最重要的物理發現是什麼,拓撲絕緣體(topological insulator, TI )一定排列前三位。我們總是能夠回憶起過去若干年張首晟老師在很多場合那激情洋溢的演講,告訴我們 TIs 在物理上是多麼有趣、應用上是多麼可期。
  • 進展|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
    該譜儀可以對表面元激發進行高分辨、高效率的測量,能夠給出電子、晶格、及其集體激發的綜合信息,是研究低維材料體系電子-聲子等多體相互作用的利器。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
  • 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該譜儀可以對表面元激發進行高分辨、高效率的測量,能夠給出電子、晶格及其集體激發的綜合信息,是研究低維材料體系電子-聲子等多體相互作用的利器。  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進展。
  • 中國科大非催化加氫驅動二氧化釩相變研究獲進展
    通過深入研究其相變微觀機制,探索有效的相變調控方法來降低相變溫度對推動其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氫原子由於其小的原子半徑能夠有效進入VO2晶格實現電子摻雜,達到調控相變的目的。  近日,研究人員突破高溫貴金屬催化加氫來調控VO2相變的傳統方法,實現了利用金屬吸附驅動酸溶液的質子摻雜進入VO2材料實現溫和條件下極低成本的材料加氫,發明了「點鐵成氫」技術。  酸溶液很容易腐蝕包括VO2在內的大多數氧化物,因而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酸液不能作為氫源用於氧化物材料的氫化處理。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用氧化物定製人腦之夢
    當門電壓大於水的分解電位時,離子液體調控主要是電化學效應起作用,伴隨著H+插入WO3薄膜中A位空隙,撤掉門電壓WO3溝道電導仍然能夠保持 [10]。事實上,由過渡金屬元素構成的功能氧化物,其物理化學性質多種多樣,展現出從絕緣到超導等豐富的電子態,包含鐵電性、磁性、催化活性等豐厚功能,極具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