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電影原型是什麼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什麼事件?

2020-11-28 萬家熱線

進入暑期多部影片將要上映,其中徐崢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近日進行了點映,現場的觀眾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很多網友比較好奇這部電影有沒有故事原型?這部電影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推薦閱讀:我不是藥神最新票房單日奪冠 我不是藥神票房預測可衝擊20億

我不是藥神上映時間:7月6日

劇情簡介:

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打破了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穫巨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但是,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我不是藥神電影有故事原型嗎

其 實電影和故事人物原型陸勇所經歷的一些事件很多都是與現實相結合,所以會有很多場景確實在生活中經歷過,就像電影中昂貴的格列寧就是瑞士某公司生產的,並 且價格上幾乎沒有什麼出入,也就是說當時正版瑞士生產的格列寧一個療程要近3萬的價格,而印度仿製的格列寧一開始僅僅4000元,到最後陸勇被逮捕的時候 幾乎降到了200元的價格。

如果說電影與原型最大的出入點上,那就是程勇並非是白血病患者,而陸勇卻是。所以片中很多包括慧慧聯繫群主,以 及打通與病友們的關係等事情都是陸勇一人所做的工作,而且片中呂受益給程勇介紹這種印度格列寧,現實中是陸勇通過網上一位韓國病友留言所找到的。所以小編 認為電影中的幾位主角的結合更像是原型陸勇的經歷。

程勇從一開始進行代購藥的時候,想到更多的是賺錢,因為與前妻離婚後,自己的生活境遇一 直不順,並且還有一個兒子,他想要自己來養活,此時程勇遇到了呂受益最先想到的是商機、賺錢。但是隨著故事發展,程勇從開始擔心自身的安危,最終散夥了整 個團體,但是隨著呂受益的因病離世,再到小黃毛的車禍,這兩件事讓程勇在思想上發生了巨大改變,從賺錢到賠本也要救病友,程勇想要做的是救贖,他想為逝去 的老呂、小黃毛以及病友們贖罪。

這樣改編有了極大的人物角色弧度轉變,讓觀眾體會到程勇內心的掙扎,並且令他人性閃光,讓整個故事矛盾衝突增多,大大的提高了觀賞性。而現實中的陸勇其實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賺錢這一說,所以從始至終陸勇幾乎沒有靠賣藥來賺錢。

電 影中,程勇因為走私罪以及販賣假藥罪行而被判處了3年有期徒刑,但是現實中陸勇最終是無罪釋放,當我們看到結尾的時候程勇在警車上看到無數病友目送他的鏡 頭時,讓我們看到了愛的偉大,其實在現實中,在陸勇被逮捕後,也有數百名的白血病患者一起向檢察機關寫信,認為陸勇因「好心」涉罪,請求對陸勇免予刑事處 罰。

不過正如片中所提的那樣,如今因為瑞士格列衛在2013國內的專利已經到期,國內開始出現仿製藥,再加上醫保,現在這種類型藥的價格並不是很貴了。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好評如潮,原型陸勇不滿:「我不是個藥販子」
    2018年,《我不是藥神》票房大賣30億元,電影評分高達9分,可「藥神」的原型陸勇卻說:「徐崢演的主角破壞了我的形象。」徐崢演得挺感人的啊,「藥神」本人怎麼會有意見呢?陸勇的舉動完全是無私助人,跟電影裡程勇靠賣藥發財的動機完全不同,這讓陸勇無法理解,甚至有點生氣:怎麼能用病友的生命來賺錢呢?他覺得這是有損他形象的。而且,在電影裡,最終程勇被判刑了,而實際上陸勇只是屬於買假藥,並不違法。最後「眾人送行」的場面也是讓陸勇覺得很「假」,過於煽情。
  •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體現了普通人吃不起天價藥
    2018年,《我不是藥神》獲得了30億的票房,可「藥神」的原型陸勇很生氣,他說:徐崢扮演的主角完全破壞了我的形象。這部影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圍繞白血病患者這類特殊群體展開,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讓我們感受到沒錢的無助。
  • 我不是藥神講了什麼故事 一部讓你淚流滿面的灰色喜劇
    《我不是藥神》主要講述了什麼劇情?《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雖然是喜劇,但是卻能夠看的你涕淚橫流,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社會事件改編,講述了一位賣印度神油的店主從印度代購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獲得極大利潤,開始販藥斂財之道後良心發現的故事。
  • 動物世界和我不是藥神有什麼差距,看了這些你也許會明白
    電影《我不是藥神》和《動物世界》兩部作品居高不下,各有各的特色之處,但是總體來說,《我不是藥神》略勝一籌。當《我不是藥神》還排在榜首的時候,曾經排在第二的《動物世界》已經有所滑落。現在就這兩部電影來說一下不足和亮點所在,以下僅是個人意見和看法,不代表大眾。
  • 中學生優秀作文:《我不是藥神》電影觀後感,深入體會!
    《我不是藥神》電影觀後感我一個而立之年的大老爺們,看完電影先是默默流淚,可心中的驚濤駭浪實在難以平復,最後居然哇的一聲嚎啕起來。——我是真的被感動了,真的!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太多,但電影可以反映生活,感受生活。
  • 《我不是藥神》臺詞感動了很多人,態度感染了電影行業
    每當看完印度神級電影後,很多人都會反問一句:「中國啥時候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呀」。上周五《我不是藥神》一個由中國真實事件改編,反應社會本質的走心電影上映了。上周六一早在酸棗君的朋友圈裡是徹徹底底被徐崢的大電影《我不是藥神》給刷屏了。隨後酸棗君就和小夥伴約好要一起去欣賞這部神電影,到底是什麼魔力將徐崢這個油膩的中年大叔在一夜之間成為了頂級的「流量小生」。
  • 我不是藥神:不甘平凡,卻又平凡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導演執導的電影,電影內容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一個神油店老闆賣印度格列寧的事情,由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等主演。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在疾病面前,我們會恐懼,會想要活著。
  • 《我不是藥神》裡神像那段是什麼意思?
    結合影片中的「教堂」「牧師」「祈禱」「上帝」等宗教元素來看,加上印度神像在冥冥迷霧和玄幻的配樂裡出現那一段,讓這部電影在美學價值和藝術上上升到了較高的高度。神像這一幕賦予了電影很宗教化的藝術意義。有人可能會認為這些鏡頭是多餘的乏味的,累贅冗長的,也可能覺得沒什麼奇怪的,但是在影視劇中,這些電影裡的意象都是有一定意義的,否則不會動用人力物力去布置拍攝這一類場景。假如除去這些神神怪怪的東西的話,這部電影藝術性可能會跌一點。我認為其作用有三點:1.呼應電影主題。
  •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分析
    自「使用與滿足」理論始,研究開始轉向受眾研究,強調受眾是基於自己的需求進行媒介選擇,從受眾的能動選擇對「魔彈論」進行了有力駁斥,同時也對之前的「弱效果論」進行了有益矯正。根據麥奎爾對電視的研究,受眾使用媒介有以下幾大動機,(1)心緒轉換(2)人際關係(3)自我確認(4)環境監測。二、《我不是藥神》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分析(1)心緒轉換的需要。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14年的藥神經歷
    豆瓣評分9.0《我不是藥神》只因火爆的點映和良好的口碑,電影的上映日期從7月6號8點提前到7月5號零點。到目前為止,在豆瓣有15萬多人給出了9.0的高分。過多的文字,無須贅述,這就是一部優秀的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 《我不是藥神》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為什麼說沒有劉德華就沒有《我不是藥神》。二零零五年,劉德華出資兩千五百萬,啟動了一項扶持新人導演的「亞洲新星導」計劃,用來資助有潛力的年輕人。當時還沒什麼名氣的寧浩,帶著《瘋狂的石頭》找到劉德華,沒想到劉德華看完直接給了他三百萬。
  • 繼《我不是藥神》之後,又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上線,真實催淚!
    2018年7月5日上映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一上映就引起了巨大轟動,無數人看完後忍不住淚奔!太好看也太現實,真實又催淚,電影映射出了無數個普通人的生活現狀和得病後買藥難的困境,在社會上都引起了巨大反響。
  • 中國電影的英文譯名《我不是藥神》翻譯成了行屍走肉的活著?
    最近,新出來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火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和朋友圈,現在已經突破13億的票房,再一次祝福山爭哥哥,又在眾多電影裡」C位出道」了。第一部《Dying to survive》——《我不是藥神》那麼《我不是藥神》的英文名字是什麼呢?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在《我不是藥神》中,文牧野再次通過對社會現實細緻入微的體察與觀照並且將以往的鏡語敘事策略一以貫之,使得電影通過流暢的小景別和自然的運動感的有機結合構成了整部影片光影敘事與鏡像感知的基礎,同時也構築起了電影的現實主義美學風格,實現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慨嘆。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晃動式的鏡頭成為其鏡語風格的一大特色。
  • 《我不是藥神》:人生苦短,擇善而從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票房突破3億,豆瓣得分9.0。這是一部幾乎沒有負面評論的電影。網民們紛紛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表評論,聲稱他們已經很長時間沒看過這麼好的國產電影了。他們都是奔著喜劇片而去,但最後在電影院哭得像狗一樣。
  • 電影《我不是藥神》生而為人,活著總是很艱難
    人不是生而平等,但大部分人生而平凡。生命看似漫長,但也短暫脆弱。不知道下一秒我們會經歷什麼,而當風雨欲來,大廈忽傾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堅持,勇敢地活下去?哪怕活著艱難,可是生命寶貴,且行且珍惜。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大火,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觸動了所有人,讓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展現在眾人眼前,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生病了,你該怎麼辦?每個人都想活下去,可是活著的壓力是如此之大,活下去是那麼困難。沒有人能保證這輩子,你和你的家人都不會生病,正如電影裡說的那樣,生病了,我只想活下去,有錯嗎?可為什麼就這麼難?
  • 《我不是藥神》深刻揭露社會問題影片 國人實在沒有必要妄自菲薄
    看了這部已經下載許久的國產高分電影《我不是藥神》。很慶幸沒有浪費我兩個多小時,看了一場足夠精彩和發人深思的影片。不過,要說到《我不是藥神》的獨到之處,還是在於影片的題材與演員的表演上。
  • 比電影更酷!《我不是藥神》改編自湖南檢察真實案例
    「邊看邊哭,哽咽聲一片……」 沒錯,你知道我說的就是神劇—— 《我不是藥神》 「藥神」在朋友圈刷屏,看過的朋友紛紛表示笑中帶淚。然而,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電影,還跟湖南省沅江市檢察院有關係—— 徐崢(左)和陸勇(右)在首映禮上
  • 《我不是藥神》百姓救命的藥賣到2萬一盒,沒有錢就只能等死嗎?
    7月6日上映的《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爆了,被稱之為難得的國產好片,這部電影之所以這麼火爆,是因為他把現代醫藥的倫理衝突困境展露無遺,選取的藥物原型也是爭議最大的癌症神藥格列衛。我不是藥神讓很多人"先笑後哭"、感動不已的《我不是藥神》故事從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講起,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由此打破。主人公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
  • 她在《我不是藥神》感動了很多人,卻在電視劇《安家》讓又愛又恨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即使沒有看過也一定有所耳聞。《我不是藥神》概括來說是一個關於進口藥太貴的故事。徐崢主演一個賣假藥的商人程勇,由原本的利己主義者,轉變為為了病人能吃上救命藥,不惜坐牢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