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二戰,首先會提到的兩個國家就是德國和蘇聯,這兩個國家交手了很多次,即使是在其他戰場,比如西班牙內戰。當時蘇聯戰機尤為顯著的特點為:重要部位不是金屬或是更為先進的複合材料,而是木材;它的對手,德國則全然不同,能用更先進的材料,絕對不會使用那些看似低劣的材質。這也可能是因為兩個國家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的。
既然是戰爭,必然有輸有贏。應該說在戰爭真正結束之前,取得局部的勝利並不意味著會最終獲勝,同時就算對手再弱,也絕不能輕視對方。輕敵是軍事一大忌,但是德國就犯了這樣的錯。與蘇聯相比,同時期德國飛行員的技術要比蘇聯老道的多,而且這樣的飛行員德國有很多;可蘇聯就不一樣了,基本都是經驗少的可憐的年輕人。兩國戰機交手時,在心理上德國信心百倍,但是拉系列戰機,尤其是拉-7戰機的出現讓德國經歷了一次大的打擊。
拉-5戰機和拉-7戰機都是二戰中後期蘇聯的主力戰鬥機,是蘇聯當時綜合能力非常出色的戰機。承襲拉-3戰機的結構,拉-5戰機同樣採用的是木製為主,是單座單髮式的螺旋槳戰鬥機,而且最大的特點是採用前緣襟翼的構造,這也是蘇聯首創的。拉-5戰機的起落架是後三點式收放式起落架,有外露的無線電天線,最高時速為648公裡,航程765公裡,機身上方可掛載2門Shvak 20毫米口徑機炮,裝彈量為200發,機翼下可以掛150斤炸彈。
拉-5戰機和Fw 190第一次交戰是在1942年,當時Fw 190已經服役一年多了,而拉-5戰機是蘇聯新型的戰機,服役時間也不長,這就意味著在作戰中拉-5戰機肯定會暴露出很多問題。根據飛行員反應,因為拉-5戰機很重,平衡能力差,很難駕駛。在實戰中,雖然Fw 190性能更好,但是拉-5戰機與它的差距不大,拉-5戰機的速度能夠跟上Fw 190,但是無法超越,只能跟在屁股後面,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危險了。在火力方面,Fw 190也更勝一籌,幾乎是拉-5戰機是三倍。Fw 190安裝了4門20mm機關炮和2挺7.9mm機槍。
發現問題就必須要解決。1943年拉-5F戰機出現了,相比拉-5戰機,它改進了空氣動力的性能,拆除了油箱,增加了操縱翼面的面積,還換裝了更大馬力的M-82F引擎。1943年3月拉-5F戰機到達前線。在與德國一次又一次的交手中,蘇聯駕駛員發現在低速情況下更能有效的擊中Fw 190。Fw 190火力強大,一般會採用對頭攻擊,利用陽光雲層的掩護進行攻擊;拉-5戰機的爬升速度更快,而且拉-5戰機比Fw 190的水平轉彎性能要好。因此在遇到Fw 190時,拉-5戰機通常用爬升或側滑的方式逃離,飛到Fw 190的後方進行攻擊,主要瞄準的部位是油箱或是駕駛艙和機身右側,這樣一來,對方就不得不進行迫降了。
若是在4000米發生戰鬥時,不管是速度還是橫向和縱向操控性方面,拉-5FN戰機都有明顯的優勢。 雖然佔優勢,但是拉-5FN戰機並不具備秒殺Fw 190的能力,只是傷敵一千自毀八百的程度,這就意味著拉系列戰機中還需要一名成員,比拉-5FN戰機更先進的飛機,拉-7戰機應運而生。
拉-7戰機是在拉-5戰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主要改進了空氣動力方面的問題,降低了飛機的重量,飛行速度得到了提升,低空時速為600千米。1944年8月拉-7戰機達到戰場,蘇聯也從德國那裡學到了一些戰術,而這次用的就是德國一開始就用的自由狩獵戰術。不與敵機糾纏,充分利用陽光和雲層做掩護一擊就跑。大概德國也沒想到自己的戰術會被對手學會,還用到自己身上。改進後的拉-7在垂直爬升和翻轉等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低速能力也很不錯。一直以來,由於Fw 190裝有 BMW801D-2引擎,總能成功躲避拉-5FN等戰機的攻擊,但是在和蘇聯交戰的最後幾個星期,這種情況就不復存在了。飛行員們可以輕輕鬆鬆地逮住Fw 190,德國Fw 190的傳奇終於結束了。
到二戰結束,僅拉-5戰機和拉-7戰機就生產了15000多架。大家很熟悉的「史達林之鷹」主要是指在二戰中為蘇聯做出傑出貢獻的飛行員,而這些飛行員很大一部分是拉-5或拉-7戰機培養出來的。拉系列戰機不僅為蘇聯贏得了勝利,還替蘇聯培育出很多優秀的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