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化論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2020-09-09 以色列科技學術


我們能夠從巨型烏賊、青蛙和盲鼴鼠的基因組合中了解到什麼?近些年來,人類已經破譯了1600個物種的基因組,並從中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希伯來大學醫學院Yuval Tabach博士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分析了數千隻動物的基因進行比較,從而總結出重要的結論:人類基因的機制是什麼,它們如何影響癌症和其他疾病,以及如何用藥達到靶向治療的目的。

基於基因組學的飛速發展,Tabach博士現在一共獲得了1600多個物種的基因組。藉助大數據的力量,科學家能夠對比數百萬個基因,呈現出數百萬年的物種進化。

研究如此大量的基因數據絕非易事,因此Tabach博士的實驗室開發了人工智慧算法來搜索和比較這些基因組的進化模式——識別具有特定功能的不同基因組合。

共同進化的基因:相互依賴

如果兩個基因在多個物種中都發生了緊密地共同進化,它們很可能扮演相似的角色,甚至一起工作。共同進化意味著這些基因在一個特定的物種中總是同時存在,而在其他物種中則是共同缺失的。換句話說,如果兩個基因共同進化,並且在不同物種間以相似的速率變化,那麼它們可能會依賴彼此來執行它們的「任務」。

例如,Tabach博士的算法可以識別讓大多數動物(但不包括人類)合成維生素C的基因,或者與視力有關的基因。他的計算工具可以突出整個基因網絡,包括那些可能沒有被認為在特定功能中發揮作用的基因。

Tabach博士最近利用他的強大算法發現了與人類乳腺癌有關的基因的新功能。通過追蹤與DNA修復相關的基因的共同進化,他發現了參與這一重要功能的新基因。當這些「修復」基因在癌症中發生突變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自然的超能力

Tabach博士的另一個愛好是研究大自然的「超能力」。他對那些不會患癌症且衰老緩慢的動物尤為感興趣,包括大象、鯨魚和裸鼴鼠。這些動物通常體型更大,細胞比人類多得多,因此發生突變的可能性更大。然而,這些動物比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發生癌症的機率要少得多。

「我的團隊已經鑑定出101個可能在這些物種抗癌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基因。實驗室測試表明,其中一個基因能夠通過改善修復受損DNA的機制,在人類細胞中降低10-20%的癌症可能性。很容易想像其他100個基因令人興奮的巨大潛力,它們可以轉化為幾十種新的抗癌機制。」

如果我們開始用大象的DNA替換自己的基因,我們會變成大象嗎?

當然不會。Tabach博士發現的基因特徵和癌症抗性有關,可以延長不同物種的預期壽命。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這些普遍的抗癌機制可能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計算工具具有預測性:它們可以掃描和處理大量數據並識別模式。然而,這些發現和預測必須通過人類細胞和組織,然後需要動物活體實驗室工作來檢驗。Tabach博士的目標之一是研發模仿或替代基因的藥物,用以預防或治療癌症。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樣子,未來社會又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人類迄今為止已經在地球生活了幾十萬年了,從進化論中我們得知人類最初是由一個生活在海洋裡的單細胞生物慢慢進化而來的。人類會由於生活的環境來進行不同的進化,可能是因為陽光直射或者水陸原因。我們從生物課程中學習到的是人類最初是進化成為猿人之後慢慢變成現在的樣子,現在世界上從外形和手腳分工來看和猴子猩猩是最為相像的,但是人類學會了手腳分工使用工具,慢慢形成了群體進而讓大腦一步一步進化發展成為現在的人類。人類也是動物,只不過現在的我們自稱是高級動物,就感情來說的話一般動物也都有,但是我們更多的是智商,也就是我們的大腦讓我們更為先進,所以才創造出現在的人類文明。
  • 深度學習之後,我們或許可以從進化論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包括用於圖形分類、自動語音識別、語言翻譯、機器人以及能玩單人或多人遊戲的自主智能體等領域的模型。然而最近,研究者開始應用基於生物學進化機制的方法來構建模型。這種思路在深度學習時代之前就有了,但直到最近才發展到足以和反向傳播訓練的深度學習模型媲美的態勢。
  • 關於新冠疫情,我們能從病毒進化中學到什麼?
    進化樹描述的便是寫在基因密碼中的歷史,記錄著可上溯至遠古時期的血脈。只要你知道怎麼看進化樹,此次新冠病毒的過去、現在和可能的未來便全都躍然紙上。目前,科學家們正在一點一點地揭開這棵進化樹的真相,並且在新技術的幫助下,能夠以更低廉的價格和更快的速度破解病毒基因序列,因此我們了解新冠病毒進化樹的速度將甚於過去任何一次傳染病。如今的問題是:我們了解它的速度能否快到可以限制病毒的傳播呢?
  • 從星巴克貓爪杯我們能學到什麼?
    從星巴克貓爪杯我們能學到什麼?貓爪杯預計發貨時間是4月8號,那時候的輿情就不可知了,我們也無法推測。而且以我天朝的山寨速度,大淘寶一定會有大量商家率先大批量發貨的。7、是否能夠引領風潮,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品牌地位。馬太效應在品牌這件事上極其明顯,蘋果的發布會不給車馬費,記者依然蜂擁而上。其他品牌開個發布會,還要跪舔媒體記者們,人家還未必去。
  • 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應該進化出毛髮禦寒,但沒有,為什麼?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鸞扇護明妝,每天小編都會跟大家分享有趣好玩的科普內容,本文由鸞扇護明妝原創撰寫,未經允許禁止其他媒體轉載,接下來我們就步入正題: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都是隨著時間或者是周圍的環境不斷地進化的,所以有人就疑惑了,按照進化論,高緯度的人類不是應該進化出厚厚的毛髮來禦寒嗎?他們為什麼沒有進化成那個樣子呢?我們都知道,寒冷地區的北極熊??,西伯利亞熊等動物因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身上的毛都是十分地濃厚的,這些厚的體毛能幫助它們抵禦寒冷,有保暖的作用。
  • 按進化論去看,為什麼我們在進化過程中褪去毛,只留下個別部位?
    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看,人類和大猩猩是一個祖先。也就是說,我們和大猩猩是近親,但是我們仔細去分辨的話,就會發現我們和猩猩的長相以及體態相差甚多。別的不說,就說猩猩一身的毛,但是人類卻只有頭上和一些比較羞羞的部位有毛髮。如果說猩猩的毛髮是為了禦寒,為什麼人會選擇將這些毛髮脫掉呢?難道人類不怕冷嗎?很明顯不是,我們還是怕冷的。
  • 人類真的來自海洋細胞進化而來嗎?進化論中一些想不懂的東西
    自古以來,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中,就一直很好奇我們人類到底從何而來,直到後來達爾文乘坐了貝格爾號艦環球遊歷了五年時間,在這五年時間裡,達爾文對非常多的生物與植物還有地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採集與觀察。經過長時間的研究,達爾文提出了人類起源的進化論,這也是後世中人類科學都非常認同的觀點。
  • 從歷史的瘟疫到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究竟能學到些什麼?
    專訪辛旭:從歷史的瘟疫到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究竟能學到些什麼?回到過去的經驗中,我們究竟能學到什麼?談新型冠狀病毒:這事關公共衛生教育與公共觀念常識報刊亭(以下簡稱常):我們在邀請您採訪的時候,您談到最近也在思考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是什麼啟發了您最近的思考?
  • 關於人類進化的另類思考
    眾所周知,達爾文進化論主要包括四個學說: 一,一般進化論:物種是可變的,現有的物種是從別的物種變來的,一個物種可以變成新的物種。二,共同祖先學說:所有的生物都來自共同的祖先。三,自選選擇學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的存在,是已被無數觀察和實驗所證實的,自然選擇是適應性進化(即生物體對環境的適應)的機制,而適應性進化是生物進化的核心現象,所以說自然選擇是進化的主要機制。四,漸變論:生物進化的步調是漸變式的,是一個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累積微小的優勢變異的逐漸改進的過程,而不是躍變式的。
  • 人類文明進化論 - 1.人不是動物
    子過程的不斷循環形成了主過程,主過程為每一個子過程的循環提供了進化的原料和動力。  在達爾文進化論中,物種進化主要對象是自己的身體,進化目的是讓自己一直生存下去。  我們的智人祖先需要一個能防止其它野獸襲擊,並且遮風擋雨住所,它用思想並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想像(創造)出了一個住所,然後通過實踐來製造這個住所:他找了一個石洞,並用一些石頭把這個洞口堵起來,但是他發現這些石頭並不能很好的契合在一起,之間的縫隙會漏風漏雨,要是這些石頭再平整一些就好了。
  • 人類進化過程中淘汰的器官,又重新長了回來,我們的身體在退化?
    筆者:三體-小遙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淘汰了一些無用的器官。只是由於我們的相關進程過快,所以有一部分器官在失去作用後,仍無法從人體徹底消失,甚至還會帶給人們很多痛苦。根據進化論中用進廢退的原則,人類體內的無用器官總有一天會消失,只是這個過程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無法控制。然而在最近幾年,科學家們通過觀察和研究發現,人體內部原本已經消失的器官又重新出現了,完全違反了自然法則,同時也顛覆了人們的固有認知。
  • 西方有些剔除《進化論》教育,是否意味進化論將要面臨倒戈?
    西方有些剔除《進化論》教育,是否意味進化論將要面臨倒戈?目前比較公認和權威的理論,人類的起源真的猿類(靈長類物種),這種觀點就是進化論,這個理論很好理解,地球上的物種都是從最原始的生命一步步進化來的!而進化論也在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不斷發展完善,它絕不僅僅是一個空想的理論,科學家在考古學,生物學,再細分到胚胎,遺傳學等領域都給了進化論有力的支持!有些人可能會說進化論中缺少一個從猿到人類進化的化石證據,這並不能說明進化論就一定是錯的,如今更加具有說服力的DNA基因變異也是進化論有力的支持!
  • 是什麼原因讓人類直立行走?進化論的驅動力之一,原來是它!
    人類的自我意識萌發以後,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誰?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哲學家和科學家們思索著,探索著我們周圍的世界,以及陪伴著我們的各種生物。人們期望從這些事物中找到人類起源的蛛絲馬跡。因此,誕生了很多理論,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神創論」、「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學說」和「達爾文的進化論」。
  • 科學家表示:人類可能是從魚進化而來的!
    科學家表示:人類可能是從魚進化而來的!人類究竟是從何處而來的呢?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疑問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所闡述的,人類是由猿進化的觀點,被廣泛認同,但人類真的是由猿猴進化而來的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需要進行再三的思考。
  • 進化論是正確的嗎?為什麼人類身體的缺陷,沒有進化更好
    很早以前人們對於人類的起源進行了探索,達爾文的進化論告訴我們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這種說法雖然沒有得到具體的科學驗證,但是目前這個說法已經普遍被人們接受了。在大自然中萬物都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道理,地球上開始孕育生命之後,很多生物在進化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強大,而在這過程中地球的環境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有些生物由於無法適應地球新的環境,所以導致它們在進化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很多生物也因此無法進化,甚至出現了滅絕的情況,恐龍就是最好的例子。
  • 從一顆蛋進化成神獸?《夢想世界3D》愛寵進化論玩法指南
    在《夢想世界3D》中一直有著豐富有趣的各類休閒活動玩法,讓玩家在緊張刺激的戰鬥之餘還能放鬆自己的身心,像愛寵進化論就是這樣的玩法之一。不過對於有的玩家來說,在愛寵進化論玩法中可以輕輕鬆鬆拿到很高的積分,也有的玩家可能才走了幾步就已經結束遊戲,那麼這個玩法究竟有什麼技巧呢?
  • | 賽博朋克進化論
    在賽博社會中,擁有賽博朋克義體的人有獨特的優勢,從而變成在群體中「更能適應」的個體。尤其對於賽博朋克社會來講,人會有很大生存壓力。就算你能躲過市井街頭的槍林彈雨,也很難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時賽博義體的重要性也就凸顯了:能給個體提供生態位(niche),而這等同於能有更高的生存機率。
  • 體質人類學: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了解生命起源與進化過程
    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現代體質人類學更多地轉向由生物學引導的主題,如基因、進化生物學、營養/生物適應性、生長發育等,這一轉變反映了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與應用成果,也引領人們對人類體質及行為與環境等要素之間的關係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現實的應用。 問:什麼是體質人類學?
  • 進化論到底是科學還是偽科學?生物的表皮特徵再次印證了進化論!
    很多人覺得進化論有漏洞、甚至說被推翻了。其中主要觀點認為,進化論中最大的矛盾就是人類。反對者甚至列舉一條條例子試圖證明人類的產生是外星人幹預的。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科學家在研究了200多種靈長類動物後得知,只有智人擁有無毛髮的角質層和較大的大腦比重(大腦重量與整個身體的重量比)這裡就會產生幾個疑問,智人進化出無毛的皮膚後(以下所指的無毛髮是指無保暖性質的全身毛髮)能從中獲得什麼好處?無毛的皮膚與較大的大腦比重,能否解釋智人在進化賽道上的勝出?
  • 什麼是三型文明?我們人類如何進化到下一個階段
    縱觀我們的歷史,人類已經慢慢成長為,主宰地球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從使用石制工具、吃生肉,到太空梭、網際網路,我們開發出的技術,幫助我們做了驚人的事情。什麼是三型文明?所以,我們人類要進化到下一型文明,就應該要和平發展,集中大部分資源,用於改善環境,改善社會結構,盡最大可能優化資源,要建立一個真正團結的人類聯盟,有足夠的凝聚力,我們才能進入「三型文明」,但這可能需要我們重寫作為人類的意義,重新調整我們的自然本能,作為一個欣欣向榮的、流動的、智慧的群體工作,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幾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