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的寧波,處於甬江、奉化江和餘姚江的交匯之處,正是三江交融託起了一座聞名海內的港口文化名城。
寧波位處於中國浙江省的東部,寧波的名字取自「海定則波寧」,俗稱「甬」。 公元前222年,大秦王朝的鐵蹄平定了江南。接著,秦始皇在這一帶設立了三個縣,分別為鄞(yín)縣、句章和鄮(mào)縣。其中,這個鄮字寓意「貿易之城」。
當年整個浙江省地域,還是地廣人稀的海江之地。境內僅設15個縣治。而寧波這一帶獨佔三縣,可見,始皇嬴政對這一地方的重視程度。
寧波在以後的2000多年的歲月中,依仗著自己面海靠山的有利地勢,開始了它與外面的世界,隔洋呼應的歷史。
在寧波古城舊巷中,隱藏著的一座清真寺,青瓦粉牆,帶著濃濃的波斯風格。在江南連綿不斷的雨簾後面的一座高麗使館,斜簷高護、極顯朝鮮神韻。
溼露露的波斯巷,曾幾何時被一個個頭裹纏布、身披長袍的波斯商客,擠得水洩不通。當時的波斯語、波斯古幣代替了寧波方言和中國古幣。
那時候中國的青瓷,就出產在這一帶的山嶺之中。那青翠欲滴的瓷器,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各地客商,遠涉重洋來到這裡。用車運、用船裝,硬是在波濤洶湧的海上,開闢出一條陶瓷之路。
在今天的日本、東南亞以及非洲、西亞的一些國家,都曾發現過當年的青瓷碎片。顯然,昔日長長的海上陶瓷之路,更像一條紐帶,一頭繫著昨天,一頭繫著今天。
順姚江而上,有一個濱河小村,名為「河姆渡」。這裡因發現了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而遠近馳名。在遺址中,除了發現陶器、稻穀以外,還發現了一把木頭做的船槳。顯然這是一把至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的船槳。
中國歷史上的唐朝,是寧波古城已是一個海外雜國,古舶交至的繁榮貿易港口。朝廷在這裡設有市舶司,專職管理對外商務。當時向外出口的主要為瓷器和佛像,陶瓷之路就是以寧波為起點,後來隨著航海業的發展,這裡又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當年由於宋室南渡,使中國的經濟中心也隨之南移,寧波便成為國內著名的造船業中心。公元1078年,這裡曾造出了重量超千噸的海船,當時為世界之最。
時至近代,鴉片戰爭烽火燃起,各國列強自然把寧波作中國重要的門戶。五口通商,使得各國勢力,都想在寧波這塊寶地佔一席之地。
在甬江邊上,有一座招寶山,山上的威遠城和古炮臺,記錄下當年列強們,隆隆炮艦駛過的歷史。今天就在這炮臺下,一個全新的大噸位的鎮海港建立起來。
幾千噸、幾萬噸的巨輪,從這裡走向大洋彼岸的各個港口。在甬江沿岸,從裡往外一字排開了寧波港、鎮海港和北侖港,三個港口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氣派。
寧波港,緊鄰寧波市,今天成為中國沿海,港口船舶的重要基地,每天有許多大型客輪,由此駛向四面八方。
鎮海港,雄踞招寶山下,昔日重炮森嚴到現在萬商雲集,百舸爭流,不能不說是一個大飛躍。
北侖港,浩蕩於甬江出海口,僅僅幾年就躍居於東方第一大港之位。這裡有遠東最大的輪船泊位碼頭,最先進的礦砂裝卸設備,中國最長的礦砂運輸皮帶機等等。許許多多的之最,使得這座飛速建成的東方大港,為世人矚目。
寧波古城面臨大海,歷史上渡海遠航的人特別多,在海外謀生的寧波老鄉,由於能經營、善經營,形成了各個有名的寧波幫。
寧波是中國東南沿海的佛教中心,這裡的佛教寺院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在海內外,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頗有影響。
阿育王寺,初建於公元280年,寺院迎珍藏一枚釋迦牟尼的頂骨舍利,而被佛教界推崇至尊。舍利輕易不肯示人,只有經過嚴肅隆重的儀式後,才能有幸目睹。
天童寺,因創立了日本曹洞宗,而名冠東瀛。日本大量的信徒,年年紛至天童寺,朝拜自己的祖庭。
保國寺,又是寧波一大寺院,它獨特的木結構屋頂,稱得上是天下一絕。
在寧波城北的雪竇山中,已經重新修復的雪竇寺,也有它獨特的地位。中國歷史上的宋高宗皇帝和近代著名人物蔣介石,都與其有過一段特殊的來往。
蔣介石寧波奉化溪口人,在這個小鎮上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小鎮上至今還保留著蔣氏故居「豐鎬房」。他一生幾度受挫,在家鄉的文昌閣裡凝神結像、反思生平。
寧波另有一處聞名於世的天一閣,始建於1561年,藏書30多萬卷。其中真版善本八萬多件,大多是宋明木刻本和手抄本。為研究我國古代歷史、人物、風俗、民情的珍貴歷史資料。
設計別致的書樓,淡雅恬靜的庭院,精美絕倫的石刻,包羅萬象的藏書,是天一閣在海內外遠近馳名。
寧波的早晨是寧靜的,老字號壽全齋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壽全齋開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依壁而立的藥櫃,仍然是老格式。抓藥、配藥嚴格按照幾百年規定的程序進行。在壽全齋的職工眼裡,創一個店名不容易,保一塊牌子更不容易。
狀元樓,金字招牌上百年,其味其色,代表著寧波家鄉菜的主流。寧波人在吃上很有講究,所謂不鮮不嘗、不糯不吃的說法,由來已久。這其中鮮:當然是指海鮮的鮮,而這糯:則是指用糯米做的湯圓。
寧波老城中有座城隍廟,一到正月,唱戲的鑼鼓就震天的響。戲臺搭在天井裡,鑼鼓一響,四鄉百姓就圍攏過來。一曲甬劇《田螺姑娘》讓老老少少的寧波人,無不拍掌稱快。
如今的城隍廟,已成為經濟文化的商業中心,在這裡吃、喝、穿、用一應俱全。外地人來逛這城隍廟,默默佩服寧波人的經商天賦,人們可以邊看戲,邊購物。人們花錢花得自在,賺錢賺得自然,好一個精明能幹的寧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