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迥,絕宇宙之無窮,
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王勃 《滕王閣序》
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國際合作」決議,並一致贊同將1992年定為國際空間年,英文縮寫為"ISY」,主題為「開發、探索、教育」。
國際空間年的宗旨是:繼承和發揚哥倫布的開拓精神,世界各國聯合起來共同迎接空間時代的挑戰,使全人類都能從空間科學的新發現和空間的實際利用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通過國際空間年的活動,促進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參與空間技術的應用,採取措施對全球環境進行調查、監測、管理和保護,解決地區性和國際性環境問題,並發展相應的技術以滿足區域性的需要,通過空間技術的應用造福人類。
古人對宇宙的認識
浩瀚宇宙
中國古人曾提出蓋天說和渾天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漢代學者張衡也曾提出「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無限宇宙概念。渾天說認為天地的形狀像一個雞蛋,天與地的關係就像蛋殼包著蛋黃。張衡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的實際。
公元前7世紀,巴比倫人認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環繞,而其中央則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像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則是尼羅河。
古猶太人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圍繞著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布著其餘天體。有一個靜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內部,星球各居其位,轉動不止。
最早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臘人。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觀念出發,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張天體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的。這一觀念為後來許多古希臘學者所繼承,被17世紀初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所證實。
宇宙的層次結構
當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層次結構的、不斷膨脹、物質形態多樣的、不斷運動發展的天體系統。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體都圍繞中心天體太陽運轉,構成太陽系。
太陽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統。約2500億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和星際物質構成更巨大的天體系統——銀河系。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位於銀河系的一個旋臂中,距銀心約3萬光年。
銀河系
銀河系外還有許多類似的天體系統,稱為河外星系,常簡稱星系。目前觀測到1000億個星系,科學家估計宇宙中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
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團,叫星系團。平均而言,每個星系團約有百餘個星系,直徑達上千萬光年。現已發現上萬個星系團。包括銀河系在內約40個星系構成的一個小星系團叫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約50個星系團構成的超星系團叫做本超星系團。
若干星系團集聚在一起構成的更高一層次的天體系統叫超星系團。超星系團往往具有扁長的外形,其長徑可達數億光年。通常超星系團內只含有幾個星系團,只有少數超星系團擁有幾十個星系團。
國際空間年紀念活動
國際空間年航天知識電視大賽
1992年國際空間年期間,中國宇航學會在全國青少年(包括港澳臺地區)中舉辦了「92國際空間年航天知識電視大賽」的活動。經過初賽,選出了湖北、上海、陝西、臺灣、澳門、香港6個地區的代表隊在中央電視臺進行了決賽。通過大賽,在全國各地部分學校中掀起了學習航天科技知識的熱潮,同時加強了各地師生的相互交流,增進了友誼。
同時,1992年也是「第二次聯合國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會議」召開10周年,為此,中國郵電部於1992年8月18日發行了《國際空間年》紀念郵票。
藏品信息
【藏品名稱】1992-14《國際空間年》紀念郵票大版張
【藏品簡稱】國際空間年
【藏品面值】10元
【發行時間】1992年08月18日
【發行數量】6581.7萬枚
【發行單位】中國郵電部
【交易代碼】202505
該郵票的圖案立意上,對人、日月星辰和整個空間進行了大膽的構想。畫面以中國古代火箭為主圖,背景襯以整個銀河系的外貌。銀河系呈螺旋形,中心為白、黃,漸次為青、藍,外緣為藍、紫。深邃無垠的宇宙空間和運動中的紅色火箭形成了物象的曲與直、大與小、疏密,以及色調的冷與暖的強烈對比,使畫面富於神秘感。整個圖案包含著從微觀到宏觀、從古代到現代、從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博大內容,誘發人們產生豐富的聯想,並緊扣國際空間年「開發、探險、教育」的主題。
國際空間年的設立,體現了人類對浩瀚的宇宙蒼穹不竭的探索動力。宇宙探索對全人類有著深刻而勢在必行的重要意義,面對未知的宇宙,人類總是渺小的,對宇宙的不懈探索能讓人類進一步了解自身和地球處於宇宙中的地位及意義。同時,人類對遙遠太空的不斷研究、探索,對天文學自身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源:南方文交所錢郵中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南方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