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發現,調節睡眠的生物鐘控制著免疫系統中一種重要蛋白質,影響人體免疫力。因此,睡眠習慣被打破令人易受感染。
隨時間變化
植物、動物乃至細菌都有24小時生理節奏。進入另一時區後,身體生物鐘與周圍環境不同步,便產生時差。先前研究結果顯示,一天24小時,免疫系統功能強弱隨時間發生變化。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深入探究原因。
在免疫系統抵禦感染之前,先要發現病毒或細菌。研究人員觀察生物細胞表面察覺病菌的蛋白質TLR9。
藉助小鼠實驗,研究人員發現,TLR9的數量與發揮作用的方式受生物鐘控制,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當TLR9的活性達到頂峰時,小鼠免疫系統對病菌的反應加強。
這一結果由最新一期美國《免疫》雜誌發表。
存分子關聯
研究人員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先前統計數據顯示,敗血症患者2時至6時死亡風險較大。研究人員發現,實驗小鼠敗血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開始感染的時間,與TLR9的活性變化一致。
耶魯大學埃羅爾·菲克裡格教授說,他們發現「生理節奏與免疫系統間直接的分子關聯」,可能對「預防和治療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他說:「人們直觀地知道,當睡眠習慣被打破,就會變得容易生病,」他說,「看起來,那是因為生物鐘紊亂影響了人體對病菌的敏感度。」
具醫學意義
菲克裡格說,需要進一步研究重症監護室中的噪音和人工照明如何影響患者。他說:「重症監護室患者的睡眠時常因噪音和長時間人工照明而受打擾,調查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免疫系統反應將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生理節奏的專家阿基萊什·雷迪說,時間影響免疫系統「早為人知」,但這是探究原因的「第一撥攻擊之一」。
雷迪說,這項研究結果對健康的意義可能在於,讓人們了解需在一天中特定時間服用藥物,以便發揮更大效用;或可研製指向人體生物鐘的藥物,使免疫系統進入最活躍階段。
他說,製藥企業已經關注到這一問題,著手篩選適用於不同時間的不同藥物,這類藥可能「在10年內」問世。(黃敏)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