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出售在華業務風波不斷 員工安置成首要問題

2020-12-04 搜狐網

  「此前不少的股權轉讓事例中,企業打擦邊球變相裁員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員工確實容易產生危機感」

  法治周末記者 辛穎

  近日,可口可樂出售的中國瓶裝廠業務麻煩不斷,由於擔心中資企業接手後的權益受到影響,多地瓶裝廠員工向可口可樂(中國)提交了訴求書,涉及股權交易後的員工待遇以及「工齡買斷」等問題,而據媒體報導,成都、重慶、吉林工廠均發生員工停產事件。

  據記者了解,目前各地工廠均已恢復正常生產秩序,事情暫時告一段落,不過員工的訴求並沒有得到正面回應。「我們仍然會繼續堅持與總部談判,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利益。」重慶瓶裝廠員工史可(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外資企業出售在華資產時,在員工安置方面遇到阻力的情況,並不少見。

  今年11月,法國達能集團出售旗下樂百氏品牌時也曝出「員工醞釀集體維權的消息」。而百事可樂早在2011年調整罐裝時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面對從薪酬福利都較為完善的外資企業轉入中資企業,或者是面對行業的不景氣情況,員工確實容易產生危機感。加之在此前不少的股權轉讓事例中,企業通過打擦邊球的形式扣除獎金、降薪、拖延工資來變相裁員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員工自然會儘可能地為自己爭取利益保障。」食品飲料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說道。

  不平等待遇下的焦慮

  12月6日,在四川工廠第二次停工的第二天,餘銘(化名)就收到了可口可樂公司單方面解除與其勞動關係的通知。同時收到這份通知的還有其他幾名在可口可樂四川公司工作的管理層人員。

  「我沒有聯繫過其他被解除勞動關係的人,我們在四川省的不同區域工作,至少公司沒有給我一個正當的解釋。我也不是員工提起訴求活動的組織者,突然收到這樣的通知難以接受。」餘銘對法治周末記者說道。

  就在第二天,12月7日,四川省工廠以及各地區的營銷工作人員就恢復了正常工作。

  餘銘還表示:「目前,我們原有職位的新任命者已經到崗了,但我依然堅持每天上班、打卡、準點下班。就是要公司對於辭退我給一個合理的說法。」

  已經在可口可樂四川公司工作7年的餘銘表示,不能糊裡糊塗的就被辭退了,這與賠償金的多少無關。

  與餘銘在這場爭議中有著自己的清楚訴求不同,在可口可樂四川公司有著近二十年工齡的劉昊(化名)則顯得有些迷茫與無奈。

  「有人被辭退之後,大家很快就復工了。我也不知道原來的組織者是否還有新的計劃,但至少我想保住自己的飯碗。原本在9月份還曾提過保證兩年內薪資待遇不變,而上一次的溝通中已經沒有提過這一項了。如果有賠償固然好,如果沒有也許就這樣接受過渡了。」劉昊說道。

  而多位可口可樂瓶裝廠員工都向記者透露,負責瓶裝廠在中國業務的總部員工已經拿到賠償方案了,「然而我們卻仍沒有任何消息,平時為了衝業績我們是一線最拼的員工,現在卻受到這樣的待遇」。

  記者就上述賠償方案情況向可口可樂(中國)相關負責人求證,但並未得到具體解釋。

  繞不過的員工安置問題

  雖然已經有了百事可樂的經驗在先,然而可口可樂此次出售瓶裝業務還是沒能悄然繞過員工安置這一問題。

  只不過與當初百事可樂公開的員工補償方案相比,此次可口可樂至今都沒有類似的舉措。

  徐雄俊向記者表示:「像可口可樂、達能這樣的跨國企業,在處理公司股權轉讓過程中的員工安置問題是非常有經驗的,尤其在法律方面必然是經過了審慎的考核。」

  而這一問題從企業對外的口徑中也可見一斑。

  對於部分員工的擔憂與不滿,可口可樂公司方面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公司重視和尊重每一位員工。我們也完全理解一些同事對重組業務可能會感到困惑甚至不安。鑑於此,公司管理層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下,一直保持與員工進行透明真誠的溝通,耐心予以解釋,並鼓勵員工能夠通過正規渠道、合法途徑提出訴求。事實上,凡是跟裝瓶廠建立勞動合同關係的員工,在重組後與裝瓶廠的合同關係不會改變,也將繼續履行。員工連續不間斷勞動合同關係下形成的工齡,將繼續累計計算。

  達能方面也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這一交易只涉及公司的股東變更。對於樂百氏員工來說,公司未變,勞動合同也不變,員工法定的權益和待遇也不會受到影響。該交易不涉及裁員計劃。

  京師律師事務所勞動法律事務部主任徐玉領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只有在非因員工過錯的裁員中,企業才有義務向被裁員工提供2N倍的賠償金。所以,像可口可樂員工提出賠償條件的基本前提是否成立還是個問題。」

  一位不願具名的法律人士向記者表示:「類似的公司股權交易中,在企業仍然會同員工續籤合同的情況下,員工很難依照法律程序來獲得補償。如果一開始有補償計劃,那麼在企業雙方的談判中就會涉及這一問題。如果企業並沒有打算提供補償,員工也是有可能自己爭取到的,畢竟企業還是希望員工能夠配合業務的順利過渡。」

  問題焦點或轉向民營企業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些被拋售的資產必然都是業績不夠理想的板塊,在這樣的情況下員工容易出現較為明顯的牴觸情緒,希望能夠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中國的市場經濟所經歷的波動周期還少,然而他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就是最殘酷的商業市場競爭。」徐雄俊說道。

  從可口可樂財報來看,其今年已經出現連續三個季度的營收下滑,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4%、5.1%以及7%。

  而被達能出售的樂百氏業務境況更是慘澹。在2015年中國瓶裝水市場份額的排名中,樂百氏瓶裝水早已跌出前十名,市場份額不足1%。有業內人士指出,其正面臨一定的虧損。

  「在食品飲料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不能提高營業收入,至少也要在提高利潤方面下一些功夫。」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說道。

  而面臨業績壓力的也不僅僅是外資企業。蒙牛乳業在2016年1月至6月的淨利潤減少20%,臺灣的康師傅的淨利潤也下降65%。中國旺旺1月至6月銷售額為97億元,同比減少13%。恆大也出售了糧油奶粉冰泉的整個版塊業務。

  朱丹蓬還指出,食品飲料行業的業務剝離、股權轉讓在2017年還會繼續增加,而從今年的經營數據來看,可能接下來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面對這一問題。企業要在員工安置以及危機公關兩方面做好充分準備,對可能的情況提出應對方案,不要等到問題擴大形成輿論壓力,企業反而會更加被動。

business.sohu.com true 財經綜合報導 http://business.sohu.com/20161214/n475807124.shtml report 2806 「此前不少的股權轉讓事例中,企業打擦邊球變相裁員的例子也不在少數,員工確實容易產生危機感」法治周末記者辛穎近日,可口可樂出售的中國瓶裝廠業務麻煩不斷,由於擔心中

");}

相關焦點

  • 中國一直是帶領我們增長的市場 訪太古可口可樂全球總裁蘇薇
    太古可口可樂和中糧可口可樂以長江為界,負責在南北不同區域的裝瓶業務,除此以外,還包括可口可樂的生產、銷售、運輸、包裝等一系列市場業務。目前,太古可口可樂的裝瓶集團在中國內地有18家工廠,如果算上中國的香港、臺灣和美國等地的工廠,總計包括26家工廠。在可口可樂龐大的體系中,可口可樂公司只負責配方和品牌管理。
  • 風靡全球的可口可樂原來是止痛藥?
    然而,如果不是因為他的這一個舉動可能我們如今是喝不到可口可樂的,所以說,"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這位可口可樂之父正是因為他放棄了當時大家都認為的"舒適圈",才換來了今天的商業帝國。真正讓可口可樂的名垂青史的,是一個偶然的商業契機。有一天,兩位律師拜訪了坎德勒,他們提議與其合作,由可口可樂公司給他們提供糖漿,他們則負責生產、勾兌、裝瓶以及包裝。
  • 長沙市望城經開區的中糧可口可樂華Hi-Cone項目投產下線
    在未來多包裝成為每個品類發展的趨勢,為了進一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5月15日,位於長沙市望城經開區的中糧可口可樂華中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可華中公司」)宣布:將投資2條價值1500萬的可攜式多聯包包裝機,Hi-Cone項目於今天正式投產下線。
  • 可口可樂也要把它的中國裝瓶廠都賣掉了,但員工不買帳-虎嗅網
    可口可樂出售中國瓶裝業務的交易正在遭遇麻煩。這個在可口可樂看來很滿意的交易,員工們卻並不買帳。 11月18日,可口可樂公司宣布將中國自有的裝瓶業務出售給中糧和太古,其中部分資產的股權以30.14億元賣給太古,其他部分資產的股權賣給中糧,作價29億元。
  • 可口可樂的世紀騙局
    它把提煉蔗糖交給了製糖廠(如糖業託拉斯公司),萃取咖啡因交給了化工廠(如美國孟山都化工廠),自己只需要買來原料,按秘方調成濃縮糖漿。為了節省運費,可口可樂最初只銷售濃縮糖漿。亞特蘭大及周邊市鎮的冷飲店組成了靈活的分銷系統,在這裡,低成本的糖漿兌水以後就成了出售給大眾的飲料。
  • 太古可口可樂牽手阿里雲 加速快消品全鏈路數智化時代
    太古可口可樂歷來高度重視利用IT技術進行業務運作,具備涵蓋生產、銷售、物流、財務、數據分析、人力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完整IT系統。近年來,為應對移動化、數位化帶來的新挑戰,太古可口可樂開始推動數位化轉型,並於2017年開始啟動整體上雲。
  • 山西可口可樂混入氯水被令停產
    4月16日,有媒體報導披露,可口可樂山西飲料公司員工向記者爆料,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處理水混入公司9個批次價值約500萬元左右的12萬箱可樂產品中,目前部分產品已被當作合格產品銷往市場。對此,可口可樂發布聲明稱,「我們出廠的所有產品都經過嚴格的質量保障體系的檢驗,符合國家有關質量的法律法規,是安全可靠的」,並表示所謂「公司內部信息」經查並不符合事實。
  • 可口可樂:神秘配方的故事火了上百年
    甚至還曾出現一位美國中學生,利用網絡資料完成了可樂配方,配出的口味相近到連可口可樂的高層都難以辨別。所謂的最高機密是否真是存在?  也許一個案件可以從側面說明這個問題:2006年,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可口可樂秘方失竊案」,「英勇」的可口可樂全球總部行政助理喬亞·威廉士,與另外兩人合謀,盜走可口可樂的神秘配方,欲賣給可口可樂的老對手百事可樂。
  • 「可口可樂」原來是一種藥
    說到可口可樂,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有可能,你此時正一手拿著書,一手端著可口可樂。當然,如果你喜歡百事可樂那也沒什麼稀奇,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可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可是"可口可樂」。
  • 可口可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 屢上黑名單
    「可口可樂的碳酸飲料業務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其生產的碳酸飲料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添加劑超標名單上對於品牌肯定也有不小的影響。可口可樂在健康飲品方面的啟動相對較晚,成效尚未顯現出來。對於可口可樂來說,這段青黃不接的困難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期。」
  • 可口可樂收購的網紅果汁innocent來了!今年還有更多新品
    在華協同通過不斷多元化產品組合,碳酸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果汁公司」了,其中就包括innocent。資料顯示,innocent創立於1999年,2009年可口可樂投資3000萬英鎊佔約20%的股份,2010年以6500萬英鎊的價格將佔股提升至58%。
  • 祝淳翔:可口可樂商標的漢譯故事考
    最後,楊教授得出結論:「鑑於阿氏文章是刊於可口可樂之內部刊物」,或許「可口可樂公司就是『可口可樂』這一譯名的真實譯者」。只是「騍馬口蠟」讀起來與「可口可樂」差距較大,似應擬音,譯成「騍口扣蠟」。此外,筆者還注意到一處楊教授所忽略的細節,即作者阿樂滿的身份為「formerly Legal Counsel in China for the Coca-Cola Company」(可口可樂公司在華的前法律顧問)。
  •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恩怨怨
    有人說可口可樂是保守的中年大說,百事可樂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這也十分符合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標籤:可口可樂堅持的訴求是「可口如一」,保留的是一種記憶和情懷;百事可樂則更加追求「渴望無限」,可見後者追求的創新,拒絕保守。有人說,沒有比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更加激烈以及更扣人心弦的市場爭奪戰了。
  • 朱新禮能把可口可樂幹「趴」下嗎?
    因為這是一個企業業務戰略的問題,既然是戰略問題,那就不能「意氣用事」,必須仔細的研究和評估行業狀況、市場競爭、自身的優劣勢等,從而選擇最符合自己的業務發展戰略並用力執行之。可口可樂展開戰略性進攻由於碳酸飲料市場的增長乏力,兩樂加大了在非碳酸領域的投資。可口可樂的非碳酸飲料的比重已經從2000年11%增長到了2009年的42%。
  • 可口可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 新奇士碳酸飲料屢上黑名單
    ­  可口可樂新奇士碳酸飲料屢上質檢黑名單­  「可口可樂的碳酸飲料業務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其生產的碳酸飲料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添加劑超標名單上對於品牌肯定也有不小的影響。可口可樂在健康飲品方面的啟動相對較晚,成效尚未顯現出來。對於可口可樂來說,這段青黃不接的困難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期」­  資料圖。
  • 為什麼你會買「迷你罐」可口可樂?數位化重新定義「傳統行業」
    ,為我們闡述了太古可口可樂關於「全品類飲料」戰略的理解。太古可口可樂立志於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多樣的產品選擇,通過多元化的飲料組合滿足不同市場、不同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持續推進產品創新,同時帶來業務增長。據蘇總分享,目前太古可口可樂市場、銷售、及供應鏈團隊利用定製的數位化工具管理業務的每一個環節:所有的業務人員都配備手機移動端,可以及時在店內檢查庫存、下訂單、檢查執行水平、拍照,實現前線業務,執行追蹤,生產物流的全面閉環管理;超過80萬客戶的線上互動和交易平臺提供24小時無間斷服務和業務指導。
  • 中國市場撐大局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殊途同歸
    就百事整體看,在二季度,北美飲料板塊、歐洲板塊等均出現下滑,而大中華區所在的亞太區業務板塊的有機收入增長了15%。同樣,可口可樂在財報中披露,可口可樂亞太地區單箱銷量下滑了18%,但中國市場的積極表現部分抵消了單箱銷量下降的影響。
  • 中金公司:可口可樂與其百年紅色帝國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中金公司可口可樂公司是全球軟飲料市場龍頭,其品牌亦是大眾消費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通過深度復盤可口可樂公司超過130年成長曆程,從品牌營銷、全球化、多元化發展三個方面挖掘公司份額持續擴大、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的核心競爭力,為國內飲料企業龍頭發展提供參考借鑑。
  • 研發了8年,可口可樂吸吸果凍來了
    ,每隔一段時間,可口可樂公司都會出一個逆天新品,比如之前出過的「吸脂可樂」號稱吃了就能減肥!還有「姜味可樂」,佛系少男少女必備,這幾天,可口可樂閒不住,又出了世界第一個冰沙可樂吸吸樂!! 沒錯!就跟我們小時候經常喝的吸吸果凍一樣!可口可樂公司用了整整八年時間,經過了1000多種失敗品,終於研製成了這個可樂吸吸樂...
  • 百年可口可樂塑料瓶製作最重要一環:烘乾+加熱管加熱!
    可口可樂弧形瓶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獲得很多人喜愛,但因為其極其容易複製,其他飲料公司爭相模仿,不得不重新設計,最後是印第安納州泰瑞豪特的魯特玻璃公司從可可豆的形狀和輪廓中汲取靈感的設計概念,設計出了獨一無二的可口可樂弧形瓶。由此開始大規模生產,可口可樂弧形瓶超級工廠誕生。