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的歷史

2020-10-03 北鬥衛星小課堂

從1999年2月起,伽利略這個名字就首次出現在委員會的通訊中。此後,該方案一直在朝著全面運作的方向發展。已經有14顆衛星在軌,到2020年將再發射16顆。該計劃的籌資決定是由歐洲理事會在2000年代初做出的。

程序階段

伽利略計劃的結構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在軌驗證階段

在軌驗證(IOV)階段包括通過測試和操作兩顆實驗衛星以及減少四顆可運行衛星及其相關地面基礎設施的星座來對系統進行鑑定。

兩顆實驗衛星分別於2005年12月和2008年4月發射。他們的目的是表徵中地球軌道(MEO)環境(輻射,磁場等)並測試關鍵有效載荷技術(原子鐘和輻射硬化數位技術)的性能。他們還提供了早期的空間實驗信號,以確保根據WRC RNSS分配的伽利略所需的頻譜。

前兩顆運行衛星於2011年10月21日發射,隨後第三顆和第四顆運行衛星於2012年10月12日發射。它們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四顆衛星以及伽利略站和控制站來驗證伽利略概念中心。2013年3月12日,伽利略系統實現了首次獨立的歐洲定位。

全面運營能力階段

全面作戰能力(FOC)階段包括部署其餘的地面和太空基礎設施。它包括一個由18顆衛星組成的中間初始作戰能力階段(4顆IOV衛星加上14顆其他衛星)。整個系統將由30顆衛星,位於歐洲的控制中心以及在全球範圍內安裝的傳感器站和上行鏈路站網絡組成。

伽利略基礎設施

完整的伽利略基礎設施將包括:

  • 一個由30顆中地球軌道(MEO)衛星組成的星座。每顆衛星將包含導航有效載荷和搜索與救援(SAR)應答器;
  • 16個傳感器站;
  • 2個控制中心;
  • 5個任務上行站;
  • 5個遙測,跟蹤和指揮(TT&C)站;
  • 4個服務設施:伽利略服務中心,伽利略參考中心,搜索和救援數據服務提供商以及伽利略安全監控中心。


誰參與其中?

伽利略計劃的定義階段,開發階段和在軌驗證階段由歐洲航天局(ESA)進行,並由ESA和歐盟共同資助。

伽利略計劃的「全面運營能力」階段完全由歐盟資助,由歐盟委員會管理。委員會與歐空局籤署了一項授權協議,由歐空局代表歐委會擔任設計和採購代理。

伽利略採購

2010年1月上旬,委員會宣布授予伽利略公司初始運營能力的六份合同中的三份。

  • 系統支持服務合同已授予Thales Alenia Space,涵蓋了支持ESA集成和驗證Galileo系統所需的工業服務。
  • OHB System AG分別獲得了兩份14顆和8顆衛星的訂單。第一顆衛星於2014年6月交付,最後一顆衛星預計於2017年10月交付。為達到全面作戰能力所需的其餘4至6顆衛星將在隨後的合同中採購。
  • 發射服務的合同已授予Arianespace,涉及發射5架「聯盟」號發射器(每架運載兩顆衛星)和3架Ariane 5發射器(每種運載四顆衛星)的發射。OHB衛星於2014年8月22日在法屬蓋亞那的庫魯首次發射。

合同於2010年1月26日在歐空局代表委員會與有關公司之間籤署。

2010年10月25日,代表委員會與SpaceOpal GmbH(義大利-德國合資企業)和ESA籤署了運營合同。

地面任務基礎設施和地面控制基礎設施的最後兩份採購合同於2011年6月授予Thales Alenia Space和空中巴士防務與航天公司。

相關焦點

  • 歷史:地球上最著名的中指屬於伽利略伽利萊!
    歷史:地球上最著名的中指屬於伽利略伽利萊!有一段時間,科學博物館會讓你震驚,不是因為它們可能具有一些令人著迷的科學儀器,曾經用於科學的劃時代發現,但因為它們也可能在他們的收藏中有特色,一個中指。如果這個數字屬於伽利略,你的門票可能還清了。這個遺物位於義大利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佛羅倫斯市的伽利略博物館。
  • 「毀三觀」的科學家黑歷史:拍馬高手伽利略、渣男之神薛丁格
    科學這個詞,不管是從任何方面來說都是嚴肅的,科學不能有一點馬虎,而締造科學的科學家更是在大家的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能出現在歷史中的科學家一定是用儘自己畢生的精力去為國家為世界造就了某些理論或者是發明了某些高科技的產品,他們的付出是世人看在眼裡的。
  • 還原歷史真相,伽利略真做過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最近幾天,當我在網絡上瞎逛時,我發現了一個令我感到詫異的消息,伽利略沒有做鐵球實驗。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聽到這則消息時是否和筆者一樣的震驚呢?人教版的小學課本收錄的內容,還會有假?這可是官方的權威。課文講述的是年輕的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敢於挑戰權威,並對人人都相信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所謂真理表示懷疑。經過反覆的實驗和驗證,他在人們的嘲笑和懷疑中登上了比薩斜塔,並用實驗驗證了真理。這篇文章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他對真理的執著追求。
  • 伽利略號歷史圖片獲得新生,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木衛二「混沌地形」細節
    1990年代後期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Galileo)所拍攝的3幅圖像,近期進行了再次處理,揭示了木衛二表面上多種特徵的細節。雖然伽利略號拍攝的數據已經「芳齡」二十有餘了,但隨著圖像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也一直在重新處理和解讀這些歷史圖像,創建木衛二表面更細節更全面的新視圖,為木衛二快船(Europa Clipper)的啟程做準備。
  • 望遠鏡是伽利略發明的嗎?不,但伽利略與望遠鏡和火星有一段故事
    打破這一僵局的歷史時刻,是「透鏡」功能的發明,通過不同種類的「玻璃透鏡的組合」,人類可以看到極細微的東西(顯微鏡),也可以看到很遠處的東西(望遠鏡)。伽利略正是用望遠鏡觀測火星的第一人,但這對他來說似乎無法定義福禍。這是由於他既因為用望遠鏡觀察火星、金星等星球而聞名,也因觀察後得出的日心論被囚禁。許多人以為望遠鏡是伽利略發明的,其實不然。
  • 望遠鏡鼻祖——伽利略
    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
  • 不要忘記這個為了科學在人類歷史上獨自抗爭的人——伽利略!
    導讀: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中,伽利略排名第13。我個人覺得這個排名甚至有點低,伽利略至少可以排進前十。為什麼這麼說,可以看看下文。很大人不了解伽利略的感情生活,其實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伽利略是有老婆,有孩子的。最終他們分手了。
  • 伽利略手指在義大利展出
    義大利伽利略博物館展出的伽利略手指  東方網6月9日消息:義大利伽利略博物館定於10日開館,展出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的遺物,其中包括他的兩根手指和一枚牙齒。  這家博物館位於佛羅倫斯,原名科學歷史博物館,經兩年翻修定於10日重新開館,更名為伽利略博物館。  伽利略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他用自製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天體,進而證實日心說,因而遭受天主教教會迫害。  伽利略1642年逝世時,教會禁止將他下葬於教堂等「聖地」。近一個世紀後,人們舉行儀式,重新安葬伽利略。
  • 天文學大咖——伽利略
    天文學的歷史自人類開始觀察天空,想要理解這一切以來,天文學就一直處於實踐當中了。圖解:伽利略的畫像。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圖解:朱諾號攜帶物品之一:義大利太空署提供的伽利略鋁質紀念牌,上面鐫刻有伽利略自畫像和他於1610年發現木星衛星的親筆記錄,2.8×2英寸大小,重6克。
  •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Connor Feng • 2019-08-21 11:10
  • 歷史今日,徐達常遇春,伽利略出來露面,甚至連匈牙利都要冒個泡
    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回顧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歷史就像是一面鏡子,存於我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過去的每一天,某些事都很有意義,有喜有憂,令人久久不能忘懷。對於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看的更多了解,增長知識,開拓眼界,提高人文素養!
  • 「伽利略望遠鏡」展將辦
    作為2009國際天文年的重大活動之一,於2008年10月15日開幕的「伽利略望遠鏡」展覽將一一解答這些疑問。在北京市科協、北京天文館以及義大利大學教育科研部的共同努力下,「伽利略望遠鏡」展覽將在北京天文館A館東廳展出,於2009年元月20日結束。
  • 伽利略的那些事兒
    父親對伽利略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並且發現,小伽利略非常聰明,對什麼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而且心靈手巧,一天都閒不下來,要麼畫畫、要麼彈琴,而且時常會給其他小孩子做一些靈巧的機械玩具,但對神學迷信卻一點不來電。17歲時,根據父親要求,伽利略進入了比薩大學學習醫學,可是伽利略對醫學不感興趣,疑問多的讓老師們很頭疼,所以不招老師喜歡。但伽利略對物理數學卻非常著迷,從此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便一步步的像世界走來。
  • 科學泰鬥伽利略的故事
    第二件事發生在義大利的威尼斯,45歲的伽利略走進了一家眼鏡鋪子。伽利略從眼鏡店買回了幾塊透鏡,他開始琢磨怎麼能把他們組合起來。經過一番努力,他成功了,伽利略製成了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的望遠鏡。經過一番改進,他又製成了8倍的望遠鏡。
  • 這是歷史的巧合麼:霍金生在伽利略忌日,去世在愛因斯坦的誕辰
    不,1942/1/8霍金出生,同樣1642/1/8是伽利略的忌日。愛因斯坦生於1979,逝世於1955年,在世76年。霍金出生於1942,逝世於2018,同樣在世76年。都是一個哈雷彗星的周期。的確,把所有科學家生辰放一起,去世能找出不少巧合。但是知名度和貢獻度,到了伽利略,愛因斯坦,霍金這個程度的幾乎沒有了吧?更別說有這種巧合的了。
  • 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探測器伽利略號將撞向木星
    9月21日,前後耗時25年,為人類做了14年貢獻的「伽利略」號探測器將在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們的控制下撞向木星,從而結束輝煌的太空探索生命。在美國宇航局上千名科學家的眼裡,「伽利略」號不只是冷冰冰的一個宇宙探測器,而是他們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就跟他們自己的孩子一樣!
  • 伽利略和牛頓的世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伽利略」伽利略回答道。  瑪竇說:「哪個專業的?」  伽利略說:「我是醫學系的。」  瑪竇說:「啊!真是了不起,學醫學的也能對數學如此感興趣,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偉大的醫生的!」    伽利略的臉突然一下就紅了,說:「其實,先生,我不喜歡醫學,我更喜歡數學和物理。但是我的父親希望我能成為一名醫生,我為此感到十分的苦惱。」
  • 伽利略為何死前指著天空說:「它是動的」?
    打破這一僵局的歷史時刻,是「透鏡」功能的發明,通過不同種類的「玻璃透鏡的組合」,人類可以看到極細微的東西(顯微鏡),也可以看到很遠處的東西(望遠鏡)。伽利略正是用望遠鏡觀測火星的第一人,但這對他來說似乎無法定義福禍。這是由於他既因為用望遠鏡觀察火星、金星等星球而聞名,也因觀察後得出的日心論被囚禁。
  • 理學家、數學家伽利略的成長故事
    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並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609年8月21日,伽利略展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按照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望遠鏡。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伽利略被譽為「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 、「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
  • 不動手如何證明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
    二、伽利略實驗在1590年,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做自由落體實驗。在相同高度下,他同時扔下兩個重量不同的鉛球,發現兩個球幾乎同時落地。因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認為重物會先落地的觀點。他學生維維安尼在1654年發表的《伽利略生平的歷史故事》一書中記載著這次的實驗。但是伽利略本人及其同時代的人都沒有對這場實驗的記載,因此在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