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臨床治療新手段,來自西京醫院IBD中心的新視角新思路

2020-12-06 騰訊網

想全方位了解IBD最新進展?西京醫院消化專家帶您走進ECCO 2020!

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ECCO)會議由歐洲克羅恩病與結腸炎組織舉辦,2020年2月12-15日在維也納隆重舉辦,為了解國際IBD臨床治療最新信息,武田製藥公司攜手全國IBD診治中心和專家以網絡會議的形式結合各個IBD中心的臨床經驗,為大家分享此次ECCO會議的內容。

本期邀請的是空軍軍醫大學西京消化病醫院吳開春院長、梁樹輝教授和陳敏教授以全新角度分享此次ECCO會議上IBD治療的最新研究進展。

專家介紹

菌群和生物標誌物帶來的新信息

首先,吳開春教授為我們介紹了菌群和生物標誌物對IBD治療帶來的新進展。

腸道微生物參與IBD發病機制

吳開春教授表示,腸道微生態紊亂即菌群的組成、功能和結構動態變化是IBD發病機理的關鍵因素。為了更好地理解菌群與腸道免疫間的相互作用,2020 ECCO的一篇壁報研究了克羅恩病(CD)患者菌群紊亂程度和免疫失調相關蛋白組學特徵,以查看是否可鑑定患者的亞型。

該研究發現MDI與C反應蛋白(CRP)和糞鈣衛蛋白(FC)水平呈正相關。並證明了14種蛋白質(包括CCL20、 CXCL1、IL-7、IL-17A和FGF-19)對於區分高度活動性CD患者與健康對照者的準確度,敏感性和特異性。研究結果表明可根據IBD發病機制中涉及的分子特徵定義患者群,並可在特定患者群中利用分子簇確定IBD個體化治療方式[1]。

大多數患者經過回盲腸切除術(ICR)後,疾病在新末端迴腸復發。所以吳開春教授認為應該重點關注迴腸菌群。一篇研究指出通過評估活檢組織中微生物α和β多樣性,發現同一患者炎性黏膜和近端非炎性黏膜迴腸黏膜微生物組學相似。CD患者存在特異性微生物群改變。病變部位和內鏡炎症本身不會影響黏膜相關的菌群微生物組學[2]。

吳開春教授提出多數研究使用糞便代替黏膜相關菌群(MAM)來調查腸道菌群,很少有臨床研究探尋MAM與血清細胞因子間的相關性。一項實驗通過結腸鏡從迴腸和乙狀結腸獲取黏膜本,進行16SrRNA測序,對編碼16S rDNA(46鹼基對)基因的V3-V4K域進行PCR擴增,評估了菌群功能變化,使用MilllplexMAPA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磁珠板免疫測定法,測量血清細胞因子發現CD組的MAM與非IBD組的MAM不同,表明某些菌群可能調控黏膜免疫[3]。

不同生物製劑治療前後(14周UC和CD,24周CD)患者糞菌組成的主要成分分析

通過16SrRNA基因測序進行菌群系統發育譜分析,並使用流式細胞儀測定糞便細胞計數,使用凍幹法測量水分水平。通過FC評估疾病的活動和反應以及生物製劑治療期間IBD患者腸道菌群的變化。得出儘管生物製劑治療降低炎症水平(如降低糞便鈣衛蛋白)並增加菌群豐度,但治療後腸型並未發生改變[4]。

一項多中心研究發現CD活動期患者大腸桿菌和擬桿菌的豐度較緩解期更高,大腸桿菌豐富度與FC水平之間呈正相關,而史密斯甲烷桿菌Msm與FC水平之間呈負相關。潰瘍性結腸炎(UC)活動期患者的大腸桿菌豐度較高,而朗姆菌豐度明顯偏低。Rum豐度和FC水平呈負相關。吳開春教授表示,這些指標能夠確定炎性疾病活動度並且可以準確區分CD和UC患者的活動性疾病[5]。

巨噬細胞通過釋放不同的介質作用於纖維化,分泌模式可因表型不同而存在差異。CD86/CD16的巨噬細胞表型可以作為穿透型(B3)CD患者腸道組織中EMT介質的來源,IFNγ可能介導了穿透型疾病行為中CD86/CD16巨噬細胞的增殖[6]。

CRP是評價UC疾病活動度的替代指標之一,臨床緩解的UC患者中,同時達到內鏡緩解患者的CRP中位水平,顯著低於非內鏡緩解患。CRP對內鏡緩解有預測價值,在閾值0.09mg/dl時敏感性為71.4%,特異性為71.7%。當正常CRP臨界值0.3mg/dl (靈敏度27.3%,特異性90.9%)不足以反映內鏡緩解時將CRP的閾值(即ER的預測值)改為其他值可能是有幫助的[7]。

由於IBD發病機制的複雜性,從單一角度出發只能解釋複雜疾病的一個方面,整合組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將為個體化治療、精準幹預開闢全新途徑,並有助於鑑定出新的生物標誌物。

吳開春教授認為,腸道菌群與CD黏膜免疫狀態、指標有關,可能預測黏膜癒合、疾病復發、治療效果。一些生物標記物如CRP、FC可能用於預測UC黏膜癒合。多組學指標是值得探索的方向,可能用於疾病活動度判定、預測復發、生物製劑療效預測等。

IBD內鏡治療新進展

隨後梁樹輝教授為我們介紹了ECCO會議上關於內鏡技術的研究進展。

梁樹輝教授表示,現在應用最廣泛的UCEIS可以準確反映臨床結果,並預測誘導治療後UC患者的中長期預後。關注UCEIS評分,可提前判斷患者激素治療失敗的可能性,從而及時進行挽救治療或手術幹預。UCEIS評分≦3被確定為疾病靜止期的閾值、UCEIS評分≧4被確定為活動性疾病,可以支持基於內鏡檢査結果的臨床決策[8]。

帕丁頓虛擬色素內鏡評分(PICaSSO評分)是對黏膜和血管的評估,可以準確預測組織學癒合和長期緩解,評分≦3分預測組織學癒合、評分≦8分預測更好的預後在UC的管理中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工具。與傳統評分系統相比,具有與組織學評分更好的一致性,評分更加準確,可重複性好[9]。

新型內鏡增強系統(LCI技術)對於內鏡下診斷MES=0的患者可以一步細緻分型,預測患者復發風險。可作為評價UC患者黏膜癒合和預測預後的一種新方法、優於以往UCEIS評分[10]。

雙重紅色成像(DRI)是一種新型的圖像增強內鏡檢查技術,能夠將炎症可視化,包括表面隱窩中的炎症以及與窄帶成像進行對比的黏膜淺層深褐色或深層綠色的血管表現 。DRI技術作為一種實用的方法,可以在不需要活檢的情況下評估患者的組織學炎症;DRI不需要將UC患者進行活檢,因此這項技術在評估組織學炎症方面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11]。

梁樹輝教授認為,內鏡癒合是IBD治療達標監測的一種重要手段,對於IBD病程,復發以及對藥物的應答有很好的預測功能,未來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IBD個體化精準醫療

接下來陳敏教授從優化IBD個體化醫療方案角度為大家分享了ECCO會議的要點。

PROSPECT界面是根據人口學、臨床特徵、血清學免疫反應、NOD2基因、併發症、診斷時的時間、藥物暴露信息進行比例分析建立CD併發症隨時間發展的概覽模型。是一個有效的、個性化的、基於網絡的工具,可以預測三年內CD併發症的風險可視化[12]。

第一年和第三年應答優良比例

陳敏教授指出,在活動性UC患者中,對激素的短期應答是第1年和第3年長期病程的有力預測指標。對於急性重症UC患者,ECCO提倡應該在入院時或最晚在靜脈激素治療第3天,評估IBD重度結腸炎的危險分層,識別激素抵抗高風險的患者並儘早採取升級治療或手術治療[13]。

預測52周生物製劑治療後臨床緩解

聯合終點[克羅恩病活動指數(CDAI)

陳敏教授表示,應該在入院時和最晚靜脈激素治療第三天,考慮IBD重度結腸炎患者危險分層以識別激素抵抗高風險的患者,並儘早決定拯救治療。IBD精準個體化治療時代已經來臨,臨床醫生需要學習先進IBD治療手段及時優化治療方案。

臨床解答

會議最後,現場醫生對於激素及生物製劑的臨床使用、IBD併發症解決方案等方面的提出了疑問,幾位教授進行了解答。

對於IBD腸外表現有關節積液的患者,吳開春教授認為需要抽取積液培養觀察結果。如果是無菌性炎症則以治療IBD為主,若是症狀嚴重則需要對症治療。全身炎症指標控制較好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局部激素治療,但不常用,激素使用次數需要評估具體病情。對於產生激素依賴的患者可以轉換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或生物製劑治療。

梁樹輝教授表示對於有併發症的IBD患者,在藥物治療方案上首選生物製劑。此外,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以進行內鏡治療,例如內鏡瘻管瘻道切除成形術處理內鏡擴張已經疤痕收縮的狹窄。梁樹輝教授認為對於急性炎症活動期患者仍應該以藥物治療為主,採取綜合措施評估。

在激素應用方面,陳敏教授建議普通患者可以從口服激素開始治療,中重度UC患者首選靜脈激素治療,在應用激素治療時注意評估禁忌證,活動性結核和重度感染的患者要慎重使用激素治療。重度UC、CD患者合併感染或CMV,先進行抗病毒兩到三天,評估患者狀態後可以激素治療。

相關焦點

  • 創新機制HIF-PHI,為透析患者帶來腎性貧血治療新視角
    此外,我國傳統的腎性貧血治療手段在療效、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現有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注射紅細胞生成刺激劑(ESAs)、補鐵和輸血。ESAs存在諸多缺點如引起高血壓、血栓、功能性鐵缺乏症等[1]。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孫世仁教授解釋,由於腎性貧血病因複雜,發生機制並不限於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還受很多其它因素的影響,例如炎症和鐵的吸收。
  • 董思思_鄭州西京白癜風醫院患者評價
    董思思_鄭州西京白癜風醫院患者評價 時間:2020-11-21 16:30 鄭州西京白癜風醫院 董思思_鄭州西京白癜風醫院患者評價?想找一家鄭州白癜風醫院看看我身上的白癜風,不知道去哪家看好。
  • 這一次,西京醫院藥劑科的「神器」火了
    但這一慣例,被西京醫院藥劑科打破了。 4月25日下午,上海,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2015年全國學術會議會場。在連續兩天的各種學術論文轟炸下,分會場五六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藥劑科專家們有些昏昏欲睡了。以至於來自西京醫院的女博士王婧雯登場,也並未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 Cell重磅:基於微生物的 IBD 臨床療法新機會
    導讀 2019年8月22日,來自哈佛、MIT和麻薩諸塞州總醫院等一眾知名機構的研究者,在《細胞》雜誌發表名為《IBD療法新機遇:基於宿主與微生物群的互動關係》的論文。
  •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教授 江文
    江文專家簡介:江文,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省腦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1987考入第四軍醫大學(六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993年畢業後一直在西京醫院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2002年獲第四軍醫大學神經病學博士學位,2003-2005年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工作。在國際著名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以第一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陝西省重大難題攻關項目2項等。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榮立三等功1次,多次獲醫院嘉獎。
  • 北京京醫中醫院是正規醫院嗎 北京西京醫院靠譜嗎
    北京京醫中醫醫院已形成集科研、教學、診斷、治療為一體的完整的治療體系。北京京醫中醫醫院擁有全領先的專項技術和方法,擁有科學、正規的診療方案,真正做到專業的健康呵護!  北京京醫中醫醫院強化品牌競爭意識,以「追求卓越、創造健康」為辦院理念,傳承健康文化為主旨;堅持以社會責任為己任,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利益為重的原則,積極推進醫院各項工作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北京京醫中醫醫院作為一家高起點、高品質的正規專業的醫院,以其獨樹一幟的專業特色在第一時間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
  • 第四軍醫學大學西京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孫世仁簡介
    孫世仁,第四軍醫學大學西京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梅奧醫學中心訪問學者,西京-梅奧腎病姊妹中心專家組成員,現任中華腎臟病學會青年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血淨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分會常委,陝西省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全軍腎臟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全軍醫院感染學會血液透析感控學組副組長,全軍血液淨化技術治療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結合腎病學會委員,《美國腎臟病雜誌(中文版)》《中華腎臟病雜誌》、《中華腎病研究電子雜誌
  • 西京醫院神經內科醫生凌晨三點的朋友圈
    11月26日凌晨3時04分,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魏東發了一條朋友圈:72歲,突發意識障礙3小時,既往多次梗死、出血病史,高血壓,房顫。西京醫院卒中中心給予急診介入治療,SWIM技術一把完全再通……當天早上7時07分,他又發一條朋友圈:病人已經恢復了意識,總算沒有白忙活。26日凌晨3時是魏東剛剛走出手術室的時間,而早上7時是他要去上班的時間。11月27日上午,記者在西京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部見到魏東時,他剛剛從重症監護室查房出來。
  • 國慶不放假,西安慈益耳鼻喉醫院特邀西京/唐都/交大一附院知名專家...
    慈益耳鼻喉醫院專家喬莉 院長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西安慈益醫院院長原西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鼻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學會鼻科組成員國家衛生計劃委員會內鏡專家組成員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學會陝西省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促進會過敏科學分會常務委員擅...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臨床轉化研究獲國家重點項目
    原標題: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臨床轉化研究獲國家重點項目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北京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人GLP-1和FGF21雙因子高表達自體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輸入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於10月獲得國家科技部批覆。
  • 腎臟腫瘤綜合治療暨第四屆軍隊腎癌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央廣網北京4月1日消息(記者雅萍)4月1日,「腎臟腫瘤綜合治療高峰論壇暨第四屆軍隊系統腎癌高峰論壇」在解放軍307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參會專家圍繞當下腎臟腫瘤處於泌尿系統的常見腫瘤之一,發病率高,惡性腫瘤程度高展開探討,本次高峰論壇的召開將推動專業學術水平和臨床診治能力的提升,分享腎臟腫瘤診治領域最新的技術和進展,著眼於「精準醫學」及「轉化醫學」兩大主題,重點就腎臟腫瘤的病理、影像等多學科領域展開交流與討論。為全國院系統提供了一個高質量的學術交流平臺促進我國乃至世界腎臟腫瘤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
  • 專家給出防治新視角
    該研究從臨床問題出發,揭示了腸道菌群紊亂作為重要危險因素,促發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新機制,為防治該疾病提供了新視角。  該論文題為「Gut microbiota-bile acid-interleukin 22 axis orchestrates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腸道菌-膽汁酸-IL22軸調控多囊卵巢症候群發病」)。
  • 快訊: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臨床轉化研究獲批國家重點項目
    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北京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人 GLP-1 和 FGF21 雙因子高表達自體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輸入治療 2 型糖尿病臨床研究,於10月獲得國家科技部批覆。
  • 西京醫院甲乳外科聯合好大夫在線開展在線義診
    6月29日~7月31日,好大夫在線聯合多家全國一流的公立三甲醫院,持續為全國的女性朋友提供免費的在線問診服務。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甲狀腺乳腺血管外科是重點參與機構之一,本周聯合好大夫在線提供乳腺疾病方向的在線義診。據悉,西京醫院甲狀腺乳腺血管外科組建於1987年,以甲狀腺、乳腺、周圍血管疾病為特色。
  • 黨雙鎖:慢B肝臨床治癒的新研究、優勢人群及新思路
    近期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黨雙鎖教授團隊發表了慢B肝臨床治癒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基線HBsAg ≤1500 IU/mL的核苷經治慢B肝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幹擾素α治療的HBsAg清除率高達37.4%,其中各類優勢患者的臨床治癒率可達58%-80%。黨雙鎖教授應《雨露肝霖》邀請,為我們分享慢B肝臨床治癒新研究的結果,臨床治癒優勢人群,及新項目和新思路,詳見下文詳細訪談內容。
  • 喜報|博爾誠食管癌甲基化基因檢測試劑盒 多中心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2019年4月26日,在美麗的西安舉行了食管癌甲基化診斷試劑盒多中心臨床試驗啟動會,標誌著《食管癌甲基化基因檢測試劑盒(PCR螢光探針法)》多中心臨床試驗正式啟動。本次會議的參與者有特邀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12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林東昕院士(組長)、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樊代明院士等;多中心臨床試驗參與單位代表(9家):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聶勇戰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薛奇教授、高亦博教授、博爾誠公司董事長王建銘、CTO韓曉亮博士、研發總監周光朋博士等人。
  • 我國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重離子治療系統正式投入臨床治療
    6月6日「我國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重離子治療系統在武威正式投入臨床治療技術新聞發布會」在西安召開。武威重離子中心裝配了我國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離子治療系統,經過多年的建設,於2020年4月1日正式開診。據介紹,該項目的成功建設,實現了世界最大型醫療器械的國產化,使我國成為繼日本、德國、美國之後全球第四個實現重離子治療腫瘤的國家,打破了多年來國外重離子技術壟斷,實現了我國在全國最大型醫療設備臨床應用方面的歷史性突破。
  •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中國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2019-02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我科學家深度「解碼」環形RNA  為自身免疫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新思路
  • 「無良醫館」僱醫託在西京醫院忽悠患者
    和兩位女患者一起去看病抓藥後微信被拉黑來自陝南農村的李女士反映,18歲的弟弟有長期的頭疼病,她帶弟弟來西京醫院檢查時,遇一陌生女子主動搭話,稱自己的兒子也差不多這麼大,也有同樣症狀,在其他醫院花了好幾萬元沒效果,最後到陝藥集團中醫門診部把病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