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在即,中國公布新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名單。這是中國主動擴大進口的又一舉措。根據最新公布的名單,這批示範區共10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名列其中。這10個示範區覆蓋東中西部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囊括海陸空港,體現了中國進口發展的動力和潛能。
資料圖
解讀:示範區承擔兩大功能定位
培育一批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是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在第三屆進博會盛大開幕之際,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外匯局、藥監局、進出口銀行等9部門和單位共同作出決定,在全國設立10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包括:上海市虹橋商務區、遼寧省大連金普新區、江蘇省崑山市、浙江省義烏市、安徽省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建省廈門湖裡區、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廣東省廣州南沙區、四川省天府新區、陝西省西安國際港務區。
據介紹,示範區有兩大功能定位。一是「貿易促進」,即促進口、促產業、促消費;二是「貿易創新」,即政策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我們期待,利用三至五年時間,培育一批監管制度創新、服務功能齊全、交易模式靈活的進口示範區,推動中國進口規模穩步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帶動相關產業提質增效、消費水平明顯提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應有支撐,為促進世界經濟繁榮作出中國貿易應有貢獻。
數據:南沙前三季度進出口貿易增速全市第一
從南沙區統計局公布數據獲悉,今年1-9月,南沙進出口總值達1750.4億元,同比去年同期上漲21.1%,增速全市排名第一。
今年9月,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正式通過聯合驗收。通過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保稅功能和監管制度優勢,南沙綜合保稅區針對國際貿易的多元化、數位化發展等新常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進行監管制度創新,建設了一批適應大宗生產原料、日常生活用品、大型機械產品和跨境貿易進出口業務發展的供應鏈管理平臺。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9〕3號),南沙著力推進海關監管制度創新支持新業態發展,新興業態發展成為逆勢增長的「亮點」。2019年南沙跨境電商、融資租賃、汽車平行進口等新業態合計帶來433.4億元的外貿額,佔進口近四成,分別增長48.2%、31.6%、1.9倍,高於平均水平,直接拉動外貿增長6.1個百分點。同時,依託政策優勢與制度創新,2019年保稅物流貿易方式規模達552.9億元,增長25.7%,佔比較2018年提高4.6個百分點。
10月30日,依託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打造的全球溯源體系,由中國工商銀行廣州分行、廣州銀聯網絡支付有限公司、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廣州首批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基於多方安全計算溯源認證的跨境結算服務項正式上線。
創新:南沙貿易便利化不斷升級
南沙港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港口碼頭條件,再加上南沙近年來在口岸通關環境上不斷創新,南沙的貿易便利化指數持續提升。
在港口碼頭的「硬體」上,7月30日,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市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頭號工程」——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最後8.2公裡航段順利完成基建疏浚施工任務,即將全線投入使用。該工程將徹底結束珠江口至南沙港區大型貨櫃船舶單向通航歷史,實現全線10萬噸級貨櫃船與15萬噸級貨櫃船(減載)雙向通航。
在貿易便利化改革創新點的「軟體」上,南沙實現「單一窗口」貨物申報上線率、國際航行船舶和艙單申報上線率均達到100%。實現口岸出入境100%的無紙化申報率和98%的聯網核放率。
南沙口岸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一是免除沒有問題冷鏈貨物免除查驗相關費用,形成了「南沙模式」(全國其他城市包括深圳沒有免除檢驗檢疫查驗費用)。推行免除查驗沒有問題外貿企業吊裝、移位、倉儲等費用先行先試措施,不斷降低企業通關成本,累計免除口岸查驗費用達3億餘元,2019年1月-2020年6月免除口岸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費用1.1億餘元,惠及企業9209家。
二是推動降低口岸服務企業收費。為進一步降低口岸收費,積極協調國有船代、貨代、報關代理企業,結合經營成本核算,率先降低行業收費,並通過優質服務、市場調節、有序競爭,形成示範效應,引導整個行業降費。比如,自2020年1月22日起,廣州港中聯代理率先出臺降低船舶代理報關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