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不是藥神》和《動物世界》兩部作品居高不下,各有各的特色之處,但是總體來說,《我不是藥神》略勝一籌。當《我不是藥神》還排在榜首的時候,曾經排在第二的《動物世界》已經有所滑落。現在就這兩部電影來說一下不足和亮點所在,以下僅是個人意見和看法,不代表大眾。

電影《動物世界》是否成功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看,人物做了細緻的處理,導演想要熱血漫畫中的熱血稍微隱喻的呈現出來,但是劇中李易峰說爆發就爆發的能量出賣了導演,漫畫中的熱血少年,遇到情緒會產生巨大的力量,但是電影並不能這樣表達。對於情緒爆發的鋪墊過少,李易峰面對一些不能接受的事情,立即露出了小丑頭像,給了觀眾一種錯覺,這種錯覺就是,李易峰的特異功能就是變成厲害無比的小丑。其實這和人的黑化是一樣的,但是李易峰說黑化就黑化,未免也太草率了。鏡頭缺少的時間停留,讓李易峰的內心活動以及面部表情不能夠充分展示,表演的確富有張力但略顯尷尬。

網友表示自己看懂了在船上玩燒腦遊戲的場景,但是沒有明白贏家李易峰是怎樣下船的。李易峰在影片中是一個平常的市民,在遇到了這麼刺激的冒險時,竟然全程冷靜無比。影片中的車輛追逐場景,特效做的又危險又刺激,但是在場的演員都一點不害怕。在故事情節上看,的確很吸引人,但是深究質量,差強人意,酷炫的特效過多,只會讓觀眾造成誤解,讓敘事主線不再明確突出。這是一個大的失誤。這部影片比較欣慰的就是周冬雨的演技。說真的,周冬雨演什麼像什麼,讓人很是佩服。導演韓延是一位漫畫迷,對漫畫熱愛的他,自然而然的會偏重刺激的場景設置,對於人物的情感的勾勒還不是很充分。

電影《我不是藥神》沒有《動物世界》那樣高的起點,它是改編於真實的事件,中國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的故事。後者人物的原型則是日本知名度很高的動漫中的角色,因人氣很高,早在日本就已經翻拍過電影了,但是中國版電影超過了日本本土的電影,這是值得驕傲的一點。《我不是藥神》中沒有小鮮肉的聲影,影帝徐崢擔當重任飾演主角程勇,其他角色,如王傳君等人,為了塑造角色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電影貼近現實,觀眾範圍要廣,自然接受度就好。《動物世界》偏重於冒險題材,新穎的題材不會讓觀眾完完全全的相信和接受。

題材方面是一個關鍵,但是電影所表達的內涵明確有意義才是至關重要的。藥神中有走投無路的患者,有生活不易的小老闆,有漂泊在外的年輕姑娘,但是主線不曾消失,都在為了慢粒白血病而相識相知。電影更加偏重於人物,人物的吃飯生病睡覺都有畫面可以看到。看完這場電影的觀眾們都會感覺得到內心有什麼東西被壓住了,想要說些什麼,但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因為這演的就是現實,沒有吐槽,沒有一點的不滿足。《動物世界》給了觀影人員刺激的觀影體驗,但是《我不是藥神》帶來的確是心靈的觸動。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部電影都會有不同的評價。一部電影的面世,就是為下一部做準備的。只有不斷吸取經驗,才會不斷進步,打動人的不是電影,是生活,因為這樣才會感同身受,引發共鳴。
如果您有更好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本文由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