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高等教育 | 反應動力學案例在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1-01-16 華理高教

反應動力學案例在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梁志武,黃楊強,高紅霞

(湖南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湖南  長沙410082)


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是化工及相關專業的重要核心課程,將理論與前沿實驗案例相結合是該課  程教學過程中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工藝流程創新、優化與計算的重要基礎。結合網絡教學平臺,將前沿基礎研究案例與反應動力學的知識和過程系統優化部分進行有機融合,有助於學生熟練掌握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的理論,同時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把控能力。此舉使理論教學更加生動,更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為後續的工程實踐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反應動力學;單純形法;案例教學;網際網路教學;化工創新設計

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主要是基於化工過程系統, 進行分析、設計、優化、合成和仿真,目的是建立最優化的化工過程系統。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背景下,該課程應持續建設,以滿足新工科對專業課程建設的要求。筆者基於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實際情況,通過優化教學過程和引入前沿基礎研究案例,將反應動力學的知識與過程系統優化部分進行有機融合,以期使學生熟練掌握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的基本理論,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把控能力,為其後續在化工設計等課程中進行化工工藝流程優化設計與計算和參加化工創新設計訓練及學科競賽打下基礎。同時,為有效應對2020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還需積極做好該課程網絡遠程教學的預案。本文將介紹反應動力學案例在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並介紹如何利用「雨課堂」工具,進一步結合翻轉課堂、網絡同步授課的功能實現輔助教學。

實際化工過程系統的優化主要包括結構優化和參數優化兩類問題。結構優化主要是指流程方案的優化,如化工系統中常見的利用冷、熱物流匹配的方式降低相關公用工程能耗的問題就屬於結構優化問題;參數優化是指在流程結構給定的條件下,通過確定設計參數或操作參數,使系統的某個技術指標達到最佳,如精餾塔設計中選擇適宜的回流比、化學反應過程中調節合適的反應溫度及反應壓力等都屬於參數優化問題[1]。由於過程系統具有複雜性,在進行優化處理之前,我們往往要先明確優化目標並確定優化問題的變量及自由度情況;在得到相應的數學模型之後,再運用合適的最優化方法求解得到系統的最優化條件。

在尋求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優的決策的過程中,如果對決策變量及狀態變量無任何附加限制,則稱為無約束最優化。同時,根據最優化問題中變量的數目,最優化方法可分為單變量最優化和多變量最優化方法。本文主要針對無約束多變量問題尋優展開討論。無約束多變量問題尋優的方法主要包括最速下降法和單純形法。最速下降法 在使用過程中涉及梯度及導數的計算,比較複雜; 而單純形法因原理簡單,應用十分廣泛,並且被MATLAB 編譯成優化包嵌入優化模塊內部進行,可以直接使用。

單純形是指在n 維空間中,由n+1 個頂點構成的最簡單的圖形,如二維空間中的三角形、三維空間中的四面體等。單純形的概念就是對n 維空間中的n+1個頂點的函數值進行比較,捨棄其中最壞的點,代之以新的點,從而構成一個新的單純形,並逐步逼近極小值點。點替換的過程中涉及重心、反 射、擴張及壓縮點,從而得到往不同方向發展的單純形。傳統教材上給出的單純形例題大多是陳舊的換熱器網絡的合成,如設計由三個逆流換熱的換熱器組成的換熱器網絡,使總 傳熱面積最小[2]。該例題雖然實現了與化工原理知識的有機結合,但 是與現有換熱器設計中的有關要求有一定距離,因此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輔助工具「雨課堂」,可以方便地實現翻轉課堂功能。教師在課堂上介紹完無約束多變量尋優的基本知識之後,可以在下次課開始之前,利用「雨課堂」發布試題,並將動力學模型參數回歸的案例推送至學生手機,通知學生完成預習;在下次課上隨機選擇四名同學進行解題,並將解答情況記入平時成績,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甲苯為原料生產苯甲酸的案例為例,若在一等溫分批式全混釜反應器中發生如圖1所示的甲苯氧化化學反應[3]。

圖1 甲苯氧化反應路徑圖

設該反應的各步反應速率與氧氣濃度無關,但與液相反應物濃度呈一級指數關係,已知某溫度和催化劑組成下得到的實驗數據如表1所示(其中c1,i 和c2,i 分別代表反應物甲苯和中間產物苯甲醛在ti 時刻的濃度),試確定圖1中各步反應速率常數值。

精對苯二甲酸 (purifiedterephthalicacid, PTA)是生產聚酯纖維和塑料的重要原料,主要用於生產最重要的聚酯產品———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目前,PTA 主要採用對二甲苯(p-xylene, PX)空氣氧化法生產[4]。2007年廈門PX 項目事件從博弈到妥協再到充分合作,成為政府和民眾互動的經典範例,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該反應的重要性。在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教學中,我們以實驗室前期相關研究為基礎,將由兩個甲基氧化的連串複雜反應生產 PTA 的過程簡化為以甲苯為原料,通過一個連串氧化反應得到苯甲酸的反應過程,並結合相關實驗數據設計了上述案例,將課堂知識運用與化工基礎研究前沿有機結合起來,以期開拓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專業問題的思考。

課程開始時,我們先帶領學生回顧前期學習的知識,並針對單純形法的相關要點,鞏固和加深學生的理解;然後針對教學案例進行建模,判斷優化問題的屬性,並選擇合適的尋優方法。這是基於學習產出的成果導向教育所要求的能力,具體是指掌握動量、質量、熱量傳遞、化工熱力學及化學反應工程的基本理論與知識,能正確分析傳遞過程及反應工程在化學工業和其他過程工業中的作用,具備將專業知識應用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相關能力[5]。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對建模問題掌握得不夠紮實,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正確建立相關數學模型。

在本案例的教學中,我們需要通過抽絲剝繭判斷問題的屬性。一個合適的動力學方程應當能準確地描述反應進程,因此利用合適的動力學模型求解得到的實驗數據應該與實驗數據相吻合。需要注意的是,所建立的模型應是本徵反應動力學模型而非宏觀反應動力學模型。由前期反應工程課程知識可知,通過消除反應器的內外擴散影響可以得到反應的本徵動力學模型,因此在排除內外擴散影響的前提下,目標函數為各濃度的計算值與實驗值的相對偏差的百分數的平方和,即:

式(1)中各取樣時間點的組分濃度實驗值ce1x,ip 和 ce2x,ip 採用實驗數據,各取樣時間點的組分濃度計算值cc1al,i   和cc2al,i  由各組分的物料衡算關係式確定,即:

式(2)即動力學方程,是根據案例的相關假設條件建立的。筆者所在實驗室針對該氧化反應的長期研究發現,對於帶苯環類物質的液相氧化反應,反應物濃度呈一級指數關係,同時由於反應過程中保證氧氣的供應,因此該反應過程可以假設為一級反應。需要注意的是,在處理化工問題的過程中,一般是先假設動力學模型,再利用數學方法得到該模型的參數,從而判斷假設模型的優劣。如果在假設模型的最優條件下得到的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仍然存在很大的偏差,我們就需要重新考慮假設模型是否合適及假設是否合理,必要時對模型進行修正。

通過求解式(2)的常微分方程組,我們可以得到各取樣時間點的組分濃度計算值。簡單的常微分方程可以利用高等數學的相關知識(如分離變量法及常係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等)進行求解。然而,對於一般的常微分方程組,得到其解析解往往是比較困難的,此時我們可以藉助化工數學課程的相關知識求取常微分方程組的數值解。利用經典的四階龍格庫塔公式求得的常微分方程(組) 的數值解精度很高,在處理非剛性問題時可以用來替換解析解[6]。至此,我們就建立了該問題的最優化模型。通過分析發現,該問題是關於動力學參數k1 和k2 的無約束多變量尋優問題,因此可以利用單純形法進行求解。

在確定最優化方法後,我們就可以利用「雨課堂」隨機抽取3~4 位學生,讓他們利用學過的知識在課堂上或通過在線操作進行求解。求解過程如下:先假定 k1 和 k2 的初值分別為 0.05 和0.01,據此構建初始單純形,得到三組k 值分別為k(1)、k(2)、k(2+1),通過求解常微分方程組得到計算時間點的濃度值cc1al,i 和cc2al,i  ;然後利用目標函數得到三組初值對應的函數值S,並進行大小比較,確定x(h)、x(g)、x(l) (h 代表最壞點,g 代表居中點,l代表最優點);最後利用如圖2中所示的單純形法原理,尋找合適方向上的點替換第一組中最差(函數值最大)的點x(h),此過程中需要利用重心點x(2+2)  定位,並在選取的方向上將反射點(2+3) 對應的函數值與f(x(h))、f(x(g))、f(x(l))進行比較,決 定是選用反射點 x(2+3) 、擴 張點 x(2+4) 還是壓縮點x(2+5) (圖中未顯示)。

圖2 單純形法原理圖

求解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 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單純形法的掌握。經過74次迭代,我們可以得到動力學參數的收斂結果:k*=(0.04010.0129)T ,minS=353.16。 將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如圖3所示。

圖3 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比較

由圖3可知,假設的動力學模型用於該反應過程是比較合理的。相對於最速下降法求解無約束多變量問題,單純形法的求解過程簡單,數學原理易懂,而且繞開了複雜的矩陣運算與求導過程, 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模型求解方法。該方法的缺點是計算過程中迭代次數多,運算量大。MATLAB 軟體中提供了一種求解此類問題的普適化的運算程序包,所用到的函數語句fminsearch 就是利用 了單純形法的數學原理[7]。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參與全部教學環節 因此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高。同時,結合網絡教學平臺,教學可以在傳統教室中與網際網路平臺上同步進行,這種教學方式新穎,效果很好。

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實際化工問題的分析與優化能力。由於傳統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前沿基礎研究問題的探討,學生難以學以致用。筆者將化工過程分析的理論與其所在實驗室研究中涉及的連串氧化反應案例中的動力學參數估計融合起來進行教學,同時利用網絡平臺工具開展在線教學,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熟練掌握了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的理論,而且提高了學生對化工過程工藝設計的創新、優化與計算能力。      

(文字編輯:李麗妍)


[1]   張衛東,孫巍,劉君騰. 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6.

[2]   鄧正龍. 化工中的優化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4.

[3]   王勤波. 對二甲苯氧化過程中的反應結晶規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6.

[4]   郭亞琴,向麗娟. 精對苯二甲酸生產工藝的發展研究[J].化工管理,2019(33):194.

[5]   熊遠欽,羅瀟,陳浪等. 基於工程化教育的畢業實習環節 「OBE」教學探索 [J].廣州化工,2018,46(10): 133-135.

[6]   周愛月,李士雨. 化工數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3.

[7]   黃華江. 實用化工計算機模擬:MATLAB在化學工程中的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相關焦點

  • 化工高等教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教學探究與實踐延伸
    在該課程教學中,授課教師通過深入分析我國化工行業的安全、環保、質量等問題,探尋在工程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產生這些問題的倫理根源,以期培養未來化學工程師的倫理敏感性、倫理思辨能力與倫理創新能力,使其能夠利用倫理理論和分析方法輔助工程決策,實現倫理自治。
  • 以大工程觀的視角建設現代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專訪常州大學...
    常州大學現代化工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2006年,是在學校實驗室建設管理「中心化」進程中,整合了分析測試、基礎化工、化學工程、化工過程、化工工藝等教學科研資源建成的。   理念先行,建設有思路   當今社會急需怎樣的化工人才?與一些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進行橫向比較,我們的距離在哪裡?與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前的中國高等教育進行縱向比較,明顯的差異在哪裡?學校發展歷程中最鮮明的特點是什麼?基於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常州大學在建設化工實驗教學中心的過程中始終遵循著一個明確的理念—「大工程觀」。
  • 課程枯燥、就業不易?這款教學平臺專為化學化工專業設計
    11月9日,美國康寧公司連續流微通道反應器系列下的新產品——康寧星雲教學平臺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正式亮相。該產品是為各大院校化學和化工等相關專業學生提供本質安全技術教育的流動化學微反應教學系統,可以為學生提供可視、互聯、靈活的課堂體驗,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掌握流動化學合成的基礎知識和流動反應器操作技能。
  • 【我的雲課堂】(10)案例互動式教學——讓「化工原理」走進生活
    化工原理課程是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及相近專業的一門工程類核心課程,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課向工程科學的專業課過度的入門課和橋梁,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工程性。課程以工業工程應用為背景,以單元操作過程為對象;以三傳一反為原理框架。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原理複雜,設備類型多樣,推導演繹過程抽象,計算公式繁雜,計算量大。屬於「量大難啃」的硬課。
  • 化工動力學計算示例
    化學反應是生成新物質的過程,包括舊鍵斷裂和新鍵生成兩個過程,是實現從原料到產品的必經之路。縱觀合成氨工藝的變革不難看出,化學反應是化工生產操作彈性的核心所在,而該過程的發生必然離不開一個特定的場所——反應器,其結構參數和操作條件直接影響反應時間、轉化率和選擇性等關鍵的化學反應指標。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應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對現有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模擬優化、革新改造,對新過程進行開發設計和對新產品進行研製的基本能力。主要課程有:物理化學、化工流體流動與傳熱、化工傳質與分離過程、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和一門必選的專業方向課程。
  • 面向未來的化工創新技術:微化工、超重力、超臨界、膜過程耦合……
    近年來,膜及膜技術的研究推動了膜過程耦合技術的發展 ,如將膜分離技術與反應過程結合起來,形成新的膜耦合過程,已經成為膜分離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 。基於膜材料的設計與製備、膜反應器的開發、膜過程的模型與實驗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我國已成功開發出成套的反應一膜分離耦合系統,並在化工與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等領域得到了推廣應用。隨著研究的深入,膜過程與其它單元操作過程相耦合 ,如結晶、反應精餾 、萃取等。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是天津大學中規模最大,又是我國化工類學科最齊全的學院之一。其實力雄厚,師資精良,教學和科研裝置先進,教學質量高、科學研究碩果纍纍,被國內外公認為優勢學科。1、學科齊全,實力雄厚化工學院現設六個系(化學工程系、有機合成與高分子化工系、催化科學與工程系、應用化學與精細化工系、生物化學工程系、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化工實驗中心、化學工程研究所。
  • 化工與製藥類專業與就業情況解析
    化學工程主要是研究化學工業過程中所進行的化學和物理過程,探究化學產品加工的原理和設備方法;化學工藝主要研究把原料變成產品,將最優化的化學加工方法真正用到實踐中。比如,在洗髮水、洗滌劑、化妝品的調配和合成過程中,會先單獨研究製作過程中如何精餾、吸收、萃取、過濾。
  • 蘭州理工大學石化學院教師參加2019年第四屆高校化工熱力學課程...
    教育部化工類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張鳳寶教授與教指委副主任委員、浙江大學李伯耿教授作為會議總顧問。《化工熱力學》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負責人、廣西教學名師童張法教授擔任此次大會主席。     會議包括專家名師示範課和骨幹教師交流課。
  • 氣固反應動力學分析方法與儀器研討會召開
    研討會首先由《熱分析動力學》著者、原西北大學教授胡榮祖先生,《應用化工動力學》譯者、原太原理工大學教授郭漢賢先生作了專題報告。)報告題目:非催化氣固反應動力學分析方法概述  郭漢賢教授的報告由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餘劍博士代講,報告對非催化氣固反應化工動力學的研究進行了簡要分析,指出:研究非催化氣固反應動力學,需要有良好的反應設備和科學的數學模型
  • 第八屆全國化工熱力學教學及學科發展研討會召開
    2019年10月26日-27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南京工業大學承辦的第八屆全國化工熱力學教學及學科發展研討會在南工大召開。會議組織者、南工大化工學院馮新教授介紹,會議邀請到了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薩斯喀徹溫大學彭定宇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院士,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張鎖江院士等知名化工專家與會做化工熱力學教學和科研探討,幫助與會老師更好地開展化工熱力學教研實踐。
  • 2015最受歡迎的考研專業:應用化學
    部門包括:各級質量監督與檢測部門、科研院所、設計院所、教學單位、生產企業、省級以上的消防總隊等。該專業畢業生適宜到石油化工、環保、商品檢驗、衛生防疫、海關、醫藥、精細化工廠等生產、技術、行政部門和廠礦企業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也適宜到科研部門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 醫藥化工產業升級中的投資機會
    峰瑞資本長期關注產業升級帶來的結構性機會,不斷尋找新技術改造賦能傳統行業的應用場景和交叉領域中新的增長點。包括醫藥化工產業升級在內的科技醫療,是峰瑞資本重點布局的方向之一。自 1910 年實現合成氨的大規模生產,催化合成作為化學工業最常用的技術手段,已經有上百年的發展史。到今天,約 90% 以上的化工產品是藉助於催化過程生產出來的,足見催化在合成化學中的地位。近三十年來,催化領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 棗莊學院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 | 縱有萬木垂梢首,唯有棗院是歸處
    3.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工程數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化工熱力學、AutoCAD與工程製圖、化工工藝學、化工設計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化學與化工基礎實驗、認識實習、專業實習、金工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
  • 思政教育融入高職基礎化學課程的實踐研究
    基礎化學課程教學團隊首先樹立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積極強化個人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思想追求,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其次,從主觀上真正意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開展課程思政的內在需求,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將專業課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自覺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
  • Science子刊發表郭雪峰課題組在單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中的重要進展
    化學反應動力學在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不僅可以揭示化學反應的內在機理,而且能夠對於化學反應進行有效調控,對於合成和化工生產具有實際意義。然而長久以來,由於化學反應速度快、機理複雜,許多化學反應過程仍然尚不明確,亟待研究。
  • nature 推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百年院慶特刊
    為了克服這樣的困難,由黎書華、李偉、馬晶教授牽頭的團隊提出了基於能量的分片方法和「分子中的簇」局域相關方法,使得高效計算幾千個原子的複雜分子的結構、性質和反應性變得可能。馬海波教授等人也實現了大分子體系和分子聚集體中的激發態高效計算,促進了有機太陽能電池等體系中光物理化學過程的微觀機理研究。針對量子反應動力學,謝代前教授團隊改進了耦合態近似,可以更好地描述分子碰撞動力學。
  •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醫學院基礎醫學系一、課程和教學團隊的基本情況醫學倫理學課程是醫學類專業本科必修的醫學人文課。課程為2學分,32學時。授課主講教師1人,合講教師1人,學生助教1人。授課主講教師王大亮曾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及二等獎,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學之星」、入選全國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精彩一課」,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及二等獎,清華大學年度教學優秀獎等獎項。合講教師王仲醫師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科與健康醫學部部長,全科醫學科主任。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結合現代化學計量學方法的近紅外光譜技術,已經成為工農業生產過程質量監控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農產品、食品、醫藥、石化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以煉油原料(原油)及石油化工產品為例,介紹近紅外光譜在石油化工領域中的應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