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中國

2020-12-06 搜狐網

    【媒體項目】UCCA-FCCC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獨家號外」系列 9:財富的文化

  

    時間    2010年4月24

   

    地點     報告廳

   

    合作方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

 

    中英文

 

    講座免費 

 

    嘉賓:艾遠徵 洪晃

 

    財富意味著什麼?中國的富人們怎麼看待社會和政府?他們又是怎樣被社會和政府所看待?這些手握財富的中國人將怎樣改變著中國的文化?而這些問題的答案又將怎樣預示著中國的前行方向?《福布斯》雜誌的北京部主管艾遠徵將和《iLook世界都市》雜誌主編洪晃將和UCCA的觀眾們分享他們對於中國財富文化的認識和觀點。

  UCCA-FCCC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獨家號外」系列 8:新聞在非洲

  時間 3月21日 11:00 –12:30 報告廳

  嘉賓穆海瑞(馬拉威記者)

  語言中英文

  票務免費

  Marcus Muhariwa是一位來自非洲馬拉威的新聞記者,目前在清華大學攻讀全球財經新聞碩士。他將和觀眾們聊聊他在馬拉威的新聞報導體驗,從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多方面為我們提供一個新的看待非洲的視角。

  


  UCCA-FCCC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合作系列「獨家號外」系列 7:新聞攝影

  時間

  2010年2月6日 14:00 - 15:30

  嘉賓 :Bernardo De Niz (自由新聞攝影師,這位北京紮根的墨西哥人曾為多家媒體機構工作,如路透社,美聯社,有著「圖片銀行」之稱的科比斯公司;他也為許多國際新聞社、雜誌合作,如《新聞周刊》,《南華早報》和La Vanguardia雜誌。同時,他也執導過兩部紀錄片,關於西撒哈拉的難民營,和薩瓦多爾內戰的結束。

  「獨家號外」系列將首次請來一位在中國工作的攝影師作為嘉賓,他走在新聞媒體與藝術的前沿。

  


  「中國新設計」系列 18:狂野的精靈:周祥宇和他服裝

  時間

  2010年2月25日 14:00 - 15:30

  嘉賓: 周祥宇

  在2010年伊始,伴著雪花我們請來了在服裝界跳耀且閃亮的新銳設計師周祥宇。他用躲藏在黑白灰世界中的冷峻而堅硬的顏色,用奢華而狂野的材質去描繪靈感中的精靈。我們被他的細節所打動,同時也為他的狂放而傾倒,在這個冬天讓我們一起和他奔跑在設計的曠野中,體會設計帶來的感動…


  「中國新設計」系列 19:劉治治的「普通設計」

  時間

  2010年2月27日 13:30 - 15:00

  嘉賓:劉治治

  劉治治作為中國新設計系列的常客,在過去幾個月裡作為主持人和很多優秀的設計師進行過對話。通過他們的談話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當下新設計的年輕力量。這次,同樣作為新銳設計師的劉治治將和喜歡他的觀眾們聊聊關於他自己的設計和故事。

  UCCA-0086雜誌合作「愛品牌」系列 5:SMART——藝術和品牌的結合案例

  1月17日 14:00 – 15:30 / 報告廳

  演講人: Smart中國公司對外聯絡推广部

  主持人:趙奐(《0086》雜誌)

  合作方: 《0086》雜誌

  自從Calder重新設計BM30CSL以來,藝術與汽車製造就一直緊密相連著。但在Smart車中,這種聯繫遠遠超過了Smart車本身,藝術是Smart品牌中的核心。此次,UCCA請來了Smart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高層和推广部作為嘉賓,來探討Smart品牌是如何將藝術融入汽車製造這一理念成功地從歐洲應用到中國來的。

  UCCA-FCCC駐華外國記者協會合作系列「獨家號外」系列 6:從美國人眼中看中國

  1月24日 14:00 – 15:30 / 報告廳

  演講人: Evan Osnos (《紐約客》)

  主持人: 韓碧如

  合作方: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

  Evan Osnos,一個地地道道的紐約客,為許多美國人文雜誌報導過中國;他以編輯的視角審慎取題以更好的滿足讀者的期待。是什麼能讓紐約客的讀者如此青睞他的文章?在這一期,Evan Osnos將討論他的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章。

  外國人在中國

  一. 中國故事系列

  「中國故事」系列 1:羅伯特•柏納歐—北京網絡與藝術圖書出版人

  9月18日 17:30-18:30 / 報告廳

  演講人: 羅伯特•柏納歐—著名的藝術圖書銷售商

  從80年代史丹福大學、南京藝術學院讀書到90年代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從2002年發現798到今天成為已出版100多本有關中國當代藝術和文化書籍的出版商,羅伯特•柏納歐在中國的探索伴隨著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熱愛和激情,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生活,傾聽羅伯特在中國的故事。

  中國故事」系列 2:特立獨行的時尚

  Le Divan

  10月23日 17:30-18:30 / 報告廳

  演講人: Le Divan

  Aurelien Lecour 和 Tony Saint Hua, 特立獨行地把一個普通的服裝品牌發展成為北京一家高質量,有創意的服裝店,開創了 小型時尚工作室Le Divan。一起來UCCA傾聽他們品牌創立的故事,分享他們受中國影響的靈感啟示。


  獨家號外」系列 3:藝術和生活風格:從博物館到概念店

  10月10日 16:30-18:00 / 報告廳

  演講人:陳伯康(獨立記者,《Surface》、《 I.D.》、《室內設計》、《紐約時報》、《Art + Auction》等雜誌編輯及撰稿人)

  合作方: 外國記者俱樂部

  在對中國當代創意領域的報告作了市場觀察和歷史了解之後,陳伯康將向我們講述北京是如何從精英藝術的聚集地變為媒體宣傳的中心。

  二. 獨家號外系列

  「獨家號外」系列 2: 藝術與文化-20年發展報告

  9月20日 16:00-17:30 / 報告廳

  生活在中國已近20年的Caroline Puel 對中國的社會發展有著深刻地認識,與我們一起回顧中國文化的發展變化,並講述在過去的20年中法國媒體對中國發展的看法。

  嘉賓介紹

  蒲皓琳 (Caroline Puel),歐洲和法國公民,1963年出生。過去的25年裡,以留學生、記者、作家以及外交官的多重身份在中國生活,並熟知中國的政策。

  Helen Couchman,1973年出生在英格蘭,在倫敦學習藝術專業,1996年她獲得了學士學位,1998年獲得了碩士學位。她總是對旅遊充滿了熱情,只要有機會她就會到國外工作,美洲,美國和賽普勒斯都是她工作過的地方。第一次從莫斯科乘火車穿過蒙古來到北京時,她一下就對這個城市充滿了好奇。因為這是她一直以來所嚮往的國度由其是這裡的快速變化。

  Couchman的工人(2008)項目讚美那些建造了北京奧運會上標誌性建築的工人們。這本書記錄了143位男女工人在施工現場的照片以及他們的籤名。Couchman的實踐經常集中在建築,景觀,在北京過去的四年中她的觀念是「禮物」。在北京奧運會場館的施工現場工作一段時間後,她很快發現她的興趣全部集中在讓新城市成為可能的人們身上。因此她第一次做了一個肖像項目, 是由這些工人們的肖像構成的而不是她自己。她之前在北京798藝術區舉辦的展覽--禮物(2006)和新工作(2007)都主要體現了其想法的轉換,《工人》這本書的梗概也由此而來。那些參與拍攝的工人們都帶回家一張他們自己的15x20cm的照片,它們現在都陳列在這些工人的老家,或是珍藏或是展示。

  Couchman正在為11月倫敦展覽籌備她的兩件最新的作品以及一本新書《維斯特太太的帽子》回憶她的外婆。

  「獨家號外」I:藝術報告—從蜂鳴營銷到文化現象

  8月15日 14:00 - 16:00 / 報告廳

  演講嘉賓:

  鄭尚任(彭博資訊通訊社Bloomberg)

  託馬斯 (波蘭廣播電臺)

  隨著軟實力成為國際外交的新焦點,國際新聞媒體越來越多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及文化的發展,中國的藝術文化領域也從另一方面不斷地向國外讀者展現中國國家文化新面貌。國外的媒體怎樣理解其發展和特色?什麼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UCCA聯手駐華外國記者協會開始年度活動「獨家號外」系列,聚集世界上不同地區的新聞工作者的經驗,並且與中國觀眾互動,探討世界與中國在藝術文化交流方面的各種話題。

相關焦點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通過研究一個月內的82個相關視頻發現,以「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等關鍵詞檢索出的內容在「視頻主題」與「視頻立場」方面與人們的刻板印象不同,普通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從政治、文化到衣食住行等方面並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對抗或是特別的關注、喜愛,視頻中的內容多呈現出一種客觀、中性的狀態。據此,筆者認為在今後我國的形象建構過程中,可以積極推動此類視頻走出中國,增進外國受眾對中國的了解,以塑造更加真實、自然的中國形象。
  • 在中國的外國人,到底有多少?
    2月27日,司法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下稱《條例》)全文,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近年,從國外搬遷到中國工作、學習、生活的常住外國人數量有怎樣變化?聯合國估算近十年移居中國外國人數僅增12.6萬人目前官方統計,僅在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提供了在境內居住的外籍人員詳細數據。
  • 2020年外國人入境中國大事記
    2020年3月28日-暫停外國人入境中國(特殊情況除外)外國人籤證2020年4月份政策日-中國駐日本領事館已經開始正常辦公。>2020年8月10日-歐洲及亞洲持中國有效居留許可的相關外國人來華籤證放寬外國人籤證
  • 中國人稱外國人叫老外,那麼外國人管中國人叫什麼?看完漲知識!
    中國人稱外國人叫老外,那麼外國人管中國人叫什麼?看完漲知識!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中國人講他們的故事的時候,他們來自哪個國家,是男是女總是很少,天朝人民都稱他們為「老外」。中國人稱外國人叫「老外」,那麼外國人叫中國人什麼?
  • 歷史悠久的中國餃子,外國人也喜歡的dumping
    請教他餃子用英語怎麼說,翻了手機才知道餃子:dumling 餃子餡:dumpling filling餃子皮:dumpling wrapper原諒我文化不高,英語能記住這三個就不錯了,以後如果有外國人到我店裡吃餃子,最起碼不會聽錯。
  • 一個外國人,改變了清朝,也改變了中國近代史
    中國從古以來都是「天朝上國」。而自秦始皇以來,在誰繼承皇位的事情上從來不會被誰左右,更不會被外國人幹預,可是到了清朝順治時期,關於誰繼任皇位的問題,就被一個外國人幹預了。這個外國人是位德國人,一個德國人竟然改變了中國王朝的進程,這個德國人侍奉國崇禎,順治,康熙三位帝王。
  • 外國人點評中國最難吃的食物,看看他們的理由
    還有日本的金槍魚眼睛,英國的仰望星空,也讓我們中國人見識到外國人的對黑暗料理的熱衷。最近有外國人點評在中國吃到最難吃的食物,讓我們看看哪些食物上榜了?是他們不會吃,還是真的難吃?首先就是皮蛋了,它不像豬蹄,一些外國人心理接受不了,但是吃了後大部分都說好吃。皮蛋對於外國人來說簡直是心理和生理的雙重考驗,有外國人看到我們的皮蛋感嘆到:這是埋了上萬年的化石嗎?
  • 李輝:借外國人「眼睛」看百年之前中國
    劉遠忠 攝   人民網深圳2月5日電(劉遠忠、胡葦杭)2月4日下午,「百年遠去,看外國人筆下的中國」 ——「尋找中國」叢書讀者分享會在深圳中心書城舉行。叢書主編李輝與讀者一道,探尋外國人筆下百年前的中國。   雖是寒冬時節,深圳讀者的熱情卻絲毫不減,中心書城北區的大臺階上座無虛席。
  • 看看外國人吃中國美食什麼表情,網友:不要浪費中國糧食
    來看看到底是什麼美食讓中國吃貨這麼上心吧。中外美食差距!看看外國人吃中國美食那什麼鬼表情,網友:不要浪費中國的糧食!而在外國人看來,這些食物簡直就是難以下咽。這些食物看看是不是我們吃貨怎麼吃都吃不夠的東西。看看你喜歡幾款?作為杭幫菜的代表之一,這道菜也能讓南北的吃貨都喜歡上這道菜。可是當這樣一道美食端上桌之後,外國人就捂住了鼻子,甚至讓服務員馬上將這道菜端走。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看錢就夠了
    外國人眼中中國是什麼樣子?也許你不必從汗牛充棟的研究著作中尋求答案,只要看看他們的貨幣就知道了。世界再大,不論在哪個國家,金錢(Money)都是妥妥的硬通貨。看一個國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看看它的貨幣在國際上的流通地位便知道了。那麼,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對其他國家有什麼影響?
  • 我們對外國人很友好,對同胞為何更苛刻,「外國人優先」是慣性?
    由於中國長期以來在全球關係中相對「弱勢」,導致中國人特別在意外國人的看法,甚至拿中國人和外國人雙重標準對待。伴隨著這種事情演化到了國內治理,很多時候就出現了「外國人優先」,似乎外國人在中國處處受到優待,已經成了習慣。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女性在對待國人的時候,要彩禮,要車要房,但是對外國籍則非常現代化,沒有一點要求。
  • 外國人眼中的複雜中國,巴基斯坦人評價中國遠遠超出你想像
    事實上,在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程度和渠道方面,70%以上受訪者表示對中國有所了解,在發展中國家該比例高達90%左右。電視、網際網路和報刊雜誌是其了解中國的最主要的途徑,各個國家都有超半數的受訪者通過網際網路了解中國。北京古建築中的一扇門 / 圖片來源bjwonder.com比如,他們投票評選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行動支付、網絡購物、共享單車、高鐵。
  • 《觀察家》中國特色美食 在外國人眼裡竟是零分
    《幽默觀察家》吃遍中國美食臭豆腐、皮蛋以及大蔥蘸醬這些在中國人眼裡都是讓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味,到了外國人嘴裡,他們能接受嗎?12月6日晚21:10廣東衛視《幽默觀察家》帶你吃遍中國美食!  外國小夥吃大蔥蘸醬 大叫「我要哭了」  中國號稱美食大國,中餐也自然是受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
  • 【投資非洲】警惕南非限制外國人就業法的升級|中國投資
    ●中國投資者的應對之道:「守」「破」並舉近日,南非勞工部長蘇拉斯·恩塞西(Thulas Nxesi)向媒體宣布:「南非政府正在研究新規,擴大限制外國人就業的行業範圍,並對經營這些行業的南非人提供支持,嚴厲打擊不道德的僱主和非法外籍人士。」
  • 中國人叫外國人「鬼子、棒子、毛子」,那麼外國人叫我們什麼?
    今天的故事是關於一個稱呼的故事,一般來說,我們看到外國人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的叫他們為「老外」,還有些貶稱「鬼子、棒子、毛子」,那好奇的是,外國人叫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呢?通過材料顯示,歷史是神秘和不斷去探索的。
  • 中國民警一句「行話」,揪出了吸販毒的外國人
    和外國人接觸中,怎麼分分鐘就變成了「聊天終結者」?「其實就差了一句話。」這是北京西城出入境大隊副大隊長胡辛十幾年工作的感悟。「我們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胡辛曾經想過考公安大學,後來陰差陽錯去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又是如何稱呼我們?了解一下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又是如何稱呼我們?了解一下國人其實是很為自己的國家而感到驕傲的,她是世界上一個十分獨特且富有魅力的國家,相信沒有人會後悔出生在中國,雖然我們總是抱怨國家的不好之處,但是我們不允許別的國家隨意對中國做出不好的評論,並且任何國家在發展中都會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們的國家也在不斷改進,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我們處在今天的國家也是非常的自豪,大家也應感恩如今的和諧社會。
  • 外國人好奇:為何外來生物入侵在中國不叫事?
    但是外國人驚奇的發現,中國雖也是屬於外來生物影響嚴重的國家,可是為何不見中國人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消滅這些「害蟲」?牛蛙可以說是北美影響力不輸亞洲鯉,小龍蝦的外來生物,在中國牛蛙的處境我們就不多介紹了,但是外國人看到中國人處理這些傢伙的方式,只能給中國人一個大大的贊,全民都是牛蛙的天敵。
  • 外國人無法接受的十大中國食材,有你喜歡的嗎
    外國人無法接受的十大中國食材,有你喜歡的嗎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讓一些國人十分喜愛的菜品和食材,成為一些外國人的「噩夢」。我們一起來看看,對於外國人來講,最難接受的十種中國食材,都有哪些吧!松花皮蛋皮蛋曾被外媒評為全球噁心食物榜首松花皮蛋又稱皮蛋、變蛋、灰包蛋等,是一種中國傳統風味蛋製品。主要原材料是鴨蛋,口感鮮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獨到之處。松花蛋不僅為國內廣大消費者所喜愛,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盛名。經過特殊的加工方式後,松花蛋會變得黝黑光亮,上面還有白色的花紋,聞一聞則有一種特殊的香氣撲鼻而來,是人民群眾喜歡的美食之一。
  • 外媒刊載「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引網友熱議
    在日本公布二季度GDP數據之前,眾多國外媒體猜測中國將會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16日刊載一幅名為「數據: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的圖片,就外國人對中國的經濟印象和總體印象進行了一項調查。
  • 中國境內的外國人有多少?移民中國的老外,該屬於哪個民族
    時至今日,極速發展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眾多海外人士移民、留學、工作和旅遊的首選國家之一。那麼,各位知道每年平均會有多少外籍人士赴華嗎?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僅在過去的2011年入境中國的外籍人士就已超過2700萬,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