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總會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一些同學理綜成績平平,不是物理和化學的原因,是因為生物成績不太好,拉低了理綜的總成績!
明明很複雜的牛頓定理、萬有引力、帶電粒子在複合場中的運動等等,這些重難點完全沒有問題,卻偏偏卡在生物上,好像怎麼學分數都不高。
其實生物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不僅要求記憶知識點,更需要理解。其實想要學好生物,只要堅持一點就可以。
那就是參透生物課本。小編給各位推薦微信公眾號《高中生學習料庫》,裡面分享了高中各科的學習方法以及提分技巧,更有各科學習資料等實用乾貨,可以幫助大家有效提高成績!
這裡說的「參透」,是需要同學們完全掌握課本內容,從研讀課本開始。
首先,重視課本中的概念,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對名詞的定義儘量背誦。
閱讀課本時應當注意限定詞,這會對理解一個名詞及判斷從屬關係有非常大的幫助,如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酶的定義闡釋了其來源、功能、化學本質。
2、對過程的概念動態理解。
在生物的教材中,有很多動態過程需要我們先理解再記憶,在你的腦海中,要有各種作用的形成過程。
我們以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為例。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
總反應式:CO2+H2O(CH2O)+O2反應式的書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 儘管反應式中生成物一方沒有寫出水,但實際有水生成;
(2)「」不能寫成「=」。對光合作用的概念與反應式應該從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條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氧氣來掌握。
光反應階段:
a、水的光解:2H2O4[H]+O2(為暗反應提供氫);
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為暗反應提供能量)
暗反應階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還原:2C3+[H]+ATP(CH2O)+ C5
3、規範術語的完全記憶。
本質相同但表述相異的答案並非不正確,但在高考這樣的標準化考試,按照原文表述一定萬無一失。如果不能完全按照課本原話表達,至少要做到使用規範的專業術語。
其次,理清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
選擇題中一個比較狡猾的設錯點是:一個概念表述本身是正確的,但它和前一句話的邏輯關係不正確。
這樣的設錯方式在政治、歷史等文科中較常見,但在生物中出現往往會讓理科生措手不及。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個概念為什麼這樣表述,它與別的概念之間有什麼關係。
舉個例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為什麼這樣表述?不是因為它在細胞中含量多,而是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這樣就建立了「主要的」與「絕大多數生物」的關係,斷絕了「主要的」與「含量多」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