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啊,得從「滲透現象」四個字說起。
滲透現象定義: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從低濃度的溶液通過半透膜進入高濃度溶液中的現象。或水分子從水勢高的一方通過半透膜向水勢低的一方移動的現象。
這麼拗口的定義是不是挺難理解的?其實只要知道一個東西就可以了,就是水是從濃度低的地方到濃度高的地方。
最常見的一個例子就是鹽水消毒!為什麼鹽水可以消毒?因為鹽水的濃度比細菌內所含的濃度高,所以水就從細菌內部流向了鹽水,細菌就死亡了,原理就是靠滲透現象。
因為這個滲透現象,所以魚就主要就分為兩類。一種是淡水魚,一種是鹹水魚。
淡水魚體液裡面有各種礦物質和鹽分,淡水魚的一般在不斷的有水滲透進體內,因此,淡水魚需要不斷的排尿來排除多餘的水分。
鹹水魚就不一樣了,海水的含鹽量要比它們身體組織含鹽量高得多,海水的平均滲透壓為 32.416*10^5 Pa。而這些魚體內的滲透壓平均只有12.663*10^5 Pa.
由於這些鹹水魚的滲透壓比海水的低,水通過身體表面(尤其是魚鰓)不斷滲出,為此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大部分鹹水魚必須不斷喝海水以補充丟失的水。隨之而來的另一問題是,喝太多鹹水會導致體內鹽分過多,因此進入體內的多餘鹽分主要由鰓排出。鹹水魚牛逼之處在於,它們鹽腺代謝能力非常強大,以至於排出的廢液要比喝進去的海水還濃。
當然今天主要討論的主角-鯊魚更是鹹水魚中更加特殊的一類。鯊魚不喝水,可是鯊魚和海水的濃度差擺在這呀。
鯊魚的絕招是在血液中保留尿素的方法使自己適應鹽水的生活。所以鯊魚的血非常鹹。尿素是什麼尿素是尿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尿素對大多數動物來說都是有害的,屬於有毒物質。
插一句,一般動物會很快把尿素排出體外,包括人類,如果尿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人就會得尿毒症,其實就是尿素中毒,那治療尿毒症的血液透析手段,其實也就是把血液中的尿素人工排出。
可尿素對於鯊魚來說卻是維持身體組織滲透平衡的重要分子。因為這個,鯊魚的鰓裂還有有一種特殊的黏膜防止尿素滲出,這樣鯊魚體液滲透壓和海水間就沒有什麼濃度梯度了。這樣鯊魚就不會失水而死了。
鯊魚肉如果處理不好還有一股氨味,氨味就是俗稱的尿騷味。
所以可以想像,全身充滿尿液的鯊魚怎麼會好吃?
小編在此呼籲鯊魚這麼難吃,那麼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