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浪地球》的結尾要特別鳴謝劉德華先生?為什麼說沒有劉德華就沒有《我不是藥神》。二零零五年,劉德華出資兩千五百萬,啟動了一項扶持新人導演的「亞洲新星導」計劃,用來資助有潛力的年輕人。當時還沒什麼名氣的寧浩,帶著《瘋狂的石頭》找到劉德華,沒想到劉德華看完直接給了他三百萬。
此時沒人知道,這部投資僅三百萬的電影,不僅奪回了兩千六百萬的票房,也讓寧浩一戰成名,黃渤一夜暴富。接下來《奇蹟世界》、《瘋狂的賽車》、《刀見笑》、《黃金大劫案》讓寧浩大放異彩,可以說如果沒有劉德華,寧浩的崛起可能還要等很久。
成名後的寧浩也效仿前輩,同樣籌辦了扶持新人的七十二變電影計劃。就在他四處物色年輕新銳之時,二零一四年,寧浩在網上看到一部現實題材短片《安魂曲》,短片對於人性的剖析十分深刻。再一看導演文牧野居然是一位二十九歲的小夥子,他覺得能把現實題材拍到這種程度,這個水平在年輕導演中屈指可數。
愛才之心油然而生,便主動去找他,一頓飯的功夫文牧野也順利成為計劃扶持的新銳導演之一。就在寧浩籤下文牧野後不久,編劇韓家女無意間看到今日說法上播了一檔節目《救命的假藥》,講的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因幫助數千名病友購買印度仿製藥」格列衛」被銷售假藥的罪名起訴,最終被釋放的真實故事。
故事強烈的社會性、豐富的劇情感,讓韓家女敏銳地意識到,這不光是個絕佳的改編素材,而且對社會來說意義非凡。於是她迅速聯繫到陸勇,並取得劇本創作的獨家授權,寫了一個多月後,劇本完成,她拿給父親韓三平看。讓她沒想到的是,作為資深電影人的韓三平竟然說了句題材還不錯,拿給別人看不算丟人。
得到父親肯定的她欣喜異常,於是便把劇本發給了非常願意扶持新人的導演寧浩。沒想到寧浩拿到劇本後十分感興趣,並打算親自拍攝。可是突然想到文牧野也對於現實題材的操刀水平很不錯。這麼好的現實題材故事,如果讓他拍,那一定有搞頭。
於是寧浩便將這個想法告訴了文牧野,這份信任也讓文牧野十分感動。而就在他和文牧野溝通的同時,寧浩把藥神的故事也講給了他的老搭檔徐崢。之所以想到徐崢,除了兩人交情和徐崢的票房號召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他很清楚徐崢不止是演員,更是一名優秀的導演,由他在現場共同把關,對第一次執導長篇的文牧野演來說,會有不小的助力。
果然徐崢一聽題材一下子來了興致,當即表態希望出演程勇,確認了主演後,編劇團隊便花費近兩年時間重新深化劇本,按照徐崢的形象重新設定了主程勇,將故事原型中耿直的東北爺們兒調整成上海男人,原先的病人也變成了神油店老闆。
在拍黃毛死時,徐崢有一段崩潰大哭的戲,可是當時無論如何都哭不出來。作為一個老演員,讓全劇組的人在那乾等,這讓他壓力很大。後來他跟人請教,以黃毛的名義給自己寫了一封信。要拍的那天,徐錚就把那封信拿出來看,看完後悲從心生、嚎啕大哭,眼淚更是停都停不住。
在挑選黃毛的角色時,導演是費盡了周折。由於劇中的黃毛是一個內心十分純粹卻又飽經人情冷暖的人,所以在挑選演員時,文牧野也找了很久,都沒找到心中想要的那種眼神清澈如水、面容卻飽經風霜的演員。直到寧浩推薦了章宇,一見面文牧野看了一眼他的眼睛,問他今年二十幾歲,他回答三十六了。
說完文牧野就決定,黃毛就他來演。除了黃毛之外,劇中另一個白血病人呂受益的角色更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二零一六年,王傳君母親離世,好友喬任梁自殺,兩個重大的人生變故讓他一夜頓悟,突然厭倦了娛樂圈虛假的名利浮華,他覺得人應該在有限的生命裡去追求無限熱愛的東西,作為一個演員就應該去追求真正的表演藝術,而不是為了流量和名利,陪笑附和、隨波逐流,於是他開始以演員的態度去要求自己,但是在外人眼裡他瘋了。
因為就在當年年底,王家衛監製的影片《擺渡人》上映。
一上映一夜之間評分從六分掉到三點三分,爛片的評價鋪天蓋地。此時王家衛率先發文稱有遺憾才有進步,《擺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歡。緊接著梁朝偉、陳奕迅、楊穎、鹿晗等眾多主創表態力挺,幾十位明星紛紛點讚、轉發,留下喜歡,經典需要時間等等留言,甚至連周星馳也用手寫的方式寫出,我也喜歡,可是王傳君卻發文四個字:我不喜歡,他甚至公開《愛情公寓》過度抄襲。
因為他早已下定決心,再也不會去演那個只需要扮扮傻的關穀神奇。
而這一系列操作,也讓他得罪了幾乎半個娛樂圈,他用這種斷臂式的犧牲,換來的只是為了接觸到更多優質的好故事,距離真刀真槍的好表演更近一點。哪怕他只是在《支邊教師》、《情遇曼哈頓》等幾部作品中演些小角色。
直到二零一七年,《我不是藥神》劇組在四處挑選演員時,寧浩跟導演文牧野力薦王傳君,可由於這次飾演的是一個佝僂蒼白的重症患者,與他以往高大帥氣的外形差別極大,因此文牧野一直擔心他塑造不好。
王傳君知道導演的顧慮,於是他每天跳繩從四千下到八千下,一個月暴瘦二十斤,在拍攝時更是詮釋了什麼叫為戲瘋狂。
在這個鏡頭中,為了能從眼神中透出對食物的極度渴望,他一遍又一遍不停的往嘴裡塞包子,只要導演說不行,他就繼續拍繼續吃。
就這一場戲,他就吃了四十四個包子,為了呈現出病入膏肓的狀態,他專門跑到重症病房與病人同吃、同住,進行細緻入微的近距離觀察,甚至兩天兩夜不睡覺。
由內而外透出的真實疲憊感打動了所有人。
他說:徐老師突然有一天,他看到我那個造型的時候很難過,含著眼淚說,傳君我突然覺得你好像就是呂受益。緊接著譚卓、王硯輝等人相繼加入,可是在影片拍攝過程中,片子叫什麼名字卻一直定不下來。
一開始名字叫生命之路,後來覺著有些空,便切合藥這個點,進化成了印度藥神,可是這卻有點印度神藥的感覺,於是就換成了中國藥品。
二零一八年四月九日,影片正式對外宣布七月六日上映,並發布中國藥神定檔海報。可是沒多久,大家又覺得這名字聽來聽去有些神話程勇的意思,加之徐崢一再認定,電影強調的是人性的光輝才是神,於是最終決定將名字定為我不是藥神,並準備了三輪點映。
沒想到短短幾天時間,小範圍點映還沒結束,影片就成了人們街頭巷尾熱議的重磅話題。
可是就在上映前三天,網上卻意外出現了盜版,於是宣發組決定提前一天上映。沒想到七月五日上映當天就斬獲一點六億票房,首周票房直接突破十三億,一個月就達到了驚人的三十億。
由於喜劇比悲劇更好賣座,加之徐崢一直是以喜劇演員亮相,所以影片很多宣傳片段都是以搞笑的形式宣傳。
可是當觀眾帶著輕鬆的心情走入影院後,卻發現隨著故事推進,喜劇外衣卻被一層層退掉。假藥販子張長林的那句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白血病老太太的那句這年頭誰家沒個病人啊?
一句句令人發省的臺詞,都將那種苦難壓抑下的無奈,赤裸裸的暴露在我們面前。
我們看著影片,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卻又被人性光輝溫暖的笑了,影片監製寧浩說,對我不是藥神而言,笑是苦難裡開出的花。可是我想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恐怕笑是唯一能向生活證明我們還在堅強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