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講了什麼故事 一部讓你淚流滿面的灰色喜劇

2020-11-27 尚之潮

  《我不是藥神》主要講述了什麼劇情?《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雖然是喜劇,但是卻能夠看的你涕淚橫流,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不是藥神》是由真實社會事件改編,講述了一位賣印度神油的店主從印度代購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獲得極大利潤,開始販藥斂財之道後良心發現的故事。
 

 

  惟妙惟肖地鮮活呈現角色,離不開主演們的努力和付出。為了更好的去呈現角色身上各色不同的性格,《我不是藥神》的主演們都曾經專門去體驗生活:王傳君曾在血液科的病房裡和病人們一起同住;周一圍曾去體驗警察的工作狀態;楊新鳴去教堂做了很多次的採訪,還有探訪病人等等。
 

 

  演員們的付出都得到了導演的高度評價: 基本上我選擇的所有的演員都達到了很像我寫的那個人物,好像感覺天生就是。

 

  周一圍飾演的警察曹斌,也是程勇前妻的弟弟,當他了解到藥販和病人們的遭遇後,他內心十分糾結,不知該何去何從?

 

  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的道德困境、警察的執法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現實世界的種種矛盾都將出現在《我不是藥神》中。

 

  徐崢評價說:「這部戲是一部正劇,只是在表演上借用了喜劇的元素。故事講的是這個人物的成長和救贖,最終的訴求是希望感動觀眾。」就像心花路放是喜劇片,卻讓有些人看得淚流滿面。
 

 

  徐崢在影片中飾演的是一個賣保健品的商販,經營慘澹。因為當時急需用錢來救父親和留住即將要被前妻移民的兒子,就鋌而走險走私印度仿製藥「格列寧」。後來當他真實真切的走進白血病這個群體後,就算因為「走私假藥」鋃鐺入獄,也要儘自己所能救助每一個病人。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那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為什麼說沒有劉德華就沒有《我不是藥神》。二零零五年,劉德華出資兩千五百萬,啟動了一項扶持新人導演的「亞洲新星導」計劃,用來資助有潛力的年輕人。當時還沒什麼名氣的寧浩,帶著《瘋狂的石頭》找到劉德華,沒想到劉德華看完直接給了他三百萬。
  • 中學生優秀作文:《我不是藥神》電影觀後感,深入體會!
    《我不是藥神》的故事看似簡單,但卻來源於真實事件,當年的陸勇案也是喧囂一時,這部電影以此事為基礎做了戲劇化的改編,直擊社會的痛點,通過白血病人買仿製藥求生的事,由點及面,以小見大,觀影后的我們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思考,是感悟。電影給我的第一個觸動,是程勇砸錢,讓夜店經理上臺去給劉思慧跳舞的橋段。
  • 繼《我不是藥神》之後,又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上線,真實催淚!
    2018年7月5日上映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一上映就引起了巨大轟動,無數人看完後忍不住淚奔!太好看也太現實,真實又催淚,電影映射出了無數個普通人的生活現狀和得病後買藥難的困境,在社會上都引起了巨大反響。
  • 我不是藥神電影原型是什麼 我不是藥神改編自什麼事件?
    進入暑期多部影片將要上映,其中徐崢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近日進行了點映,現場的觀眾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很多網友比較好奇這部電影有沒有故事原型?這部電影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
  • 徐崢原來在拍攝《我不是藥神》之前,還有這麼多故事!
    而徐崢也是在現場做出了反擊,在此之後的2019年,金馬獎就已經被國家電影局,暫停了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第56屆的影展,在2018年的11月17日當晚,本來各位藝人前輩都帶著自己的作品前來參賽,臉上洋溢著必勝的笑容,可是隨著臺灣女演員傅榆的一句「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夠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內地演員臉上瞬間黑臉,鞏俐一臉這是「什麼老鼠屎,她在說什麼
  • 動物世界和我不是藥神有什麼差距,看了這些你也許會明白
    電影《我不是藥神》和《動物世界》兩部作品居高不下,各有各的特色之處,但是總體來說,《我不是藥神》略勝一籌。當《我不是藥神》還排在榜首的時候,曾經排在第二的《動物世界》已經有所滑落。現在就這兩部電影來說一下不足和亮點所在,以下僅是個人意見和看法,不代表大眾。
  • 《我不是藥神》:人生苦短,擇善而從
    《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票房突破3億,豆瓣得分9.0。這是一部幾乎沒有負面評論的電影。網民們紛紛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表評論,聲稱他們已經很長時間沒看過這麼好的國產電影了。他們都是奔著喜劇片而去,但最後在電影院哭得像狗一樣。
  • 豆瓣喜劇前5排名,《大聖娶親》竟排名第四,最低都是9.0評分
    Top5:《我不是藥神》如果單單從喜劇片角度去分析,它的鏡頭語言顯得乾脆而富有幽默、故事有笑點有淚點有思考的地方。但是《我不是藥神》中笑點中隱含著很多東西,不能只單單從喜劇片去看待這部佳作。文牧野將一個小人物或者說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普通人的平凡日常、卑微、波瀾不驚的生活帶到了更為深遠的一步,有網友說:《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是現實生活中的縮影。其實這部電影給出9.0的高分不是給的喜劇,而是給的其他方面,所以又被稱為打著喜劇幌子的電影。
  • 《我不是藥神》臺詞感動了很多人,態度感染了電影行業
    上周五《我不是藥神》一個由中國真實事件改編,反應社會本質的走心電影上映了。上周六一早在酸棗君的朋友圈裡是徹徹底底被徐崢的大電影《我不是藥神》給刷屏了。隨後酸棗君就和小夥伴約好要一起去欣賞這部神電影,到底是什麼魔力將徐崢這個油膩的中年大叔在一夜之間成為了頂級的「流量小生」。簡單來說《我不是藥神》以喜劇題材開頭,講述的卻是一個最扎心的故事,不僅演員演技炸裂,劇情滿分,就連臺詞也直戳心窩。
  • 徐崢《我不是藥神》李易峰《動物世界》撞檔?百花齊放才藝術繁榮
    目前上映話題度比較高的兩部電影則是徐崢主演的剛剛定檔7月6日的《我不是藥神》,還有就是李易峰主演的已經上映的《動物世界》了。一部主演是「影帝」,之前的電影獲得了眾多好評和觀眾基礎,另一部主演則是「流量」中的代表人物,有著龐大的粉絲群體,正努力轉型擺脫「小鮮肉」的稱號和偏見。關於這兩部影片的票房究竟誰能超過誰、哪部好看哪部難看的討論和爭執也很多。
  • 《我不是藥神》裡神像那段是什麼意思?
    我認為其作用有三點:1.呼應電影主題。「我不是藥神」有一個「神」字,我們知道,除了慢粒性白血病病人和病人家屬以外的人,包括主人公自己,都沒有覺得自己是什麼「藥神」。但是在病人面前,在死亡面前,在求生意識面前,在貧窮與病痛面前,販便宜假藥的主人公程勇就是拯救他們的「神」,是讓他們生命得以延續的「神」。
  • 十部高質量真實故事改編的勵志電影,每一部都值得反覆觀看
    第一部《靈魂衝浪人》這是一部關於運動題材的電影,本身運動就是一件能夠起到振奮內心的作用,這部電影也是融合了關於家庭,衝浪運動關於成長的一部電影,人生的困難可能很多,但是我們要學會解決它,而不是逃避,相信看了這部電影得你也會學到很多。
  • 演完《我不是藥神》後,這位老奶奶又火了
    直到故事接近尾聲,葦青飾演的老母親才有幾句臺詞。但就是這幾句臺詞,讓看過的觀眾無一不被打動。就像她曾經在《我不是藥神》中說出「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時,一樣讓人過目難忘。在母親看來,這杯子裡的過量安眠藥是是兒子親手調製的,理由則是為了自己擺脫肝癌晚期的痛苦。
  • 《我不是藥神》深刻揭露社會問題影片 國人實在沒有必要妄自菲薄
    看了這部已經下載許久的國產高分電影《我不是藥神》。很慶幸沒有浪費我兩個多小時,看了一場足夠精彩和發人深思的影片。不過,要說到《我不是藥神》的獨到之處,還是在於影片的題材與演員的表演上。
  • 我不是藥神:不甘平凡,卻又平凡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導演執導的電影,電影內容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一個神油店老闆賣印度格列寧的事情,由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等主演。我不是藥神,我們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在疾病面前,我們會恐懼,會想要活著。
  • 中國電影的英文譯名《我不是藥神》翻譯成了行屍走肉的活著?
    最近,新出來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火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和朋友圈,現在已經突破13億的票房,再一次祝福山爭哥哥,又在眾多電影裡」C位出道」了。第一部《Dying to survive》——《我不是藥神》那麼《我不是藥神》的英文名字是什麼呢?
  • 《我不是藥神》的鋼管舞女,不是不紅,而是在另一個世界紅得發紫
    對於女演員來說,「紅」的標準是什麼?是綜藝不斷檔,影視劇隨便挑,非主角不演?還是攜手大導演,國際A類電影節封后?或許兼而有之。所謂「人淡如菊不想紅」,恐怕並不是絕大部分演員的真實心態。畢竟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裝進口袋的時候,又有幾個人真的不為所動呢?2018年,一部現象級的電影橫空出世。
  • 《我不是藥神》好評如潮,原型陸勇不滿:「我不是個藥販子」
    2018年,《我不是藥神》票房大賣30億元,電影評分高達9分,可「藥神」的原型陸勇卻說:「徐崢演的主角破壞了我的形象。」徐崢演得挺感人的啊,「藥神」本人怎麼會有意見呢?其實,這部電影的大火,讓慢粒白血病患者群體獲得了更多的社會關注和理解,這也是《我不是藥神》有價值的部分吧。對於本尊陸勇來說,他更希望拍一部完全不用改編的作品,他相信這已經能打動人了。今年年初,陸勇也儘自己所能,從海外購買了一批口罩捐獻出去,好人一生平安啊。
  • 《我不是藥神》:8句虐心臺詞之英譯
    有同學可能會問:電影不是有英語字幕嗎,幹嘛還要再英譯一下?嗯,翻譯表達的是譯者對原文的理解。「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句話在不同人心中會有不同的解讀。正如這部電影的中文名「我不是藥神」表達的是電影黑色喜劇的外殼,而英文翻譯「dying to survive」揭露的是電影現實主義的內核。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的景別大部分為中景、近景和特寫。一般來說,中景用於交代人物間的關係,表現人物的形體動作和行為動機;而近景和特寫鏡頭則展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畫人物性格以及描繪人物心理。《我不是藥神》的攝影指導王博學在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說道:「我希望鏡頭要跟著演員一起呼吸,捕捉到演員所有細節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