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中國人是誰?我們從基因的角度去重新復原一下,注意:這裡的「中國」是指地理概念。我們講證據,不瞎猜。小編結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付巧妹的數據去解答。付巧妹在美國《科學》(Science)發表了一篇論文「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文中揭秘了學術上的一些謎團,其結論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小編通過付巧妹的論文以及分子人類學的觀點,為大家簡明扼要的講解一下——最古老的中國人群是怎樣的?他們是怎麼演化的呢?
一、古老的中國人群分成南北兩支
「最早的中國人直系祖先」,可以說是二三萬年前出現在中國的新亞洲人,他們主要Y染色體類型是N、O,他們就是現代中國人的主要祖先。付巧妹通過11個遺址的古DNA,發現了下面這個特點,新亞洲人(最早中國人)分成南北兩支。原來中國人分成南北兩支不是近現代的事,在史前就已經有這個分化的跡象了。以秦嶺淮河為界,南北人群在9500年前開始分化,分化痕跡很明顯。小編按:天啊,在接近一萬年前的中國就分成南方人群、北方人群,「南北朝」比人們想像中要早多了。「北朝」這邊,從黃河流域到西比利亞東部,都有一支類山東人在活動,類山東人是一些新石器時代的古東夷人,他們和現代山東人區別不大。而「南朝」這邊呢,在福建周邊形成了一支獨特的人群,古福建人不是現代中國人的主要祖先,而是南島語系人群的祖先。此時南北的相貌、體質都完全不同。
南北人群在9500年前開始分化,分化痕跡很明顯。
之後,經歷了一千多年的南北對峙,兩大人群開始逐漸融合。8300年前南北人群的文化交流增加,不同部族的血緣開始產生交融。
有好奇的讀者會問,那麼在二三萬年前的中國又是怎樣的?那個時候已經有少量的新亞洲人在此居住了,而在新亞洲之前還有一批老亞洲人,老亞洲人四五萬年前就出現在中國大陸,他們為了繁衍後代,和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發生了基因交流。後來,老亞洲人在競爭之中,落敗於新亞洲人,此為後話。
二、與尼人、丹人的基因交流
老亞洲人可以說是在中國最早的土著,他們主要Y染色體類型是C、D,雖然他們不是中國人的主要祖先,但卻是次要祖先。在四萬年前中東、歐洲不斷有人群向東遷徙,這些人群加入到了中國這個大家庭,導致當時的部分中國人和歐洲人比較相似。所以老亞洲人的長相也分成多種,西北部、正北部的是接近高加索人,南部的是類安達曼、澳美土著,等等。
當時中國境內除了這些近東新移民,還有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這些古人類,他們是現代智人的分支。話說在五萬年前左右,老亞洲人曾經和尼人、丹人發生基因交流,後來尼人、丹人雖然滅絕了,但他們的一些常染色體片段還保留在現代人身上。
現代中國人身上還有1%-2%的尼人基因,以及少量的丹人基因。中國人的尼人基因甚至比西方要高,很多人患有II型糖尿病、憂鬱症等,就是尼人基因的傑作。丹人基因在西藏人身上佔比比較高,而其他地區很低,幾乎沒有。丹人基因使得西藏人適應了高原反應,有非常大的好處。尼人基因也會有他的歷史好處,只是在現代看來並不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尼人、丹人並不是現代人類的直接祖先,我們側要提一下就好了。老亞洲人並沒有滅絕,他們是現代人類的祖先之一,但不是現代中國人的主要祖先。
三、發生在夏朝之前的大融合
傳說中的夏朝誕生於4100-4000年前。也就是說,剛好在夏朝誕生的前夜,南北經歷了一場大融合。這個時間段是文獻中的五帝時期,難道五帝使南北發生融合?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先放一放。因為五帝人物還是屬於傳說,沒有確切的證據。按照付巧妹的說法,南方在距今4800-4200年前的時間段內,與北方發生了雙向的基因聯繫,簡單來說就是有南方的基因到了北方,北方的到了南方。當然,北方的基因會稍微強勢一些。
最有價值的基因組,要數福建奇和洞居民的。基因實證了古福建人是南島語系人群的祖先,南島語系人群包括了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臺灣海峽兩岸的交流,原來早在數千年前就在進行中了。兩岸的交流很頻繁,一批古福建人渡海南下,到了臺灣居住。之後和翁奇人融合的古福建人後裔,又重新回到大陸。古福建人南渡臺灣,也是發生在夏朝誕生之前。臺灣漢本遺址的居民身上,發現了14%的Onge基因。Onge即翁奇人,代表著一種類安達曼人的常染色體基因,又被通俗文學名為「矮黑人」,他們高頻分布在現代的安達曼島土著身上。古福建人南渡後和臺灣翁奇人發生了友好的融合,而不是驅逐翁奇人。
科普一下:在四萬年前,東南亞、東亞都是這些翁奇人(Onge)的天下,他們浩浩蕩蕩的從東南亞走到了西伯利亞,規模龐大,而且他們的軌跡和老亞洲人部分重合。早期的新亞洲人也會帶有一些Onge常染色體片段。
類安達曼人Onge血統
四、古福建人不是狩獵採集人群
付巧妹團隊通過DNA研究得出,福建奇和洞居民並不是狩獵採集人群,學界一直猜想南方土著是狩獵採集人群,付巧妹的基因結論打破了這個觀點。狩獵採集人群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帶澳美人種(Australo-Papuan)基因的人,澳美人種和現在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比較接近,是一種奇特的棕色人種。這些狩獵採集人群並沒有固定的場所,也不搞農耕,喜歡四處遷徙。死後的風俗以屈肢葬為主,至今西部還是有一些少數民族採取屈肢葬。
和現在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比較接近
付巧妹提出,奇和洞人和亮島人都不屬於澳美人種(Australo-Papuan),也不是翁奇人(Onge)。他們已經帶有南島人的特徵,是現代南島人的主要祖先。當然,不排除奇和洞人、亮島人帶有一些澳美人種的元素,他們不完全屬於澳美,但會帶有少量類巴布紐幾內亞基因。當時南方比較複雜,不能一概而論,推測既有一些澳美人群,也會有一些翁奇人群。
這些古福建人(奇和洞人)最早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他們不單南下印尼,有一支在四千年前到了越南,進行了基因交流。另一支則在二千多年前到了日本,與日本島上的繩紋人發生融合。這些是目前有證據的,未發現的航海路線、事件估計還更多。古福建人長什麼樣的?看看下面的亮島人復原圖就知道了,尤其是右邊這個亮島一號男性,左邊為二號女性。
亮島人復原圖
五、「萬世一系」的山東人
如果南方以古福建人為樣本,那北方則以古山東人為樣本。付巧妹發現,攜帶古北方人血統比例最高的是山東人。山東人的血統幾乎是「萬世一系」的,沒有發生過替換。山東人在新石器時期之前,被稱為古東夷人。他們曾經和一支南下的高加索白人,發生過基因交流。山東人的「人高馬大」,可能和這批白人有關,然後一直固定了下來。至少到了新石器時期,山東人的主流血統就恆古不變了。
中原是歷代的必爭之地,南方人群、北方人群都通過控制中原,來爭奪天下。中原人群包含了來自四面八方湧來的族群,每個族群都多少留下點痕跡,中原血統自然不如古東夷的純粹。西北人群也是如此,西北絲綢之路的通暢,導致來自中東、印度、歐洲遷徙的移民部族甚多。東夷人有意思的是,他們不單在山東本土堅持了自己的純粹,還播種到海外,他們最遠到了玻里尼西亞島嶼,證據是玻里尼西亞人母系幾乎全是B4a(屬泛歐亞母系),和東夷遺址的居民相似。
總論
歷史上族群的發展很殘酷。老亞洲人先是淘汰了尼人、丹人這些智人分支,之後老亞洲人也被新亞洲人淘汰,居住在中國心腹地帶的老亞洲人,都被替換掉。老亞洲人被迫躲進一些人煙稀少的地帶,包括高原的西藏地區、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只有一二成的老亞洲人倖存了下來,留在了中原、沿海地區。淘汰他們都是為了新亞洲人的生活、發展提供空間。新亞洲人是現代中國人的直系祖先,他們奪得了主要的資源地區,這些地區都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是宜居地域。
老亞洲人、新亞洲人都是古老的中國人祖先,老亞洲更早一些,但老亞洲的後裔並不是中國人的主體,所以中國人主要祖先還是追溯到新亞洲。新亞洲人憑籍高超的智力、善用工具的頭腦、群體的協作,成為了這塊大地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