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技術正推動全球能源革命    致力解決金屬氧化物之謎

2020-09-09 鋰電在線

導讀: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了一種「空間電荷」機制,該機制解釋了為什麼用作鋰離子電池電極的某些金屬氧化物顯示出比理論上應有的容量更高的儲能容量。該小組表示,這項研究將為開發更先進的儲能系統開闢新途徑。

由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UTA)領導的科學家聲稱,他們已經解決了一個長期困擾鋰離子電池研究人員的謎團,解釋了為什麼某些電極材料顯示出了超出物理可能的高儲能容量。

鋰離子技術已經負責改變我們與可攜式設備通信和供電的方式,現在正在推動全球運輸和能源供應領域的革命。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Arumugam Manthiram發表了一篇新論文,研究了該技術的發展,從1970年代的最初發現到今天研究「未來電池」的研究人員的考慮。

通過與中國青島大學和山東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合作,該小組能夠證明幾種基於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化合物,它們的儲存能力是當今的三倍,並解釋一種現象,使這些材料的容量超出其理論極限。

UTA副教授餘桂華說:「近二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被這些超出理論極限的異常高的能力所困擾。這項工作證明了第一個實驗證據,表明額外的電荷通過空間電荷儲存機制被物理地儲存在這些材料中。」

在《自然材料》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用原位磁測法揭示過渡金屬鋰離子電池具有額外儲能能力的論文,對其機理進行了闡述。該小組證明,由於電池放電過程中形成的金屬納米顆粒,額外的能量被儲存在金屬氧化物表面。這些納米顆粒顯示出強大的表面電容和存儲大量電子的能力。

這種現象被證明是氧化鐵電極額外容量的主要來源,也存在於氧化鈷和氧化鎳以及氟化鐵和氮化物中。雖然對這些材料在電池中的行為的了解還很有限,但該小組相信,他們的發現代表著克服了進一步開發的重大挑戰。

為了觀察這個機制的作用,他們採用了一種叫做原位磁學的技術。這通常在物理學中用於研究極小尺度的電荷儲能,並依賴於測量磁性的變化來量化電荷容量。餘桂華副教授說:「最重要的結果是從物理學家常用但在電池界很少使用的技術中獲得的。這是物理學和電化學完美結合的完美展示。」

OFweek維科號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韓禎祥等:發展能源網際網路 推動廣域能源革命
    4.電動交通及其與電網的交互理論與技術    綠色交通已成為國內外的共識。交通作為化石能源消費和廢氣排汙的大戶,也是導致霧霾現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目前針對鐵路、公路交通的電氣化改造與升級日顯突出。
  • 石墨烯:重塑全球能源的未來
    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調整,供求關係總體緩和,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作為改變全球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選擇,新能源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新一輪能源革命蓬勃興起,能源國際競爭焦點將從傳統的資源掌控權、戰略通道控制權向轉型變革主導權等擴展,這必將催生新一輪產業升級和科技革命。
  • 二元金屬氧化物Bi2Mo3O1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的儲鋰機理
    近日,蘇州大學能源學院、能源與材料創新研究院高立軍教授課題組利用原位同步輻射XRD技術,結合非原位XPS分析和電化學CV測試,首次報導並闡明了二元金屬氧化物Bi2Mo3O1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儲鋰機理。
  • 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背後的環境問題
    此時,可充電電池(如使用活性鹼金屬鋰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努力解決了該問題。正是在1970年代的全球石油危機期間,鋰離子電池才奠定了基礎,當時出生於諾丁漢的M Stanley Whittingham致力於開發不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技術。
  • 「納米 應用」研究證明金屬氧化物可能成為鋰離子電池替代品
    多年以來,研究人員發現一些金屬氧化物有較高的存儲能量現象,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驗證了這一科學現象。這項研究發現,一些金屬化合物的儲能能力是當今市售常見鋰離子電池材料的三倍。這意味著更小體積和更長使用壽命的電池可能出現。
  • 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氧化鎢基材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雖然目前主要使用石墨作為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但是,納米氧化鎢基材料已經躋身成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在動力電池的賽道上,這四家企業佔全球裝機量的60%以上。寧德時代主營業務包含動力鋰離子電池、儲能鋰離子電池等,並通過參股方式布局鎳礦、鋰礦資源,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形成一體化產業鏈。要說,動力電池也真不愧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心臟」——在整車成本中佔三至四成的比例。所以,也難怪動力電池是潛在市場達到數千億元的新興產業。
  • 2019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鋰離子電池:創造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1985年克服諸多技術問題,徹底消除金屬鋰,確立了可充電含鋰鹼性鋰離子電池(LIB)的基本概念,並取得日本註冊專利。吉野彰的鋰電池突破以往鎳氫電池的技術限制,開啟了行動電子設備的革命。由於極高的安全性、穩定的能量輸出以及合理的價格,鋰離子電池最終於1991年由SONY首次商業化。
  • 韓國開發出蜘蛛網狀鋰離子電池新材料
    韓國成均館大學發布消息稱,其研究組根據蜘蛛網的結構與功能開發出鋰離子電池高性能電極活性材料,成功解決了高容量材料退化和充放電速度慢等問題,可以應用於多種類型的高容量二次電池。
  • 2020年鋰離子電池行業大盤點
    2020年1月2日,《關於「鋰電池行業規範」》 為加強鋰電行業管理,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鋰離子電池產業健康發展,工信部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按照優化布局、規範秩序、保障質量、安全管理、推動創新、分類指導的原則,制定的《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和《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公告管理暫行辦法
  • 泰科電子推出金屬混合聚合物正係數溫度電阻技術
    電路保護解決方案全球領導者泰科電子(Tyco Electronics)今日宣布推出金屬混合聚合物正係數溫度電阻(Metal Hybrid PPTC, MHP)技術,它可用於額定值在30VDC/30A以上的各種高速放電電池應用,比如無繩電動工具、電動自行車和備用電源等
  • 崔屹團隊又一突破性技術問世!擊敗鋰電,新型鎳氫電池技術
    鋰離子電池能成為下一代電網規模的存儲技術嗎?  近年來,隨著電力系統脫碳形勢日益緊迫以及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成本急劇下降,全球電力供應方式正在快速轉變。以風能、太陽能和其他非水電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下一代電網規模的儲能系統的主力。
  • 能源的革命:清潔世界 驅動文明
    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的第二次產業革命,以電力應用為特點,電氣、鋼鐵和化工三大技術,汽車、飛機和無線電三大發明,改變著社會面貌。電力應用的背後,是石油的崛起,它促使內燃機取代蒸汽機,催生了現代工業。石油成為最基本的燃料來源,不僅引領交通新紀元的到來和化工業的發展,還促成了美國的興盛。   煤炭替代木材,推動著機械時代來臨;石油崛起與煤炭並行,則推動電氣時代前進。
  • 乾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
    燃料電池的諸多優點使其成為新一代的發電技術,目前燃料電池的發展路線逐漸從實驗室的理論研究走向市場的商業化應用。本專題主要介紹第三代燃料電池技術中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lid Oxide FuelCell,SOFC)的工作原理、使用特點以及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能源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 郭烈錦院士:以「能源有序轉化」引領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
    能源短缺、環境汙染是制約中國經濟、社會和生態發展的長期重大瓶頸。人類進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向自然界索取和利用能源的歷史。從18世紀的蒸汽機工業文明,到19世紀的內燃機動力與工業電氣化,再到20世紀中下葉的火電、核電大型化,繼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綠色風潮,每一次能源技術的變革都驅動人類文明大踏步地向前邁進,意味著重大的社會革命。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山西爭當全國能源革命...
    (二)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是山西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的根本目標。  2016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上,提出共同構建綠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合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 ...可充電的世界」|諾貝爾化學獎|約翰·古迪納夫|鋰離子電池|吉野彰
    文章指出,鋰離子電池作為質量輕、可充電的強大電池,被應用在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等,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鋰離子電池還可以儲存太陽能和風能,讓無化石燃料的世界成為可能。上世紀70年代早期,威廷漢致力於尋找可以擺脫化石燃料的能源,他通過研究超導體發現了一種能量非常豐富的材料,將其用在鋰電池中創建新的陰極,而電池的陽極部分則由金屬鋰製成,這種金屬具有強烈的釋放電子的動力。
  • 吉林大學喬振安教授Angew:大規模無溶劑方法合成介孔金屬氧化物
    註:文末有研究團隊簡介及本文科研思路分析 研究背景 介孔金屬氧化物憑藉其超高的高的比表面積、非常大的孔容、均一可調的孔尺寸以及獨特的孔道結構等本徵屬,在能源存儲與轉換
  • 鋰電池: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區別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鋰電池並非是單一的種類,而是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統稱。 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電池是以二氧化錳作為正極材料、用金屬鋰或合金金屬作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解電解質溶液的電池。
  • Holos霍洛斯自由能源——將推動世界能源革命
    儘管當前區塊鏈走入低潮期,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已經延伸到了數字資產交易、物聯網、商品追溯、數字文化、新能源、智慧能源、能源金融等多個領域,推動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和生產關係的重大變革。目前能源領域行業具有:市場信息不對稱、行業數據安全痛點威脅、行業技術瓶頸有待突破、行業使用成品依然過高、市場使用率分布不均等行業痛點,區塊鏈技術具有可追溯性,無需協調各方,而且準確度和可信度高,因此具有解決以上問題並創造全新能源模式的潛力。
  • 物理所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基礎研究獲進展
    高容量正極材料是當前第三代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研究的熱點。其中由巖鹽結構Li2MnO3以及六方層狀LiMO2結構單元形成的富鋰相納米複合結構正極材料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該類材料可逆儲鋰容量是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2的兩倍,達到250-300 mA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