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中科院聯合香港城市大學開發胃癌檢測微流控晶片

2021-01-21 騰訊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超過100萬例,死亡人數近80萬。難以早期診斷腹膜轉移是胃癌預後不良的主要原因。近日,中科院聯合香港城市大學開發了一種微流控技術,對胃癌細胞進行無標記的分離和表徵,有助於胃癌的早期診斷。

癌細胞的分離和表徵對於腹膜轉移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然而,由於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癌細胞的含量低,傳統的檢測方法靈敏度較低,無法滿足臨床需求。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SIA)和香港城市大學(CityU)的研究人員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共同開發了一種光誘導電動力學(OEK)無標記分離和表徵胃癌細胞的微流控技術,該方法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靈敏度,能快速地檢測腹膜轉移並獲取細胞的電特性。

他們的研究結果於8月5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題目為「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f free cancer cells from ascites and peritoneal lavages using optically induced electrokinetics (OEK)」

在臨床實踐中,通常會進行腹水和腹膜灌洗的細胞學檢查,以檢測腹膜腔中的游離癌細胞。但是,病理學家很難將胃癌細胞與腹膜間皮細胞(腹水和腹膜灌洗液的主要成分)區分開。另外,細胞學檢查依賴於細胞染色,這非常費時,並且會將細胞殺死。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無標籤,快速的診斷方法,以高靈敏度識別並分離活的胃癌細胞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誘導電動力學(OEK)的新型微流控晶片,從病人的腹水中分離出活的胃癌細胞,並對其電特性進行了表徵。建立了細胞聚合模型和細胞膜電容溶液模型

OEK微流控晶片用於檢測腹膜轉移和細胞膜電容

胃癌細胞與腹腔灌洗細胞之間的大小和電學特性差異顯著。因此,OEK微流控晶片理論上可以將胃癌細胞與腹水和腹膜灌洗液分離。

(A)OEK系統的示意圖。該系統由一臺計算機,一臺投影儀,一個聚光鏡,一個信號發生器,一個三維(3D)運動臺,一個電荷耦合器件(CCD)相機和OEK微流體晶片組成。(B)提取裝置的示意圖。連接到注射泵的塑料軟管用於收集分離的細胞。(C)OEK微流體晶片的結構。該晶片由三部分組成:塗有銦錫氧化物薄膜的玻璃(ITO玻璃),用於製造微通道的雙面膠帶和塗覆的氫化非晶矽(a-Si:H)ITO玻璃。

通過進一步實驗,研究人員成功從6名患者的腹水中分離出了胃癌細胞,純度高達71%。與傳統的臨床腹膜轉移檢測方法相比,該新方法解決了敏感性低的問題。

這也是一種無標籤,無損且快速的技術,研究人員可以在5分鐘內分離並收集OEK微流控晶片中的胃癌細胞

他們還獲得了胃癌細胞和腹膜灌洗細胞的細胞膜電容。這些數據可用作細胞標誌信息的生物標記。

細胞極化模型與細胞分離

研究結果表明,OEK微流控晶片是能夠檢測腹水中游離的癌細胞,具有速度快,操作簡便且無標記的優點,能加速診斷腹膜轉移的胃癌。此外,這是OEK首次成功應用於臨床胃癌腹水樣品的分離

參考:

【1】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f free cancer cells from ascites and peritoneal lavages using optically induced electrokinetics (OEK)" 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 10.1126/sciadv.aba9628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method-gastric-cancer-cells.html

【3】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2/eaba9628

相關焦點

  • 第六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在廣州召開
    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檢測在腫瘤分期診斷、動態監測、療效評估、藥物開發和預後監測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是一種可望用於替代腫瘤組織活檢的液體活檢新技術。楊夢甦 香港城市大學報告題目:《結合微流控技術與單細胞分析研究腫瘤異質性》
  • 「Science子刊」科學家首次通過微米級3D列印技術
    近日,美國科學家首次通過3D列印技術,開發出可用於醫學檢驗的多功能曲面微流控晶片。轉化醫學網早前報導,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3D列印出了能夠正常運轉的釐米級人類心臟泵(相關閱讀:【新發現】首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3D列印釐米級人類心臟泵,能夠正常運轉),以及能夠模擬患者真實感受的心臟瓣膜模型(相關閱讀:【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_微流控晶片是否有前景
    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   微流控晶片檢測器的性能要求檢測是微流控晶片裡相對特殊的一一個操作單元,它的基本功能是用於捕捉並放大微流控晶片某一部分產生的信號。與傳統的儀器分析系統相比,微流控晶片分析系統對檢測器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更高的靈敏度和信噪比   在微流控晶片分析過程中,被檢測物質的進樣體積小,檢測區域也非常小,因此要求檢測器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信噪比。   2.更快的響應速度   由於晶片通道一般較短 ,很多微反應與微混合會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因此要求檢測器有很快的響應速度。
  • 復旦大學孔繼烈教授談微流控晶片與檢測儀器創新與挑戰
    微流控晶片技術是生物醫學領域的重要前沿方向,具有高通量、多靶點、快速、精準、操作簡便等特點,可廣泛應用於分子生物學、醫藥、免疫等領域。近日,復旦大學孔繼烈教授就微流控技術以及其團隊在微流控技術產業化方面的進展做了詳細報告。
  • 微流控晶片行業研究|微流控技術|晶片|生物|診斷|化學|-健康界
    1999年世界首臺微流控晶片商品化儀器-毛細管電泳微晶片由安捷倫公司和Galiper公司聯合推出,被應用於生物分析和臨床分析領域。目前,微點公司的床旁即時診斷晶片和檢測儀器為血管類疾病、腫瘤、急診、手術及治療過程的早期診斷及過程監控提供了高效、安全、精確、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創造性地建立了體外診斷床旁即時檢測(POC)產品的通用診斷平臺。多項創新技術已獲得美國、歐洲、中國等多國專利;公司於2012年開發出全球第一款主動式微流控生物試劑卡,是全球僅有的掌握微流控生物晶片核心技術的兩家公司之一(美艾利爾、微點生物)。
  • 東南大學趙遠錦:微流控器官晶片研究
    2019(第三屆)微流控晶片前沿研討會將繼續邀請到領域內的知名專家、學科代言人和產業先鋒,一起探討微流控晶片給基礎科研和臨床診療帶來的巨大變革,同時討論微流控在體外診斷、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產業機遇。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受邀出席本次大會!
  • 微流控晶片與基因診斷關係的研究進展
    另外,使用微流控晶片系統能夠將許多不同出芽酵母菌株高通量地開展研究,選擇野生型芽殖酵母和62個不同芽殖酵母大小對照相對基因缺失株進行掃描,將可以獲得不同基因缺失菌株的母細胞倍增時間、子細胞倍增時間、母細胞大小、子細胞大小等結果,可見微流控晶片可以對基因缺失進行基因診斷。
  • 第七屆微流控晶片高端論壇圓滿落幕 來年杭州再約
    俞教授利用LLCP 代替傳統的晶片材料,製備出具有光致形變特性的智能化微管道網絡,實現了光控微管執行器到光控微流體晶片的升級製造。其構築方法與傳統微流控技術相兼容,可以設計以微管道網絡為結構特徵的晶片通道,滿足複雜反應檢測的需求。
  • 體外診斷行業專題報告:微流控晶片,高精度+自動化的新藍海
    BioFire 公司開發的 BioFireCOVID-19 測試可以在大約 45 分鐘內從鼻咽拭子 檢測到 SARS-CoV-2,它運行在完全自動化的 FILMARRAY2.0 和 FILMARRAYTORCH 平臺上。FILMARRAY使用的測試條不同於市面上其他產品,是一種整合了磁珠、反應試劑以及反應腔的一體 化產品。
  • 微流控晶片開發:用於環境分析的微流控技術
    隨後,出現了各種檢測,監視和清除技術,從簡單的分離技術到高級修復技術。在宏觀或工業規模上開展既定工作後,雖然可以輕鬆捕獲和保留某些汙染物,但檢測極限和當前可用技術的成本仍然是主要障礙,而關於使用微流控技術收集和檢測汙染物例如重金屬離子,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有機和無機離子,細顆粒物,甚至微生物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多了。因此導致微流控技術在環境分析的應用得到了快速發展。
  • 微流控晶片的產業化:堅持中迎來曙光——訪浙江大學微分析系統研究...
    微流控晶片已被列入21世紀最為重要的前沿技術的行列。  浙江大學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是國內建立較早的專門從事微流控晶片相關技術研究的科研機構,建所十年來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  研究所的研究主要圍繞微流控晶片展開,研究方向涉及:微納流控晶片加工和表面處理技術、工藝;微流體操控技術、方法和理論;微流控晶片取樣、試樣引入和前處理、反應技術;微流控晶片光譜、電化學、質譜檢測技術研究;基於微流控原理的液滴分析、毛細管電泳、流動注射分析、生物傳感器分析系統研究,以及納米技術和仿生技術在微流控系統中的應用;基於微流控技術的微型化分析儀器研製;微流控系統在生物分析、單細胞分析
  • 微流控晶片簡介與應用
    微流控晶片是微流控技術的下遊應用單元,通過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技術,微流控晶片能夠在固體晶片表面構建微型生物化學分析系統,能夠快速、準確地實現對蛋白質、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標對象的處理和檢測,被業界譽為「晶片實驗室」。
  • 微流控晶片定性檢測DNA技術中的應用將由不可能變為可能
    打開APP 微流控晶片定性檢測DNA技術中的應用將由不可能變為可能 MEM 發表於 2020-06-17 14:45:14 澳門大學微電子研究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DNA擴增增強劑,可以使反應信號強度提高10倍,從而為肉眼觀察新冠病毒等的核酸檢測結果、方便可攜式快速病毒檢測、以及實現大規模人群篩查鋪平了道路。
  • 利用獨特的往複流動的微流控晶片技術縮短新冠抗體檢測時間至5分鐘
    打開APP 利用獨特的往複流動的微流控晶片技術縮短新冠抗體檢測時間至5分鐘 MEMS 發表於 2021-01-15 14:35:12
  • 多器官微流控晶片技術及其應用
    為適應人體結構複雜性,未來的研究需要建立更加複雜的多器官微流控晶片(Multi-Organ-Chip, MOC)系統,將幾種器官等同物合併到類似人類的代謝環境中,開發動態的實驗室微生物反應器,進行系統的毒性檢測和代謝評估。ahhednc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多器官微流控晶片的研究進展,並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 從毛細管電泳到微流控晶片實驗室
    90年代從事毛細管電泳研究,1999年起開始晶片實驗室研究。中國化學會毛細管電泳專業小組組長。德國洪堡基金、日本學術振興會研究員,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訪問學者,香港大學、德國Tübingen大學、美國Truman州立大學、義大利科學院訪問教授。 1987年初,林炳承由洪堡研究基金資助,到德國吐賓根大學深造。一次在接待美國波士頓大學的B.
  • 微流控晶片為什麼這樣強悍
    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一文看懂微流控晶片的工作原理
    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晶片中緩衝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於晶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雷射誘導螢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晶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晶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晶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複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
  • 新品:肯辛頓微流控晶片-時間分辨免疫螢光POCT體外診斷系統
    2018年6月29日,在江蘇宜興召開的中國分析測試學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18學術峰會新品發布會上,南京肯辛頓診斷科技有限公司楊昕博士介紹了該公司微流控晶片-時間分辨免疫螢光POCT體外診斷系統。
  • 微流控晶片五大優點及四大缺點分析
    (三)檢測試劑消耗少   由於集成檢測的小型化,使微流控晶片上的反應單元腔體非常小,雖然試劑配方的濃度可能有一定比例的提高,但是試劑使用量遠遠低於常規試劑,大大降低了試劑的消耗量。   (五)汙染少   由於微流控晶片的集成功能,原先在實驗室裡需要人工完成的各項操作全部集成到晶片上自動完成,使人工操作時樣本對環境的汙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例如在分子核酸類檢測中,無論是樣本本身,還是製備後準備用於檢測的核酸,均會對實驗室造成汙染,氣溶膠的擴散使得後續樣本檢測容易出現假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