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三十而已》官方微博
這個夏天,即使沒有追劇,你多少也聽說過「背香奈兒包合照被裁掉」的故事。
從7月17日開播到8月3日超前點播大結局,《三十而已》以日均8.5個熱搜的話題度成為本季最「出圈」電視劇。從故事框架、主角人設到服裝細節,這部劇幾乎長在了輿論的靶心,其中關於女性消費的內容更延展出無數子話題,#富婆愛馬仕聚會#、#王曼妮精緻窮#等熱搜直接擊中女性觀眾的階級焦慮和身份認同。
有人評價,《三十而已》將懸浮的都市劇拉回了地面,也有人質疑它製造話題的能力反而折損了劇作本身的質感。但無論如何,這部熱劇所傳達出的鮮明女性力量有力地承接了「姐圈」的熱潮。它不僅是簡單的熱搜標籤,更多的是女性時尚消費所體現出的層次感和多元性。
影視劇是社會百態的一面反光鏡,《三十而已》給當代都市女性提出了一種有別於過去「少女崇拜」的時尚消費理念——「穿得像自己,比穿得像你的年齡更重要」。
打破「少女崇拜」的審美怪圈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三十而已》劇中三位女主角的服裝規劃,那應該是——熨貼。
與丈夫白手起家創辦煙花公司的全職太太顧佳是三位女主角中經濟條件最為優渥的角色,在出席兒子學校活動、參與富太太圈聚會、甚至和「小三」對峙時,顧佳的服飾大多以兼具知性美和力量感的商務服飾為主,如OVV無袖連衣裙、MaxMara粉色西裝外套、Dior白色襯衣等。
奢侈品店銷售員王漫妮打扮則更為職場化。作為標準的都市職場女性,王漫妮的多套穿搭造型幾乎可以成為北上廣深普通女職員的直接參照,劇中多次出現的OVV襯衫、西服外套、粉色碎花連衣裙,以及作為點睛之筆的BV雲朵包,既顯得幹練、又充滿活力。
和上述兩個角色相比,「鄰家妹妹」鍾曉芹的整體風格更為青春休閒,以清爽的連衣裙、格子裙或格子襯衫、T恤+短裙搭配為主。但編劇與服裝師並未讓這一角色完全陷入「少女感」的窠臼,當遭遇婚姻變故時,鍾曉芹從被保護得很好的小女孩蛻變為成熟女性,著裝風格隨之改變,30歲生日去OVV門店選購服裝便是人物心理轉變一個關鍵轉折點。
《三十而已》人物服裝設計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沒有將影視劇變成明星的個人秀場。
過去幾年,很多職場劇過於強調光鮮亮麗的部分,大到西服包包鞋履、小到戒指髮飾胸針,幾乎都是一線大牌最新款甚至限量款,即使進入到嚴重受挫的人生低谷劇情,女主角的高跟鞋仍然鋥亮如新,眼睫毛一絲不苟。
美則美矣,卻不真實,畢竟,現實中有多少上班族能負擔得起一天一套名牌套裝不重樣?
《三十而已》擺脫了這種完美陷阱。通過外化的時尚載體,這部劇在嘗試展現真實世界的困境、掙扎與蛻變,每個角色的著裝都貼合其人物性格、職業身份和社會屬性,以此搭建觀眾的共情通道,且提供了一種更「用戶友好」的可能性——你不必一擲千金,也可以穿得體面、過得從容。
與此同時,從劇情設計到視覺表達,《三十而已》打破了「白幼瘦」的單一審美。女性不再只作為精緻而虛假的「工具人」存在,更不僅僅是被凝視的客體,而逐步構建了作為獨立女性的自我認同。
這是整個時代審美意識的突破。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個性鮮明、風格強烈的女性形象活躍於屏幕上,影視劇的主流設定開始從「傻白甜」變為「大女主」,劇情也從扁平化的小情小愛升級為反映現代女性年齡焦慮、職場焦慮、身份焦慮等多重困境的複雜議題,同樣於今夏推出的選秀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更是因為打破了既有的年齡偏見而圈粉無數。
「這個節目為什麼那麼火?也是一種反彈吧。這些女嘉賓曾經年輕美貌,如今有了一定年紀,她們很自信地展示自我,等於說扭轉了輿論壓力。這正好證明這個時代已經從男權文化慢慢往男女平等方向走,女人除了年輕漂亮之外還有別的價值。」社會學家李銀河這樣評價。
藝術關照現實,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三十而已》的成功來自於社會整體女性意識的覺醒。
把做自己的權利還給女性
從風格到人設的審美偏好轉變,背後是整個社會體系中女性力量的崛起。
央視市場研究CTR發布的《中國城市居民調查CNRS》顯示,2016年,女性中參加全職工作的比例接近67%,相較2014年的64%進一步提升;在參加工作的女性群體中,35歲以下就成為管理層的比例高達51%。
在部分平權意識強烈的領域,女性領導者的比例正在快速攀升。貝恩諮詢調查數據顯示,在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等全球網際網路巨頭中,女性員工的比例超過30%,其中阿里巴巴的女性員工比例則高達40%。
一個更加直觀的指標是,女性更有意願主動購置房產。58同城和安居客聯合發布的《2020年女性置業報告》顯示,57%參與調研的女性自有住房,另外43%的女性目前租房居住,在這些用戶中,計劃5年內購房的女性達到了81.7%,其中30-44歲的女性計劃五年內置業的比例更高,達到了86%。
顯而易見,經濟獨立和話語權提升,為女性爭取到了更多「做自己」的權利。
而在權力關係更為隱蔽的時尚消費領域,風向也在轉變。
年輕一代女性開始反思「A4腰」、「鎖骨放硬幣」、「好女不過百」等帶有東亞社會「白幼瘦」審美偏好的苛刻標準,拒絕進入那個被設置好的、「為悅己者容」的養成模式中。
自2014年開始流行的Normcore(譯為「性冷淡風」)便是對少女感思潮的一次大型反撲,這種不追求明顯性別特徵的「無性別」風尚最大好處是職業感,現代、幹練、專業,區別於糖果色和公主風。
女性獨有的性感或可愛,也被注入了更豐富的釋義。今年夏天,只適合零碼身材的「BM風」(以小眾品牌Brandy Melville為代表的穿搭風格)和大碼女裝同時大放異彩,著名明星經紀楊天真一句「體重無法阻止我愛自己」直接撬開了主流審美的裂縫,將更自由、更多元的價值觀輸出到無數「非標準女孩」面前。
這場面似曾相識。
一個多世紀以前,Coco Chanel摒棄以S曲線」為目標的束身衣,首先穿上了西服套裝,又為其加上了象徵力量的肩墊;YSL緊隨其後,推出針對女性的吸菸裝,將中性風從時尚圈席捲至大眾。
可以說,整個時尚的發展史正是一部女性意識覺醒的歷史。
而現在,越來越多女性脫下了那件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束身衣,她們拎著公文包、穿上高跟鞋、塗了口紅,不再為了獻媚,而是為了徵服和做自己。
當「獨立女性」成為新的商業機會
「獨立女性」不僅是一種社會角色,其所彰顯的多元價值和女性力量更蘊藏著嶄新的商業機會。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服裝設計大師山本耀司將極簡設計、黑白風格、堆疊手法和精緻剪裁帶到了巴黎秀場,這種完全掩蓋女性曲線的設計顛覆了當時的時尚風格,他旗幟鮮明地提出:「對於用著父母或伴侶的錢去購買華麗衣服和珠寶的女人,我不願意為這種女人設計衣服,相反,我只欣賞獨立和堅忍的女人,只為她們設計衣服。」
進入千禧年後,「獨立女性」成為了品牌廣告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議題。
不管是NIKE拍攝的爆款視頻——以女性運動員為主題的《Dream Crazier》(向「瘋狂的女性」致敬),還是周冬雨成為維多利亞的秘密大中華區品牌新代言人,亦或是CK啟用了豐滿的黑人女性模特……這些世界名品的種種動作告訴我們,「獨立女性」的時代到來了。
而在《三十而已》中大獲好評的OVV,也是一個以25-45歲現代都市獨立女性為主要目標受眾的新銳服裝品牌。作為《三十而已》官方獨家女裝合作品牌,OVV設計出發點來自於職場女性的工作與生活場景,2017年推出後便以其天然優質面料、考究的立體剪裁工藝、簡約風格設計而備受消費者認可。
和劇中所傳達的價值觀一致,OVV一直關注女性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當代女性既能獨當一面、乘風破浪,也要精神自由、活出自我,希望幫助每一種職業的成熟女性都能在可負擔的範圍內穿得符合自己的身份,穿出自己對品位的了解。
從《三十而已》三位女主角的劇中穿搭中不難發現,OVV的設計理念是「大道至簡」,旗下的各類產品足以覆蓋商務、休閒與度假的多重需求,在時尚潮流中嵌入趣味元素,打破沉悶的職場穿著,實現毫不費力的時髦風格(effortless chic)。
這也是時尚的最終要義——你所穿戴的一切,不是為了成為別人,而是為了更好地做自己。擁有了這份底氣,二十、三十、四十,年齡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結尾
「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英國詩人王爾德的這句名言正是當代都市女性的最佳註腳。
「愛自己」的表達有很多種,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標準時獎勵自己一個愛馬仕鉑金包是其中一種,認真對待每一天、穿出獨特的風格與品位,則是另外一種。像OVV這樣的品牌所致力實現的目標,是讓每個正在真實奮鬥的女性都可以在可負擔的範圍內穿出不費力的高級感,也讓這個世界因為擁有了多元的女性魅力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