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拾荒為生卻堅持學英語,翻譯過英文小說,這份對夢想的堅持感人
有網友說,近日在抖音上看到一位拾荒大姐,她生活在青島,雖然生活艱辛,但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每天堅持學英語,現在已經達到了可以翻譯外國小說的地步。這份勵志讓我們十分的感動,又十分的讓我們心疼。這位大姐究竟是誰?她身上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大姐叫袁英慧,今年44歲,是原城陽區城陽村的居民,現在自己租住在湖島村一處20平米左右的房子裡。一張床,兩口鍋,三個行李箱,幾個牛皮紙箱,便是她全部的家當。牛皮紙箱裡裝的是她這十多年來收藏的寶貝,在五個牛皮紙箱子裡,一共有500多個冊子,全是有關英語的書籍。比如瘋狂英語、時代周刊、英文詞典,外國小說等,這些都被袁大姐用牛皮紙仔細的包了起來。
這份認真讓我們感動,更讓人驚奇的是,去年5月份的時候袁大姐用五個月的時間自行翻譯了一本外國小說,《The lost》。這本小說,暫時還沒有人翻譯過,袁大姐翻譯這本小說,定名為《失蹤者》。由於不會使用電子產品,整部作品全部是她純手寫在本子上。
袁大姐說,這些都是她坐公交車去市裡的圖書館,先抄寫下原文,然後再在紙上翻譯,再用手寫的方式整理下來的。每天早上八九點鐘兩個小時,下午兩三點兩個小時,中午袁大姐會休息。袁大姐說;「中午必須得休息,因為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這種純手寫的工作勞累程度比幹苦活還要累。」
「履行完所有相關程序,哈裡坐在探訪區裡。這是一件長長的房間,牆壁上塗了很平常的那種,但實用性很強的乳白色。桌子被擺放了出來,一字排開,相互之間隔著幾英尺的距離,窗戶上歪歪斜斜地掛著幾株花花綠綠的金屬絲,算是有了點聖誕節的氛圍。」這是袁大姐翻譯《失蹤者》的一個片段。
袁大姐說在2017年5月份之前,自己就做了充足的準備,撿了幾個月的廢品攢了點錢,再加上村裡開的過節福利錢,就開始動工了。袁大姐說她最開始接觸英語是在念高職的時候,從接觸英語開始,她就深深地愛上了這一門語言。畢業後原本在一家服裝城上班,平時沒什麼愛好的,她就把當時工作所有賺來的錢全都買了英語資料。這也讓家中的父母、親戚頗有微詞。
追夢的路上總有一些人的阻撓。再後來袁大姐由於種種原因離開了工廠,變成了無業游民,但是袁大姐對於英語的熱愛從來沒有減退。2004年袁大姐的父母相繼離世,弟弟一直勸她找工作嫁人,但袁大姐並不想要這樣的生活,於是她一氣之下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去過。
袁大姐說當時在工廠裡上班的時候,大家都說她不合群。現在村裡的人也嘲笑她40多了,沒有結婚,沒有孩子,覺得特別奇怪。
袁大姐坦言離開家是她自己的選擇,因為自己他更喜歡無拘無束的的生活,就是以前在工廠上班時,自己的工資除了買英語資料,也都是吃喝玩樂花光了。現在自己的生活狀況確實不好,這十幾年來都是靠收廢品,撿垃圾為生,一個月也就賺個幾百塊錢。在交完一個月的房租之後,再加上買英語資料的錢,這些錢就變得十分緊張了!
現在的她希望能找到一份兼顧自己興趣的工作,安頓好自己。
袁大姐說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是相當的不行,說中文一緊張也是結結巴巴的,所以她只想在筆譯這方面有所發展,因為在這十幾年的練習當中,自己基本上可以看懂美國的《時代周刊》,《紐約時報》,《今日美國》等,這些對於她來說都不是太難的事,所以自己想發展這方面的特長。
「如果能將自己喜愛的英語當作一份工作,靠此為持生計,一個月給我1000塊錢就足夠了。」
雖然在許多人看來,袁大姐的夢想和她今日所處的狀況十分的不搭調,可是人不能沒有夢想,畢竟夢想才是人們前進的動力。袁大姐這份追求夢想的勇氣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天將降其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袁大姐這一路走來,能夠專注一個方向,就十分的讓人佩服了。在這裡讓我們祝福袁大姐夢想成真。
那麼如果是你,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