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評估化學品安全性的動物實驗,美環保署計劃要取消……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據美國《科學》周刊網站10日報導,美國環境保護署(EPA)今天宣布,將於2035年停止進行或資助針對哺乳動物進行的研究,此舉使EPA成為美國首個為逐步停止動物研究而設定嚴格期限的聯邦機構。

動物實驗:用來評估化學品安全性

目前,EPA依靠動物實驗來評估化學品的安全性,但化學公司一直抱怨這些測試昂貴又耗時。動物保護組織也一直敦促該機構轉向非動物模型,如電腦程式和「晶片上的器官」技術等。

今年6月,EPA署長安德魯·惠勒公布一份內部備忘錄,概述了逐步淘汰該機構動物試驗的計劃,這份備忘錄於今天正式生效。

惠勒在備忘錄中寫道:「動物實驗既昂貴又耗時,而且,沒有使用動物的科學進步正讓研究人員以更低成本更快更準確地對化學物質進行評估。」

他寫道,EPA將把資源從動物實驗轉向這些「新方法」。EPA計劃2025年前將其對哺乳動物研究的需求和資助減少30%,並在2035年前消除所有對哺乳動物研究的要求和資助。

在新聞發布會上,惠勒還宣布,將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內的五家機構提供425萬美元資金,用於開發非動物方法替代目前的檢測方法。

《科學》網站的報導指出,目前還不清楚有多少動物或研究項目會受影響。EPA稱,每年提交給EPA用於毒理學研究的動物總數在2萬到10萬多隻之間。

各方反應激烈:支持VS反對

EPA此舉引發了各方激烈反應。動物保護團體「白大褂廢物項目」副總裁賈斯汀·古德曼說:「對納稅人、動物和環境來說,EPA的決定是一場決定性的勝利。動物實驗不可靠,而且有誤導性。」

古德曼說:「EPA的計劃是美國歷史上削減政府動物試驗最全面、最積極的計劃。我認為這將成為其他機構的黃金標準。」

但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資深科學家詹妮弗·薩斯則表示:「EPA的決定令人失望,停止動物實驗將使潛在的危險化學物質進入環境、進入消費品中。」

薩斯強調說,儘管科學家們在創造非動物模型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它們仍然無法與真實的動物模型相媲美。要確定一種化學物質是否會導致狼瘡等疾病,需要看到它對整個免疫系統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對培養皿中的幾個細胞的影響。如果沒有動物實驗,鉛中毒導致的學習障礙不會被發現。

據悉,EPA的科學顧問委員會將對新計劃進行監督。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用來評估化學品安全性的動物實驗,美國環保署計劃取消惹爭議
    用來評估化學品安全性的動物實驗,美國環保署計劃取消惹爭議 據美國《科學》周刊網站9月10日報導,美國環境保護署(EPA)今天宣布,將於2035年停止進行或資助針對哺乳動物進行的研究,此舉使EPA成為美國首個為逐步停止動物研究而設定嚴格期限的聯邦機構
  • 美國環保署建議限制使用四類可能有害的化學品
    美國環境保護署最近公布對4類可能危害健康和環境的化學品採取連串行動,最終或會限制該等化學品進口。環保署是行使《有毒物質管制法》賦予的監管權力,採取上述行動。雖然該署認為《有毒物質管制法》已經過時,需要革新,但仍儘量利用這套法例來達到保護人類健康及環境的目標。
  • 美國環保署局長惠勒在成本審查後放棄訪問臺灣計劃
    11月25日,據彭博社消息,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取消了下個月對臺灣的訪問計劃。在川普政府即將卸任之際,有人對此次訪問的成本表示擔憂,惠勒的訪問有可能引發對中國的憤怒。美國環保署發言人詹姆斯·休伊特周二在電子郵件中表示:「由於美國國內緊迫的國內事務,惠勒對臺灣的訪問已經被推遲。」美國《紐約時報》對,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的成本問題進行報導後,美國環保署將要求其監察長對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細節的披露進行調查。
  • 美提議增加環保製冷劑種類
    966次閱讀 作者:欣華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4年08月13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為了支持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氣候行動計劃
  • 專家:相比其它除草劑 草甘膦的安全性是最高的
    日前,在農業生物技術發展與挑戰研討會上,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徐海濱作題為「草甘膦的安全性」的報告時表示,綜合遵循國際公認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國際權威評估機構的觀點來看,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草甘膦具有致癌性。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也認為,任何除草劑不可能百分百無毒,相比其它除草劑,草甘膦的安全性是最高的。
  • 歐洲新規恢復為美妝品生產使用動物實驗,動物的胎兒被割出試驗
    據英國媒體8月30日報導,歐洲共同市場官員計劃縮減「不進行動物實驗」的美妝品範圍,且官方堅持那些備受消費者歡迎的高街所使用的化學成飛都必須在動物身上進行試驗。抗議者們則表示歐洲化學品管理局的這一決定必然性的損害了在歐盟範圍內禁止使用動物為美妝品進行試驗的禁令的效力。
  • 美國環保署重申溫室氣體危害
    12月7日,美國環保署(EPA)署長麗莎·傑克森重申溫室氣體會對公眾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威脅,呼籲政府加大清潔空氣法案執行力度,並稱美國環保署正在考慮制定新條例,以進一步限制發電廠、煉油廠
  • 呼籲應高度重視納米技術的安全性評估問題
    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已撥出200萬美元資助社會學家對納米技術的社會後果進行研究;美國環保署也得到了專項經費,用以研究納米材料對環境的影響。  2、美國非政府組織做出響應。美國NanoBusiness Alliance成立了調查納米技術對環境影響的「HealthandEnvironmental IssuesTaskForce」協會。
  • 美國環保署發現三種有機磷殺蟲劑對眾多物種具有風險
    繼美國環保署公布毒死蜱、二嗪農和馬拉硫磷的生物學評價報告草稿後,根據瀕危物種法案(ESA)規定,該機構又發布了毒死蜱、二嗪農和馬拉硫磷的最終生物學評價報告,更新了「作用效果測定」的內容。   評價報告顯示,在列出的超過1800種物種中,約97%物種可能受到合法使用的毒死蜱和馬拉硫磷的不利影響,78%可能被二嗪農危害。
  • 美環保署政策遭批
    據英國媒體6月18日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農業和消費者服務部近日批准一項「滅蚊」計劃,準備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通過交配降低蚊群中雌性蚊子的數量,以達到減少蚊子叮咬傳播疾病的目的。但這一計劃遭到環保組織的強烈反對。
  • 解放軍連續11天亮劍後,美高官取消「訪臺」
    近段時間,美臺加緊勾連,令臺海緊張局勢不斷升溫。繼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副國務卿克拉奇相繼「訪臺」後,島內近期大肆炒作美國環境保護署長安德魯·惠勒也將來臺。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日前聲稱,這是自己去年就致電「誠摯邀請」的,「象徵臺美之間的友好關係」,臺灣民眾「會感到振奮」。
  • 美國環保署首次承認溫室氣體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
    美國環境保護署17日發表初步研究報告說,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引起空氣汙染,「危害公眾健康和福祉」。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就溫室氣體和人體健康關係作出正式表態。此前,布希政府對於「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的科學性表示懷疑,並以「減排會危害國內經濟」為由,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不願在美國內強制限制發電、汽車等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 「環保大使」?取消多項環保政策的川普:中俄印等國不注重環境
    ",甚至自封"環保"大使。川普表示,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星球,然而只有美國注重環境保護,這樣的代價對美來說是昂貴的。川普講話期間,中俄無辜中槍,川普指責中國、俄羅斯、印度等國正在冒煙,不注重環境保護。
  • 美國環保署:溫室氣體確實危害人類與全球氣候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倡言新能源,美環境保護署17日宣布,溫室氣體汙染源確實是人類健康與地球氣候的重大危害。這項聲明等同是歐巴馬政府推動立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背書。     環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主管傑克森(Lisa P.
  • 如果中國全面禁用動物實驗,化妝品公司怎麼辦?
    答案是動物測試。不過現在也有了新方法,可以在「人造皮膚」上做測試。「實際上,運用人造皮膚體外測試的方式來評估化妝品原料和產品的功效性與安全性比建一個動物房進行動物測試的成本更低,並且效果更好。」歐萊雅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的蔡臻子博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 史上最齊全的危險化學品分類數據源
    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2008年)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大典(Ⅰ-Ⅲ卷).中國石化出版社(2010年-2012年)石油化工危險化學品實用手冊.中國石化出版社(2006年)危險化學品活性危害與混儲危險手冊. 中國石化出版社(2009年)《有害化學品安全手冊》.
  •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突然取消「訪臺」 蔡英文當局須認清新變局
    接著,美軍印太司令部J2少將情報處長史達曼「訪臺」曝光,令美方覺得有違首長的人身安全,因此緊急喊卡;昨日晚間臺媒報導稱惠勒也突然宣布取消訪問,臺當局相關單位近日也正徹查洩密來源。一位深諳外交圈人士指出,惠勒取消行程不會是臺灣阻攔,而是美方主動決定。
  • 美藥企跳過疫苗研發關鍵實驗環節是什麼情況?美專家認為...
    美藥企跳過疫苗研發關鍵實驗環節是什麼情況?美專家認為沒必要! 2020-05-18 17:56:06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美藥企跳過疫苗研發關鍵實驗環節是怎麼回事?
  • 港警在水塘查獲59支高危化學品 水務署:水質沒異常
    香港警方5日指出,較早前有暴徒於大學實驗室盜取大批危險化學品,並存放在城門水塘附近。警方5日在城門水塘4號燒烤場附近檢獲59支,合共約137公升的危險化學品,當中部分屬高腐蝕性或易燃性,若不慎接觸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