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甘曉
在人類科技史上,雷射和X射線都是物理學上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雷射源自物質「受激」輻射,具有亮度高、準直性和相干性好等特點,但一般處於紅外線和可見光波段。而來自於高速電子強烈加速或撞擊的X射線,特別是硬X射線,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原子尺度的波長,其穿透力和解析度都大大增強,但準直性和相干性遠不如雷射。
能不能將這兩種高性能的光結合起來呢?近日,香山科學會議以「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現狀與對策」為題召開了第432次討論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HXFEL)將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並以更高的效率給結構生物學、凝聚態物理、超快化學、能源材料等領域帶來革新。
無法比擬的優勢
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陳佳洱介紹,隨著加速器技術的發展,自由電子雷射在高平均功率及短波長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而在所有波段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中,能量最高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受到格外關注。2009年4月,世界上第一個HXFEL裝置在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誕生,最短工作波長達到0.15納米,標誌著X光光源已經開始更新換代。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趙振堂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和上一代光源相比,HXFEL具有卓越的先進性能,可謂更高、更快、更強了。」
首先,HXFEL具有超高的峰值亮度,比上一代光源高出10億倍左右。其次,脈衝寬度是上一代光源的萬分之一,這意味著雷射脈衝速度快、功率高,能達到更高的時間精度。再次,HXFEL中光子相位一致,如同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這被物理學家稱為「全相干」。雷射專家、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約翰·蒂施曾評價:「HXFEL具有其他任何光源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期待「新科學」產生
縱觀多年諾貝爾獎會發現,歷史上已有20次諾貝爾獎頒給了和X射線研究相關的科學家,10次頒給了與雷射有關的研究。當雷射遇上X射線,各領域科學家們都期待革命性的「新科學」產生。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董宇輝表示:「HXFEL是蛋白質結構解析研究人員夢寐以求的技術。」目前,解析蛋白質結構的困難之一便是生長大尺寸、高質量的單晶。HXFEL對納米尺度的晶體開展測量會給膜蛋白、蛋白質複合物結構提供極大便利。
中科院院士範福海是X射線衍射分析的「忠實用戶」。他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有了HXFEL,測定膜蛋白的晶體結構就可能不用再培育所謂的『優質大單晶』了。」
同時,動態X射線結構分析也受到化學家的關注。「HXFEL能以極小的原子尺度、在時間極短的飛秒時段給物質結構『拍』一張三維『快照』。」範福海解釋。基於此,化學家有望對化學反應過程進行實時動態觀測。
當然,HXFEL的用戶們也為新工具的製造提出了條件。董宇輝指出,在解析單分子結構上,主要的問題在於目前HXFEL的脈衝強度還不夠高,離原子解析度還有一定距離。
儘快搶佔科技制高點
不過,現階段,我國還沒有建設波長更短的HXFEL的計劃,只在能量稍弱的紫外和軟X射線波段取得進展。
在我國科學大裝置「上海光源」項目中,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技術團隊完成「高增益諧波產生自由電子雷射放大飽和」實驗,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後世界第二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最近,「上海X射線自由雷射」項目獲批,擬建總長為300米的XFEL裝置,最短工作波長為9納米。中科院上海應物所研究員王東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這些工作為建設HXFEL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建HXFEL已沒有任何技術障礙。」
考慮到在現有客觀條件下,HXFEL的立項還將經歷較長過程,國際合作成為儘快發展HXFEL的良好模式。最近,中科院與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共同提議在「瑞士自由電子雷射(SwissFEL)」裝置上建設一條「中國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光束站」,預計中方投入經費約1.5億元人民幣。據悉,該方案我國只需用十二分之一的投資便能獲得六分之一的使用機時。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洪評價說:「更重要的是,這足以使我國幾乎與世界同步擁有自己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實驗平臺。」
與會專家呼籲,目前,我國應儘快發展HXFEL,以搶佔這一領域的科技制高點。
《中國科學報》 (2012-09-25 A1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