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雷射與X射線期待完美相遇

2020-11-25 科學網

 

■本報記者 甘曉

 

在人類科技史上,雷射和X射線都是物理學上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雷射源自物質「受激」輻射,具有亮度高、準直性和相干性好等特點,但一般處於紅外線和可見光波段。而來自於高速電子強烈加速或撞擊的X射線,特別是硬X射線,具有很高的能量和原子尺度的波長,其穿透力和解析度都大大增強,但準直性和相干性遠不如雷射。

 

能不能將這兩種高性能的光結合起來呢?近日,香山科學會議以「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現狀與對策」為題召開了第432次討論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HXFEL)將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並以更高的效率給結構生物學、凝聚態物理、超快化學、能源材料等領域帶來革新。

 

無法比擬的優勢

 

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陳佳洱介紹,隨著加速器技術的發展,自由電子雷射在高平均功率及短波長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而在所有波段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中,能量最高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受到格外關注。2009年4月,世界上第一個HXFEL裝置在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誕生,最短工作波長達到0.15納米,標誌著X光光源已經開始更新換代。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趙振堂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和上一代光源相比,HXFEL具有卓越的先進性能,可謂更高、更快、更強了。」

 

首先,HXFEL具有超高的峰值亮度,比上一代光源高出10億倍左右。其次,脈衝寬度是上一代光源的萬分之一,這意味著雷射脈衝速度快、功率高,能達到更高的時間精度。再次,HXFEL中光子相位一致,如同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這被物理學家稱為「全相干」。雷射專家、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約翰·蒂施曾評價:「HXFEL具有其他任何光源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期待「新科學」產生

 

縱觀多年諾貝爾獎會發現,歷史上已有20次諾貝爾獎頒給了和X射線研究相關的科學家,10次頒給了與雷射有關的研究。當雷射遇上X射線,各領域科學家們都期待革命性的「新科學」產生。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董宇輝表示:「HXFEL是蛋白質結構解析研究人員夢寐以求的技術。」目前,解析蛋白質結構的困難之一便是生長大尺寸、高質量的單晶。HXFEL對納米尺度的晶體開展測量會給膜蛋白、蛋白質複合物結構提供極大便利。

 

中科院院士範福海是X射線衍射分析的「忠實用戶」。他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有了HXFEL,測定膜蛋白的晶體結構就可能不用再培育所謂的『優質大單晶』了。」

 

同時,動態X射線結構分析也受到化學家的關注。「HXFEL能以極小的原子尺度、在時間極短的飛秒時段給物質結構『拍』一張三維『快照』。」範福海解釋。基於此,化學家有望對化學反應過程進行實時動態觀測。

 

當然,HXFEL的用戶們也為新工具的製造提出了條件。董宇輝指出,在解析單分子結構上,主要的問題在於目前HXFEL的脈衝強度還不夠高,離原子解析度還有一定距離。

 

儘快搶佔科技制高點

 

不過,現階段,我國還沒有建設波長更短的HXFEL的計劃,只在能量稍弱的紫外和軟X射線波段取得進展。

 

在我國科學大裝置「上海光源」項目中,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技術團隊完成「高增益諧波產生自由電子雷射放大飽和」實驗,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後世界第二個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最近,「上海X射線自由雷射」項目獲批,擬建總長為300米的XFEL裝置,最短工作波長為9納米。中科院上海應物所研究員王東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這些工作為建設HXFEL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建HXFEL已沒有任何技術障礙。」

 

考慮到在現有客觀條件下,HXFEL的立項還將經歷較長過程,國際合作成為儘快發展HXFEL的良好模式。最近,中科院與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共同提議在「瑞士自由電子雷射(SwissFEL)」裝置上建設一條「中國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光束站」,預計中方投入經費約1.5億元人民幣。據悉,該方案我國只需用十二分之一的投資便能獲得六分之一的使用機時。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洪評價說:「更重要的是,這足以使我國幾乎與世界同步擁有自己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實驗平臺。」

 

與會專家呼籲,目前,我國應儘快發展HXFEL,以搶佔這一領域的科技制高點。

 

《中國科學報》 (2012-09-25 A1 要聞)

相關焦點

  • 當LIGA技術與光柵法X射線 相襯成像相遇
    (Mask):首先用電子束或雷射對薄光刻膠進行初次曝光,製成初級掩膜,然後經過顯影、電鍍等工藝步驟製成初級微結構掩膜板(此掩膜板本質上已經是一個高度較低的微結構)。x射線光刻(Lithographie因此LIGA工藝製造的微結構聚合物和金屬零件在x射線光學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包括在在科研機構和工業領域
  • 世界上最大的X射線雷射器首次發出雷射脈衝
    ——其每秒可以產生波長為0.8nm的脈衝雷射。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設施的主要部件是一個超導線性加速器,經過的2.1公裡的加速將電子能量提高。這裡的電子脈衝在進入含有210米的X射線產生裝置的光子隧道之前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和非常高的能量,該X射線產生裝置由17290個稱為「波動器」的永磁體組成。
  • X射線實驗發現雷射能讓水錶現出類液晶態
    在X射線雷射作用下,水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齊,形成液晶。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1日消息稱,基於一系列X射線雷射和分子數據模擬的結合實驗,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物理系的跨國科學家小組日前有了一項最新發現,該結果同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中:當水被雷射照射時,也能表現出類似於液晶的行為。
  • 雷射核聚變反應堆裡程碑:燃燒等離子體—新聞—科學網
    為此,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開始了一項運動,以實現目標:通過點燃聚變反應產生比雷射注入還要多的能量。 10年過去了,經過近3000次發射,NIF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接近一個重要的裡程碑——「燃燒等離子體」——聚變燃燒是由反應本身的熱量維持的,而不是雷射能量的輸入。 自熱的關鍵是燃燒所有的燃料和獲得失控的能量增益。
  •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9》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國際發展態勢分析
    硬X射線通常是指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x射線,波長在0.01nm~0.1nm之間,穿透性較強, 適用於金屬部件的無損探傷及金屬物相分析。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將為多學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過程探索、先進結構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主要國家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方面均積極布局,截至目前,世界上在運行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有5個,在建或升級的有2個(表1)。
  • 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到底有多「硬」
    圖片說明: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位置示意圖  該裝置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高效和最先進的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之一。而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則比同步輻射光更強,比目前最好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高出8到10個數量級。  為什麼X射線為什麼還分軟硬?簡單來說,硬X射線是能量較高的x射線,波長在0.01nm~0.1nm之間。相對應的,波長在0.1nm以上的則稱為軟x射線。上海軟線裝置布局早於硬線,早在2014年12月,我國第一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光源就開工,預計可於明年建成並向用戶開放。
  • X射線實驗發現了一個秘密:雷射能讓水錶現出類液晶態
    在X射線雷射作用下,水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齊,形成液晶。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1日消息稱,基於一系列X射線雷射和分子數據模擬的結合實驗,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物理系的跨國科學家小組日前有了一項最新發現,該結果同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中:當水被雷射照射時,也能表現出類似於液晶的行為。
  • 美發明世界波長最短X射線雷射
    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製造出了世界上波長最短、最純的X射線雷射,這項成就實現了一個45年的預言,打開了向一系列新的科學發現進軍的大門。X射線雷射  X射線能幫助人們深入觀察原子和分子世界。
  • 發明能產生強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非線性康普頓散射的產生強烈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康普頓效應類似於打網球,電子起球拍的作用,光子起球的作用。從快速電子拍中反射出來的光子獲得額外能量。它甚至不能飛得更快——速度限制禁止這樣做。
  •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通過驗收
    本報訊(記者黃辛)11月15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近日通過國家驗收。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由中科院和教育部共同建設,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為法人單位,北京大學為共建單位。裝置主體由一臺8.4億電子伏特的高性能電子直線加速器和一臺可以實現多種先進運行模式的自由電子雷射放大器組成。
  • 科學家開發出雷射驅動X射線成像的數值能力
    X射線準確地再現X射線圖像由內華達大學,裡諾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的田田宏志領導的一組科學家證明,數值建模可以使用雷射產生的X射線準確地再現X射線圖像。這些圖像是使用大學基於s脈衝放大的50兆瓦豹紋雷射在其斑馬脈衝功率實驗室獲得的。在這項工作中建立的建模方法可以用作預測複雜的3D 固體物體的放射線圖像的預測工具,而無需執行基於輻射的實驗。這項工作說明了使用廣泛可用的數值工具對X射線圖像進行建模和預測的數值方法。高強度雷射可以在雷射與目標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強烈的X射線束。
  • 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發展的寬波段X射線源用於實現在NIF中的新的測量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據APL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新的X射線源,可以利用該X射線源來診斷實驗中的溫度用來探測行星中的狀況。這一X射線源是利用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來實現的。
  • 《Science》:太赫茲雷射促使T射線成為可能:比X射線更加安全
    這是一種比X射線解析度更高和更具安全性的一種檢測射線。 太赫茲雷射促使T射線成為可能 ▲圖解:通過一種特殊的紅外雷射(紅色來旋轉)氧化亞氮分子(俗稱笑氣),在一個新的尺寸只有鞋盒大小的雷射器可以產生太赫茲波(綠色曲線),笑氣儲存在一個只有鋼筆尺寸大小的腔體中
  • 光學「鑷子」與X射線結合,可分析液體中的晶體!
    利用相干x射線衍射技術,科學家可以高精度地測量納米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應變。然而,進行這樣的測量需要精確控制微小晶體相對於入射x射線的位置和角度。傳統上,這意味著將晶體粘在表面上,從而使晶體變形,而改變其結構,並可能影響反應活性。阿貢傑出研究員琳達楊(Linda Young)表示:用光學鑷子,可以捕捉到溶液中單個粒子的原始狀態,並觀察它的結構演變。
  • 日本研製出世界最短波長X射線雷射
    日本研究人員近日利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成功發射出波長僅0.12納米的X射線雷射,刷新了這種雷射最短波長的世界紀錄。
  • 德國漢堡附近的歐洲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設施
    日前,歐洲X射線 自由電子雷射 裝置(XFEL)在德國漢堡大都市區正式投入使用。這一造價為12.2億歐元的大型 雷射 裝置由11個歐洲國家參與研發和建設。XFEL是世界上最大的X射線雷射設施,每秒可發射多達27000個脈衝,亮度比傳統的同步加速器光源亮度高出10億倍。
  • 自由電子雷射器泵浦產生X射線雷射最新進展情況
    自雷射器發明以來,人們就一直致力於通過原子能級躍遷來獲得更短的雷射波長。
  • X射線研究表明:水的行為類似於液晶
    現在,科學家發現,當用雷射照射時,水會表現出與液晶相似的行為。這種作用是由於水分子的排列而產生的,它們表現出低密度和高密度域的混合物,這些域或多或少傾向於排列。發表在今天的《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論文報導:這一研究是基於使用X射線雷射進行的實驗研究和分子模擬相結合的結果。如圖所示實驗示意圖,用於通過雷射捕獲水分子的排列。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
    項目的科學目標是探索兩級外種子自由電子雷射級聯模式,以確定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發展的技術路線,解決並掌握關鍵技術,進行人才與技術儲備,為我國建設硬 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作預先研究。項目的工程目標是建成由射頻電子直線加速器驅動的軟 X 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為升級為用戶裝置提供基礎。
  • 水窗波段X射線的新發現
    桌面雷射系統的出現使以前不可能進行的研究成為可能,從而使研究人員可以在自然、秒級的時間尺度上跟蹤、成像和表徵原子、分子和固體中的電子過程。使此類研究成為可能的雷射系統通常在極紫外光譜帶中運行。然而,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求獲得更高的光子能量。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所謂的水窗波段,被波長在2.2至4.4 nm之間的軟X射線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