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蘭州一海洋世界的表演池裡,一條「美人魚」伴著音樂在水中翩翩起舞。她身姿優雅,時而輕盈旋轉、翻騰,時而帶起氣泡和漣漪與觀眾互動,時而又融入海龜遊魚身邊人魚共舞。這條「美人魚」名叫張晶,是一位90後女孩。
「美人魚」 定在水中舒展舞姿,看似輕鬆自然,但要克服海水的巨大壓力完成這樣的一套動作絕非易事。「這其實是一個高強度的運動。在水上感覺不到累,但是在水下就不一樣。方向、力度,節奏,表演中一處不到位,整體的觀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張晶說。
一個面罩、一個鼻夾、一套演出服,就是「美人魚」表演時的全部裝備,每次下水前張晶都要認真細緻地檢查它們。
美人魚的故事中總少不了王子,畫面右側的男生吳俊便是張晶的「王子」。在水中翩翩起舞的他們,已經相互託付了生死——在一人遇險時,另外一人的及時援手無疑是遇險者獲救的最大助力。
「有一次一個小孩隔著玻璃問他奶奶:『奶奶,這裡的美人魚是哪裡來的啊?』還把手裡捧著的爆米花捧到我面前來,太可愛了!」演出結束後張晶一般會遊過水下隧道和觀眾們互動,每每回憶孩子們又天真又興奮的表情,張晶總會笑彎了腰。
每場表演完畢,張晶和其他「美人魚」夥伴都要衝澡。因為海底世界的水和海水成分一樣,每次表演結束都要衝乾淨,以防皮膚受損。
「剛開始下水的時候,潛到深處耳朵會很疼。」回想起在西安學習「美人魚」表演的那段經歷,張晶記憶猶新。她說,當時在一個8米深的水池中練習,面臨的第一難題就是排耳壓(術語稱「法蘭佐耳壓」),因為要長期處於水下,不練好這個基本功,輕者耳朵會疼痛,重者會出現中耳炎。
演出前的早餐和午餐,張晶只能吃「三分飽」,吃多了非常影響演出質量。另外,「美人魚」姑娘們平時還要注意保持體型,生病和飲酒更是下水錶演的大忌。
「美人魚」光鮮的背後,有著罕為人知的艱辛,穿「魚尾」就是個很困難的過程,因為它不是像襪子那樣套在腳上就可以,它如同一個卡子卡在腳腕處,容易硌傷。
深入水下,與數百條魚共舞。張晶坦言:「初學時的恐懼,不止來自身邊的海水,還有水中帶有攻擊性的魚類。」最難防備的就是大海龜和「暴脾氣」紅魚,好幾次她都被海龜、紅魚咬過。但這都影響不了她對這個職業的熱愛,豹紋鯊遊過時,她還會伸手輕撫它的背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