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套路】一篇NC教你組蛋白甲基化課題新套路

2020-10-18 科研講壇
大家好,我是想課題思路想到裂開的無花果。
前幾天國自然基金委公布生命科學部會評專家名單,預計九月,醫學部的會評也將落下帷幕。
明年的基金申請即將開始,你準備好了嗎?是否已經選定課題方向?
現如今,表觀遺傳學在疾病研究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高分論文中不乏DNA/RNA/蛋白的甲基化/乙醯化研究。我們公眾號已經陸續解讀過研究熱點m6A的課題設計思路(後續還會有關於m6A的各種技術帖噠),這一回讓我們來看看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應該如何設計。
這篇今年3月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題為「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DOT1L cordinates AR and MYC stability in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論文就重點關注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DOT1L前列腺癌中通過泛素連接酶調控雄激素受體AR和轉錄因子MYC的機制。

這篇文章乍一看是一個符合我們通常套路的研究,沒有什麼新意,然而仔細一讀,就會發現整個研究過程雖然每一步都在這條路上,但最終呈現的結果卻是一個比較新的調控機制。
首先,讓我們先按經典的思路來分析一下這篇文章。

立項依據: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致死率僅次於肺癌。目前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靶向雄激素受體AR的治療。儘管大部分的患者起初能夠響應治療,許多患者會發展為去勢抵抗的前列腺癌(CRPC),影響治療效果。其主要原因在於AR的持續信號轉導,新一代AR靶向藥物恩扎魯胺(ENZA)的耐藥性產生的原因之一就是AR通路的持續激活
DOT1L是H3K79(組蛋白3第79位賴氨酸)甲基化酶,與轉錄激活、延伸、DNA修復等密切相關。以往研究發現DOT1L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以及在實體瘤中抑制DOT1L具有療效,然而,DOT1L對前列腺癌的作用尚不明確。
本研究通過探索DOT1L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機制,開發針對前列腺癌的新型治療靶點,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價值。
為了探索DOT1L促進前列腺癌耐藥性的分子機制,作者進行了以下預實驗
1. 用前列腺癌資料庫和患者樣本分析DOT1L與前列腺癌預後的相關性
作者選取了4個前列腺癌數據集(Grasso,Yu,Gulzar,Taylor)分析DOT1L表達量,並用4個數據集(Luca CancerMap prostate cancer,TCGA prostate cancer,Ross-Adams Discovery,TCGA Gleason)分析DOT1L表達量與患者預後的關係,發現DOT1L高表達與前列腺癌較差的預後相關。對患者腫瘤組織樣本進行免疫組化檢測H3K79me2,證實前列腺癌組織H3K79me2甲基化程度高

2. 對前列腺癌細胞系使用DOT1L抑制劑(EPZ)觀察細胞表型以及AR表達情況
克隆形成實驗細胞活性檢測驗證DOT1L抑制劑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生長和活力,AR陽性CRPC細胞(C42B),AR過表達細胞(22Rv1)以及ENZA耐藥細胞對DOT1L抑制劑敏感。 

 
EPZ長時間處理後,AR轉錄水平不變,蛋白水平顯著降低。


ChIPseq、RT-qPCR檢測EPZ處理後AR下遊基因表達,發現部分下調,但部分顯著上調,與AR被抑制矛盾。(這就表明可能有另一個轉錄因子同時調控AR下遊基因)


 
3. GSEA分析、AR靶基因預測、抑制MYC差異基因分析確定DOTL1同時調控MYC與AR
為了尋找DOTL1靶向的通路,作者首先對EPZ處理的LNCaP和PC3細胞中的轉錄因子進行GSEA分析,發現MYC通路顯著變化,MYC靶基因在EPZ處理下被抑制。隨後將MYC抑制細胞/AR靶向的顯著差異基因進行比對,發現兩者重合率高。WB顯示僅EPZ處理的LNCaP細胞MYC表達量顯著降低(這些表明MYC通過AR依賴的機制受到DOTL1調控) 

 
4. EPZ處理後差異基因表達分析和對候選基因表達量分析找到EPZ調控的E3泛素連接酶
作者推測EPZ介導的AR/MYC受到抑制是由於兩者蛋白穩定性下降造成,因此通過差異基因表達分析尋找候選的E3泛素連接酶。檢測EPZ處理的前列腺癌細胞中候選基因的表達量,並敲減候選基因,檢測AR和MYC蛋白水平,最終確定E3泛素連接酶HECTD4MYCBP2

 
5. AR激動劑(DHT)/抑制劑(ENZ)處理發現AR調控MYCBP2
為了進一步闡明調控機制,作者用AR的激動劑/抑制劑分別處理前列腺癌細胞並檢測候選泛素連接酶的表達量,發現MYCBP2顯著上調/下調。

 
於是最終確定的分子有:DOTL1、AR、MYC、HECTD4和MYCBP2。
基於以上結果,可以提出假說:組蛋白甲基轉移酶DOT1L通過泛素連接酶HECTD4、MYCBP2降低AR、MYC的蛋白穩定性,從而抑制AR、MYC下遊基因的轉錄。而MYCBP2又受到AR轉錄調控,形成反饋機制。差不多是這樣的:

接下來進行體內外實驗驗證這個機制,再用分子實驗驗證一下幾個蛋白之間的調控關係就完事兒了,一切看似是個包含老套路的新文章誕生。
你以為作者就會按照這個套路做下去?然而並沒有。

作者認為,這樣的機制沒有說服力,不能代表這一調控的真實過程。(可能作者也做了AR與MYCBP2的ChIP實驗,但結果是陰性)
因此,作者又檢測了MYC敲減細胞在AR抑制劑處理下HECTD4和MYCBP2的表達量,發現兩者無論是否有AR抑制劑表達量都顯著上升。(這就提示MYC可能直接負調控HECTD4和MYCBP2!)

 
按往常的思路,只要驗證MYC與HECTD4和MYCBP2的調控關係就能形成完美的反饋調節機制。
於是作者首先分析了一下臨床數據中DOTL1、MYC和HECTD4、MYCBP2表達的相關性,結果悲劇了……如下圖所示,MYC的表達量和HECTD4、MYCBP2並沒有很強的相關性。

難道這一切只是假象?趕緊來個ChIP-seq數據壓壓驚。分析一通,發現MYC確實結合HECTD4和MYCBP2的啟動子。RT-qPCR驗證,結果也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臨床數據和實驗結果不符?(反正是我我得抓狂)
作者想到了一個點:是不是和DOT1L只在腫瘤細胞中特異調控MYC這條通路有關?是否AR和DOT1L共調控MYC?(這一點都能想到反正我是服的)
於是作者開始了一系列驗證操作:
1. H3K79me2 ChIP-seq驗證僅LNCaP細胞中,MYC DNA的基因下遊Enhancer區(增強子)H3K79me2甲基化富集,EPZ處理後富集消失。在AR的ChIP-seq結果中也發現MYC的Enhancer區。

2. PDX(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瘤)模型的ChIP-qPCR顯示AR結合和H3K79me2位點。

3. 使用AR激動劑/抑制劑的ChIP結果顯示,結合AR以及H3K79me2的MYC顯著上升/降低。

 
4. 使用EPZ處理後,MYC Enhancer上的DOT1L、AR結合及H3K79me2甲基化均消失。

 
5. 細胞挽救實驗證明EPZ處理後迴轉AR,能回復MYC Enhancer上AR、DOT1L、H3K79me2的結合,也包括H3K4me2、H3K27AC等。

 
6. EPZ處理後過表達AR,MYC mRNA表達水平回復,LNCaP細胞對EPZ的耐藥性增強

 
7. 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MYC上AR結合的DNA區域,僅LNCaP細胞中細胞增殖受到抑制,MYC mRNA表達下降。 

相關焦點

  • (工具篇)S5E44:一個神器扔給你幾個課題,自己挑!
    在(主題篇)S5E31:一文了解RNA甲基化的來龍去脈和(文章篇)S5E33:RNA甲基化,從一篇
  • 助力課題申報:cell report期刊教你TCGA挖掘snoRNA
    利用來自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的多個「組學」數據將可能是新興起的熱點,可以寫些相關的課題進行申報。知識:小核仁RNA(snoRNA)是長度為60-300nt的非編碼RNA,它們主要分為C / d盒snoRNAs和H / ACA盒snoRNAs,,並與一組核心蛋白命名為核糖核蛋白(RNP)的相關聯的以形成穩定的和功能性snoRNP顆粒,在哺乳動物中,大多數snoRNA編碼在蛋白質編碼或非編碼基因的內含子中,其被稱為「宿主基因」。
  • m6A(RNA甲基化修飾)課題思路介紹及熱點方向分析
    這一學科比例分步也體現出m6A甲基化研究在腫瘤研究中的重要意義,也是我們公司選擇MeRIP-seq與RNA-seq數據整合分析在腫瘤相關研究的定位依據。圖3.m6A與腫瘤相關國自然課題學科分類(科學網資料庫) 以上結果看著非常喜人,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就會面對很多現實的問題需要取捨。
  • DNA及RNA甲基化數據分析、課題設計與基金寫作學習班學習班 2020年...
    鑑於DNA/RNA甲基化具有重要的臨床研究意義,我們特別邀請到在該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專家老師為大家詳細的介紹DNA/RNA甲基化的研究內容、研究方向及課題思路,並通過培訓使學員熟練的掌握甲基化相關課題的數據獲得和分析過程,迅速成為表觀遺傳領域的主力軍。
  • 學習筆記:醫學基礎科研套路
    分子機制、細胞功能、動物實驗、組織標本、生信數據就是一篇醫學SCI的基本套路。細胞與動物模型都可分為自發與誘導。越是高分的文章,往往動物模型越是複雜。例如基因敲除的小鼠,原代細胞誘導的PDX模型。確定模型後就要精讀文獻,掌握套路。碩博論文是在學習模型的時候很有幫助。
  • 這些lncRNA研究套路,你未必知道!
    老實說,這世上原本沒有套路,只不過做的人多了,套路也就應運而生了。而lncRNA紅火了這麼些年,套路也是層出不窮,但其中最為經典的也無外乎以下幾種套路。ceRNA(競爭性內源RNA)鑑於lncRNA與RNA屬於鐵桿兄弟,那麼lncRNA研究首要考慮就是ceRNA。
  • 研究揭示擬南芥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13的結構功能
    組蛋白修飾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與基因沉默、基因激活、染色體形態建成以及遺傳物質修復等生物學問題密切相關。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組蛋白修飾的動態調控中起著重要作用。之前杜嘉木課題組和曹曉風課題組合作完成了擬南芥H3K4me3去甲基化酶JMJ14的複合物結構和功能,該研究於2018年發表在Plant Cell 雜誌上。該研究中,杜嘉木課題組和曹曉風課題組及孫大業課題組繼續合作,首先,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分別證明了JMJ13是H3K27me3位點特異性的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 相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無須對稱存在
    該文章首次報導了,單個核小體內兩個相同組蛋白上的甲基化修飾狀態並不必須對稱存在。 核小體中有六個主要的甲基化位點。同時,在每個核小體中,各種核心組蛋白都分別有兩個拷貝,但目前並不知道在這兩個相同的組蛋白拷貝上,同一甲基化位點的修飾程度是否必須對稱存在。而這是組蛋白修飾精確實現繼承的前提之一。
  • 組蛋白甲基化與DNA甲基化的關係
    DNA甲基化需要進行基因篩選,由基因篩選識別出的一個基因被發現為一個與來自小鼠、蒼蠅和分裂酵母的組蛋白H3甲基轉移酶相關的蛋白編碼。這一發現將兩種類型的染色質更改聯繫在了一起:DNA甲基化和組蛋白甲基化。儘管DNA甲基化被認為是很多外源更改的關鍵,如X-染色體失去活性、銘記作用和基因沉寂等,但這裡組蛋白甲基化似乎是DNA甲基化的一個先決條件。
  • 教你認清老闆套路,避免掉進火坑!
    導語:一入職場套路深,你要是不知道職場套路,那就等著被老闆套路吧,作為在職場風風雨雨經歷過的老油條,今天就教教你如何認清老闆的套路,避免掉進火坑!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種套路常見於家族式公司,和老闆一起奮鬥創業拼出來的老員工最危險,跟上老闆大半輩子,公司最困難的時候,老闆的七大姑八大姨沒有來幫忙,等公司發展起來。老闆的這些寄生蟲親戚就該來上崗任職了。
  • m6A甲基化檢測方法及優劣勢盤點 | m6A專題
    ,m6A課題設計思路,m6A論文發表梯度推薦,m6A後期驗證工具大全到經典案例解析等方面為大家揭開m6A的神秘面紗,每天5分鐘,就能從m6A小白入門到高階提高哦~往期內容回顧:RNA鹼基修飾以及m6A的前世今生m6A甲基化酶的種類及功能盤點今天的文章將圍繞m6A甲基化檢測方法展開,詳細闡述m6A
  • 2018國自然研究熱點二: RNA甲基化研究深度剖析
    從獲批的項目的研究內容來看,既有單純鑑定RNA甲基化譜的課題,也有從RNA甲基化修飾酶入手的課題,以及針對RNA甲基化的功能機制展開的課題。這表明RNA甲基化的研究還是處於一個基礎篩選與功能機制齊飛,比較多樣化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也有課題將RNA甲基化修飾與miRNA以及外泌體分泌聯繫起來,以篩選/鑑定腫瘤分子標誌物,這也是一個值得嘗試的RNA甲基化重要方向。
  • 內附20多外泌體高分套路、技術資料
    非編碼RNA研究將從全新的角度揭示生命調控的分子機制,並為人類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理論依據和新的技術。>轉錄組學研究套路外泌體裂解與不裂解的蛋白濃度差異測試報告.pdf13.,外泌體為什麼這麼火,看完你就知道原來是這樣!
  • 課題研究如何選定課題
    課題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來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從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教育學會等國家科研部門網站公布課題指南中,尋找重要的課題資源;也可從省級科研部門網站中搜索,如通過教育科學研究所網站尋找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或從市縣級科研部門公布的課題中,找專項課題研究子課題、小課題。
  • 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分子機制
    」的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氨基末端甲基轉移酶NRMT1與人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闡明了NRMT1識別組蛋白底物並進行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機制。本工作進一步揭示了組蛋白修飾調控的複雜度和精密性。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吳若溪為本文第一作者,李海濤為本文通訊作者。     NRMT1催化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氨基末端甲基化。
  • JBC:組蛋白甲基化調控研究
    該文章主要報導了人KMT3a複合物在維持體內三甲基化H3K36水平中的作用。真核生物中,DNA的轉錄發生在染色質模板上。染色質的基本單位是由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組成的核小體。核小體及其共價修飾能影響所在DNA的轉錄。組蛋白H3第36位賴氨酸的甲基化(H3K36me)與活躍轉錄的基因相關。
  • 新研究揭示mA通過共轉錄逆向調控組蛋白修飾的現象和機制
    2019年夏來新課題組在Nature Cell Biology 雜誌上發表文章:The RNA N6-methyladenosine modification landscape of human fetal tissues,利用優化的全轉錄組m6A測序方法,首次繪製了人類胚胎主要組織的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再獲突破
    LSD2抑制OGT引起的腫瘤細胞生長機制示意圖 日前,復旦大學徐彥輝課題組在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領域獲得新進展
  • 雪梨大學居理寧課題組招聘博士研究生
    居理寧課題組致力於使用力學知識和工程技術在單分子層面解決心血管生物力學問題,在單分子水平上實時監測膜蛋白受體動力學,構象變化並同步捕捉胞內瞬時發生的信號,實現在活細胞上同步獲取力譜和鈣離子信號,並將該單分子技術用於研究血小板在複雜血流動力學微環境下產生血栓的機制
  • 什麼是甲基化?如何利用NCBI開始甲基化課題
    所以,如果小夥伴你想研究甲基化之類的研究,那你就可以利用CPG島的位置來預測和推測甲基化的位置啦。這些聚集的CPG島主要位於基因的啟動子(promotor)和第一外顯子區域,約有60%以上基因的啟動子含有CpG島。CpG島的GC含量大於50%(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