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實現單原胞層強磁性鈷氧化物超薄膜

2020-12-24 光明網

大面積且適宜與矽基半導體材料兼容的強磁性超薄量子功能材料對開發下一代納米甚至亞納米尺寸、高性能自旋電子器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學界陸續發現了以Fe3GeTe2和CrI3等為代表的兼具鐵磁性和垂直磁各向異性的範德瓦爾斯二維材料,掀起了低維磁性材料研究的熱潮。過渡金屬氧化物具有耐酸、耐腐蝕、熱穩定性優異、空氣穩定性好、可與矽半導體工藝相結合等優勢;該材料具有多自由度強關聯耦合的特性,使其對多種物理場敏感。因此,過渡金屬氧化物是發展下一代高靈敏、低功耗、多功能電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但目前大多數磁性氧化物薄膜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當其厚度小於「磁性死層」的臨界厚度(約4至5個原胞層)時,薄膜樣品的鐵磁轉變溫度減小,飽和磁化強度也減弱,甚至磁性完全消失,這從根本上限制了過渡金屬氧化物超薄層在微納磁性功能器件中的應用。

鈣鈦礦型鈷氧化物(LaCoO3)具有豐富的自旋態轉化現象。雖然本徵塊材不具有長程有序的自旋排列,但是受到襯底施加的張應力作用下的LaCoO3薄膜表現出反常的鐵磁絕緣特性。前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郭爾佳利用單晶襯底的表面臺階具有的面內二重旋轉對稱性,實現了LaCoO3薄膜準一維鐵彈結構和磁各向異性的精準調控;在國際上首次利用自主設計的搭載靜水高壓原位裝置的極化中子反射譜,研究了可逆晶格畸變導致的磁性變化。物理所碩士研究生李思思在其指導下,研究了不同薄膜厚度、不同外延應力作用下LaCoO3薄膜軌道序及自旋態對宏觀磁性的非線性調控效應。這些研究證實了人工設計的微結構可以高效調控鈷離子的自旋態,從而實現鐵磁序與鐵彈序共存和耦合,為實現具有鐵磁性的LaCoO3超薄膜提供了實驗依據。

近期,李思思和物理所博士研究生林珊在郭爾佳的指導下,與物理所研究員金奎娟、谷林、朱濤合作,利用SrCuO2無限層銅氧化物隨厚度減小發生的結構相變誘導鈷氧八面體鍵長和鍵角的改變,實現了單原胞層厚度(約0.4納米)、強磁性(~0.5 μB/Co)和高居裡溫度(~75 K)的LaCoO3超薄膜,解決了單原胞層磁性氧化物不易在功能器件中應用的難題。

研究人員利用脈衝雷射沉積技術,實現了單原胞層尺度的薄膜生長,精準控制薄膜生長的層數、重複周期、原胞層截止面和堆疊方式(圖1),按照功能需求對氧化物異質結、超晶格進行人工設計及剪裁,實現「樂高式」的原子層排列,為材料研究和強關聯電子體系物理機理探索奠定了基礎。該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二階非線性光學探測方法,證實了當無限層銅氧化物SrCuO2在厚度減小為5原胞層時,會發生CuO2銅氧面從水平(Planar型)變為豎直(Chain型)的原子構型變化;同時伴隨著面外晶格常數從3.43 ?增加到3.9 ?,晶格拉伸超過10%。利用該SrCuO2插層隨厚度變化帶來的晶格改變,研究人員探索了LaCoO3超薄膜的結構及磁性的變化規律、物理機制。當SrCuO2厚度小於5原胞層(Chain型)時,LaCoO3超薄膜表現出典型的鐵磁性;當SrCuO2厚度大於5原胞層(Planar型)時,LaCoO3超薄膜的鐵磁性消失(圖2)。為明確[(LaCoO3)m/(SrCuO2)n]15超晶格磁性的起源,研究人員相繼開展了磁圓二色譜(XMCD)和極化中子反射譜(PNR)測量,測量結果均表明超晶格的磁性僅由LaCoO3超薄層貢獻(圖3)。探尋LaCoO3超薄膜鐵磁性的物理起源成為關鍵。研究人員利用掃描透射電鏡的環場明相模式,精確觀測了在不同周期超晶格中不同原子的位置,明確了鈷氧八面體的鍵長和鍵角的變化規律(圖4)。在SrCuO2結構相變前後,鈷-氧-鈷鍵角從168°增加到180°,鈷-氧鍵長增加約1.1%。這些氧八面體參數的微小變化將導致晶格場能、交換作用能差異增加,改變電子在t2g和eg能級中的分布,從而導致鈷離子從低到高自旋態轉化,促進長程有序的電子自旋排列。為了最大化微結構對鈷自旋態的影響,研究人員製備出單原胞層LaCoO3和單原胞層SrCuO2結構的超晶格(圖5),並發現,與其他單原胞層磁性氧化物相比,單原胞層LaCoO3的飽和磁化強度及居裡溫度有所提高;該材料表現出類似磁性二維材料的強磁各向異性,為光泵浦和電流驅動的超薄自旋軌道轉矩器件提供了備選材料。

相關研究成果以Strong Ferromagnetism Achieved via Breathing Lattices in Atomically Thin Cobaltite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同時被選為亮點文章(frontispiece article)。李思思、林珊與物理所副研究員張慶華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金奎娟、郭爾佳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等的資助,研究工作利用的國內大科學裝置包括中國散裂中子源多功能中子反射線站、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X射線吸收譜4B9B線站等。該工作還得到了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桑夏晗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博士Manuel Roldan在高分辨透射電鏡測量方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嘉鷗在X射線吸收譜測量方面、朱濤和美國國家標準局中子散射研究部博士Ryan Need和Brian Kirby在極化中子反射測量方面的支持。

圖1.[(LaCoO3)m/(SrCuO2)n]15(LmSn)超晶格的結構和電子態表徵。(a)含有單原胞層LaCoO3的L1S8超晶格高分辨透射電鏡圖。(b)LmSn系列超晶格的原子尺度高分辨透射電鏡圖和沿薄膜生長方向的面外晶格常數。L3S3和L3S8超晶格的Cu L吸收邊的X射線線性偏振譜[(c)和(d)]

圖2.[(LaCoO3)5/(SrCuO2)1]15超晶格的磁性特徵。當SrCuO2厚度從1到20原胞層變化時的,(a)磁矩-場強和(b)磁矩-溫度變化關係。(c)面外晶格常數(cSL)、(d)飽和磁化強度(Msat)和(e)矯頑場(HC)隨SrCuO2厚度的變化關係

圖3.[(LaCoO3)5/(SrCuO2)1]15超晶格的磁圓二色譜[(a)示意圖和(b)Co L吸收邊和Cu L吸收邊的X射線吸收譜]和極化中子反射譜[(c)示意圖、(d)菲涅爾係數歸一化的反射譜和(e)密度和磁性隨厚度的分布]

圖4.環場明相模式下的高分辨掃描透射電鏡圖。(a)[(LaCoO3)3/(SrCuO2)3]15和(b)[(LaCoO3)3/(SrCuO2)8]15超晶格的高分辨透射環場明相電鏡圖。(b)和(d)分別是M-O-M鍵角隨原胞層厚度的變化,其中M表示過渡金屬離子(如Ti,Co,Cu)。(e)鈷離子低、中、高自旋態可逆轉換示意圖

圖5.單原胞層[(LaCoO3)1/(SrCuO2)1]15超晶格的結構和磁性。(L1S1)超晶格的(a)高分辨透射電鏡圖、(b)元素分辨的電子能量損失譜和(c)電鏡強度分布圖。L1S1超晶格的(d)磁矩-場強和(e)磁矩-溫度變化關係

來源: 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進展|單原胞層強磁性鈷氧化物超薄膜的實現
    Mater. 3, 014407 (2019)】下LaCoO3薄膜軌道序和自旋態對宏觀磁性的非線性調控效應。該些系列研究成果證實了人工設計的微結構可以高效調控鈷離子的自旋態,從而實現鐵磁序與鐵彈序共存和耦合,為實現具有鐵磁性的LaCoO3超薄膜提供了實驗依據。
  • 物理所鋨系氧化物新材料探索取得進展
    鈣鈦礦型過渡族金屬(Tr)氧化物從3d到5d氧化物,電子關聯強度發生明顯改變。通常在3d過渡金屬氧化物中有較強的電子關聯效應。而在4d氧化物中,單價態的4d氧化物逐漸呈現出巡遊磁性特徵。在5d氧化物中,電子關聯進一步減弱但是不可忽視。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單位 合成新型氧化鈷催化劑
    原標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單位合成新型氧化鈷催化劑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張建團隊與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張志東團隊等合作,利用碳包覆鈷磁性納米膠囊結構中缺陷石墨殼層的束縛作用,合成了富含高指數晶面的氧化鈷催化劑,在甲烷催化燃燒反應中體現出可替代貴金屬鈀、鉑的潛力。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 進展 | 多價態鈷氧化物薄膜體系B位陽離子遷移驅動的多態拓撲學相變
    對於過渡金屬氧化物體系,離子缺陷在誘導或提升材料功能方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人為調控離子過程是控制過渡金屬氧化物功能的非常有力手段。氧缺陷和金屬離子的缺陷可以在特定的溫度和電場下移入、或者移出樣品,進而產生磁有序、金屬-絕緣體轉變、鐵電極化甚至結構轉變等獨特的物理現象。
  • 進展|多價態鈷氧化物薄膜體系B位陽離子遷移驅動的多態拓撲學相變
    對於過渡金屬氧化物體系,離子缺陷在誘導或提升材料功能方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人為調控離子過程是控制過渡金屬氧化物功能的非常有力手段。氧缺陷和金屬離子的缺陷可以在特定的溫度和電場下移入、或者移出樣品,進而產生磁有序、金屬-絕緣體轉變、鐵電極化甚至結構轉變等獨特的物理現象。
  • 多價態鈷氧化物薄膜體系B位陽離子遷移驅動的多態拓撲學相變
    對於過渡金屬氧化物體系,離子缺陷在誘導或提升材料功能方面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人為調控離子過程是控制過渡金屬氧化物功能的非常有力手段。氧缺陷和金屬離子的缺陷可以在特定的溫度和電場下移入、或者移出樣品,進而產生磁有序、金屬-絕緣體轉變、鐵電極化甚至結構轉變等獨特的物理現象。
  • 稀土和釹鐵硼磁性材料是什麼關係?
    稀土永磁材料是將釤、釹混合稀土金屬與過渡金屬(如鈷、鐵等)組成的合金,用粉末冶金方法壓型燒結,經磁場充磁後製得的一種釹鐵硼磁性材料。其中磁體的磁能積在15--30MGOe之間,磁體的磁能積在27--50MGOe之間,被稱為「永磁王」,是目前磁性最高的永磁材料。釤鈷永磁體,儘管其磁性能優異,但含有儲量稀少的稀土金屬釤和稀缺、昂貴的戰略金屬鈷,因此,它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稀土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現如今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
  • 科研人員利用溶液法實現複雜氧化物大面積外延薄膜生長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複雜氧化物大面積外延薄膜生長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Large-scale multiferroic complex oxide epitaxy with magnetically switched polarization enabled by solution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物理所博士生招生簡章及參考書目
    這表明這類材料不僅含有基本的物理現象,還有重要的技術應用前景。本課題力圖探索各種磁性金屬和絕緣態和電荷和軌道有序態的物理起源,建立統一的相圖,研究各種有序態在外場下的演化。最後弄清各種有序態的物理機制和反常磁性輸運性質的關係。
  • 物理所發現基於磁性絕緣體的新型磁子閥效應
    在傳統的磁子自旋電子學的研究中,微波是最常用的激發和檢測的方式,但微波器件的尺寸很難實現小型化。因此,要將磁子自旋器件應用到半導體大規模集成電路中,迫切需要發展基於電學方法的磁子自旋激發、調控與探測手段。
  • 都有為院士張裕恆院士作客寧波材料所磁性材料及應用論壇
    」,並分別作了題為「自旋電子學及其器件產業化」和「論自旋電子」的學術報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沈保根院士和寧波材料所劉平研究員應邀主持報告會。   張裕恆在報告中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宏觀磁性和超導電性都來源於電子,但是電子所處的環境不同,影響電子運動軌道,軌道的定域或雜化分別表現出不同的物理性質。例如,磁是超導的剋星,但是鐵、鈷、鎳基體系都有超導現象出現,而在ABO3結構就沒有超導現象,這些看起來不好解釋的現象都歸因於自旋電子所處的環境不同。
  • CMF實驗室 | 磁性材料
    02磁性能參數飽和磁感應強度Bs:其大小取決於材料的成分,它所對應的物理狀態是材料內部的磁化矢量整齊排列磁導率μ:是磁滯回線上任何點所對應的B與H的比值,與器件工作狀態密切相關。居裡溫度Tc:鐵磁物質的磁化強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達到某一溫度時,自發磁化消失,轉變為順磁性,該臨界溫度為居裡溫度。它確定了磁性器件工作的上限溫度。
  • 如何學習電工基礎:物質的磁性(二十二)
    磁導率,在之前的學習分享中已經學過,是一個用來表示磁場媒質磁性即磁介質的物理量,也就是用來衡量物質導磁能力(即導磁性)的物理量,用符號μ表示,單位是H/m(亨/米),其值由媒質的性質所決定真空中的磁導率是一個常數,用μ0表示,即μ0
  • 在磁性材料中利用自旋波
    對直徑為0.5微米的磁碟的磁性模擬,可以看到動態磁化強度的空間分布:坡莫合金(左),鈷和鎳(右)。 (圖片來源:B. Divinskiy等人,《自然·通訊》)更小、更快、更高效,作為電子器件研發者努力的目標已經很多年了。
  • 鋰離子技術正推動全球能源革命    致力解決金屬氧化物之謎
    導讀: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了一種「空間電荷」機制,該機制解釋了為什麼用作鋰離子電池電極的某些金屬氧化物顯示出比理論上應有的容量更高的儲能容量。該小組表示,這項研究將為開發更先進的儲能系統開闢新途徑。UTA副教授餘桂華說:「近二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被這些超出理論極限的異常高的能力所困擾。這項工作證明了第一個實驗證據,表明額外的電荷通過空間電荷儲存機制被物理地儲存在這些材料中。」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電與磁知識專題總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電與磁知識專題總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磁體和磁極   1.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2.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吸鐵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 回收氧化鈷--【桓臺】隨時服務
    回收氧化鈷--湖南全省回收氧化鈷廠家 湖北各市荊門回收四氧化三鈷 銅仁廠家回收氯化鈷 成都回收三元材料【深圳裕晟鎳鈷材料公司】長期回收電池新材料、專業回收、誠信經營、貨到付款、回收廢舊鋰電池、鎳氫電池、鎳鎘電池、鎳鋅電池、聚合物電池、18650電池、四氧化三鈷、三氧.化二鈷、草酸鈷、羥基鈷、硝.酸鈷、硫酸鈷、碳酸鈷、醋酸鈷、氫氧化鈷、鈷泥、鈷渣、鈷漿、儲氫合金粉、碳酸鋰、價格保證 中介重酬
  • 產品名稱:半導體用鈷濺射靶材高純鈷顆粒Co9999
    半導體用鈷濺射靶材高純鈷顆粒Co9999 半導體用鈷濺射靶材一般純度要求在4N99.99以上,製造方法基本是高純鈷粉先燒結成塊,再通過高真空電子束熔煉爐獲得高純鈷錠,然後對鈷錠反覆進行塑性變形和退火,從而獲得具有均勻晶粒和一定內部織構的鈷靶坯,靶坯通過與背板進行焊接並經機械加工,最終成品。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在凝聚態固體中,前者對應著非中心對稱體系,而後者則對應著自旋極化的磁性體系。在磁性外爾體系中,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由系統磁性保證,並可受外磁場控制,易於通過溫度或磁場實現對拓撲態的操控和調製。而拓撲相關的貝利曲率可以產生強烈的內稟反常霍爾效應(及反常能斯特效應),成為拓撲材料中除磁電量子振蕩、拓撲表面態費米弧、手性異常負磁電阻等基本拓撲行為之外的重要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