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國牽手紅杉中國!
他來了,他來了,他端著星巴克走來了。
前日,那個「投出了半個網際網路」的男人沈南鵬帶著一杯星巴克,與星巴克的多位高管一同出現在公眾面前,官宣星巴克中國與紅杉中國達成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自1999年開始,星巴克已經進入中國市場長達21年,目前,其在中國境內的門店已經超過4200多家。
紅杉中國的入局,意味著星巴克中國在投資發展等方面將得到來自資本的助力,這也意味著,沈南鵬手中投資的版圖又一次得到了擴張。
而關於雙方之間的合作,數位化創新發展是關鍵。
沈南鵬表示; 我們期待與星巴克攜手將中國消費零售業的數位化轉型提升到新的高度。
星巴克則表示,將攜手紅杉中國在新生代餐飲和零售科技方面進行商業合作,合力加速星巴克中國的數位化創新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5月,星巴克中國就曾宣布要將全部業務重整為「星巴克零售」和「數字創新」兩大塊。
而很明顯的是,數位化轉型的好處,星巴克中國應該早就體驗過了。
此前,為了推動新零售和數位化創新發展,星巴克中國還從去年8月底開始和餓了麼合作,依託餓了麼成熟的配送體系,推出外賣服務。
數據顯示,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到2019年第三季度末,星巴克中國的外賣服務已經擴展到中國近80個城市的大約2900家門店,外賣銷售約佔中國區總銷售額的6%。
此外,星巴克中國也開始和天貓合作開展電商業務,進入薇婭直播間,推出各種星巴克周邊產品,也頗受直播間消費者歡迎。
如今,星巴克中國再提數位化創新發展,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也是為了給自己帶來更多更實際的好處。
星巴克為何要與紅杉中國合作?
至於星巴克中國為何選擇與紅杉中國合作,可能是出於兩方面的考量。
首先,星巴克中國應該是看中了紅杉中國的投資眼光和實力。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官網上,紅杉中國的投資版圖中,半個網際網路江湖企業赫然在列。
包括但不限於阿里巴巴、360、京東、今日頭條、滴滴、愛奇藝、美團點評、創客工廠、唯品會、快手、新浪、鬥魚、蔚來、藥明康德、萬達院線、自如、博納影業、阿里影業等等一眾知名企業。
而促成這一切投融資合作的背後,「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沈南鵬可謂是居功至偉。
就連馬化騰也曾在公開場合對其進行「表白」:沈南鵬是我印象裡,中國風投界最成功的投資人,沒有之一。
各種創投人榜單中,沈南鵬更是一直都榜上有名,在2018年和2019年,沈南鵬更是連續兩年登頂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首。
此外,還有消息稱,紅杉中國團隊目前管理約20億美元的海外基金和近40億人民幣的國內基金,用於投資中國的高成長企業。
其次,星巴克中國需要藉助資本的力量,繼續維穩中國市場。
一直以來,星巴克中國走的都是高端路線,塑造了星巴克中國品牌形象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星巴克在中國的實際擴張表現。
甚至有數據指出,從2012年至2019年,星巴克中國門店增長率從40%已經跌落至17%。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星巴克的財報數據表現一直比較亮眼。
但早在2018年,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就出現了中國營收數據下滑現象。
星巴克在亞太地區的運營利潤率也一度從26.6%降到了19%。
今年開年,受疫情影響,星巴克中國不僅放慢了自己擴張開店的速度,還一度選擇關閉旗下門店。
由於門店關閉,營業時間縮短,以及客流減少,星巴克的營收也出現下滑,2月份,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78%。
在星巴克此前發布的公開信中,星巴克還曾提到,第一季度,中國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市場。預計二季度同店下滑將達50%,收入損失約在4-4.3億。
總之,從現階段來看,星巴克業務在中國市場承壓,藉助其他資本的力量,或進行投資,或提升自己都是可行的操作。
藉助資本的力量,
星巴克能否繼續玩轉中國市場?
當前,中國咖啡市場可簡單概括為:市場規模大,人均消費杯數低。
據前瞻產業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於世界2%的增速。
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紅利等等因素,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到2171億元。
而我國人均咖啡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處於較低水平。
根據Euro monitor披露的數據,2018年,大陸地區咖啡人均飲用杯數僅為4.7杯/年,遠低於美國的261.5杯/年。
瑞幸招股書中也曾提到,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6.2杯,這一數據僅為德國的0.71%,美國的1.6%。
這也意味著,中國咖啡市場尚有待挖掘的空間。
不過,借力紅杉中國,星巴克中國就想成功玩轉中國市場可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雖然,中國咖啡市場中,還沒有比較能打的國產咖啡品牌,但許多品牌對咖啡市場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
典型如瑞幸,在還沒有爆雷之前,瑞幸憑藉自己的快速擴張和崛起,僅用了兩年時間,門店數量就成功超過了星巴克中國的數量,成長為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除了瑞幸之外,還有不少品牌跨界,欲從咖啡市場分一杯羹。
如喜茶、奈雪的茶這兩大品牌,依靠自己在茶飲市場的優勢,順勢推出自家咖啡產品。
就連狗不理等老字號品牌也開始學著跨界,推出了咖啡產品,打造出包子配咖啡的神奇組合。
更誇張的要數中石化,居然上線「易捷咖啡」,在賣油的同時,正兒八經地賣起了咖啡。
……
別看他們現在都還沒整出什麼特別大的動靜,但對於星巴克來說,眾多品牌的跨界入局,很有可能會圈走一些原本屬於自己的市場。
總之,中國咖啡市場說大也大,說小也小,未來,在紅杉中國的助力之下,星巴克中國能否把握好數位化轉型升級機會,鞏固自己的市場優勢,繼續玩轉中國市場,就得看星巴克中國的具體表現了。
作者: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