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百科全書》是怎樣煉成的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經過1055名專家學者歷時5年編纂打磨,「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中國氣象百科全書》近日由氣象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我國首部大型氣象百科全書,全面記錄展現我國氣象事業發展歷程、科學進展和業務特色,填補了歷史空白。   

  中國氣象報記者 孫楠

  當時農業、水利 都有自己的百科全書,唯氣象界沒有。這個空白要填。

  564萬字的《中國氣象百科全書》(以下簡稱《全書》)於2017年2月底呈現在世人面前,完成了幾代氣象人的心願。

  《全書》 編纂工作2011年年底啟動,1055名專家學者歷時5年編纂打磨。如果從編纂《全書》這一念頭萌芽算起,要追溯到1997年。歷經20年,耗費幾代氣象人心血,終於面世,實屬不易。

  1997年,時任中國氣象局名譽局長鄒競蒙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改版相關會議,他隨即拍板決定,氣象界需要自己的百科全書。

  國際上,人們往往把編纂百科全書作為衡量國家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當時,國際上最有名的氣象百科全書是美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大氣科學百科全書》,其次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天氣和氣候百科全書》。

  在國內,《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按照學科分類,編寫了 《大氣科學、海洋科學、水文科學卷》,涉及到大氣科學的條目有347條,共約50萬字。但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的改版方案中,涉及大氣科學的條目減少為293條,字數減少為30萬字,並分散到按字母分類編排的31卷主卷中。且當時,農業、水利都有自己的百科全書,唯有氣象界沒有。

  鄒競蒙感觸頗深,他和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溫克剛都覺得,這個空白要填。1998年,鄒競蒙牽頭組成了編委會,親自掛帥,擔任編委會主任,原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馬鶴年擔任常務副主任,著名氣象科學家葉篤正、陶詩言擔任顧問。經過時任氣象出版社社長毛耀順的各方協調,1999年,《全書》經新聞出版署批准,列入國家「九五」重點圖書出版計劃。

  重啟中斷多年的編纂工作,是件要下「壯士斷腕」決心才能做成的事。

  氣象出版社編審陶國慶全程參與了《全書》出版工作。他回憶,在1999年2月第一次編委會後,《全書》初步被分為11個分科,約2200條目。

  但編纂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到2003年收集1600多條目後,專家對《全書》定位有了分歧,尤其是對其中《氣象事業管理》分科提出疑問。

  有學者認為,既然是百科全書,就要著墨科學問題;另一些專家則認為應編纂一部以大氣科學為基礎、氣象事業為主線的百科全書。

  雙方爭執不休,加上隊伍組織難等原因,2005年,編纂工作一度中斷。

  陶國慶回憶,到2009年,他還不斷接到電話,有人詢問這部「風風火火」的書為何沒了動靜,也有作者詢問書稿下文。

  就在那一年,中國氣象局下定決心重啟《全書》編纂出版工作。

  重新確定《全書》定位,是當時最重要的問題。雖然意見不能完全一致,但總編委認為,國際上氣象百科全書已將大氣科學的條目寫得非常清楚,難以超越;另一方面,氣象百科全書不等於大氣科學百科全書,應記錄事業發展。

  這是一件要下「壯士斷腕」的決心才能做成的事。經過反覆爭論、交流、協調,《全書》「起死回生」。它被定義為,「一部以中國氣象事業發展為主線、以大氣科學為基礎、以氣象業務為重點的專科性百科全書,既是面向各類讀者集科學性、資料性於一體的工具書,又是面向社會大眾傳播氣象知識的科普書,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記載氣象事業發展的典籍書」。

  這也是為何,當今人們看到的《全書》很有特點,它的《氣象科學基礎卷》不是簡單的科學知識摘錄,而更多強調了在監測預報服務上的應用。

  2009年12月29日,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拍板說,《全書》必須繼續寫。那一年,氣象出版社開始申請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到2011年,獲得新聞出版總署批准。該書同時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2011年11月15日,鄭國光擔任《全書》主編,原副局長王守榮擔任常務副主編、協調指導小組組長。

  用1個月編審560多萬字。這樣的節點闖過好幾個,《全書》終於面世。

  確定《全書》定位只是第一個重要節點。完成編纂工作,要闖的「關」還有很多。用王守榮的話說,2011年退休後,他只做了這一件事。

  人們常說,在所有的圖書裡面,百科全書最具結構性思維,是知識的梳理和分類,所以確認書的框架是第二個重要節點。

  《全書》協調指導小組認識到,如果只是所有專家聚在一起,曠日持久地討論,是不可能衝過這個關卡的。所以大家決定,抽調骨幹,分卷、分科、分條目,迅速拿出第一稿,讓工作持續下去。他們將《全書》主卷分為《綜合卷》《氣象科學基礎卷》以及《氣象服務卷》《氣象預報預測卷》《氣象觀測與信息網絡卷》三個業務卷。協調指導小組確定了「框架滾動更新」機制,根據實踐情況調整框架,直到定稿。

  撰寫工作從2013年 開始,某些章節理論強,編寫難度大,協調指導小組經常往返各個城市協調。陶國慶回憶,在動力氣象篇章,協調指導小組最終找到北京大學教授劉式適,不會用電腦敲字的老先生用小楷字體,一頁頁寫出來,提交稿件。

  到2013年下半年,《全書》第一稿正式出爐。而編審和修改稿件也是極為複雜的。

  《全書》一共修改了6稿,第一稿是同分科的作者自己改;第二稿是每一科集體修改,保障統一和權威;第三稿才放在卷裡編審修改,而每卷都配有專家諮詢組;第四稿由每卷編委組織同行專家修改;第五稿由總編委組織專家編審修改。王守榮說,到了這一稿,大傢伙兒才有了譜,開始召開大規模、高層次的專家評審會,可謂「醜媳婦終於見了公婆」。最後終於到了「大統稿」環節,所有分卷收攏為「一支筆」,將風格統一。回頭看,最終條目數量由設計框架時的4000多個變為1633個。

  王守榮和協調指導小組成員趙同進、韓通武等,閱讀了好幾遍560多萬字的書稿。字斟句酌,有時會進行較多修改。他記得,為了趕進度,編委們在一個月內修改完全部書稿,每天起床後翻開書稿,一直看到熄燈睡覺,時常覺得喘不過氣來。

  2016年5月5日,總編委終於定稿,交付出版社。

  回憶起來,無數人付出了辛勞努力,才最終成就了氣象界百科全書。

  如今,《全書》面世。在2017年2月24日召開的編纂總結會上,王守榮代表協調指導小組發言。他說,編委會加強領導是《全書》面世的根本,高水平作者和諮詢隊伍是關鍵。

  回憶重啟工作的五年多,主編鄭國光每年至少主持召開一次辦公會,他和副主編、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經常聽取協調指導小組和各卷編委會匯報,解決困難。各卷主編均由中國氣象局相關業務分管領導兼任,並抽調事業單位的專家型領導擔任第一副主編。

  王守榮回憶,《氣象服務卷》主編、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對每個條目都絲毫不馬虎,她提出「什麼叫公共氣象服務,什麼叫專業氣象服務,這些概念必須釐清」,而後編委會組織院士專家進行討論。討論中遇到多如牛毛的問題,如氣象服務改革如何才能寫到位,幾經爭論,最終確定從氣象業務改革寫起,還需要把氣象部門六次氣象服務改革會議的內容反映進去。

  全書總編委和協調指導小組顧問溫克剛、秦大河、馬鶴年、劉英金、駱繼賓全都盡心盡力,他們有的在評審會議前密密麻麻地寫滿好幾頁提綱,有的則是帶病評審稿件。另外,在1055名撰稿人中,無論是高層新老領導、院士及專家,還是氣象業務、科研、教育骨幹,都付出了努力。

  除此之外,王守榮認為,廣泛參與是基礎,農業、水利、民航、鹽業、軍隊等有關部門,大氣所等氣象科研單位,北京大學等氣象教育單位,中國氣象局相關內設機構及直屬事業單位都鼎力支持,給予人力物力支持。猶如《全書》副主編、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在《綜合卷》前序中寫的那樣,氣象學「首先為防災減災服務,其次為農業、水利、航空、軍事、海洋等事業服務」。

  如此這般,才成就了《全書》。

 

  《中國氣象百科全書》主要內容

  《綜合卷》

  主編 鄭國光

  氣象事業

  氣象機構

  氣象業務

  氣象科學研究

  氣象人才隊伍與教育培訓

  氣象法律法規

  國際與地區氣象合作

  地方氣象

  氣象文化與科普

  氣象代表人物

  氣象學是以大氣為對象研究天氣和氣候等的科學,同時,它密切聯繫為人類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實踐,也是一門應用科學。

  《氣象科學基礎卷》

  主編 許小峰

  綜論

  大氣物理

  大氣化學

  動力氣象學

  天氣學

  氣候學

  應用氣象學

  大氣科學是研究地球大氣中各種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演變規律,以及利用這些規律進行預報的科學。

  《氣象服務卷》

  主編 矯梅燕

  氣象服務

  決策氣象服務

  公眾氣象服務

  專業氣象服務

  專項氣象服務

  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防禦

  農業氣象

  人工影響天氣

  雷電防護

  氣候可行性論證

  氣象服務是氣象事業的立業之本,是氣象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提供更加優質的氣象服務是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惠及人民群眾的重大措施,是廣大氣象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氣象預報預測卷》

  主編 矯梅燕

  預報預測業務

  天氣預報

  數值天氣預報

  氣候預測

  氣候變化

  氣候資源評估與開發利用

  大氣環境監測和預報

  空間天氣與預報

  氣象預報預測是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的總稱,是氣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氣象預報預測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公共品。

  《氣象觀測與信息網絡卷》

  主編 於新文

  氣象觀測

  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氣象衛星觀測

  氣象雷達

  氣象資料和產品

  氣象信息網絡

  氣象高性能計算

  氣象觀測是科學和技術相結合的氣象學分支學科,它的創新發展往往成為氣象學的重要標誌,是開展氣象預報預測服務和科學研究的基礎。

  《索引卷》

  本卷分為條目標題漢字筆畫索引、條目英文標題索引、內容索引三種,為了方便讀者分類閱讀,《索引卷》還將其他五卷的目錄也一起列出。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7年3月1日三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百科全書·科學基礎卷》通過評審
    中國氣象報記者欒菲報導 9月28日上午,《中國氣象百科全書》編委會在京組織召開《中國氣象百科全書·科學基礎卷》(以下簡稱《科學基礎卷》)專家評審會。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中國氣象百科全書》編委會副主任許小峰出席評審會。
  • 氣象局:首部大型氣象百科全書出版
    千餘名專家學者歷時5年編纂我國首部大型氣象百科全書出版全面記錄展現氣象事業發展歷程及科學進展記者2月24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經過1055名專家學者歷時5年編纂打磨,「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中國氣象百科全書
  • 氣象局:我國首部氣象百科全書編纂工作啟動
    《中國氣象百科全書》編纂工作啟動,這是記者11月15日在該書第一次總編委會會議上了解到的。該書是我國氣象行業的首部百科全書,將在傳播氣象知識、體現氣象業務、提高公民素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要求增強《中國氣象百科全書》條目框架、分類的準確性;加大氣象科普力度,增強可讀性;科學組織,明確責任,切實推進編纂工作的順利進行。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藝術典型。我今天想說明的既是真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想說明廣義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由於整個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我們能利用的物質主要來自於地殼。
  • 探訪丹東阿里郎 「雞血培訓」是怎樣煉成的
    探訪丹東阿里郎 「雞血培訓」是怎樣煉成的 (5/6) "← →"翻頁
  • 操控是怎樣煉成的(一) 後傾角的玄機
    操控是怎樣煉成的操控是怎樣煉成的如果以上比較晦澀難懂的術語還無法讓你明白其中的奧妙,那麼我只能拿出殺手鐧:無助力、1:1轉向、全敞篷的自行車和摩託車來舉例了。操控是怎樣煉成的操控是怎樣煉成的總結:實際上由於轉向助力尤其是電動助力轉向日漸多見的原因,轉向後傾角對於轉向力度和高速穩定性的差異表現貢獻已經日漸減弱,而對於轉向回饋依然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車型在這方面的設計取向有所不同,消費者也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駕駛習慣選擇合適自己的車型。
  • 2019年中考語文備考名著考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主要內容     1、故事梗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品以作者自己的經歷為基礎,通過描述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從一個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過程,展示了俄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過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恢復時期的廣闊畫面。
  • 邢鋼積極參與全民科普 講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邢鋼積極參與全民科普 講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20-11-30 09:28:00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
  • 2020年中考語文基礎知識: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第一部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導讀     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_1936),蘇聯著名的布爾什維克作家,自他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問世以來,他就同書中的保爾.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萬千萬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 經濟觀察:中國外貿「全球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原標題:經濟觀察:中國外貿「全球第一」是怎樣煉成的?   14日,中國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績單:全年進出口總值超過3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出口總值達17.93萬億元,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成為全球貨物貿易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更加鞏固……   用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的話說,2020年中國外貿
  • 【大洋科考40天】⑩:海底「黑煙囪」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金記者」2月15日從模里西斯出發,乘坐「向陽紅10」船,開啟為期40天的中國大洋科考第43航次第三航段。印度洋時間2月24日,順利抵達位於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此番「向陽紅10」船遠渡重洋,其實主要是為了探尋20世紀最激動人心的科學發現之一——「黑煙囪」。
  • 「墨子號」是怎樣煉成的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墨子號」是怎樣煉成的為了這一天,中國的量子物理學家們,已經準備了10多年。量子通信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等多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一直得到國際上的高度重視,各國間競爭非常激烈。「墨子號」的成功研製,不僅是中國量子保密通信領域「殺手鐧」技術研發的重大突破,也是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的重要創新,它有望使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最安全的通信手段」具備覆蓋全球的能力。
  • 百科全書
    古希臘學者羅納爾多曾編寫過全面講述當時學問的講義,被西方奉為「百科全書之魔」,中國漢初的《爾雅》,是中國百科全書性質著作的淵源。中文「百科全書」一詞是20世紀初才出現的。歷史淵源百科全書之父: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曾編寫過全面講述當時學問的講義,被西方奉為「百科全書之父」,中國漢朝初年的《爾雅》,是中國百科全書性質著作的淵源。中國古代的類書是一種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彙編。也有學者認為中國明朝的《永樂大典》是最早的接近現代意義上的百科全書。中國百科全書:中國的百科全書是20世紀初由西方引進的書體。
  • GSAA「研究生是怎樣煉成的」系列講座-工學院專場
    GSAA「研究生是怎樣煉成的」系列講座第二場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專場來啦!!!「研究生是怎樣煉成的」系列講座 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專場大咖與你在線聊王怡雯教授王怡雯教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從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 從《不列顛百科全書》到《中國大百科全書》
    二、我對「百科全書」的認識    雖然我投入百科全書工作已有十餘年,但我對編纂百科全書,所知仍然甚少,認識仍然膚淺。過去我雖然做過幾十年的編輯,但我沒有做過百科全書的編輯。不過我和《中國大百科全書》還是緣分不淺。《中國大百科全書》(二版)在立項之前,我和百科社的有關同志到國務院秘書局去商量立項的事,這是第一次。
  • 島內外氣溫差異明顯 「冷熱不均」的廈門是怎樣煉成的?
    島內東渡氣象觀測站屬於低海拔地區,昨日上午9點測得氣溫29.7℃,而位於中海拔的上陵村(海拔328米),測得的氣溫則是28.8℃,到了海拔近1000米的高海拔氣象站軍營村,測得的氣溫則低至22.9℃。  氣象專家分析,廈門夏季氣溫差異主要是海陸風和海拔差造成的。海陸風主要影響島內和島外的溫差,而海拔差則影響山地和平原地區的溫差。
  • 冥河:暗影大師視頻攻略 論刺客是怎樣煉成的(4)
    冥河:暗影大師視頻攻略 論刺客是怎樣煉成的(4) 發布時間:2014/10/09 14:50:00
  • 世界科幻「三巨頭」,是怎樣煉成的?
    自小對科幻的追求、紮實的科學基礎,以及親身的經歷,造就了他們,讓我們不妨看看這三位巨頭是如何煉成的?不僅僅是科幻家,也是科學家、未來學家!阿西莫夫一生著書近500本,《基地系列》、《銀河帝國三部曲》和《機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譽為「科幻聖經 」,曾獲7次雨果獎、3次星雲獎,為後續眾多的太空系列小說、電影鋪平了道路。
  • 鐵是怎樣煉成的——高爐煉鐵
    鐵到底是怎樣煉成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工業冶鐵的實驗過程。審核人:李繼良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 記者是怎樣煉成的
    按語:這是一篇於幾年前,受中國青少年作家網之託,讓我講講「記者是怎麼煉成的」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