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縮葉病有哪些症狀,如何防治效果好?

2020-11-22 騰訊網

  說到桃的縮葉病,在2015年之前我了解的很少,儘管自己是學習果樹的,因為畢業後一直在山東從事果樹技術推廣,這種病害在山東很少發生,在南方發生較重。具體了解到這病害的嚴重表現是在2015年4月受貴州一農業部門邀請去遵義果園看到這病害。最近認識的果友有發來圖片,諮詢桃縮葉病該怎麼防治效果好?結合自己了解及通過網絡指導果農防病的情況做個介紹。

  2015年4月在遵義餘慶松煙鎮調查桃開心形改造及縮葉病發生情況

  在山東費縣桃園沒有發現桃縮葉病的發生

  (1)桃縮葉病發生範圍

  桃縮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19世紀初歐洲首先報導,我國最早記載是19世紀末。在我國各地都有發生,尤以春季潮溼的沿江河湖海等局部地區發生嚴重,內陸乾旱地區發生很少,從地理位置來看,長江流域一帶及往南發生的較多。最近發來桃縮葉病問題的果友有貴州、四川、重慶、湖南、廣東等地的朋友。

  (2)桃縮葉病危害症狀

  桃樹縮葉病是常見的春季病害,今年發生與南方花期前後雨水多,病害流行引起春梢葉片腫脹皺縮,嚴重時病葉乾枯脫落,引起二次萌芽展葉,削弱樹勢,影響當年產量和次年的花芽分化,很多果農深受其害。縮葉病到底是什麼症狀,有什麼表現?

  桃縮葉病,病原為畸形外囊菌,屬真菌子囊菌亞門外囊菌屬。主要危害幼嫩組織,春季開花長葉後為高發期,其中以嫩葉為主,嫩梢、花和幼果亦可受害。春季嫩葉剛從受侵芽鱗抽出即可受害,表現為病葉變厚膨脹,捲曲變形,顏色發紅。隨葉片逐漸展開,捲曲程度也隨之加重,病葉明顯腫大肥厚,皺縮扭曲,質地變脆,呈紅褐色,上生一層灰白色粉狀物(即病菌的子囊層)。以後病葉變褐、枯焦、脫落。落葉後,腋芽萌發抽出的新葉不再受害,但常引起夏芽生長,出現二次梢,枝條不充實,易受凍害。枝梢受害呈黃綠色,病部肥腫,節間縮短,葉片簇生,嚴重時病梢扭曲,生長停滯,最後整枝枯死。花及幼果受害,花瓣肥大變長,大多脫落;病果畸形,表面龜裂,容易早落。

  這是危害桃葉片的典型症狀

  桃縮葉病發生的桃園出現桃子受害的情況

  (3)縮葉病發生的規律是怎麼樣的?

  首先看看病菌在哪裡居住越夏和越冬,病菌主要以子囊孢子在桃芽鱗片和樹皮上越夏,以厚壁的芽孢子越冬。芽孢子也可在土中越冬。翌年春桃樹萌芽時,芽孢子萌發,直接從表皮侵入或從氣孔侵入正在伸展的嫩葉,進行初侵染。孢子大多從葉背面侵入葉組織。侵入葉肉組織中的菌絲大量繁殖,分泌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刺激寄主細胞異常分裂,使胞壁加厚。葉肉柵狀組織的細胞作垂直方向分裂,海綿組織則向水平方向分裂。表皮細胞主要是向水平方向分裂,很少作垂直方向分裂。因此,病葉較正常葉片大2倍以上,葉肉變厚,皺縮、變色、質脆。發病中期,病葉表面出現灰白色粉狀子囊層,產生子囊孢子和芽孢子,條件適宜繼續芽殖,偶爾發生再侵染,但危害不明顯。一般不發生再侵染。病害一般在4月上旬展葉後開始發生,5月份為發病盛期,6月以後氣溫升至20℃以上病害即停止發展。

  這是展葉後不久發現的縮葉病危害表現

  低溫高溼的氣候條件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春季桃芽膨大和展葉期,由於葉片幼嫩易被感染,如遇10~16℃左右冷涼潮溼的陰雨天氣,往往促使該病流行;春季溫暖乾旱則發病較輕。氣溫超過25℃,不利於病菌的生長,而且葉組織對病菌的抗性也增大,病害發生少。一般沿江湖地區和地勢低洼的果園發病重。

  花期及以後連續降雨,溼度大,容易引起縮葉病的發生

  桃樹展葉前後如雨水多、溼度大,加之氣溫低,病害發生就多;由於病菌在樹枝上可殘存1年以上,如頭年病重,其殘留的病菌也多,翌年病菌侵染的勢頭也大。

  在南方調查發現,凡是雨水多就發生嚴重

  (4)關鍵防治時期和措施

  如果去年你的桃園縮葉病發生,今年一定要做好預防,縮葉病預防的兩個關鍵時期:桃花芽露紅而未展開和展葉期。桃花芽露紅而未展開用潰腐靈或靚果安或寧南黴素或枯草芽孢桿菌噴霧,能有效殺滅越冬菌源,減少縮葉病病菌,降低縮葉病發生概率。當然在花露紅前要噴石硫合劑是關鍵的。展葉期菌源從冬季休眠狀態轉入春季活躍繁殖狀態,菌源比較集中,這個時候用藥能大大降低菌源基數,降低後期發病概率。

  坐住果後是及時用藥的關鍵點

  發病初期及早摘除病葉,剪除病梢、病果,集中燒毀處理。

  桃樹縮葉病周年預防防治方案如下,供果農朋友參考,裡面涉及的藥供參考,大家可以根據當地情況靈活選擇。

  1)萌芽前半個月:使用潰腐靈60-100倍液+有機矽進行全園噴施,殺滅病菌,營養樹體。當然這次可以應用石硫合劑。

  2)開花前,露紅期:使用靚果安300-500倍+有機矽噴霧一次。(保花)

  這個狀態是花露紅關鍵的用藥期

  3)展葉期:使用2%寧南黴素的500倍+有機矽噴霧2次,每次間隔10天;其中一遍聚肽蛋白液400倍。

  4)第一次生理落果期:使用枯草芽孢桿菌10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矽噴霧。(保果)

  5)果實生長期:使用70%甲基硫菌靈600倍+有機矽噴霧2-4次,每次間隔10-15天;病害高發期復配大蒜油1000-1500倍;生長勢弱的可復配沃豐素600倍。

  6)秋季採果後:使用潰腐靈200-3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矽進行噴霧1次。

  7)落葉2/3後,使用潰腐靈60-100倍液+有機矽進行全園噴施,殺滅病菌,營養樹體。

  建議南方的朋友結合高光效樹形改造通過合理修剪進行預防縮葉病

  這是遵義果農修剪改造的桃園,幾乎就再發生桃縮葉病

  果農很辛苦,朋友們記得在右下角點下【在看】以示鼓勵!

相關焦點

  • 桃樹常見病害發生規律和綜合防治措施
    除此之外,在桃樹種植過程中,若是種植管理不當也會導致病菌性穿孔病的產生,比如施肥以及排水等方面管理不到位,都可能會導致病菌的產生。 3、桃縮葉病。 在產生桃縮葉病後,桃葉會出現腫大以及皺縮等現象,通常情況下會變為黃綠或淺紅色,發病位置還會產生白色的霜狀物。
  • 桃樹幼果腐爛變壞怎麼回事?桃果褐腐病如何防治?一看就明白!
    桃樹在我國的種植非常廣泛,南北方都有種植。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桃樹病、蟲害發生嚴重,尤其是桃褐腐病的發生,嚴重降低了果實的產量和質量。然而因為有些桃農朋友管理跟不上,不少地方重栽輕管,病蟲害防治技術落後,抓不住關鍵時期,盲目的增加用藥次數和濃度,但對褐腐病的防治並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
  • 消滅桃樹上的蚜蟲用什麼藥效果好?前期防治措施要果農做到位!
    桃蚜是桃產區常見的害蟲,它是桃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嚴重影響了桃的品質和產量,給桃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進入5月份,是桃蚜危害的高峰期,小桃蚜已成為桃農最頭疼的害蟲,一旦前期防治不到位,而桃蚜的危害又不能控制在危害中間,就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即使將消除桃蚜的農用藥物一次性使用,效果仍不理想,那麼,如何治療桃樹上的蚜蟲呢?桃蚜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 桃樹潛葉蛾的發生以及防治
    桃樹潛葉蛾在我國各個桃樹生產區都有分布,它除了危害桃樹以外,還危害李、杏、櫻桃、蘋果、梨、山楂等。近年來,桃樹潛葉蛾在桃樹上的危害逐年加重,致使葉面布滿蟲道,影響光合作用,嚴重的造成早期落葉。
  • 重茬根腐用什麼藥防治?軟腐爛根病如何預防?黃葉死苗防治特效藥根...
    關注崑崙生物科技公眾號,了解更多生根、根腐、重茬、土傳、枯黃萎、根爛病、防治根結線蟲、微生物菌肥、膨大坐果、抗病增產的防治方法! 根部病害是果樹上常見的病害之一,各地均有發生,危害性較大,很多地方桃樹種植戶,突然出現大面積黃葉,出現根腐病。那麼,根腐病該如何解決?
  • 桃樹葉白化缺鐵,補充鐵肥料效果差,果農如何處理好? - 農業助手
    桃樹對鐵比較敏感,正常桃葉鐵含量的適合範圍為250~350ppm,當葉片鐵含量在150ppm以下時,就會發生嚴重缺鐵黃化。不少果農朋友反映,每年自家桃樹均會出現缺鐵黃葉現象,有時甚至新葉剛展開就變白了,也補過鐵肥,但收效卻不明顯,不知問題出在哪?為此,筆者收集整理了桃樹鐵素營養的相關資料,以供各位參考。
  • 大麥黃花葉病如何防治
    發害症狀初發病時心葉上現與葉脈平行排列的淺黃綠色短線條狀至橢圓形不規則形小病斑。二稜大麥染病現鏽褐色壞死斑,後病斑不斷增多擴大現黃色花葉,嚴重的病葉變深黃色至橙黃色,似生理性發黃;後期黃色花葉轉成黃色條斑,粗葉脈呈綠色,有的劍葉鞘、穎殼也生黃斑。病株略矮,易早枯或不抽穗。
  • 桃樹盆景流膠病有哪幾種?怎樣防治?所有盆景愛好者都要學習!
    (1)非侵染性桃樹流膠病①症狀:初期病部稍腫,常溢出半透明褐色軟膠,後成為琥珀狀硬膠塊,病部皮層、木質部變褐、腐朽。其誘因是病蟲傷、機械傷、雨水過多、土壤過溼、修剪過重、栽植太深、施肥不當等所致。樹體傷口是主要誘因。
  • 蘋果炭疽葉枯病,今年來得早了一些!果農應該如何識別與防治?
    但是,從2018年開始,天水地區山地果園出現片狀、帶狀感染,特別是在今年,不但山地果園出現感染情況,而且5月下旬就有症狀出現。炭疽葉枯病是一種流行性很強的病害,其感染到發病時間短,目前特效藥物偏少,因此防治難度大,稍有疏忽將會造成巨大損失。今天我們再次來認識其危害、分析原因,並提出應對措施。
  • 桃樹花期如何管理才能坐穩果?農民可以噴點尿素和硼肥
    溫度回升,春暖花開,桃樹也迎來了全年生產管理的關鍵時期。通常來說,桃樹的花期包含了花露紅到落花完成。在此階段,桃樹需歷經貯藏養分與當年養分的交替,面臨春季病蟲回升壓力與多變的氣候條件脅迫,可謂是相當敏感,若管理不當,將直接影響後續的坐果穩果。下面,我們來聊聊桃樹花期管理的幾個關鍵點。
  • 常見植物病毒病及其防治辦法有哪些
    隨著大規模種苗調運、耕作制度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植物病毒病有加重發生的趨勢。多種植物病毒,如菸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等侵染農作物,能夠侵染多種農作物引發植物病毒病害,每年都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植物栽培過程中都出現病毒病,是廣大種植戶最為頭痛的病症,感染病毒後表現植株黃化、花葉、壞死、畸形等症狀。常發生的病毒都是有哪些,怎樣防治病毒病?我們分析一下吧。
  • 如何確定桃樹桑白蚧防治的最佳時間?用物候現象預測法效果佳
    作者簡介:段喜涵,禮泉縣植保植檢站高級農藝師,工作37年來一直在一線從事病蟲害預測預報,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把果樹物候期與病蟲害防治緊密結合,利用物候預測病蟲防治時間,防治方法科學、靈活、實用性強。桃樹桑白蚧又可以已被稱為桑盾蚧、桃介殼蟲,在各地桃園都有發生,嚴重時造成樹勢衰弱,枝梢枯死,嚴重的整株死亡。
  • 花葉、小葉、蕨葉、生長點受阻、矮化不長,病毒病防治刻不容緩!
    足見這個病毒病有多難防治了!一旦發生病毒病,作物常常表現為花葉、小葉、蕨葉、生長點受阻、矮化不長等情況,,進而出現絕產絕收,嚴重影響到農戶的收益。病毒病一般有四大典型症狀:花葉型、黃化型、壞死性、畸形型。了解了這個能夠幫助您更好地提早辨別出作物是否出現了病毒病,更好更快地進行病毒病防治!
  • 黃瓜細菌性葉枯病如何防治?正確識別症狀,用好3個防治方法
    黃瓜細菌性病害是黃瓜生產上一大防治難點,黃瓜上的細菌性病害有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緣枯病、細菌性葉枯病等,對黃瓜生產有極大危害。今天談談黃瓜細菌性葉枯病,首先要會正確識別症狀,然後對症用藥,達到有效控制病害目標。
  • 桃樹黃葉病不一定是缺素,做好以下工作,防治事半功倍
    桃樹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黃葉的症狀,引起桃樹黃葉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缺素造成的生理性病害,也可能是病蟲害導致的黃葉現象,因此我們在面對桃樹黃葉病怎麼治的問題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確定出現黃葉的原因,然後再根據病因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 小麥《小麥黃花葉病毒病今又來!可致減產30%-70%,如何防治最高效...
    小麥黃花葉病毒病是危害我國冬小麥的一種侵染力非常強的土傳病毒性病,病原為小麥黃花葉病毒,由禾穀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傳播。通常感病小麥在苗期被病毒侵染,越冬前無明顯症狀。返青期病株開始顯症,先從新生葉片開始褪綠,逐漸加重表現為花葉、黃化甚至枯死現象,最後造成病株矮縮、分櫱消亡、拔節返青期推遲,成穗率低。
  • 西葫蘆葉片發白,可不僅僅是白粉病,也可能是銀葉病!
    西葫蘆銀葉病對於一些西葫蘆種植戶來說可能有點陌生,但是這個病的危害卻不小,輕則影響植株長勢,嚴重的會使果實品質下降,賣不出好價錢。那麼西葫蘆銀葉病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病害?該如何防治呢?下面我們簡單的講解一下。啥是西葫蘆銀葉病?
  • 防治溫室大棚番茄腐爛病,方法很簡單,效果好,持效期長
    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俗稱腐爛病,是溫室大棚番茄栽培中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的病害,具有來勢兇猛,傳播速度快,根治困難等特點。每年都有大量地塊,由於防治不力,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該病一旦發生傳播迅速,一般減產50%左右,嚴重時可造成絕收。危害非常嚴重。
  • 種桃樹如何防治麻皮蝽?種植前景如何?
    麻皮蝽對桃樹有哪些危害?麻皮蝽一般在什麼時候發生?種植桃樹用什麼農藥可以防治麻皮蝽?
  • 桃樹9大蟲害高清圖譜分析,蚜蟲、介殼蟲等蟲害防治方法介紹
    01蚜蟲蚜蟲是桃樹上最常見的害蟲之一,多群集新梢嫩葉背面危害,被害葉向背面捲縮並排洩黏液,汙染枝梢,嚴重時葉面發生煤煙病,並抑制新梢生長,引起落花、落葉,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桃蚜的種類較多,其中以桃赤蚜、桃粉蚜和桃瘤蚜為主,一年發生10代甚至20多代,常以卵在小枝杈處、腋芽以及裂皮縫處越冬。第二年桃樹發芽時,卵開始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