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出現的條件,不只地球一種,或許1000萬℃的中子星上也有生命

2020-12-06 宇宙知識聯盟

生命出現的條件,不只地球一種,或許1000萬℃的中子星上也有生命

自蒸汽時代以後,我們人類的科學技術,呈現出了一種爆炸式的發展。我們人類對這個宇宙的認知,也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認為人類就是這個宇宙中的神,而這個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央。因為我們發現,在這個宇宙中,有著超級多的天體。光是一個直徑16萬光年的銀河系裡,就有著1000億到4000顆恆星。那麼圍繞著這些恆星旋轉的行星,就更加的多了。

而我們人類所在的這個地球,只是這上億個恆星系統裡面的一顆行星而已。放眼我們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範圍裡,有著2萬億個星系。所以我們人類和這個地球,早就已經渺小到看不見了。不過我們的地球還是有那麼一點特殊的,那就是這個美麗的地球上,有著生命的存在。尤其是還擁有著我們人類這種,擁有著高級智慧存在的生物。當然大量的人類都相信,既然這個宇宙有這麼的浩瀚無垠,天體是如此的繁多。是不可能只有我們地球上會有生命存在的。

我們知道地球上能出現生命,除了運氣成分之外,就要看這個地球上的環境了。首先就是這個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不遠也不近,加上地球大氣層和磁場的作用。這個地球接收到來自太陽的溫度是剛剛好的,非常適合生物的出現和生存。然後就是水資源了,那麼有了上面所說的條件,水資源的自然也都液態的。而我們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就來自於海洋中。所以現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以水和碳為基礎的碳基生物。

而但我們人類用著一套去尋找外星生物時,卻是一無所獲。這個時候我們可能要思考,像地球一樣的碳基生物,是可能存在於宇宙中。但是可能數量不夠,因為條件太苛刻了。又或者是我們人類的天文航天技術還不夠,所以找不到。而在這個宇宙中,是不可能只有以水和碳為基礎的碳基生物。所以我們要往別的角度看,生命是可以擁有很多種生命形式的。在那些條件惡劣的星球上,可能擁有著生命力頑強,但是微小的生命。或許1000萬℃的中子星上也有生命,這些生命是靠上面的氫原子存活的,但是壽命只有一秒鐘而已。

(本文由宇宙知識聯盟原創,嚴禁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無意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內或許存在著外星生命,探訪神秘的泰坦星
    甲烷形成的湖泊在泰坦星上大大小小散布著50多個,其中最大的一塊甲烷湖泊面積達到了40萬平方公裡,比地球上最大的湖「裏海」還要大,甚至大過了整個日本。生命存在有三個必備條件:熱源、液態水、有機物。研究人員就是通過這三個條件來判斷一顆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而恰巧這三個條件泰坦星都能滿足。
  • 地球上的黃金是從哪裡來的?真的是超行星爆炸or中子星碰撞而來?
    有人曾指出,地球上的黃金有以下兩個來源,其一是在大質量恆星的演化末期,也就是發生超新星爆發之際,此時會有大量的黃金產出,再者是超新星爆發可能會形成中子星,當兩顆中子星發生碰撞並合併時,也可形成大量的黃金,事實上,兩個來源的黃金都會有相當一部分被拋散在宇宙中,隨後與原來就已存在的星際氣體塵埃雲混合,共同構成形成下一代恆星及其行星的原材料,要知道,太陽系和太陽系中的各星球,都是從這樣的星際氣體塵埃雲中的引力凝聚形成的
  • 行星出現生命要滿足哪些條件,地球或許是唯一適合人類的行星!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一直在尋找宇宙中的其它地外生命,只是從所有觀測到的資料發現地球是唯一已知表面存在液態水的行星,雖然認為在其它行星的地表以下可能存在液態水(比如木衛二),但宇宙中宜居行星如此稀少,讓人不得不懷疑人類是否只是宇宙中偶然產生的奇蹟,或許地球根本就是其它高等生命特意設置的生態實驗圈
  • 如果中子星上一塊1立方釐米的物質放到地球上,會發生什麼情況?
    另一方面,要有可以觸發核聚變的溫度條件,隨著核心區物質越聚越多,在引力作用之下開始發生坍縮,在此過程中推動內核溫度和壓力的逐步提升,當核心區溫度達到1000萬攝氏度以後,就會觸發最輕物質-氫原子的核聚變臨界,從而形成核聚變反應。
  • 如果中子星上一塊1立方釐米大的物質軟著陸到地球,會發生什麼?
    中子星和黑洞都是恆星演化到生命末期可能形成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生命末期可以形成一種密度在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特殊天體,這就是中子星。絕大多數中子星都是脈衝星,但是中子星也不一定就是脈衝星,只有有脈衝的才可以稱作是脈衝星。簡單來說,中子星的密度在每一立方釐米1億噸到10億噸之間,也就是原子核的密度,這個密度相當於水密度的100萬億倍。
  • 除了地球,為何其他星球沒有生命?專家:或許是因為它們的出現!
    除了地球,為何其他星球沒有生命?專家:或許是因為它們的出現!或許地球是宇宙當中唯一一個有生命的星球,對此有些人就表示,為什麼只有地球才能夠孕育生命呢?地球會不會是一種被別人設計出來的星球呢?之所以地球適合人類的生存,除了有適合人類生存的氧氣,液態水之外,地球的地理位置也是至關重要,眾所周知,生命的發源地就是海洋,在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除了陸地上有生命之外,海洋當中也有生命的誕生,而伴隨著生命的不斷進化和演化,海洋和陸地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密切。
  • 如果可以從中子星上取下一立方釐米的物質,放到地球上會怎麼樣?
    如果我們有能力將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取出來然後快速地放到地球上,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態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中子星的形成歷程談起。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在生命末期,通過超新星爆發之後,殘留的恆星物質繼續坍縮而成。
  • 一立方釐米的中子星幾十億噸重,若地球被壓成中子星,會有多大?
    中子星就是傳聞中密度無比大的星球,僅僅是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都重達8000萬到20億噸之間,意思是米粒大小的物體掉地上都可能把地表砸個窟窿甚至穿個孔出來,這個密度究竟是多大已經超乎我們的想像。
  • 太陽上會進化出等離子體生命嗎?
    地球上存在千姿百態的生命,但放眼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時,那些星球上似乎沒有生機。正因為如此,在搜尋外星生命時,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總是受到天文學家的青睞。但在浩瀚的宇宙中,不同於地球的星球上會進化出生命嗎?例如,太陽上會存在生命嗎?什麼是生命?
  • 吃一小勺中子星會怎樣?地球可能就這麼沒了
    目前,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中子星在400光年外,其名為RX J1856.5-3754,這顆中子星於1992年被發現,在1996年被確認為中子星,它的直徑在10到30千米 之間,並以每小時39萬千米的速度在星際介質中飛行著,想要吃上一勺中子星,RX J1856.5-3754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 泰坦星— —遠方的生命線索
    天文學家Cris Mckay在實驗室中模擬了土衛六的氣體成分,給混合氣體通電,得到了一種紅棕色泥漿——一種非生物的有機沉澱物。沒錯,這正是我們在土衛六上看見的物質。「這或許就是大自然的秘方,漸漸地,生命可能從其中誕生。」——克裡斯·麥克於是可能發生的是——非常簡單的化學反應:甲烷池中暢遊的小蟲,通過「進食」氫氣和乙炔,釋放出甲烷和能量。
  •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樣形成的?地球以外,還有其他形式生命存在嗎?
    人類從誕生至今已經有300多萬年,無論是人類,還是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生命的誕生總是充滿了奇蹟。人類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發現地球以外的其他生命,這樣的特殊性讓我們不得不的思考: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怎樣形成的?隨著克隆技術的日益完善,不少人開始花費巨資為自己的愛寵進行克隆,要知道克隆一隻寵物的價格可是不菲,一隻普通的貓或者狗大概需要30萬人民幣左右。從理論上來說,如果克隆技術完全成熟,那麼克隆出一個完整的人出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也許終有一天,無論是克隆動物還是複製人類自己,將變得和克隆胡蘿蔔一樣容易。現在又回到了原來那個問題: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 是地球質量33.3萬倍,或是全宇宙最大中子星被發現,距離4600光年
    趣味探索訊 千百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浩渺宇宙,尋找那些不可思議的天體,渴望發現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尤其是最近幾十年,中國,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印度等發射了多個太空探測器。近日,美國科學家在一個距離地球4600光年遠星系中又有重大發現,因為發現了一個或是全宇宙「最大」中子星。
  • 地球是珍貴的,生命是寶貴的:宇宙中生命的誕生條件太苛刻!
    最近幾天隨著全球火星探測熱的出現很多人對宇宙中其他星球是否會出現生命充滿了問號。今天本文就藉助這個機會帶大家了解一下宇宙中一顆星球想要出現生命所需的條件有多麼苛刻,同時也要告訴大家其他星球想要進化出高等生物更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 地球出現「第二生命空間」,孕育神秘生物,地球生命條件或被打破
    文/行走天涯地球出現「第二生命空間」,孕育神秘生物。地球生命條件或被打破地球上除了陸地海洋有生命萬物之外,地心深處也一度也被科學家預測有可能存在生命,但因為人類無法到達地心深處,人類對於地心也僅僅只有無窮無盡的好奇與探知欲。儘管目前人類還無法觸足地心,但相信隨著人類文明科技的不斷提升,最終地球上每一處都會留下人類的足跡。
  • 外星生命誕生的條件很苛刻,科學家:地球或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眾觀整個太陽系,或許對於人類而言,地球可以說是最為獨特的一顆天體了,因為即使是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人類探索了太空那麼久,依然沒有發現一顆比地球更為合適人類居住的星球,地球可謂是專門為了誕生生命而存在似的。
  • 白矮星●中子星●夸克星●小黑洞
    其外殼蒸發剝離,核心遺骸變成中子星。中子星質量約為0.7~0.75個太陽質量。超新星爆炸氣浪產生碳氮氧(CNO),是地球碳基生命的源泉,事件發生在46億年前。而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銀河系裡中子星的總數至少應該在20萬顆↑。中子星引力坍縮已經強大到:不僅壓垮了原子結構,甚至壓垮了原子核結構。並且把帶正電的質子和帶負電的電子,簡併壓縮成不帶電的中子。
  • 一個人落到中子星上會怎樣?
    在恆星的生命末期,根據其自身的質量,經過重力崩潰後會形成三種形態:白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這是宇宙常見的三種極端天體,拋開黑洞這個「掛壁」不談,中子星才是基於人類當下認知的物理法則極限的天體。,在短短1秒內,波及方圓數光年的超新星爆炸出現了,爆炸完後,一顆被壓縮到極限的中子星就此誕生,為王的誕生獻上禮炮!
  • 沒有這5個產生智慧生命的條件,行星是無法出現生命的!
    科學家認為形成生命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而產生高等智慧生命需要的條件就更為複雜,有人提出幾條關於地球上能產生智慧生命的幾個原因:一、太陽系的位置整個銀河系中是由數千億顆恆星構成的,而越靠近星系核心區域宇宙射線的輻射就越強,這種宇宙射線對於地球上的碳基生命體來說是非常不友好的
  • 地球外真的有外星生命?神秘星球出現鐵證,人類或許不再孤獨
    ,科學家們顯然對於月球有著更大的興趣,然而這一神秘星球卻出現或許有生命存在的鐵證,難道地球之外真的會有外星生命嗎?然而事實證明,這一星球上或許是有生命的,也或許是曾經有過生命,因為《自然天文學》這一雜誌上顯示,金星表面存在磷化氫氣體對於生命的存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其實就是存在生命的鐵證。這些生命或許和人們想像的並不一樣,他們生長的樣子、智力發育、科研水平等或許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雖然在我們看來,金星上能夠提供給生命生存的元素並不多,但是誰知道這些外星人需要的和人類需要的是否一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