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俗話說「不過夏至不熱」,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已經來到。
北京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徐潔介紹,夏至時節,為適應炎熱的天氣,人體的生理功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如食慾下降、情緒低落等,導致抵抗力下降。同時,高溫、高溼的氣候又給病原微生物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面對「多事之夏」,除防暑避溼外,還要提防上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避免高溫 呵護血管
「夏天,胃腸受到暑熱刺激,功能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胸悶煩躁、食欲不振等不適,甚至引起中暑,損害健康。」徐潔提醒,外出時,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打遮陽傘、戴遮陽帽、塗防曬霜等更是必不可少的防暑措施。
夏至時節是上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天氣炎熱,睡眠不足,加之長時間使用空調等情況,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俗稱熱感冒。」徐潔指出,氣溫高,出汗多,血液黏度也隨之升高,老年人的血管彈性就會下降,極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和形成腦血栓。
晚睡早起 冬病夏治
夏至前後,也是治療「冬病」的最佳時機。此時,人體體表氣血充盈,輔以溫通、散寒的藥物或者治療方法,提高免疫力,減少冬季「寒病」發作的次數。
「這一節氣宜晚睡早起。可通過午睡補充夜晚的睡眠不足,有利於恢復體力消除疲勞,儘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徐潔建議。
高溫酷暑,人的脾氣難免會大些,調節情志非常重要。「越是天熱,遇事越要心平氣和。在心煩意亂時可以聽一段空靈的輕音樂,注意培植浪漫情緒,遐想『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場景,以忘卻熱浪襲擊,降低心理熱度。」徐潔說。
少食生冷 養護脾胃
夏季陰雨連綿、潮溼,人最易出現脾虛溼困。徐潔提醒,夏季重在養脾,晨起建議空腹飲用一杯薑糖水,可養護脾胃。
「雖說炎炎夏日大家都喜歡來一杯清涼的冷飲,或食用冰鎮瓜果。不過,食用過多冰鎮的食物,可能會損傷脾胃。其實,解暑最好的辦法是喝熱茶。」徐潔表示,熱茶利於汗腺排汗,可以達到人體散熱的效果,且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把水運送到周身。
夏至時節,飲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徐潔建議,早、晚可適當喝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補養身體,助陽氣,還可多食用蘋果、葡萄、木瓜、枇杷等水果。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