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也要把它的中國裝瓶廠都賣掉了,但員工不買帳-虎嗅網

2020-12-04 虎嗅APP

可口可樂出售中國瓶裝業務的交易正在遭遇麻煩。這個在可口可樂看來很滿意的交易,員工們卻並不買帳。 


11月18日,可口可樂公司宣布將中國自有的裝瓶業務出售給中糧和太古,其中部分資產的股權以30.14億元賣給太古,其他部分資產的股權賣給中糧,作價29億元。同時,在太古與中糧的裝瓶業務重整計劃中,太古將一家裝瓶廠以4.87億元賣給中糧,中糧則將10家裝瓶廠以21.22億元賣給太古。

交易前,可口可樂在中國直接運營10家裝瓶廠,佔據約1/3市場,其餘裝瓶廠則分別掌握在可口可樂與太古、中糧合資的公司手裡。重組完成後,在中國內地市場,中糧將擁有並運營18家裝瓶廠,太古將擁有並運營17家裝瓶廠。


這樁交易完成標誌著可口可樂正式出售了其在中國的瓶裝業務。在11月19日的籤約儀式上,出席人士包括可口可樂總裁穆泰康,中糧集團董事長趙雙連和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史樂山。


可口可樂似乎滿意這樁交易,穆泰康稱,可口可樂將重新聚焦公司的核心優勢,即建設品牌以及領導全球特許經營系統。簡單說,可口可樂的核心是它的濃縮原漿業務以及可口可樂這個金子招牌。


可口可樂此前估計,在處置好北美、中國、德國及南非的資產後,員工人數將從原來的12.3萬人大幅下降到3.9萬人,淨收入從443億美元下降到285億美元,但是資本開支也將減半至13億美元。


瓶裝廠的員工自然不買帳。在可口可樂中國正式宣布消息之後的幾天時間裡,四川、重慶、吉林三個省市的工廠員工向總部發出了訴求書。員工們的需求非常具體,他們要求可口可樂召開員工大會,邀請重組與併購管理層見面,與可口可樂相關瓶裝廠工會及員工作正面溝通,同時提出2N+4(N為員工平均工資)的賠償標準,以及相關福利待遇在一定期限內不變等要求。


可口可樂中國稱正在向員工解釋此次交易帶來的變化。「簡單來說,重組帶來的是瓶裝廠股東層面發生股權變化,瓶裝廠法律實體繼續存在,包括客戶合同、供應商合同、瓶裝廠員工的勞動合同都不會有變化。」


瓶裝廠的員工認為,自己沒有在出售公布前獲得相關消息。他們所擔心的是,在出售業務完成之後自己的薪酬福利會發生變化甚至是遭到裁員,自己此前在可口可樂公司的工作時間能否在新公司的主體下存在,而部分老員工認為可以通過買斷工齡的方式解決。


目前,無論是可口可樂還是太古或者是中糧都沒有公布交易完成之後的處理細節,也沒有關於員工調整或者裁員的消息。


可口可樂在中國遭遇的情況曾經也發生在百事可樂身上,而員工們尋求的解決方案幾乎相同。2011年,百事可樂將其在中國內地的瓶裝廠出售給康師傅,原百事可樂員工認為百事的結盟是「單方決意」。經過了將近一個月協商,百事最後給出了三種等級的解決方案,員工可以自己選擇是否重新計算工齡以換取此前的補償金,或者是繼續履行合同累計工齡等。



相關焦點

  • ——可口可樂的10大黑暗秘密(下)
    這意味著可口可樂可以以他們希望的任何價格收購這些葉子,這使得很多農民窮困潦倒——儘管可口可樂賺了很多錢,但它並沒有真正解決這些問題。No.3誤導性的醫學研究幾年前,可口可樂公司因其研究部門員工對公司的曝光而遭到抨擊。可口可樂一直被冠以一家推銷不健康、含糖飲料的公司。事實上,可口可樂的飲料中含有相當多的糖,我們都知道糖會導致肥胖。
  • 可口可樂、依雲等246批次進口食品被海關查處,你還追捧進口食品嗎?
    可口可樂、依雲等大品牌身在其中! 據悉,被查處的食品包括可口可樂,依雲等我們熟悉的食品行業大咖。 作為出口大國的中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進口大國,而每一個食品的進入都可能造成遠超想像影響。簡單的以今年的新冠疫情而言,僅僅以為冷凍食品中的新冠病毒感染出現了多例,百事等企業因為員工出現疫情更是備受關注。 食品最根本的防線——安全!
  • 中國消費者不買帳,三星Note8在「核冬天」中煎熬
    中國消費者不買帳,三星Note8在「核冬天」中煎熬   而去年S7/S7edge發售時的「0元預約」,兩種機型不同顏色內存共16種組合,每人都能預約多個型號,然而一個人的多次預約,被平臺直接統計成了多人預約,形成了百萬人預約的假象。  相比之下,今年的預售方式,不僅要支付100元定金,且須知明確表示「超時未付尾款,100元定金不退還」。
  • 可口可樂出售在華業務風波不斷 員工安置成首要問題
    「此前不少的股權轉讓事例中,企業打擦邊球變相裁員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員工確實容易產生危機感」  法治周末記者 辛穎  近日,可口可樂出售的中國瓶裝廠業務麻煩不斷,由於擔心中資企業接手後的權益受到影響,多地瓶裝廠員工向可口可樂(中國)提交了訴求書,涉及股權交易後的員工待遇以及
  • 百事可樂30年來首次重新設計了2升瓶,但它可能沒啥稀奇
    記者 | 盧奕貝編輯 | 馬越1在美國,百事可樂公司正顛覆它在市場上沿用了近30年的瓶裝設計。那個胖乎乎的2升塑料瓶第一次有了腰身。而根據她的研究,汽水瓶的誘人形狀「即使知道這不是正確的決定,也可能促使你購買它。」很顯然,百事公司期望更輕鬆的使用體驗能讓消費者更多的購買2升裝產品,同時,新設計還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此外,新瓶的標籤比以往標籤所使用的材料要少24%,減少了塑料使用,這也能博取部分環保人士的好感。不過,消費者們似乎對這一改變不太感興趣。
  • 親測可口可樂「雪梨高定」真相!Duck不必……
    而這個超市老網紅, 又要搞事情了!, 都開始了個性化包裝營銷! 古早網紅可口可樂,
  • 可口可樂秘方值790億,放保險柜藏著,為啥還把配方印包裝上?
    可口可樂自從誕生一直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它能夠在這個市場上存活這麼長的時間,還依然很暢銷,這其中的秘訣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揭曉揭曉它的秘密。可口可樂賣的這麼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它有很強大的客戶群,只要是喝過它的人們就會愛上這個味道,所以它的顧客數量在不斷地增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製作配方一直都沒有被公開,這好像永遠成了一個秘密。
  • 亞馬遜被指「冷酷無情」 貝索斯發員工郵件辯駁
    中國日報網8月18日電(信蓮)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稱,在亞馬遜(Amazon)的管理風格遭到尖銳批評之後,這家網上零售商的執行長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迅速進行了辯駁。郵件中,貝索斯鼓勵員工去閱讀這篇於上周末發表的文章,但是他稱:「它所描述的並非我了解的亞馬遜,亦非每天與我一起工作的有愛心的亞馬遜人」。他補充道,如果員工曾體驗過與文中所述的例子相似的經歷,應該向人力資源部門反映,或者直接給他發郵件。「我堅信,任何在一家確實像《紐約時報》的文章中所描述的公司工作的人,只有瘋了才會留下來。
  • 專家建議安裝發電機,投3萬賺10萬,為何農民不買帳?
    我們現在國際化大都市,大家都感覺還有農業嗎?但是大家可能又會能清晰的感覺到,我們一到雙休日就驅車趕往郊區了,採摘去了,那麼就是說我們北京的農業,跟過去的傳統農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是都市型的現代農業。隨著中國的的發展,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家戶戶都裝了空調,一般不合適熱的受不了都不會開空調,畢竟電費不是鬧著玩著。專家建議安裝發電機, 投3萬賺10萬,為何農民不買帳?受到環境的影響,現在農村的夏天格外的熱,為了解決農村環境問題,專家提議推廣「發電機」,免費安裝的,,農民只要安裝了這東西,用電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 玩家:白送我也不買帳
    在遊戲平臺競爭激烈的今天,其實獲益最大的就是普通玩家們,因為遊戲平臺之間的競爭往往都是「真金白銀」的贈送遊戲,而不像一些遊戲之間的競爭,只是白送一些遊戲裡的虛擬物品而已。遊戲平臺的換代絕非一朝一夕從遊戲行業的角度來看,對於中國遊戲玩家甚至是全球遊戲玩家來說,Steam這個遊戲平臺雖然我們平時對它有著這樣那樣的不滿,但它依然是啟蒙我們購買正版遊戲的第一平臺,同時,Steam在規模方面也以絕對優勢碾壓著其他平臺,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 喝完的塑料瓶別亂扔 可口可樂、阿迪、耐克都在「搶」它們
    它的背後是一個正在興起的龐大市場,可口可樂、達能、聯合利華、阿迪達斯、耐克、迪卡儂、宜家……國內外企業都在「搶」瓶子。能讓你看到分揀和打包過程的塑料瓶回收站杭州蕭山區的拱秀路上,有一家名為綠圓的回收店。
  • 中國移動宣布好消息,用戶卻不買帳!
    說起中國移動,大多數人都會將套路聯繫在一起。在不少人的印象裡,中國移動每次推出新的業務都在給每一位信任的用戶「挖坑」,這也讓不少人對中國移動失去了信心。就在前不久,中國移動再次宣布了一則好消息,但是不少用戶卻不買帳,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匯源果汁」大敗局:秒殺「德隆系」,可口可樂砸179億收購,如今欠...
    有時候,水果沒賣完,爛掉了的話要交罰款,拉回去的話得虧運費,就連卸貨下來,也會被罰款。那時候朱新禮感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如果能將水果榨成果汁,就不會浪費果農們的心血了。或許,做果汁,那時候就根植於朱新禮的心裡了。在朱新禮的努力之下,東裡東村農民的生活水平開始提升,有一半的村民都成了萬元戶,家家都裝上了電話機。
  • 一年賣掉10億美元畫 世界頂級畫商是怎麼工作的
    但你別說,居然還真有人要買,而且好幾個都是大買家,比如說其中一位是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館長尼古拉斯·塞羅塔爵士(Nicholas Serota),另一位來頭也不小,是美國對衝基金經理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  這事兒當時引起很多媒體關注,換個說法,就像是馬雲、王健林還有中國美術館的館長都給某個人打電話說:這鯊魚我要了。
  • 唯一打敗過可口可樂的本土汽水要上市了?
    毫不誇張的說,當時這八家國產汽水品牌無論哪一家都可謂是家喻戶曉,成為了當地的一種特色招牌。直到90年代,隨著以百事可樂、可口可樂(下簡稱「兩樂」)為首的一眾外資品牌進入,中國的汽水市場才迎來了巨變!受這兩大外資品牌的衝擊,當時的八大國產汽車的市場份額都受到了嚴重的擠壓,銷售業績嚴重下滑。
  • 老牌國民汽水要IPO了,曾打敗可口可樂,一年賣出3個億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汽水作為國人的第一款「飲料」,全國汽水廠遍地開花,大大小小有兩三千家,北京的北冰洋、上海的正廣和、天津的山海關、瀋陽的八王寺、青島的嶗山、武漢的濱江、廣州的亞洲……每個城市的都盤踞著一方霸主,如今許多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消亡,但這些汽水品牌都在人們心中以及中國飲料發展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 中國一「侶行」夫婦,因熱愛旅行賣掉家產,回來發現賺了兩個億
    而且我們世界上有將近兩百多個國家,所以只要你有勇氣有能力,就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我相信每個人都曾有一個環遊世界的夢想,但夢想總歸是夢想,要想實現它太難了,有的人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有是因為現在的經濟能力還不匹配,總之他們都被生活的壓力所阻攔,就讓自己的夢想給生活做了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