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2021年策略:多領域快速崛起,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2020-12-10 OFweek維科網

報告要點

1、本土IC設計亟待成長,精選賽道享雙重紅利

IC設計作為半導體行業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是國產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細分賽道來看,計算連接方面:5G、AIoT技術的持續滲透將帶動下遊應用百花齊放,2021年我國將進入5G新基建集中、大規模部署階段,將全面開啟5G數位化轉型。處理器晶片、無線藍牙晶片作為下遊產品的核心晶片將會優先受益。與此同時中美摩擦下,關鍵晶片國產化進程已刻不容緩,RISC-V架構開源的特點有利於國產晶片實現自主可控,中國作為RISC-V陣營的中堅力量,一直致力於RISC-V生態體系建設,隨著其深入發展未來將會加速國產晶片實現自主可控。建議關注新能源汽車、AIoT下國產主流APU、MCU以及Wi-Fi藍牙晶片廠商的發展機遇。

存儲晶片方面:NOR Flash需求繼續提升。我們認為2021年NOR Flash的需求將繼續提升,顯著的驅動力來自於:①可穿戴產品功能的提升帶來產品空間提升的需求,如未來新款AirPods有望搭載256MB的內存;②以智能電錶為代表的新興物聯網領域以及③AMOLED屏幕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大宗存儲方面,伴隨著3D NAND堆疊層數的提高,單位容量的NAND Flash的價格將持續走低;而受智慧型手機和伺服器明年需求量提升的預期影響,DRAM價格有望全年呈上升的趨勢。

模擬晶片方面:繼續把握國產替代帶來的成長性。展望明年模擬晶片市場,國內企業將繼續通過擴展新品+國產替代的邏輯繼續成長。下遊領域方面,通訊基站建設、消費電子需求提升等領域仍將是國產模擬晶片的主要增量需求。在此邏輯之下,具備更強烈國產替代需求的客戶將為模擬晶片企業帶來更好的成長性。

2、功率器件傳統應用需求穩定,新興領域為行業賦能

功率半導體用於泛電力電子領域,傳統需求增速緩慢,未來主要依靠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變頻家電等帶來的巨大需求缺口。IHS統計,國內成熟市場規模約940億元,我們經過測算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和風電四個新興純增量市場空間約200億元。短期受益於功率器件價格調漲和疫情後經濟復甦需求,長期看好新能源領域的海量新增需求。

3、半導體製造是電子行業底部支柱,國產化趨勢持續向好

整個集成電路擁有極長的產業鏈,其中製造和封裝測試環節是將IC設計方案具體落實成實物晶片的基礎,也是支撐整個電子計算機行業大生態的底部核心支柱。

代工和封測底層邏輯:5G、汽車電子、AIOT等新需求有望推動半導體行業進入新一輪景氣度上行周期,對應產業鏈中下遊製造產能和技術需求。

代工:1)短期受美國制裁影響,先進位程承壓,中長期我們看好新一代N+1工藝在增效降本方面的改善,以及下遊對14/28nm平臺旺盛需求。2)成熟製程目前產能供不應求,產能緊缺情況有望延續到明年年中,5G、新能源、消費增量需求有望快速填補新建12寸成熟工藝產線空缺。封測:封測需和晶圓製造產能匹配,預期新興需求帶來的巨大增量使封測線產能利用率維持在高位,封裝集成化趨勢推進高級封測需求。

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底層邏輯:產能擴張+國產替代趨勢給國內供應商更多機會,設備對應擴產期,材料對應擴產後期,短期受益於周期內的上行區間,長期受益於滲透率的提升。

設備:未來兩年中國大陸存儲和邏輯產能建設進入洪峰期,20/21年新增晶圓廠12/8座,國產設備龍頭技術儲備整體處於14/28納米,對接大陸新增產線技術需求,預計未來兩年設備企業盈利將持續改善,且在客戶多樣化需求驅動下逐漸豐富機臺種類,提升國際影響力和技術競爭力。材料:作為晶圓製造的日常耗材,遵循產能建設後期邏輯,材料市場需求擴容。我們認為未來材料端國產替代進程將從易到難、從低端到高端循序漸進,目前替代速度較快的是靶材、電子特氣和溼法化學品,而矽片和光刻膠相對滯後。

4、消費電子:關注智慧型手機與可穿戴的投資機會

智慧型手機方面,由於疫情的發展減緩了2020年手機市場需求的提升,2021年手機市場有望在疫苗研發順利、5G換機繼續進展的情況下迎來景氣周期。手機下遊各細分市場中,我們認為可以關注如下投資機會:光學領域的國產廠商有望逐步提高高像素的份額佔比,進而獲得業績提升;手機充電領域也非常值得關注,一方面無線充電的滲透率整逐步提升,另一方面伴隨著蘋果取消附贈充電頭,三方快充頭將成為明年重要的需求方向。

可穿戴領域來看,TWS仍為2021年明確方向,在蘋果取消隨機附贈耳機後,將會催化TWS耳機成為智慧型手機配套產品迎來更大市場空間。我們看好在可降噪等主要功能升級後安卓端市場的成長性;智能手錶方面,在疫情催化下其差異化定位屬性凸顯,看好在續航、醫療健康等技術提升後,智能手錶行業迎來拐點。

投資建議

計算晶片:晶晨股份、全志科技、寒武紀、瑞芯微、富瀚微、中穎電子

連接晶片:樂鑫科技、博通集成、瀾起科技、恆玄科技

傳感晶片:韋爾股份、匯頂科技、敏芯股份

存儲晶片:兆易創新、北京君正、聚辰股份

模擬晶片:聖邦股份、思瑞浦、晶豐明源、芯朋微、芯海科技

功率器件:斯達半導、華潤微、新潔能、聞泰科技、揚傑科技、捷捷微電、士蘭微

晶圓代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

設    備: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華峰測控、精測電子、芯源微、盛美半導體

材    料:雅克科技、立昂微、晶瑞股份、菲利華、安集科技、金宏氣體、鼎龍股份

封裝測試:華天科技、長電科技、通富微電、晶方科技

消費電子:歌爾股份、信維通信、韋爾股份、水晶光電、電連技術、藍特光學

風險提示

(1)下遊需求發展不及預期;(2)技術研發不及預期;(3)晶圓代工風險;(4)外部衝擊風險。

報告目錄

相關焦點

  • 電子行業2021年策略報告:半導體、消費電子、面板、光學
    目前國內以低端 MOSFET 產品為主,在中高端 MOSFET 器件中,90%依賴進口,國產替代空間廣闊。隨著新能源、 智慧城市建設等下遊領域的發展,IGBT 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由於 IGBT 模 塊集成度高,存在較高的進入壁壘,目前全球 IGBT 市場主要被歐洲和日本企業 壟斷,IGBT 國產化率不足 10%,以斯達半導為代表的國內廠商日漸崛起,國產 替代空間廣闊。
  • 禾望電氣大功率變頻器通過技術鑑定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原標題:禾望電氣大功率變頻器通過技術鑑定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近日
  • 「需求+國產替代」雙輪驅動 功率半導體2021年景氣度高
    □ 功率半導體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類產品。新能源汽車、5G、消費電子、工業控制電子產業發展等是功率半導體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聞泰科技加大在晶圓和封裝領域的投資,通過改造升級現有產線、加大外發代工比例、新建車規級晶圓廠和封裝廠的方式快速擴充產能。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市場再創新高,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
    在 2020 年晶圓廠密集的資本支出之 後,SEMI 預計中國大陸 2021 年半導體設備市場將小幅回落,市場規模為 168 億 美元,同比下降 7%。半導體設備市場為海外廠商壟斷,國產設備企業奮起直追。2019 年國產半導體設 備銷售額為 161.82 億元,中國大陸 2019 年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 134.5 億美元, 國產化率約 17%,具備較大國產替代空間。
  • 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原標題:電子特氣有望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   電子特氣由於其獨特的產品特性、較大的市場空間以及較快的國產替代進度,預計會成為電子材料國產化替代大潮下最早實現全面國產化替代的細分領域
  • 金宏氣體:國產替代背景下工業氣體領域的領先者
    東興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全球工業氣體市場規模超過1200億美元,中國工業氣體市場規模達到1350億元,在全球市場的佔比提高到17%。2010~2018年全球工業氣體的市場規模年均增速約9%,同期中國市場的年均增速約為16%。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工業氣體在更多領域的廣泛運用,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 2021年電子行業年度投資策略
    由於三星、小米等廠商對南亞 市場的研發、營銷等領域持續增加投入;印度本土廠商 lyf 依賴本地運營商領域 的優勢,在功能機領域推出了綁定流量的超低價功能機業務,搶佔市場份額, 導致公司在印度市場市佔率由 2017 年的 9.03%下滑至 2018 年的 6.72%。公司 堅持切合印度市場的營銷策略,根據 IDC 數據,2020 年 Q1 itel 在印度市場功 能機份額 18.6%,位列第三。
  • 電子行業2020年中期策略:消費電子、半導體、面板、MLCC
    二、半導體:大陸半導體產業國產替代大風起,迎來穿越周期的成長機遇1. 功率半導體: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國內已出現各細分領域小龍頭近年來,功率半導體的應用領域已從工業控制和消費電子拓展至新能源、軌道交通、智能電網、變頻家電等諸多市場,市場規模呈現穩健增長態勢。
  • 電子行業研究與2021年投資策略:看好四條主線
    「數字+科技」的化學變化正發生,2021 年看好四條主線隨著 TWS、智能手錶等電子終端興起,各類非電子產品電子化、簡單電子產品智能化的「電子+」 時代全面展開。我們看好 2021 年國內半導體產業鏈在「電子+」趨勢和國產替代的機遇中延續快速發展。長期來看,物聯網智能設備和汽車電子對於功率半導體和 MCU 的需求持續增長,國內晶 圓產能持續提升、產業鏈國產替代趨勢和大基金二期的支持為國內上遊設備和材料產業鏈 帶來發展機遇。
  • 電子元件: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 國產替代正當時
    原標題:電子元件: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 國產替代正當時   下遊需求旺盛   帶動功率半導體
  • 2019年中國核磁共振(MRI)設備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國產替代前景廣闊
    歷經三十餘年的發展,現階段我國MRI應用已較為成熟。MRI市場快速增長 保有量持續增長2015年全球醫用MRI市場規模為50.11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有望達到75.2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約為7%。與此同時,我國MRI市場近年來保持快速增長,MRI設備保有量從2013年的4376臺增長至2017年的8287臺,複合增速達到17.3%,市場規模接近50億元。根據前瞻測算,2018年中國MRI設備保有量約為9255臺。
  • 三環集團:電子陶瓷隱形冠軍 將受益於國產替代
    年全球陶瓷市場規模將達到1048.54億美元,市場空間巨大。邏輯二:公司將受益於國產替代先進陶瓷技術壁壘高,目前被日本、美國、歐洲佔據絕大多數份額,在電子陶瓷相關產品領域,國產化率非常低(低於10%),因為貿易等因素,為了保證供應鏈安全,國內下遊廠商願意使用更多的國內供應商產品,這種意願會越來越強烈,先進陶瓷相關產品的國產替代有望加速推進,而公司在MLCC
  • 電子元件行業: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 國產替代正當時
    下遊需求旺盛  帶動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持續增長  功率半導體應用領域廣泛,下遊需求旺盛帶動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持續增長。1)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帶動功率半導體需求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104億元。
  • 電子行業中期投資策略:5G應用與半導體齊飛
    雖然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迅猛,但目前在終端應用的核心晶片國產化率上,國產晶片佔比仍較低,由表 1 可以看出,我國在計算機系統、通用電子系統的終端核心晶片上市佔率仍接近於 0,在內存設備和顯示系統中的國產核心晶片市場才剛起步,在通信裝備方面,國產晶片已實現部分進口替代,應用處理器和通信處理器國產佔比分別達到 18%和 22%。華為事件後半導體國產替代全面提速。
  • 哪些行業需要國產替代?
    導語:在這一被「卡脖子」的領域,國產替代勢必要快速推進,重點關注有研新材(600206,股吧)和江豐電子(300666,股吧)。,對於我國而言,靶材這一領域被嚴重卡脖子,國內靶材廠商主要聚焦在低端產品領域,在半導體、平板顯示器和太陽能電池等市場還無法與國際巨頭全面競爭,國產替代勢必要快速推進。
  • 中信證券2021年股市、經濟、全產業策略來了!
    摘自《消費產業2021年投資策略:短期景氣輪動繼續,長期好賽道好公司》  13丨製造產業:從製造到智造,從中國到全球  核心觀點:  從需求空間、供給格局兩個維度分析,推薦三類投資機會:1)高成長性,高確定性的領域:光伏、鋰電池、航空發動機等產業鏈;2)新興成長的領域: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軍工電子和新材料等產業鏈;3)迎來效率變革的價值領域
  • 國產替代系列之靶材行業
    來源:每日財報作者:劉雨辰 全球的靶材製造行業主要由幾家美、日大企業把持,在這一被「卡脖子」的領域,國產替代勢必要快速推進,重點關注有研新材和江豐電子  真空狀態下,用加速的離子轟擊固體表面,離子和固體表面的原子交換動量,使固體表面的原子離開固體並沉積在基底表面形成所需要的薄膜
  • 內窺鏡行業深度報告:優選國產替代快車道,把握細分領域龍頭
    隨著微創手術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 內窺鏡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根據 Evaluate MedTech 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內窺 鏡市場規模為 206 億美元,預計 2021 年將達到 260 億美元,CAGR 為 6.0%。
  • 化工行業2021年度策略:周期重來 龍頭崛起
    9月以來在需求推動下,織造企業FDY/DTY庫存均顯著下降,盛澤樣本織造企業坯布庫存亦回落至40天水平,我們認為2021年伴隨需求復甦及低價差下滌綸行業增產減速,滌綸產業鏈景氣有望穩步回升,推薦恆力石化、恆逸石化、桐昆股份及榮盛石化  尾氣淨化材料:國六提標促尾氣淨化市場擴容,國產替代蓄勢待發  針對機動車產生的環境問題,國內持續提高相關排放標準
  • 【國金研究】電子2021年度策略:景氣向上,看好5G的新機遇
    2021年雷射行業多個應用領域趨勢向好,如5G基站、伺服器高多層板,5G手機HDI板等,新能源車及半導體需求等,國產替代節奏會進一步加快。隨著5G、AI、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安防正從傳統的視頻監控走向智能安防,從傳統的防控輔助走向效率提升的生產系統,智能安防走向千行百業。全球智能安防市場將從2018年的12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450億美元,年複合高達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