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13日第五屆WISE大會——「WISE2017新商業大會」如期而至。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商業時代已經來臨。我們認為:新商業是從「基業長青」到「基業長新」,從「大而不倒」到「新而不倒」的商業文明的進化。
作為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的手機輸入法APP,觸寶的海外創業之路也是一條不斷「躍遷」之路。
很多創業公司認為文化是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最大差異,而觸寶並不這麼想。「其實最大的差異不是文化,而是在用戶的結構上。用戶的結構差異決定了國內和海外市場打法的不同。」王佳梁說。
現在大部分出海企業主要在做工具類的產品,但都面臨著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對此,王佳梁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實現「躍遷」。這就需要考慮「躍遷」的三個方面:首先是躍遷的概率,就是你有多大的概率能夠實現這個躍遷;其次是躍遷的速度,就是需要多快才能達到躍遷;最後是時間,你在這樣的一個躍遷狀態下能持續多長時間,你的優勢能夠保持多長時間。
針對這三個方面的問題,觸寶用自己的實例給出了答案。要想增加躍遷的概率,就要有核心的技術。數據決定了躍遷的速度,積累數據的越多,你躍遷的速度就越快。最後,智慧財產權、專利能夠決定你躍遷的時間。
觸寶 CEO 王佳梁
以下是觸寶 CEO 王佳梁的演講全文:
剛才在臺下,我跟宿華在聊天發現觸寶和快手有很多相通之處。比如我們兩家公司都不是快公司,快手是七年,觸寶是已經有九年了。同時快手是有七億的用戶,我們觸寶在海外也是有七億的用戶。快手的DNA超過了一個億,我們觸寶也超過了一個億。快手的四個創始人都是搞技術的,原來在谷歌;觸寶公司聯合創始人也是搞技術的,原來是在微軟。唯一的區別是快手做國內市場,觸寶是做海外市場。
海外市場其實非常難做,很多坑,很多困難,跟國內市場是不太一樣的。
2012年12月,我們接到了律師的電話說美國的一家上市公司 Nuance 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起訴我們有5項專利侵權,發起了337調查。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什麼叫做337調查,我舉個例子。如果說美國的地方法院的專利是常規武器的話,那麼337調查就相當於是一種核武器,訴訟的時間非常短。
那時候對我來講是非常大的打擊,我覺得沒辦法躲過這一劫。當時電影《中國合伙人》正在熱映,電影裡面主角的公司也面臨了一起國際訴訟,當時有一個橋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黃曉明扮演的主角在和解會上慷慨陳詞,講述了他的理想、情懷,最後打動了對方並撤訴了。
這個橋段讓我深受啟發,雖然我沒有黃曉明長的那麼帥,但是我的英文肯定比他好。所以說我當時就在想,我能不能同樣在和解會議上感動我們的對手,講講我們的創業的不易。我之後每天都對著鏡子練習我的演講,有些時候我可能覺得我講的太好了,把我自己都感動的哭了。
到最後,等到我們真的參加和解會議,發現這個電影情節是不符合現實的。連讓我發言的機會都沒有,全部都是對方律師態度強硬地表示根本不願意和解,五分鐘不到整個會議就結束了。
既然要打這個官司,要打就要打贏。我就請了美國最好的智慧財產權的律師事務所飛翰,當時也請了最好的一個專利律師,就是蘋果和HTC的一個訴訟律師。那時候我們的費用非常緊缺,美國的專利訴訟不像國內的訴訟,它需要你要把所有的原始碼、相關文檔都要重新提交給對方,所有的原始碼都要提供給律師。那個時候因為我們要省錢,本來他是需要通過我們的律師進行過濾的,最後我就做了一個很艱難的決定,我說所有的原始碼、郵件全部都不過濾,統統發給對方。
這樣做對我們來講風險是非常大的,但是沒辦法。對方的律師在收到我們所有的郵件和原始碼後就傻眼了,這些資料全部都是中文的,也全部沒有注示,其實是有英文的律師還把英文給拼錯了,對方律師就非常崩潰不知道怎麼翻譯,那個時候也沒有同傳技術。最後通過了不斷的努力,不到三個月就無效了對手的一個專利。三個月以後,法官就判定我們不侵犯另外的三個專利。那時只剩一個專利了需要開庭審理,對手已經覺得不可能打贏官司了,他們主動提出了和解。
原來觸寶是排名世界第二,但目前我們已經是排名全球第一的手機輸入法APP。我們全球共有七億多用戶,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一個億,我們支持的語言有128種語言。有很多人只是聽說過搜狗,其實觸寶是海外最大的手機輸入法提供商,我們的用戶遍布歐美地區,還覆蓋了很多東南亞國家。
很多人就會問,觸寶作為一家中國公司為什麼能夠做海外市場。也有很多出海企業問我,海外市場跟國內市場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其實最大的差異不是文化,而是在用戶的結構上。
中國的用戶是一個金字塔的結構,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結構裡,中底層的用戶數量佔比最大,包括所有的BAT、快手等公司都抓住了中底層的用戶。但是在海外,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中產階級才是主力,所以你會看到不管是蘋果、谷歌還是特斯拉,這些公司都是從中高端用戶做起來的。用戶的結構差異決定了國內和海外市場打法的不同。
很多中國出海的公司都是做工具類的APP,因為海外的用戶非常注重時間、效率,所以他們需要工具去提升自己的效率。但是在國內,大家看到更多的是一些直播、娛樂、短視頻的APP,為什麼?因為這些APP針對的用戶,時間對他們來講是過剩的,他們需要消耗更多的時間。而很多的中國公司在出海時,沒想清楚用戶結構差異就會進入誤區,只注意到了文化的區別,但是核心的差異是在用戶結構上。
今天即使是工具類的軟體,它們在出海時也碰到了很大的瓶頸。比如用戶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很多出海創業公司有一個新的提法——工具類的產品現在要開始轉型或者是我們下一個出海的機會要在娛樂、社交方面,那我覺得這個首先就定義錯了。
出海越來越難的核心問題不是人口紅利的消失,也不是軟體的功能要從工具向娛樂、社交轉型,大家一直在考慮下一個風口、市場在哪裡,這都是錯誤的。核心的問題,關鍵還是在於同質化的競爭太嚴重。
在中國任何一個旅遊市場裡,大家都能看到這家店和那家店賣的是一模一樣的東西。現在出海的創業公司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你可能先進入這樣的國家、市場,但是很快就會有中國同行業的競爭者進入,他跟你們提供的是一模一樣的產品。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先發優勢沒有了,別人還可以複製你,可以比你做的更大,這會導致用戶成本不斷提高。
很多人就會問應該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原先是學物理出身,我想到一個量子物理學的例子叫躍遷。
躍遷是什麼概念?在量子物理學中,當一個電子獲得光子能量的時候,達到一定程度能量時就會躍遷到更高的能級上,量子的狀態是不一樣的。如果用在我們的創業裡面,那就意味著當你把你的優勢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的公司、業務就會躍遷到一個新的能級上,在新的軌道上面別人就很難再跟你競爭了。
今天要解決海外創業碰到的成本提升的問題,或者是競爭的問題,我們的確需要用一些新思維。這個新思維在我來看,就是要實現「躍遷」,讓你的公司、業務提高到更高的高度。
到底怎麼樣做到?如果我把躍遷比作是一個三維的向量,那麼這裡就有幾個不同的坐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首先第一個就是躍遷的概率,就是你有多大的概率能夠實現這個躍遷。第二個是躍遷的速度,就是需要多快才能達到躍遷。第三個就是時間,你在這樣的一個躍遷狀態下能持續多長時間,你的優勢能夠保持多長時間。
技術就能夠決定躍遷的概率。現在中國很多的創業企業都是模式創新,模式創新的公司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實現躍遷的概率是很小的。也就是說 100 家 O2O 的公司裡面才有可能出現 1 家美團,幾十家共享單車的公司裡面才會出現一家 ofo 或者是摩拜。這個概率很小,但是如果你有核心的技術,你就能夠大大提升你躍遷的概率。
當你能夠有核心的技術去實現你優勢的時候,那麼你躍遷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對觸寶而言,通過神經網絡、滑行輸入等技術,我們能容易地實現躍遷。
另外一個維度,數據決定了躍遷的速度。
剛才所有的演講者裡面都提到了一個數據概念,這個數據對於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家都說自己有很多的數據,數據當然是可以不斷積累的。你積累數據的越多,你躍遷的速度就越快,尤其是在現在大家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學習。其實你的數據量越大,你學習的速度就會越快,對於神經網絡而言收斂的速度就會越快。
很多人問我說,觸寶做輸入法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如果是一家BAT的公司來做可能也會達到我們同樣的技術,但是就是因為觸寶有海量的數據,所以我們可以比別人領先一年甚至是更多的時間去收斂到更好的結果上面,而這個時間、速度就是我們的優勢。
數據最後決定了躍遷的速度,多快程度上,能不能比你的競爭對手更快的達到躍遷的程度。
舉個例子,觸寶當時在2016年曾經預測了美國的總統大選。媒體都在預測希拉蕊可能會獲勝的時候,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了很多用戶對川普、希拉蕊的偏好度,以及聊天的偏好度後,發現川普在整個用戶的輿論方面一直領先於希拉蕊,通過數據很快的就能夠發現問題。
最後智慧財產權、專利能夠決定你躍遷的時間。你到底持續多長時間,當你躍遷到一個更高的能量狀態的時候,學物理都知道這樣的狀態是不穩定的,隨時會被別人替代,你也可能只能持續一段時間。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你的專利、智慧財產權去保證你的持續性。
這個在海外是非常重要的,在海外不管是跟三星或者是跟HTC這些國際的品牌廠商合作,他們問的第一個問題永遠是你們有沒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你們有沒有自己的IP,有沒有自己的專利。正因如此,我們申請了160多項專利,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打贏中國第一起軟體產品的337調查案,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演講的一開始就說我能夠打敗我的競爭對手。
同樣對於觸寶而言,也有其他的公司競爭海外市場,這個時候我的專利、智慧財產權就是我非常好的優勢,也能夠讓我的躍遷保持更長的時間。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現有的輸入法技術,能夠讓觸寶從一家單純的輸入法公司躍遷到一家能夠實現人工智慧、實現更好智能交互的一家公司。
人工智慧的核心是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讓機器如何更好的理解這個世界,這就關係到計算機視覺、圖像視覺;另外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讓機器更好的理解人,這就是人機互動、語音識別,就是需要處理我們的自然語音,而這個恰恰也是觸寶躍遷的下一個狀態。
最後,我想引用第一個提出躍遷理論模型的物理學家海森堡的名言來結束我的演講。他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一半」。當我們考慮出海、考慮競爭的時候,當我們總是在想著下一個風口到底是什麼、想著怎樣去獲得更新的機會的時候,其實是我們問錯了問題。我們更應該問的是:當你不論在什麼領域和別人競爭的時候,應該如何實現自己的躍遷。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