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也可以循環?利用循環的X射線,實現產生高質量的雷射脈衝

2020-07-02 博科園

自1960年西奧多·邁曼創造出世界上第一臺紅外雷射器以來,物理學家們一直夢想產生能夠探測超短和超快尺度微小原子和分子的X射線雷射脈衝。這一夢想終於在2009年實現,當時世界上第一臺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器(XFEL),在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產生了第一束這樣的光,LCLS和其他XFEL在其正常工作模式下的一個限制。

光線也可以循環?利用循環的X射線,實現產生高質量的雷射脈衝

這是每個脈衝具有略微不同的波長分布,並且在脈衝長度和強度上可能存在可變性,有各種方法可以解決這一限制,包括在特定波長「播種」雷射器,但這些方法仍然達不到傳統雷射器的波長純度。現在,SLAC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微型設備,受光學雷射啟發的方法,在LCLS上產生更高質量的X射線脈衝。新儀器可以擴大X射線雷射的覆蓋範圍,在生物、化學、材料科學和物理等領域開闢新的實驗途徑。

光線也可以循環?利用循環的X射線,實現產生高質量的雷射脈衝

其研究的最新發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著名的物理學名譽教授,研究的合著者克勞迪奧·佩萊格裡尼說:隨著X射線科學在未來幾十年繼續進步,我們需要開始思考更好的技術。其研究為LCLS的開發奠定了科學基礎,目前的X射線脈衝質量可能暫時有效,但為了繼續在該領域取得進展,必須不斷想像創造更好X射線脈衝的新的、更好的方法。

循環方法

幾乎每個光學雷射器的核心都有一個振蕩器,它引導光子通過圍繞著所謂增益介質的一系列鏡面反射,增益介質是一種用於放大光的材料,在每個環路產生越來越強的光束。最終,釋放出單色的全相干雷射束。本研究的目標是設計一種可以與X射線一起工作的雷射振蕩器,這是雷射領域的一個長期挑戰。在這個提議的裝置中,研究人員首先從LCLS沿著光束線向下發射一個初始X射線脈衝。

光線也可以循環?利用循環的X射線,實現產生高質量的雷射脈衝

這種脈衝通過液體射流,在那裡產生激發的原子,產生少量朝同一方向移動的不同顏色的輻射。該雷射脈衝通過環路排列的一系列反射鏡反射。完成循環後,該脈衝與來自LCLS的第二個X射線脈衝結合,產生更亮的雷射脈衝,然後進行相同的循環。這一過程重複了幾次,每一次循環,雷射脈衝都會增強,變得更加相干。在最後一個循環期間,快速切換其中一個反射鏡,允許該雷射脈衝退出。

雖小但強大

結果將是產生一個完全相干的X射線雷射脈衝,它比單獨使用XFEL產生的脈衝更亮更純。該項目獲得美國能源部資助為期三年研究的一部分,隨著團隊繼續開發該設備,他們將在即將到來的實驗運行中開始在LCLS測試它。該研究的合著者、SLAC的傑出員工科學家烏韋·伯格曼(Uwe Bergmann)說:我們的目標是在LCLS建造一臺微型儀器,提供最高質量的X射線雷射脈衝。

光線也可以循環?利用循環的X射線,實現產生高質量的雷射脈衝

並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探測物質,LCLS還有另外兩個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XFELO和Rafel,旨在提供帶有振蕩器的精確X射線雷射脈衝,同時正在與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和工業合作夥伴通過能源部資金合作開發的項目。這個微型型設備將補充這些更大的儀器及其性能,這項研究將在未來幾十年為LCLS提供令人興奮的研究機會。

光線也可以循環?利用循環的X射線,實現產生高質量的雷射脈衝

博科園|研究/來自: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

參考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DOI: 10.1073/pnas.2005360117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發明能產生強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非線性康普頓散射的產生強烈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康普頓效應類似於打網球,電子起球拍的作用,光子起球的作用。從快速電子拍中反射出來的光子獲得額外能量。它甚至不能飛得更快——速度限制禁止這樣做。
  • 世界最大X射線雷射器首次發出雷射脈衝每秒27000個
    【PConline資訊】在科幻電影中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雷射器,現在雷射器成為現實,而且世界最大X射線雷射器在最近實現首次發出雷射脈衝,據外媒報導,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作為世界上最大的X射線雷射器近日在德國漢堡首次發出雷射脈衝並將於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 世界上最大的X射線雷射器首次發出雷射脈衝
    ——其每秒可以產生波長為0.8nm的脈衝雷射。長度為3.4公裡(2.1英裡)的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將在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當正常運行時,XFEL每秒可發射多達27000個脈衝 - 相對於以前每秒最大120個脈衝而言,這是相當大的改進。自由電子雷射器以同步加速器的原理工作,通過將電子加速到相對速度而產生高強度電磁輻射,然後引導它們通過特殊的磁性結構。
  • 自由電子雷射器泵浦產生X射線雷射最新進展情況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出現為原子X射線雷射的產生提供了很好的泵浦源。文中應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來電離原子內K殼層電子,從而實現了原子能級間的粒子數反轉,並且獲得了波長為1.46nm(對應於849eV的單光子能量)的氖離子Kα受激輻射光。本實驗中所得到的原子X射線雷射脈衝,無論是在更短波長還是更高強度等方面,都優於以往所見報導的實驗成果。
  • 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發展的寬波段X射線源用於實現在NIF中的新的測量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APL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新的X射線源,可以利用該X射線源來診斷實驗中的溫度用來探測行星中的狀況。這一X射線源是利用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來實現的。
  • 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發展寬波段射線源用於實現在NIF中的新的測量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APL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新的X射線源,可以利用該X射線源來診斷實驗中的溫度用來探測行星中的狀況。這一X射線源是利用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來實現的。在國家點火裝置中的完全EXAFS 樣品的圖像,背光燈和雷射結構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LNL))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X射線源,可以利用該X射線源來診斷實驗中的溫度用來探測行星中的狀況。
  • 納秒脈衝拉曼放大實現皮秒、千焦、拍瓦雷射脈衝
    模擬顯示泵浦脈衝高達60%的能量傳給了探測脈衝,意味著這種機制可以產生幾千焦耳的紫外拍瓦雷射脈衝。這是證明慣性約束聚變快點火方案非常重要的結果。  慣性約束聚變(ICF)快點火方案的證明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將氘-氚燃料壓縮到高密度狀態;第二階段,在高度壓縮的燃料一側形成一個熱斑區域,這個區域可由一個皮秒的強雷射脈衝產生的高能(1~3MeV)電子沉積獲得。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通過驗收
    本報訊(記者黃辛)11月15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近日通過國家驗收。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由中科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設,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為法人單位,北京大學為共建單位。裝置主體由一臺8.4億電子伏特的高性能電子直線加速器和一臺可以實現多種先進運行模式的自由電子雷射放大器組成。
  • 利用自由電子雷射對液態碳進行表徵
    研究機構的研究人會員利用飛秒泵浦的探測系統,利用泵浦雷射和非晶碳樣品來沉積高能載荷,在探測雷射的自由電子脈衝僅僅只有幾百飛秒時間內,測量樣品的X射線吸收的光譜。由於實驗過程中產生等離子體,這會導致反射的激增。樣品會在這些測量手段下保持為本質上不透明的物體。FERMI 的研究人員採用自由電子雷射器的4nm的雷射脈衝,研究人員可以測量內層電子的吸收光譜,並且得到一個清晰的觀點,就是其結構和鍵合是如何受到泵浦脈衝的影響的。當你將電子帶入連續體的狀態的時候,電子開始在其周圍呈現。這也是當電子被激發的時候採用X射線吸收進行工作的優點,同反射光譜剛好相反。
  • X射線實驗發現雷射能讓水錶現出類液晶態
    在X射線雷射作用下,水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齊,形成液晶。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1日消息稱,基於一系列X射線雷射和分子數據模擬的結合實驗,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物理系的跨國科學家小組日前有了一項最新發現,該結果同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中:當水被雷射照射時,也能表現出類似於液晶的行為。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微觀世界的超級高速攝像機,再也不怕三體人...
    以目前規模最大的歐洲XFEL為例,其每秒可以發射每秒可發射多達27000個脈衝。也就是說,每秒可以捕獲2萬多張畫面。憑藉這樣的精度,人類對電子等微觀高速物體的觀測將取得長足進步。此前,歐洲研究人員就已經利用歐洲XFEL觀測了單個原子的運動,這會為控制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的運動鋪平道路,並加深對基礎物理的理解。
  • 科學網—雷射與X射線期待完美相遇
    雷射源自物質「受激」輻射,具有亮度高、準直性和相干性好等特點,但一般處於紅外線和可見光波段。而來自於高速電子強烈加速或撞擊的X射線,特別是硬X射線,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原子尺度的波長,其穿透力和解析度都大大增強,但準直性和相干性遠不如雷射。 能不能將這兩種高性能的光結合起來呢?近日,香山科學會議以「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現狀與對策」為題召開了第432次討論會。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裝置主體由一臺8億4千萬電子伏特的高性能電子直線加速器和一臺可以實現多種先進運行模式的自由電子雷射放大器組成。裝置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將與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上海超強超短雷射裝置等組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設施集群的核心,成為我國光子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
  • 首次: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設備獲得分子分裂的光電子衍射成像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發展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器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在原子層面可以獲得單個分子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來自法蘭克福大學(又稱歌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X射線光電子衍射——一種X射線吸收照射分子結構的時候發射出的光電子發射,可以在X射線誘導O2分子裂變時利用影像來增加(原子)核間(的)距離。通過測量兩個光子序貫K殼層在裂變時離子的離子化時光電子發射的分子框架模式,依據測量的動能釋放來對數據進行排序,研究人員可以解決在一個X射線脈衝時大約1.2 a.u的分子鍵合能的延伸率。
  • 光線追蹤技術的理論和實踐(面向對象)
    和固定渲染管線相比,可編程圖形渲染管線的力能要強的多,雖然可以實現很多逼真的光照效果,比如利用環境貼圖來現實物體對環境的反射效果。但是這種環境反射只能反射出已經保存在Cube Map中的圖像。在真實世界中,如果一個能反射周圍環境的物體周圍還有很多其他物體,它們就會相互反射。一般的環境貼圖技術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於是在渲染照片級畫面的時候,就要用到光線追蹤的技術。
  • 上海光機所利用高性能200TW/1Hz雷射驅動產生高質量高穩定性電子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新一代超強超短雷射綜合實驗裝置」中的200TW/1Hz雷射進行性能升級,並利用此雷射驅動產生高質量高穩定性電子。相關研究為高峰值功率飛秒雷射系統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指導,為臺式化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器的實現提供了原理驗證。
  • 上海光機所利用高性能200TW/1Hz雷射驅動產生高質量高穩定性電子
    「新一代超強超短雷射綜合實驗裝置」中的200TW/1Hz雷射進行性能升級,並利用此雷射驅動產生高質量高穩定性電子。相關研究為高峰值功率飛秒雷射系統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指導,為臺式化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器的實現提供了原理驗證。   「新一代超強超短雷射綜合實驗裝置」雷射系統於2015年正式運行,旨在通過雷射尾波場加速產生高亮度X射線源。其中,產生電子的穩定性是裝置性能的重要指標。電子的高穩定性將會促進在單能伽馬射線源、電子醫療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 科學家開發出雷射驅動X射線成像的數值能力
    斑馬脈衝功率實驗室的50兆瓦豹紋雷射證明,數值建模可以使用雷射產生的X射線準確地再現X射線圖像由內華達大學,裡諾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的田田宏志領導的一組科學家證明,數值建模可以使用雷射產生的X射線準確地再現X射線圖像。
  • 利用自由電子雷射對液態碳進行表徵
    的纖維衍射來自 FERMI研究機構的研究人會員利用飛秒泵浦的探測系統,利用泵浦雷射和非晶碳樣品來沉積高能載荷,在探測雷射的自由電子脈衝僅僅只有幾百飛秒時間內,測量樣品的X射線吸收光譜的。FERMI 的研究人員採用自由電子雷射器的4nm的雷射脈衝,研究人員可以測量內層電子的吸收光譜,並且得到一個清晰的觀點,就是其結構和鍵合是如何受到泵浦脈衝的影響的。當你將電子帶入 連續體的狀態的時候,電子開始在其周圍呈現。這也是當電子被激發的時候採用X射線吸收進行工作的優點,同反射光譜剛好相反。這也正好告訴你局部的形狀和局部的結構,由此你可以獲得重要的結構信息。
  • 利用納米線和長波長超短脈衝雷射製造出等離子體!
    不幸的是,由於各種原因,利用恆星內部的高溫高壓在地球上創造和研究等離子體極具挑戰性。耶拿弗裡德裡希席勒大學(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物理學家們現在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其中的一些問題,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研究期刊《物理評論X》(Physical Review X)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