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自古就有「古道聖土」「瀟湘洙泗」等美譽,共有長沙市、嶽陽市、鳳凰縣、永州市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長沙市
長沙因沙土之地而得名,別名星城、潭州,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有「瀟湘洙泗」之稱。3000多年前,西周即有「長沙」之名,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長沙在戰國時是楚國在南方的軍事重鎮,秦統一後設立長沙郡,此後一直是歷代封建王朝設置的地方一級行政區劃郡、州、道、路和行省的治所,是區域性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是歷代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太守、剌史、觀察使、安撫使、巡撫的駐節之地。西漢和五代時期,還成為了著名的長沙國和馬氏楚國的國都。
長沙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因馬王堆和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被稱「楚漢名城」。
悠久的歷史留給長沙眾多的名勝古蹟,其中最著名的古蹟有湖南文化教育象徵的嶽麓書院、馬王堆漢墓、開福寺、天心閣、湖南省博物館等,著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嶽麓山、橘子洲等。
2、嶽陽市
嶽陽古稱巴陵、嶽州,位於湖南省東北部長江南岸,是楚越文化的交匯點,是湖湘文化的搖籃,有「湘北門戶」、「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魚米之鄉」的美稱。嶽陽為江南最早的古城之一,有2500多年歷史。商周時期,嶽陽便出現了城池,商代的軍事要塞彭城,周代的羅子國城,成為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此後,歷朝歷代在設置郡、縣、州。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所做的《嶽陽樓記》更使嶽陽聲名遠播。
嶽陽市是湖南的文物大市,境內文物古蹟星羅棋布。古遺址有銅鼓山、羅子國城、大磯頭,古墓葬有龍窖山堆石墓群,古建築有嶽陽樓、慈氏塔、嶽陽文廟、張谷英村古建築群、屈子祠、湘陰文廟、左文襄公祠,還有君山島、靈霧山、大雲山等等風景名勝。
3、鳳凰縣
鳳凰縣,別名鎮筸[gān],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部邊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角,建制於唐,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鎮筸兵驍勇善戰,自明代起便以兇悍聞名於世,是湘軍中最精銳的軍隊,有「無湘不成軍,無筸不成湘」之說。
鳳凰古鎮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多年古城風貌猶存,是一座群居著苗族、土家族、侗族人的少數民數大寨子,濃縮了湘西山城的古、秀、悠、靜的美。城內青石板街道,古代城樓、明清古院、古街風採依然。清晰見底的沱江水從城中靜靜穿城流過,臨江而築極具湘西特色的江邊吊腳木樓歷經歲月的風塵大多已陳舊褪色。隔河遠望,漁舟不時從城河中撐過,對面依著群山環抱中錯落有致的吊腳木樓,鱗次櫛比,亭臺樓閣重重疊疊,坐落城中的風雨橋似虹拱跨,猶如人間仙景,置身於此,如人在畫中,飄然似天上人間的感覺。鳳凰人沈從文先生的一篇《邊城》被譯成三十六種文字在世界播放,讓無數人了解了「鳳凰古城」,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向全世界說:在中國最美的地方是「鳳凰古城」。
鳳凰縣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有「湘西邊牆」中國南方長城,還有朝陽宮、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天王廟、萬壽宮等歷史人文景觀,以及以巖溶峽谷、峰林、溶洞、瀑布構造形成的綜合地質遺蹟景觀等。
4、永州市。
永州古稱零陵,得名於舜葬九嶷,是上古時期留下的全國34處重要古地名之一,又因瀟、湘二水在此匯合亦雅稱「瀟湘」。永州位於湖南省南部,是一座山水江河交融的城市,自古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是湖南通往廣西、海南、粵西及西南各地的門戶,是我國南方開發較早的地區。永州的建城史,從公元前124年(西漢元朔五年)泉陵侯國在此築城算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後置零陵郡,經濟社會得到空前發展,到東漢後期已成為全國13個人口過百萬的大郡之一。隋開皇九年(589)因境地有「永山永水」置永州總管府。歷朝歷代將永州作為郡、州、路、府所在地長達1900年。永州是瑤族聚居地區,地方文化古老多姿,瑤歌、對山歌、龍舞、獅舞和祁劇小調,地方氣息濃鬱。
永州歷史文化悠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被貶至永州時,留下了《永州八記》,在文學史上影響重大。還有歷代形成的古陵、廟、塔、閣、橋兩千多處,舜帝陵、浯溪碑林、盤王殿、柳子廟、懷素園、瑤族祖居地千家峒、「女書」等,在國內外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