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摺疊人」。
切斯特菲爾德曾說:「疾病是加在悲慘的人生上的賦稅,有的人納稅多一些,有的人納稅少一些,但每個人都要納稅。」
這麼一看,李華顯然是一個納稅大戶,在至今為止47歲的人生裡,他有23年沒能用自己的雙足踏實過這片土地。
左圖為正常人骨架模型,右圖為李華的骨架模型
1992年,19歲的李華經常被家長和老師批評不好好走路,其實是他總覺得自己膝蓋和大腿根疼,導致走路上腿腳不是很方便。
後來李華和家裡人說了去看醫生,村裡的赤腳大夫只當是關節炎,給打了幾針。本以為幾天就會好的小病,誰也沒想到過了堪堪4年,李華病情嚴重到只能坐輪椅出行了。
也正是因為病情嚴重了,一家人才醒悟過來四處問醫,最後得出了「強直性脊柱炎」這個結論。
強直性脊柱炎,大家對這個病並不陌生。
知名病友周杰倫、張嘉譯先生早就把這個病帶入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但很多人只知道這個病號稱「不死的癌症」,發作起來會讓周杰倫直不起腰,讓張嘉譯這樣實力派演員在所有戲中都保持同一個走姿,但是不知道這個病能把一個人活生生地摺疊起來。
脊柱根本不受李華的控制,執意要把他整個人折彎、再折彎。
起初他還能拼命歪一歪頭,斜著眼睛透過縫隙看到一條窄窄的世界。再後來他的兩隻眼睛已經不對稱了,狹小的縫隙讓他吃飯都很艱難,每次扒拉不了幾口的飯讓他的胃逐漸收縮。
他的肚皮再沒見過陽光,夏天讓這一切變得更加痛不欲生,肚皮在汗液的滲透下開始發炎糜爛。發展到現在,這不死的癌症可能真的會要了李華的命……
李華還是幸運的,骨科手術技術不斷進步,他被摺疊23年的人生現在有機會得以打開。
因為手術之複雜、病況之罕見,不僅是脊柱骨病科、麻醉科、感染控制科,甚至呼吸內科、放射科、護理科等科室都需要派醫生來觀察協作,深圳大學總醫院可以說是舉整個醫院上下之力去收治這個病人。
4個月、4場手術之後,李華像一個孩子一樣,重歷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學走路。
每一個參與過這場手術的醫生都說,這是他們從業以來遇到過最難的一場挑戰。
這場挑戰固然贏得漂亮,但是對於這個疾病的成因、預防、治療,先進的醫學還是沒能給出答案,只能從過往的茫茫病例中窺探一二:
首先,強直性脊柱炎與遺傳高度相關
這個病和HLA基因有很密切的關係,而HLA基因是和人體自身免疫相關的。
很不幸,強直性脊柱炎就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把骨骼、肌肉當做外來的「敵人」拼命攻擊,才導致了疾病的發生。
並且它的遺傳度高達90%-97%,有明顯的家族傾向。患者的子女或親兄弟姐妹的患病風險,是普通人的69倍之多。
即使隔了一代,患者的孫子孫女或者外甥、侄女這些二級親屬,風險也是平均值的16倍,表兄妹之間,風險也比尋常人高數倍。
周杰倫就是家族中有這個遺傳基因的存在,他的叔叔就患有強直性脊柱炎。
據周杰倫的好友劉畊宏透露,在發作的時候,周杰倫甚至不能像平常人一樣躺下,只能坐著睡覺。
趕上開演唱會,疼痛讓他完全沒辦法正常進行表演,只能不斷地用止疼藥和封閉針撐完全場。
除遺傳原因以外,強直性脊柱炎也有可能因為後天環境因素形成
我們知道內分泌失調會導致新陳代謝障礙,影響到人體平衡。鈣、鐵、鋅微量元素缺失,導致骨質減弱,最終就有可能誘發強直性脊柱炎。
亦或是患者經常在潮溼環境生活,本身患有生殖系感染、通過淋巴散播到骶髂關節和脊柱,繼而產生強直性脊柱炎。
張嘉譯就是因為年輕時候拼事業太要強,有9年的時間接武打戲都不願意用替身,直接往水泥地上摔,加之劇組拍戲環境惡劣的情況也常有。
最後就落下了這個毛病,導致現在走路直不起腰,常年駝背且走一步路都要晃三下。
強直性脊柱炎還和性別因素有關
據統計,強直患者男女比例為(2-3):1,這個疾病表現出了非常嚴重的重男輕女。
且男性發病年齡普遍比女性早6歲,病狀更重。多見於整個脊柱受累,致殘率也比女性高出很多。
反而女性患者在發病數年之內很少出現異常,無症狀緩解期有時能達數年之久,但女性患者在產褥期會加大感染可能。
這個病雖然不致死,但是發作起來非常痛苦,還不能根治。
很多人為了自己能夠不癱瘓,只能依靠注射生物製劑來緩解痛苦,然而這個生物製劑每月花費在5000到1萬多元,即便降價以後也要每個月花費2000多。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病醫保能報銷麼?
答案是:部分能,部分不能……
還是得強調這個病沒法根治,只能維持。所以很大程度上要長期依賴藥物,而上面提到的生物製劑是見效快、鎮痛效果好的典範,常用的產品如下:
阿達木單抗
英夫利西單抗
依那西普
戈利木單抗
根據查詢【中國醫療保險官網】的【醫保藥品目錄】,發現:
【英夫利西單抗】是在報銷名錄內的,而且可以做到全國範圍的報銷
【依那西普】雖然也在報銷名錄內,但僅適用於西藏地區的醫保
【阿達木單抗】和【戈利木單抗】都沒被列入在名錄當中,所以查詢不到
既然【英夫利西單抗】做到了全國普及,我就去特地查了查這個藥的情況,過程不提了,直接給結論:
這個藥的安全性相對更高一些
但這個藥容易讓人體產生抗藥性,導致藥效失靈,存在用【阿達木單抗】等同類藥品接替治療的情況
所以,到了實際治療中,具體用哪個藥還得看當時的情況和醫生的判斷,如果剛好趕上可以用【英夫利西單抗】又沒出現抗藥性的話,醫保是能幫忙報銷的,哪怕它本身很貴,但能少花點總歸是好事。
當然了,所有的藥品都並非完美,生物製劑也是如此。上述4種都不可避免會讓使用者增加感染疾病的風險,國內最突出的兩個就是B肝和結核。
那麼,為了減少副作用,醫生可能會開一些其他藥物進行補足,那麼這些起「打補丁」作用的藥品是不是都在社會醫保報銷名錄裡也是未知數……
對於以上那些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高額費用,能有效規避的最好方法就是趁健康時提早配置好一份【商業醫療險】,因為【商業醫療險】是不在乎報銷名錄的,它只負責把錢這個事解決到位。
病,未必會是同一個病,但是用藥時產生的各種情況都是相同的。
社會醫保報銷的最大不確定性並不是無法全額報銷,而是有不少行之有效的藥品壓根就不在可報銷的範圍內……
END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小司淘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