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歐洲更是徹底淪陷,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等多國確診人數超過十萬,死亡人數也不斷刷新。整個歐洲都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陰霾。但在六百多年前,有一種傳染病曾橫掃歐洲,導致歐洲約2400多萬人命喪黃泉。其混亂、恐怖程度遠勝新冠肺炎,破壞力堪比兩次世界大戰,這種傳染病就是黑死病,學名「流行性淋巴腺鼠疫」。
一、黑死病的出現
中世紀後期堪稱歐洲最黑暗的年代,14世紀至15世紀中後葉,歐洲地力衰竭,氣候變冷,暴雨頻頻,饑荒蔓延,更讓人絕望的是被稱作「上帝的懲罰」的黑死病降臨歐洲,並災難性的大規模傳播。成了整改歐洲的噩夢。
1347年,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攜帶鼠疫桿菌經地中海各港口傳到西西里島。1348年,傳到了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和英格蘭。1349年傳到奧地利、匈牙利、瑞士等國。1350年傳至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和北歐。當時的鼠疫分為腺鼠疫和肺鼠疫。因跳蚤叮咬而感染的大多是淋巴性鼠疫,病人的四肢會出現黑色斑點,接著出現腹瀉症狀,三五天內就會喪生。肺鼠疫是因呼吸感染而至,患者會在大約三天內全身腫脹,咳血而死。在海上,有些船隻因為水手接二連三感染喪生,無人駕駛,長時間在海上孤零零地漂蕩。
在整個14世紀裡,黑死病在歐洲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城市死亡率超過50%,在許多地方,屍體像垃圾一樣被扔上手推車。據估計,在14世紀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歐洲共奪去了2400多萬人,約佔當時歐洲人口的1/4。
二、無辜的黑鼠
歐洲的土著鼠類是褐鼠,其本身並不攜帶鼠疫桿菌。當時歐洲普遍認為,14世紀歐洲鼠疫大規模流行的原因是亞洲黑鼠在十字軍東徵以後不久入侵了歐洲,趕跑了歐洲褐鼠,進而侵入了歐洲人的生活和穀倉,為東方報仇。因此,有些歐洲人竟毫無根據地將黑死病肆虐的原因歸咎到印度和中國的頭上。事實果真如此嗎?研究表明:早在公園8世紀,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時期,歐洲便有了黑鼠。11時世紀時,在歐洲已有了黑死病的記錄。
這場災難的真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現代科學表明:中世紀時,整個歐洲社會動蕩不安,人民生活簡陋,大部分人居住在骯髒不堪的環境中,許多城市鼠患成災,導致黑死病等傳染病肆虐歐洲,導致1348年到1351年鼠疫大流行。
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鼠類的天敵——貓在中世紀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貓被視為不祥之物,收到人們的殺戮。貓的數量急劇減少,瀕臨滅絕,最終導致鼠類的無限制繁殖,導致鼠害泛濫,鼠疫流行。
三、黑死病對歐洲造成的影響
黑死病對歐洲的影響,遍布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首先,基督教會在瘟疫期間不作為,導致人們心理恐慌,四處逃竄。
受黑死病衝擊最大的是經濟和醫學。據不完全統計,死者中包括1740萬農民,以及610萬市民。受此打擊,歐洲城鎮的手工業幾乎消失,農牧產業崩潰,農牧產品供不應求,物價暴漲,但也無人從事生產,1350前後的歐洲大糧荒,餓死者無數。為了從這次經濟危機中擺脫從來,歐洲花了近100年的時間。
在黑死病爆發前,歐洲的醫學相當不發達,遠遠落後於中國和阿拉伯世界。鼠疫爆發後,幾乎所有優秀積極的醫聖都在短時間內染病去世了,醫學資源長久奇缺。直到疫情結束後上百年,醫生也沒有找到真正的病源,也未找到治療它的特效藥。不過,疫情過後,喜歡醫學的人數猛增,加上教會的積極協助,這為不久以後的西醫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354年是黑死病在歐洲大規模爆發有記載的最後一年。此後,雖然在世界各地時有爆發,但像1348年那樣橫掃整個歐洲的瘟疫,再也沒有出現過,那場恐怖的黑死病大爆發也成為了歐洲永遠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