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暗面,月亮上的男人,月球時代的白日夢……你還能想起哪些和登月有關的搖滾經典?

2021-02-20 科學藝術研究中心

整整50年前,1969年7月16日早上,阿波羅11號飛船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由土星5號火箭發射升空,四天半後,即7月20日晚間,飛船攜帶的登月艙降落在月面的靜海區域。登月,這一半個世紀來最偉大的人類壯舉,在流行文化中也有諸多反映,那些耳熟能詳的音樂,便是最好的證明。讓我們銘記並且歌唱。




《帶我飛向月球》是由作曲家巴特·霍華德(Bart Howard)於1954年創作的一首歌名為「In Other Words」,後來才改名為「Fly Me to the Moon」,其最早的商業錄音是女歌手凱·巴拉德(Kaye Ballard)完成的,此後因為太受歡迎,又被其他許多藝人錄製了100多個其他版本。最重要的版本出現在1964年,被譽為「白人爵士歌王」的歌手、演員弗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把它收入到了It Might as Well Swing專輯中,5年後,作為熱門單曲《帶我飛向月球》被阿波羅10號的太空人在執行月球軌道任務時播放過,而阿波羅11號上和尼爾·阿姆斯特朗一起登月的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在他完成月球漫步回到登月艙之後,也按下了這首歌,於是它成了第一次在月亮上播放的人類歌曲。2009年和2012年,女歌手黛安娜·克勞爾(Diana Krall)分別在登月40周年紀念儀式和阿姆斯特朗的追悼會上演唱了同一首歌。


「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的《太空怪人》(Space Oddity)是在阿波羅11號登月的同一年發行的,歌曲虛構了一名太空人湯姆少校,他在作為太空人在執行月球登陸計劃時不幸發生機件短路意外,和地面失去聯繫,於是坐在小小太空艙內呆呆望著蔚藍的地球,漂流在黑暗的太空之中。這首單曲正式發行 9 天之後就是7月16日了,英國廣播公司在其有關登月的電視報導中特別提到了這首歌。它可說是充分表達了人對充滿未知的宇宙同時抱有的恐懼與渴望。鮑伊對太空題材的熱愛簡直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兩年後,1971年,他還推出過一首《月球時代的白日夢》(Moonage Daydream)。而他這份對月亮的痴迷一直傳到了兒子身上,你還記得2009年橫空出世的一部科幻電影佳作《月球》(Moon)嗎?即出於他的兒子鄧肯·瓊斯(Duncan Jones)之手。

 


大衛·鮑伊的好朋友艾爾頓·約翰也詮釋過,1972年收入於Honky Château專輯的一曲《火箭人》(Rocket Man),據說是受到了阿波羅11號傳回地球的顆粒狀圖像的啟發。這首歌的歌詞由埃爾頓的長期歌曲創作夥伴伯尼·陶平 (Bernie Taupin )創作,他的故事靈感是來自雷·布拉德伯裡的科幻小說《插圖人》(The Illustrated Man),裡面講述了一個離開了家人和朋友開始執行太空任務的太空人的複雜情感,在太空中,他是如此地思念自己的妻子,迫不及待地想回家。 也是對鮑伊《太空怪人》主題的一個呼應,而且,和電影《月球》的故事好像好像有沒有……這首歌的另一個梗是,據說它是川普最喜歡的一首,哈哈哈。

 

平克·弗洛伊德開創了一個「太空搖滾」的流派,他們1973年經典單曲《月之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創造了一個黑暗的、令人難以忘懷的世界。被潮汐鎖定的月球,面對我們的一直是同一面,阿波羅登月著陸點就是在這一面,而關於背面到底有什麼會有種種不靠譜的傳說。2019年1月,中國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才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沒有在那裡發現外星人。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太空文化是非常樂觀的,1969-1972年一系列的登月成功鼓舞了一代人對於世界的信心,NASA將12名航天員成功送上了月球,而美蘇之間的太空爭霸也在1975年留下了美好的一個結點,兩國太空人相聚在太空,相互交換了禮物,從此進入合作年代。在這種充滿愛與和平的背景之下,1976年發行的這首《呼喚星際飛船上的居民》(Calling Occupantsof Interplanetary)簡直是一個黑暗森林理論的強烈反調(哈哈),卡朋特樂隊演繹的這首作品被譽為「世界接觸日公認的讚歌」,主題是向外太空生命發去電波信號,告知我們的存在。

 

1979年,警察樂隊的一曲《在月球上行走》(Walking on the Moon)在英國拿下排行榜第一,這首收入在Reggatta de Blanc專輯的作品,是他們繼《瓶中信》(Message in a Bottle)之後的第二首冠軍單曲,歌曲mv是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美國宇航局博物館拍攝的,從視覺角度來講十分酷炫,鼓手斯圖爾特·科普蘭(Stewart Copeland)在土星5號月球火箭上揮舞著他的鼓槌。根據樂隊主唱、靈魂人物斯汀的說法,這首歌其實是關於戀愛的感覺,是他在慕尼黑喝醉了一晚後作了個riff發展而來的。 

《阿波羅:大氣與原聲》是英國環境音樂家布萊恩·伊諾(Brian Eno)於1983年發行的第九張個人錄音室專輯。由他和兄弟羅傑·伊諾(Roger Eno)以及另一位合作者丹尼爾·拉諾伊斯(Daniel Lanois)共同編曲製作,這張專輯中的音樂簡直是超一流的配樂專屬作品,出現在諸如電影《28天》和《猜火車》這樣的經典電影中,包括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使用了其中的一首「An Ending (Ascent)」,其原聲帶銷量約為400萬張。為了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該標誌性的專輯進行了再版,羅傑·伊諾又創作了一首新曲子,名為《在月亮之下》(Under the Moon)。


R.E.M.的第八張專輯Automatic For The People中的這首《月亮上的男人》(Man on the Moon)迄今仍是他們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這首1992年發行的有趣曲子,主題諷刺了那些認為登月是偽造出來的陰謀論論調。月球上的男人指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喜劇演員安迪·考夫曼(Andy Kaufman),逝世於1984年的考夫曼一直被一些人訛傳是偽造了他的死亡,所以,像是「登月真的發生過嗎?」「貓王真的死了嗎?」這樣一些在伴隨著R.E.M.樂隊成員們童年成長期間的陰謀論,最終藉由考夫曼這個完美人選串了起來。而後輩喜劇明星金凱瑞在1999年真的拍攝了一部《月亮上的男人》向他致敬。



往期精選

不說流浪的地球了,來說說木星為什麼那樣美

跟著《愛,死亡和機器人》,你能看到這些不可思議的科幻短篇集

2019奧杜邦攝影獎 | 一鳥在手,不如百鳥在鏡頭

ABOUT.

科學藝術研究中心是一家非營利機構,以「跨界促生變革」為核心,致力於打造國內首家科學藝術家們的研究與創新平臺,來促進不同學科領域間的高度交叉融合。科學藝術研究中心集創作與傳播為一體,推動科學知識的大眾普及。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info@as-org.com

相關焦點

  • 趣探索;月之暗面、月亮未來將撞擊地球,月亮疑似外星人製造等
    月球陪伴了地球約45億年,史前時代人類就發現了月亮,但直到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才實現了人類首次載人登月。儘管人類登上了月球表面,但依然對月球所知甚少。一,月亮650億年後將撞擊地球。月亮約於45億年前形成,由於地球潮汐力的作用,月球便一直在逐漸遠離地球。
  • 「每個人都是月亮,都有不曾展露的暗面」
    僅僅兩三年後,人們對太空探索的熱情銳減,蘇聯和美國分別於1971年、1972年取消了登月計劃。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時,太空人留下的腳印。圖/NASA好消息則是,進入2019年,探月徵程有了新進展,而這一步是由中國率先邁出的: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月歷史上的首次月背軟著陸;1月15日,嫦娥四號攜帶的棉花種子發芽,為月球這片荒蕪之地帶來第一抹綠。
  • 人類第一次成功軟著陸於月球背面 你的樣子很美
    這一次,我們觸碰月亮不願意展示給人類的那張臉。月亮繞著地球,示人的始終是同一面,大約佔月球表面積的56%。這是潮汐鎖定的功勞:大小天體的引力互相牽制,像橡皮圈兒拴著的兩隻玻璃球,小的那個自己轉著還繞著大的轉,慢了趕兩步,快了拖一拖,自轉速度和公轉速度越來越一致。無法看見的背面,被稱作月球遠端,也就是月球暗面。
  • 林青霞結婚原因和月亮有關?中秋將至,關於月亮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那時候我就覺得好像是天上的星星月亮,他都可以滿足你。」在狂熱懵懂的青蔥歲月,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說願意為誰去摘星星摘月亮。原以為這只是獨屬於年少輕狂的浪漫,卻沒想到,這樣真摯的情感和話語,連時代女神林青霞都不能免俗而為之動容,可見長久以來,月亮都在大眾心裡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 《我要月亮》:關於月亮的百科全書,為你講述你科普內外的月亮
    《我要月亮》全書分為:月亮神話、月球科學和月球冒險三個部分。 月亮神話整合了月亮對不同國家文學、藝術、語言等人文領域的影響。如:哪些文學作品裡提到了探月之旅? 月球科學講述的是作為天體的月球,有哪些特點。如:月球的重力比地球大還是小?
  • 登月51周年 | 小合帶你看月球藝術
    7.20 人類登月51周年   小合帶你看看月球藝術   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a/336088076_242631東信康仁 Exobiotanca #1  視頻  2014 年『 被送上三萬公尺高空的花球在接近太空的平流層中以地球表面為背景在浩渺宇宙之間探討靈性之美
  • 月球背面有外星人?月球上能看到長城?月亮的謠言你信嗎
    腦洞大了琢磨得多了,各種有關月球的謠言便也在坊間廣為流傳起來。 闢謠謠言一 美國阿波羅登月是偽造的1969年7月20日是人類歷史上載入史冊的一天。「阿波羅登月40多年後,我國的『嫦娥二號』、日本的月亮女神探測器、印度的『月船一號』探測器,以及美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拍攝到了大量月球照片,其中一些高解析度的圖像中,已經找到了月球車、登月艙、車輪走過的痕跡以及阿波羅太空人放在月球上的實驗設備等,大量的遺留物品證明確實有人登上過月球,阿波羅登月是真的。」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從月球上能看到長城?這些關於月亮的謠言你信過幾個
    月亮的謠言 你信過幾個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有關人士透露,本月我國將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並計劃在月球背面著陸。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首個可以實現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  作為地球最親密的鄰居,月球是人類肉眼所能看到的最大天體。千百年來,人類的文學作品甚至神話傳說中都不乏月球的身影。
  • 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上熱搜!盤點經典「月球高清大片」
    中國小康網訊 12月1日晚,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著陸過程中,著陸器上的降落相機拍攝到了著陸區域影像圖。網友們都為嫦娥五號拍下的月球高清大片所震撼。這部「年度圖書」便是科幻大師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這部寫於1865年的小說,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嚴謹的科學構思,描述了人類登月的場景,使用的是機械動力,用大炮把人類發射到月球上去。因為凡爾納創作這部小說時,正值電氣時代拉開帷幕,反映了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從地球到月球》出版30年後的1895年,電影誕生。
  • 直男有話說 男人的白日夢不只是白日而已啊!
    可男生好像從未公開發聲表達自己的白日夢是怎樣。所以,今天我們進行了直男有話說採訪。讓他們回答:「身為一個男人,你做的最多的白日夢是什麼?」也是時候,讓女生們了解,男性大腦中幻想並不比女生少。:)@杜紹斐作為男人,我的白日夢和黑夜夢自然和女人有關,而且通常是雙胞胎姑娘。
  • 靈感源自傳奇—歐米茄「月之暗面」腕錶
    > 超霸系列「月之暗面」腕錶「墨黑」款 超霸系列「月之暗面」腕錶「墨黑」款採用經拋光及磨砂處理的黑色陶瓷表殼磨砂指針和刻度均經黑化處理並覆以黑色Super-LumiNova夜光塗層,黑色陶瓷表圈上帶有黑色噴漆測速計刻度。
  • 從影片《登月第一人》中,發現歐米茄超霸腕錶與登月真實的故事
    歐米茄月之暗面是超霸系列產品的一個分支,月之暗面的由來是,1968年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第一次飛到月球的背面(月球表面的暗面)。我們見到天空光亮的月亮,是月球表面反射太陽陽光的光亮面,是正對著地球的一面。而月球的背面,是暗面。因而歐米茄就為此發布了超霸月之暗面系列產品(2013年發布)。這一系列產品的較大 特性,便是採用黑色陶瓷生產製造,代表月球表面的暗面。
  • 月亮上的土吃起來,味道和地球上有哪些不一樣?
    那麼,月球上土壤的味道有哪些特色?畢竟美國重啟登月計劃的一個原因,就是怕下一次登月會在月亮上吃到沙縣小吃。這當然是玩笑,然而作為泱泱大國的吃貨,怎麼能不琢磨一下月壤是不是像月餅一樣好吃?所以,在用月壤種出來好吃的食物之前,月塵月霾可能是月球移民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 昨夜你看到了超級藍血月,而我看到了別的
    從「超級藍血月」,到「星球奇境」。1月31日,超級藍血月——這一罕見的天文現象在萬眾矚目下來臨。帶來了一次朋友圈美圖大賞,大自然帶來的這次震撼,是否也觸動到了你呢?這顆超級藍血月超越了人類社會的尺度。也許這是他們第一次明白月亮還可以是月球。自張衡、亞里斯多德第一次看到月食開始,人類對這顆地球唯一的衛星的探索就從未止步。阿爾忒彌斯的傳說似乎還在耳邊縈繞,但阿姆斯特朗那象徵性的人類的第一步具有更偉大的意義。在人類對未知太空的探索過程中,月球,毫無疑問是人類的第一站。
  • 月球的背面長啥樣?「月之暗面」並不暗只是遠
    據國外媒體報導,當你抬頭眺望那一輪皎潔的明月,你會發現上面的暗色斑塊分布和昨天,以及昨天的昨天看到的都是一樣的。是的,每天我們看到的月球,都是它的同一面——在地球上,我們永遠都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我們每天看到的月球,和古時候荒原上我們的祖先們看到的月球,是一樣的。
  • 人類登月50周年,是什麼讓我們對本來遙不可及的月亮如此渴望呢?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跟月亮有關的詩句都是唯美的、脫俗的,甚至跟月亮有關的愛情故事也是悽美動人的。一直以為關於月亮的浪漫和神秘只有古人熱衷追尋,但近年頻頻看到科研人員不斷發布月球的信息和登月的計劃,去年更是距離1969年阿波羅10號成功登上月球已經50周年的紀念日。
  • 【人類月球日】月亮上的溫度和地球差異大嗎?
    古往今來有很多對月亮的讚美與嚮往。科技的發展推動著人類對月亮的了解。月亮上也有風雲雨雪嗎?月亮上的溫度和地球差異大嗎?今天(7月20日)是人類月球日,小編和你一起去看看。  月亮上沒有風雲雨雪等變化  嚴格來說,月球上沒有天氣,因為月球上沒有大氣,所以只有
  • 「月之暗面」矽基生物SBLF 2018秋冬系列發布
    圖片來源:品牌移居太空計劃展開之後,在離開地球的自由和移居深空的鄉愁之間,一部分人類選擇了繼續留守,另一部分則開始在地外空間尋找新生活的可能,而地球最重要的衛星月球則成為了人類太空未來的折衷方案,新的故事也在月球得以展開,「月之子民」成為矽基人類新的一支
  • 是什麼讓月球的暗面如此神秘,如此黑暗?
    想像一下,在夏夜的海灘上,你正在與你的愛人手拉手漫步,暖暖的浪花輕輕拂過你赤裸的雙腳。悠悠然,你仰頭凝視著一輪滿月,平靜和幸福的暖流湧上心頭。但隨後你的潛意識開始蠶食這種平靜的感覺。關於月球的一些事情太不對勁兒了。它看起來太熟悉,實在太熟悉了。一直以來,都有人向你說起:「月亮是圓的」,「月亮在自轉的同時也在圍繞地球旋轉」。
  • 月球上的「跑馬圈地」?美拉攏七國建立月球安全區,不只是要登月
    10月13日美國宇航局更是宣布要和一些盟友國家在建造月球空間站和登月項目上合作,與澳大利亞、英國、義大利、盧森堡、加拿大、阿聯和日本籤署了聯合實施「阿爾忒彌斯」(Artemis)月球計劃的協議。美國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取意於兄長和妹妹見面的意思,如今的阿爾忒彌斯計劃則直接以月亮女神命名,這個計劃可不只是將人類再次送上月球,它代表著人類對月球的開發拉開帷幕,除了探月和登月之外,該計劃還打算在月球上建立長期的基地,用於探索和開發月球,美國準備先打造月球空間站,登陸月球後還要建立月球安全區,該計劃將在2024年實際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