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項目】UCCA-FCCC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獨家號外」系列 9:財富的文化
時間
地點 報告廳
合作方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
中英文
講座免費
嘉賓:艾遠徵 洪晃
財富意味著什麼?中國的富人們怎麼看待社會和政府?他們又是怎樣被社會和政府所看待?這些手握財富的中國人將怎樣改變著中國的文化?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又將怎樣預示著中國的前行方向?《福布斯》雜誌的北京部主管艾遠徵將和《iLook世界都市》雜誌主編洪晃將和UCCA的觀眾們分享他們對於中國財富文化的認識和觀點。
UCCA-FCCC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獨家號外」系列 8:新聞在非洲
時間 3月21日 11:00 –12:30 報告廳
嘉賓穆海瑞(馬拉威記者)
語言中英文
票務免費
Marcus Muhariwa是一位來自非洲馬拉威的新聞記者,目前在清華大學攻讀全球財經新聞碩士。他將和觀眾們聊聊他在馬拉威的新聞報導體驗,從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多方面為我們提供一個新的看待非洲的視角。
UCCA-FCCC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合作系列「獨家號外」系列 7:新聞攝影
時間
2010年2月6日 14:00 - 15:30
嘉賓 :Bernardo De Niz (自由新聞攝影師,這位北京紮根的墨西哥人曾為多家媒體機構工作,如路透社,美聯社,有著「圖片銀行」之稱的科比斯公司;他也為許多國際新聞社、雜誌合作,如《新聞周刊》,《南華早報》和La Vanguardia雜誌。同時,他也執導過兩部紀錄片,關於西撒哈拉的難民營,和薩瓦多爾內戰的結束。
「獨家號外」系列將首次請來一位在中國工作的攝影師作為嘉賓,他走在新聞媒體與藝術的前沿。
「中國新設計」系列 18:狂野的精靈:周祥宇和他服裝
時間
2010年2月25日 14:00 - 15:30
嘉賓: 周祥宇
在2010年伊始,伴著雪花我們請來了在服裝界跳耀且閃亮的新銳設計師周祥宇。他用躲藏在黑白灰世界中的冷峻而堅硬的顏色,用奢華而狂野的材質去描繪靈感中的精靈。我們被他的細節所打動,同時也為他的狂放而傾倒,在這個冬天讓我們一起和他奔跑在設計的曠野中,體會設計帶來的感動…
「中國新設計」系列 19:劉治治的「普通設計」
時間
2010年2月27日 13:30 - 15:00
嘉賓:劉治治
劉治治作為中國新設計系列的常客,在過去幾個月裡作為主持人和很多優秀的設計師進行過對話。通過他們的談話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當下新設計的年輕力量。這次,同樣作為新銳設計師的劉治治將和喜歡他的觀眾們聊聊關於他自己的設計和故事。
UCCA-0086雜誌合作「愛品牌」系列 5:SMART——藝術和品牌的結合案例
1月17日 14:00 – 15:30 / 報告廳
演講人: Smart中國公司對外聯絡推广部
主持人:趙奐(《0086》雜誌)
合作方: 《0086》雜誌
自從Calder重新設計BM30CSL以來,藝術與汽車製造就一直緊密相連著。但在Smart車中,這種聯繫遠遠超過了Smart車本身,藝術是Smart品牌中的核心。此次,UCCA請來了Smart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高層和推广部作為嘉賓,來探討Smart品牌是如何將藝術融入汽車製造這一理念成功地從歐洲應用到中國來的。
UCCA-FCCC駐華外國記者協會合作系列「獨家號外」系列 6:從美國人眼中看中國
1月24日 14:00 – 15:30 / 報告廳
演講人: Evan Osnos (《紐約客》)
主持人: 韓碧如
合作方: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
Evan Osnos,一個地地道道的紐約客,為許多美國人文雜誌報導過中國;他以編輯的視角審慎取題以更好的滿足讀者的期待。是什麼能讓紐約客的讀者如此青睞他的文章?在這一期,Evan Osnos將討論他的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章。
外國人在中國
一. 中國故事系列
「中國故事」系列 1:羅伯特•柏納歐—北京網絡與藝術圖書出版人
9月18日 17:30-18:30 / 報告廳
演講人: 羅伯特•柏納歐—著名的藝術圖書銷售商
從80年代史丹福大學、南京藝術學院讀書到90年代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從2002年發現798到今天成為已出版100多本有關中國當代藝術和文化書籍的出版商,羅伯特•柏納歐在中國的探索伴隨著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熱愛和激情,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生活,傾聽羅伯特在中國的故事。
中國故事」系列 2:特立獨行的時尚
Le Divan
10月23日 17:30-18:30 / 報告廳
演講人: Le Divan
Aurelien Lecour 和 Tony Saint Hua, 特立獨行地把一個普通的服裝品牌發展成為北京一家高質量,有創意的服裝店,開創了 小型時尚工作室Le Divan。一起來UCCA傾聽他們品牌創立的故事,分享他們受中國影響的靈感啟示。
獨家號外」系列 3:藝術和生活風格:從博物館到概念店
10月10日 16:30-18:00 / 報告廳
演講人:陳伯康(獨立記者,《Surface》、《 I.D.》、《室內設計》、《紐約時報》、《Art + Auction》等雜誌編輯及撰稿人)
合作方: 外國記者俱樂部
在對中國當代創意領域的報告作了市場觀察和歷史了解之後,陳伯康將向我們講述北京是如何從精英藝術的聚集地變為媒體宣傳的中心。
二. 獨家號外系列
「獨家號外」系列 2: 藝術與文化-20年發展報告
9月20日 16:00-17:30 / 報告廳
生活在中國已近20年的Caroline Puel 對中國的社會發展有著深刻地認識,與我們一起回顧中國文化的發展變化,並講述在過去的20年中法國媒體對中國發展的看法。
嘉賓介紹
蒲皓琳 (Caroline Puel),歐洲和法國公民,1963年出生。過去的25年裡,以留學生、記者、作家以及外交官的多重身份在中國生活,並熟知中國的政策。
Helen Couchman,1973年出生在英格蘭,在倫敦學習藝術專業,1996年她獲得了學士學位,1998年獲得了碩士學位。她總是對旅遊充滿了熱情,只要有機會她就會到國外工作,美洲,美國和賽普勒斯都是她工作過的地方。第一次從莫斯科乘火車穿過蒙古來到北京時,她一下就對這個城市充滿了好奇。因為這是她一直以來所嚮往的國度由其是這裡的快速變化。
Couchman的工人(2008)項目讚美那些建造了北京奧運會上標誌性建築的工人們。這本書記錄了143位男女工人在施工現場的照片以及他們的籤名。Couchman的實踐經常集中在建築,景觀,在北京過去的四年中她的觀念是「禮物」。在北京奧運會場館的施工現場工作一段時間後,她很快發現她的興趣全部集中在讓新城市成為可能的人們身上。因此她第一次做了一個肖像項目, 是由這些工人們的肖像構成的而不是她自己。她之前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的展覽--禮物(2006)和新工作(2007)都主要體現了其想法的轉換,《工人》這本書的梗概也由此而來。那些參與拍攝的工人們都帶回家一張他們自己的15x20cm的照片,它們現在都陳列在這些工人的老家,或是珍藏或是展示。
Couchman正在為11月倫敦展覽籌備她的兩件最新的作品以及一本新書《維斯特太太的帽子》回憶她的外婆。
「獨家號外」I:藝術報告—從蜂鳴營銷到文化現象
8月15日 14:00 - 16:00 / 報告廳
演講嘉賓:
鄭尚任(彭博資訊通訊社Bloomberg)
託馬斯 (波蘭廣播電臺)
隨著軟實力成為國際外交的新焦點,國際新聞媒體越來越多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及文化的發展,中國的藝術文化領域也從另一方面不斷地向國外讀者展現中國國家文化新面貌。國外的媒體怎樣理解其發展和特色?什麼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UCCA聯手駐華外國記者協會開始年度活動「獨家號外」系列,聚集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新聞工作者的經驗,並且與中國觀眾互動,探討世界與中國在藝術文化交流方面的各種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